2013/03/31

【台北】表妹婚禮



還記得才參加過三叔的婚禮(30年前),不久後就參加堂妹的婚禮。感覺這個新郎跟他岳母(我嬸嬸)還有點神似— 和 Winnie Chien 。

2013/03/26

【台北】師大學生來訪、淡大演講



今天上午的導覽是師大大二教育心理相關的課程,老師很有心帶同學來認識這個地方。因為老師交代要讓同學多了解各方面的學習經驗,於是我把所有東西都搬出來,後來有些後悔,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從地質、環境變化、南島語系、人類學、一直講到日本都市計畫、農業研究、馬廷英研究、亮軒老師,還有日式建築文化,希望對同學有幫助。

年輕真好,然後同學也都很乖有專心聽講。



這是到淡大演講的海報,我又講太多了,不過看的出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同學共鳴很大,可是研究生好像沒甚麼感覺啊! 我可能還是要把架構補齊,雖然這部分是比較容易打哈欠,可是好像缺少不可

2013/03/25

【台北】讀賣電視台的採訪


今天是讀賣電視台來拍,很嚴謹很細(雖然沒有腳本),最後問到地震捐助的事情,她們一直確認這件事情我的感想。我反應真的很慢,回答得四平八穩,說互相幫忙本來就是應該的,台灣也發生過天災,也很感謝日本的幫忙。

可能沒有可以讓人落淚的鏡頭吧!所以一直問我,我說要我選當哪國人,我想我還是當台灣人最好

2013/03/24

《書店傳奇》與導覽



20130324
今天在青田七六遇到我的偶像 鍾芳玲 ,我很佩服開書店的人,但更佩服能夠寫出書店傳奇的人,而且,她是全世界跑去拜訪。我想我也只能寫台北的咖啡館,現在正要努力寫台北的書店。下午的導覽最後在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結束,我要求偶像講幾句話,再度佩服對書店描述的精準度。

另,今天也是 青田七六 所辦永康街創意店家的最後一次導覽,導覽三次我覺得剛剛好,接下來我就覺得沒有新鮮感了,當然我也覺得我也很沒力。下一季(四五六月)是要辦台大校園內的導覽,聽說報名已經滿了,若有興趣的可以上青田七六部落格找看看。

【台北】艋舺地方文化



今天上午參加 高傳棋 老師的公司所承接的案子,辦了好多場研討會,與會的學者專家都很厲害,我只能就自己的經驗分享。在艋舺這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很深,無論甚麼樣的人都給吸收進來了,我覺得會比澳門的老街區還有味道,澳門都有世界文化遺產了,那麼萬華這一區還有甚麼不行的呢?

希望大家趕快來開咖啡館吧! 開餐廳的話,我覺得怎樣也拚不過在地的老店,整個廣州街的小吃都超好吃的。

【北京】雪池胡同,林徽音的抉擇處

1921年,林徽音17歲,徐志摩想要娶林徽音,當時徐志摩與夫人張幼儀還有婚約。此時,梁思成近水樓台,因父親梁啟超擔任要職,有北海公園快雪堂的鑰匙,約了住在雪池胡同的林徽音一同參觀快雪堂的古物收藏。



林徽音 1921-1924年與父親居住在此,又有這麼曲折的人間四月天故事,雪池冰窖就在雪池胡同,林徽音或許就在此吃著冰糖蓮子,也或許吃著糖葫蘆,讓我想要去找這個冰窖的遺跡。

傍晚,我在雪池胡同小巷內走著,看到一位大叔在串小李子,燒滾了麥芽糖,看起來是要製作冰糖葫蘆。來來回回走了兩趟,並沒有找到冰窖,問了一個大叔,他指著一個小門內的一棟長型建築,這棟建築看起來像是磚房,一樓的確很矮,有一半應該在地下,看起來像是倉庫,因為無法打開門進去看,無法確認是不是在地底下的冰窖。有位大嬸說她是外地搬來,所以不清楚以前這邊是不是冰窖,但她知道這邊是公家單位所使用。

可以做成冰窖,理論上應該是厚重厚實的石塊所建,牆壁要夠厚,而且應該在地底下,天色已晚。看到有門通往北海公園,大嬸說等會就會關門,我在想是否這條路就是梁思成與林徽音約會往北海公園走過的足跡,或者是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後,到此地找林徽音的地方。北京三月天,地上還有一些雪,溫度零度。或許在過一個星期的四月天,在樹枝上,就可以看到春暖冒新芽的翠青。梁啟超是飲冰室主人,冰與雪,一直環繞著林徽音的人生詩句,還有她女兒的名字再冰。

希望我下次能有更多時間去找出這個冰窖,或許住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去探探路。

參考資料
http://i.mtime.com/222157/blog/1744951/

徐志摩《月夜聽琴》1923年

是誰家的歌聲,
和悲緩的琴音,
星茫下,松影間,
有我獨步靜聽。

音波,顫震的音波,
穿破昏夜的淒清,
幽冥,草尖的鮮露,
動盪了我的靈府。

我聽,我聽,我聽出了
琴情,歌者的深心。
枝頭的宿鳥休驚,
我們已心心相印。

休道她的芳心忍,
她為你也曾吞聲,
休道她淡漠,冰心裏
滿蘊著熱戀的火星。

記否她臨別的神情,
滿眼的溫柔和酸辛,
你握著她顫動的手——
一把戀愛的神經?

記否你臨別的心境,
冰流淪徹你全身,
滿腔的抑鬱,一海的淚,
可憐不自由的魂靈?

松林中的風聲喲!
休擾我同情的傾訴;
人海中能有幾次
戀潮淹沒我的心濱?

那邊光明的秋月,
已經脫卸了雲衣,
彷彿喜聲地笑道:
「戀愛是人類的生機!」

我多情的伴侶喲!
我羨你蜜甜的愛焦,
卻不道黃昏和琴音
聯就了你我的神交?

*************************

林徽音《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清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013/03/21

【北京】20130321:書店、觀光區、咖啡館、胡同、公園、水餃店

來到北京快一個星期,每天努力的步行,有時漫步有時快走,如何搭地鐵躲開人潮,基本上已經非常熟練,今天上午就逛書店,中午到觀光區逛逛,進去一家咖啡館休息,然後黃昏走入胡同,只能說是暢行無阻的愉快漫步。



1. 北大附近的萬聖書園,看到招牌已經不見,依稀可以看到以前招牌的痕跡,心想我還真帶衰,該不會這家店又收起來了吧!我還跑進去同一個地址這家美語補習班問,沒人知道這家書店跑哪裡去了,甚至他們還不知道這裡以前是家書店。

走過天橋才發現萬聖書園其實並沒有收起來,而只是搬到新的地方,很高興並不是我帶衰,用手機再搜尋一次,才發現我搜尋到的都是舊地址,第一天去找讀易洞獨立書店,也是找到已經關閉的讀易洞,原來洞主婆婆的洞還在世上啊!看來在北京的書店,因為房租的關係,搬家好像是常態。

萬聖書園旁有一家醒客咖啡,想等下找完書,再來喝杯咖啡看書。進入幾乎70%都是歷史的書,簡直有入寶庫的感覺,每本書名都有『史』這個字,連中國人去日本留學都有『史』,我找到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四冊,不齊全,跑到櫃台查是否還有別冊,可能我講的普通話有問題,她不知道我要查甚麼?拿出紙筆要我寫出要查的書名。櫃台旁邊的大哥聽懂了,直接罵說:這位老師要查是否還有別冊的書,你叫老師寫甚麼啊?哈哈!原來我這個臉長的像是『老師』啊!

買了書,在隔壁的醒客咖啡想要點杯咖啡、輕食,突然我清醒了,還是趕一下行程,一坐下去看書可能今天就沒了。

2. 雨楓書館,裡面陳列的多是女性看的書,不少蔣勳老師的書,翻到一本兩岸文學雜誌有訪問齊邦媛的巨流河,也有訪問郭正佩,還有當時在小哲食堂地下室的布拉格書店,不過兩年,台灣書店與書市的轉變還不少,本來想買這本雜誌回來留念,但我想想這些也就留在心裡面就好了。也可以發現這個圖書館很努力的想盡各種辦法生存下來(即使彎腰彎的很低),這是我在北京觀察書店這行業非常辛苦的一面,當然台灣的書店也一樣努力,可是表現出來的好像更有理想性點,這也只是個人觀感。

3. 豆瓣書店,門口還有些未融化的雪,原來是家二手書店,書籍都是打五折,本來想買本保加利亞史回來,因為真的很便宜,但是想說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去保加利亞,還是要出發前再上網買吧!而這裡的電腦都查的到店裡有的書,雖然小巧,但進出貨庫存可是很有制度的,有在網路上賣書,書籍的流通老闆可是很有想法的。

4. 什剎海風景區,看到兩個大叔拿長鏡頭再拍人的表情,感覺不是日本人,應該就是韓國人吧?這兩個大叔也被我偷拍回來了。這邊有大清帝國的郵局,也有一個很矮做資源回收的大叔學貓叫。還有,觀光三輪車還真不少。

5. 郭沫若故居,不少人只在門口拍照,進去的人屈指可數,我就是一個。

6. 進去一家咖啡館泡了一會兒,點了義大利麵加一杯卡布,好貴,真的貴!

7. 找到東方書店,看來是公營,五點還沒到燈都關了,大嬸問我要買甚麼?我說:『看看!』,大嬸只好把燈打開,這裡有一些書法字帖,還有線裝書,我實在不好意思,只好買了一套明信片,準時五點離開。周邊有不少賣臭豆腐的店。

8. 雪池胡同,找林徽音的足跡。

9. 太陽下山,北海公園黑摸摸,但是很多人在跑步,還有大叔吹琴,大嬸唱歌,其實怪恐怖的。

10.寶源餃子屋,美國財長說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水餃,客滿,很多人因為這則新聞慕名而來。

一座城市,到底要花幾天來認識,可以是兩三天,但其實也可以一輩子,在北京一個星期後我終於理出了一個頭緒,找出一種漫遊的節奏,但我已經快要回家了,其他的就等下次再來探索了。

2013/03/20

【北京】20130320:梁實秋先生住最久的故居

在網路上搜尋梁實秋故居,大多會指向台北雲和街11號,梁實秋先生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時期,1952年至1959年時的日式木造洋和混合的房子,梁實秋在台北居住過的雅舍不下五處,只有這處可尋,但在 1949年之前,梁實秋居住最久的地方,便在今日北京的內務部街39號。



本來以為到了梁實秋故居,至少會有掛個小牌子說明曾為名人故居,我片尋不到,每一個胡同都跑進去晃了一下,問了附近雜貨店老闆說沒聽過『梁秋實』這號人物,才問了『梁實秋』,回話就變成了『梁秋實』,可見真的沒聽過。後來在胡同內有位大叔約莫五十歲,問了他回說的確梁先生就是住過這邊,不過我也很懷疑他是否真的認識『梁實秋』。

或許北京跟台北一樣是一座失憶的城市,很多老東西都即將被拆除,蓋上新大樓,內務部街距離北京的權力中心紫禁城與中南海很接近,老胡同可能沒那麼容易被拆除蓋新大樓,所以意外地還留有一些老房子,不過這棟三進四合院的老宅,幾乎已經辨認不出原來的樣子,庭院被搭蓋了違章建築,各種年代的玻璃、鋁窗、塑膠門、鐵門,分辨不出那些是老宅原有,而哪些又是後來增建的痕跡。

現在的內務部街37、39、41號原來都是梁家所有,37號是傳達室和外客廳,39號是梁家家族所居住,41號是老師周香如住宅。梁實秋先生曾經回憶這邊的廁所有顆紅棗樹,不過我遍尋不到廁所,當然也看不到紅棗樹了。據說有徐悲鴻的字,這些當然也都看不到,除非我進入這邊每一戶人家去尋找,或許有機會。

梁實秋在內務部街從1903年出生就住在這裡,1919年讀清華大學必須住校而離開,1934-1937年,1946-1948年,這些年就住在此地。梁實秋的祖父是滿人,清朝時期是四品官,八旗貴族,在北京和南方經商,買了這間房子,所以這故居至今,也有兩百年的歷史。

梁實秋說北平(北京)是他小時候流連悠閒享受的所在,懷念全聚德的燒鴨(烤鴨)、六必居的醬菜、玉華臺的核桃酪、信遠齋的酸梅湯、豆汁、灌腸、老豆腐、羊頭肉等等。看到這些文字,又跑到這個胡同,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門口的地址排門楣上,打著平安兩字,右邊有一個小鐵牌,寫著保護院落東城區第0448號,希望有天能夠真正回復兩百年前的景況,讓大家知道以前的生活方式。

2013/03/19

【北京】20130319:今年的最後一場雪,798 藝術區、旁觀、蜜蜂、讀易洞獨立書店

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會下雪,我帶著懷疑的心情出門前往 798 藝術區,這邊沒有地鐵到達,我很擔心招不到出租車,也先查好了公交車的路線,招不到車的話就搭公交車。到了 798 不久,果然天空飄下了很細很細的雪,朋友叫我趕快躲到屋內,因為剛飄下來的會是泥雪。『雪泥』鴻爪意指人生聚散無常,那麼『泥雪』代表甚麼呢?



1. 798 藝術區

798 藝術區原是蘇聯、德國援助建立的工廠,廠房建築形態優美,又特別適合北京寒冷的氣候,座向很適合陽光射入而且不刺眼,適合工人長時間工作,有鋸齒形廠房,高挑的空間,大柱距的建築架構完整保留了德國包浩斯式的風格。這樣的建築特色,在現代並沒有被強調,聽朋友導覽解說後才明白,不過看了 798 的標誌符號,的確是用這個鋸齒來說明。目前 798 藝術區被當成藝術展覽區、餐廳、咖啡館、流行服飾等商家所使用,平日也有不少拍婚紗的年輕朋友來取景。

751 站,放著一個老火車頭,舊鐵軌仍在,舊廠房的重新利用,好像也是全世界的趨勢,看到舊建築元素與材料,配上現代建築的混搭感,讓我想到台北的華山文化園區,不過風格並不相同,故事也不一樣。

在藝術區內拍照取景,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很多大人模型可以拍,而且姿態永遠一樣,不同角度也有不同風情。遙望這工廠的過往歷史,大人雖大,但在歷史洪流中,永遠都是小。

2. 咖濃咖啡

有兩隻很可愛的大白狗,店裡有一個麻豆,原來在等攝影大哥來拍照,我點了坦尚尼亞,喝到熟悉的中藥泥土味。本想坐在落地窗前看人來人往的風景,沒想到攝影工作開始進行,我只好撤走。

3. 旁觀書社

開業四年多第一次重新粉刷,書架上的書還沒有完全搬回來,很漂亮的街角,我想假日來往的客人會很多,我喜歡落地窗這個角落,希望有天還能回來坐在這裡看書。即使還沒有整理好,已經有客人在這邊翻書了,798的書店不多,即使現在上網買書折扣很大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能夠翻到書的質感,應該是很難被取代的。

老闆送了我《中國獨立書店漫遊指南》、《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還有北京獨立書店地圖,真高興。

4. LAS Cafe

韓國人開的咖啡館,黑咖啡很不錯。與《明日風尚》雜誌的記者(或是編輯)在此討論古蹟老屋再生,講了一下青田七六的故事,還有報告我的經歷。

5. 邢各村

有人要成立一個圖書室,有位老師募來一些書,我們去搬書,這是個典型小農村,老人帶著孫子在此,年輕人都到城裡工作。一群老人下棋聊天,也有婆婆騎著三輪車載著小孫子放學回家。

6. 蜜蜂書店

一進書店老闆談他的理想,很認真的。後來去他的出版社,有博士來談出版合作,老闆真是三頭六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進書店就看到獨立書店相關的書擺的很漂亮,旁邊有些大部頭藝術的書,有個箱子放手套,原來老闆怕這些書髒掉,希望客人可以帶手套翻書。這幾天逛書店下來,發現大部分的書都髒髒的,我想不是因為客人不愛乾淨,而是因為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手上的粉塵很快就帶到書上。

蜜蜂書店的書偏重在文史社會評論、藝術思想,還有一個書架是老闆與出版社合作出的書,看到書架上有方邵毅的《民國文化隱者錄》簡體版很熟悉,原來之前要查溫州學派學者,在台灣有正體版本。我買了《獨立書店,你好!》兩季,《波斯和伊斯蘭美術》,老闆半買半相送,又送了我北京獨立書店地圖,行李廂可能會超重,不知道是否帶的回去台北?

7. 讀易洞

見到洞主婆婆。很難想像在六環旁的一個社區內的書店,可以生活的如此愜意。在書架上又看到熟悉的書,今天的開始與結束,都是狗狗來迎接。

晚上,下了中雪,街上的車子一下子積上厚厚的雪。雪泥鴻爪的原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泥雪』怎樣解釋呢?就是空氣汙染吧!

2013/03/18

【北京】20130318:百貨公司的書店,海淀圖書城,三里屯的書店與咖啡館

北京有藍天,難得!

前天、昨天整個北京都在一片陰霾中,粉塵細的完全沒有感覺。拍起照片來,好像是一片霧氣,本來還覺得這樣拍照頗有詩意,晚上像極了雪國的夜景,好像呼出氣來都是熱煙。其實不然,北京乾燥的不像話,晾在室內衣服大約半小時就乾了,沒有濕度,這些霾還真的揮散不去。只有靠著颳大風、下幾滴雨,才能把霾給去除。

今早起床看到藍天,雖然很開心,可是一走到室外就吃到苦頭,風很大,冷風吹來,有點沙沙的感覺,卻沒有沙子。視線良好,卻不適合待在戶外的。



1. 朝陽大悅城內的單向街書店

在百貨公司內的書店,可以待上一天,書雖不是頂多,卻很有臺灣味,不少書都是台灣正體轉簡體字出版的。看到熟悉的作者、作家,在台灣翻過了正體字版本,在這邊閱讀簡體字版本,還真的覺得有點奇怪,味道不太相同的。

單向街獨立書店在朝陽大悅城內四樓的一個角落,能在百貨公司開書店,很高很高的書架,旁邊還有一家咖啡館,不少人逛街逛到了進去翻翻書,我想像我這樣專程跑去的應該不多。朝陽大悅城很大,直接跟地鐵站有連通,可能是星期一來的人潮不多,我一直納悶整個北京市好像綿延不斷地百貨公司,真的有那麼多人會做這樣的消費嗎?在裡面逛看到全世界都一樣的品牌,一樣的流行服飾,這樣會有意義嗎?

我買了一本金城出版社出的《書店之美》第二季,作者是田原。我在旁邊的咖啡館坐下來讀幾篇,本來覺得作者對很多要求都很苛求,後來想想也是為了店家好。資深的書店經營者與愛書人,寫了拜訪的紀錄,也不忘捧場買書,這點我倒是都有做到,至少買一本書回去。

台灣有誠品書店這樣的怪咖在百貨公司中間帶動文化氣息,但一整個百貨公司角落放一家書店,這個我就覺得有點怪。不過仍誠心的希望能多一點這樣的獨立書店。招牌上有寫著一些外國作者會來此座談,希望未來我有機會來這裡開講!(哈哈)

2. 中國海淀圖書城

圖書城其實是一條街,兩側都是書店,還有官方的大樓,讓一般的業者來承租開書店,有點像以前的光華商場,不過這邊賣的大部分是大學教科書,可能這邊靠近北京大學吧?但是我發現每家書店好像都不斷地用膠帶包裝書,然後用快遞出貨,我想大概是網路上的訂單,好像已經很少人來逛書店買書了!

這條街還有令我驚駭的是新書秤斤賣,書種有點像台北的 69元書店這樣的書,不過有些品質還不錯,只是這樣的書就比較厚重。這跟自助餐用秤重算錢的感覺一樣,一點都不專業。倘若頭腦可以用秤重來評斷IQ,這樣也就不用辛辛苦苦的考試了。

在這條街口看到 85度C、仙芋頭,還有雕刻時光咖啡館。周邊都是快遞車,眾多的3C產品、圖書送來送去,交易盛況,難以想像八百年前的元朝,這裡還是沼澤地。

3. 三里屯的老書蟲

到了這區,發現酒吧不少,書店、咖啡館裡面都有賣酒,這區就是外國人活動的區域,看起來好像有外國大學生來北京畢業旅行的感覺,一車車的外國人看著北京的建設。不過,我也覺得很奇怪,既然都出國玩了,還是要找跟國內一樣的酒吧消費,這點是我一直想不通,可是卻又存在在這個世界的怪現象。

進去老書蟲書店,雖然一堆書架,書架裡面還有眾多的寂寞星球,可是好像完全沒有人去拿出來看的感覺,書非常的新,我試著要取出來,但是書太多太緊了,取不太出來。這裡都是老外帶著筆電在工作,或是上網聊天,只有我進去找書,想要買書,彷彿是怪胎。

4. 魚眼咖啡館

進去咖啡館,看了一本日本人寫的《中國古典相機》,對中國製的照相機讚譽有嘉。一個外國媽媽帶一個九個月大的小嬰兒進來跟店員打成一片,那個老外的普通話講得真好。

三里屯,是個外國人的聚集地,應是這附近都是外使館而形成這樣的區域。

5. 鹿港小鎮

油雞真好吃,大城市都有的連鎖餐廳,服務很不錯,所有的菜色也都有台灣味。

2013/03/16

【北京】20130316:星期六,紫禁城外悠閒的散步

來北京已經是第三天,一直想要進去故宮,但還是沒有機會。進入國家博物館,從古代中國開始看起,只看了夏商周,已經下午三點半,因為國家博物館採用免費的策略,讓一般民眾可以進入參觀,了解中國的歷史。還好像我這種租了導覽機,又很仔細看的人並不多,慢慢逛還蠻舒服的,空間很大,也少有人擋在前面。



在一個展覽櫃看到玻璃碗,有點嚇到,中國應該是沒有產玻璃的技術,後來看解說牌,原來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傳到北魏(386-534年)的,導覽手機內的語音導覽,倒是把玻璃的製作方式講得很清楚。

出了國家博物館,走入對面的天安門,兩旁三步一哨的軍警人員實在壯觀,進去時故宮已經不售票,我進入中山公園,在旁邊的小吃店吃碗泡麵,悠閒的散步,然後從南長街往北長街走,繞了故宮城牆一圈,倒是沒甚麼觀光客人潮,旁邊的商店也沒甚麼生意,讓我很意外,我喜歡這樣的優閒,尤其走在城牆旁。

讓我想起在東京,我也繞走皇宮大半圈,在京都的二條城,也幹過這樣的事情,遊客散落在皇宮周邊的步行區。不過在北京卻異常的蕭瑟,紫禁城的周邊,跟天安門廣場的人潮簡直大相逕庭,只差幾百公尺而已。以前,是否也有些大官,或者些失意的大臣,也在皇宮外散步呢?

1976年春天的一個午后,黃維的妻子蔡若曙跳到永定河自殺。黃維是當年國民黨的軍長、聯勤副總司令等職,1948年被共產黨軍隊俘虜,傳出已經戰死的消息。於是妻子帶小孩到台灣來,但是曾經偷偷地回到北京打探黃維的消息,發現並沒有戰死。於是蔡若曙把全家搬到上海,等待丈夫被釋放。黃維是最後一批被釋放的軍人,1975年出來後的隔年,蔡若曙等待一輩子的生活,就這樣跳河自盡,結束人生。

在人行道上有些電動機車一直要攬客。有個老外說想要散步,這裡的步調 to fast 了。攬客大叔說: to far? 不會啦!不會太遠,坐一下就到地鐵站了,真是雞同鴨講。攬客大叔們不斷地問那老外要不要坐車,那個老外有點瘋了,一直說不要吵,她愛大家,不要吵!她想獨自散步,我心裡一直覺得好笑。有些大叔來問我,本來我還笑臉說不需要,後來裝出兇相就沒人敢來吵我了。

2013/03/15

【北京】20130315:慕田峪現代長城



1. 吃魚
2. 慕田峪,走上去,坐索車下來。當然很難見到明朝長城的遺址,這磚太新,而且很不符合力學,不太相信以前人會這樣砌牆。
3. 去新光天地晃一下,原來讀易洞在華貿公寓的店已經收起來。

2013/03/14

2013/03/13

【香港】真正的老東西、老行業

*清真寺



香港的清真寺,與其他國家的清真寺最大的不同就是被拉長了,香港大樓林立,清真寺被隱藏在大樓之中,門面還被手扶梯天橋擋住。門口是朝向麥加的位置。

在香港的中環街頭散步,發現還有不少老行業還存在,手工印刷機、魚市、肉市、中藥材、乾貨等。

*西港城、海安咖啡館



西港城目前已經重修,原建築是英國建築風格,在1901-1918年在英國非常風行,西港城是1906年興建完成。裡面有餐廳,二樓主要是賣布,感覺好像到了迪化街的永樂市場內的感覺,店家很多,但是每個店面都很小,布也堆滿了走廊的空間。

在西港城西北邊的海安咖啡館,在香港新大樓到處林立,很難想像很『澳門』的風格會在這邊出現,所有的老裝飾品都曾經在這個地方被使用過,收銀機、老電風扇、老電話、桌椅,都是當年留下來。看見附近的工人進來用餐,也看到外國人來此點餐點飲料做訪談。傳統港澳的早餐、奶茶、撈麵、叉燒肉,海安咖啡館就好像把時間靜止般,很值得來看看。

*城邦書店

除了販賣台灣城邦集團的書之外,還有進台灣其他出版社的書,有點像進入台灣書店的感覺,我買了香港陳豪的《品味咖啡》介紹香港的咖啡館、《小日子》雜誌,有看到似乎是台灣過去的媽媽推著嬰兒車在找書。有找到《台北咖啡時光》,很高興。

*香港藝術中心



有不少外勞坐在外面聊天,藝術中心以劇場為主。

*半島酒店下午茶



跟前同事約在此,聊了很多香港人的種種,因為頭髮超級亂,為了進來這裡,找了好久才買到一頂帽子遮醜。外國人居多,都是觀光客(話說我也是),本來以為會有不少中國貴婦來此,但沒有。中國的觀光客,多是在周邊的店採購,以買金銀飾品居多。

*1908書社



買了《號外》雜誌三月號,談音樂新浪潮。這邊有展出西藏自焚的人事時地,數量真的很驚人。

*實現會社



採自助式結帳,自己拿書自己投錢,大部分的書是社會批判、哲學等舊書,來這邊的人感覺就是很憤青,看到這些書讓我好像回到大學時代。我翻到了一本 1989年有關環保議題的剪報資料,有說大陸隨便處理核廢料,而台灣只是養豬業到處汙染。沒想到二十幾年後,我們的養豬業汙染應該改善了,但是核廢料與核能電廠的問題,才剛剛要被討論而已。

買了一本港文化創意的舊雜誌,剛好有介紹早上才去的海安咖啡館。



晚上吃了大餐,也坐了噹噹車,很有英國二層巴士的風格,很窄的車應該是香港獨有的。明早可以心滿意足的離開香港前往北京了。

2013/03/12

【香港】走入愛麗絲夢遊仙境

*香港動植物園

看著 google maps 要找到油燈街(都爹利街),結果因為上上下下意外地進入了動物園,看到好多小朋友來看動物,可以知道的,小朋友的數量絕對比動物還要多,而且聲音也比動物大聲的多。



在動物園看到外傭抱著小孩在玩,香港的外傭人數不少,看來大部分是幫老外帶小孩,學校的外面特多外傭在等小朋友下課,然後就牽小孩回家,其實跟台北很像,不過感覺(只是感覺)好像香港的小孩沒有台北的小孩那樣的跋扈。

在動物園看到一隻大猩猩很無奈的躲在最高的地方看著小朋友,而小朋友則是用盡吃奶的力氣驚呼著沒有見過的動物,其實,大家都很無奈。這就是城市的發展,最為文明的一種相遇。

*星巴克到底還是星巴克,都爹利街的「冰室角落」



有人覺得星巴克的服務很親切,全球風格一致畢竟還是最重要的特色,本以為進來這間復古的星巴克,會有所不同,但是,還是一樣的。

花了港幣62元喝了一杯抹茶、點了一個朱古力蛋糕,換算成台幣其實跟台北星巴克消費是雷同的,但是看到做出來的復古,油漆是新的,但漆上一層掉漆的樣子,桌上要模擬老舊的膠帶,也是做出來的,這些都好刻意,就覺得消費真高。或許我真的太苛責了,有復古的想法就應該鼓勵吧!

至少,請一個服務人員,穿著老架啡館的老媽媽樣子來打掃,這樣會比較進入這個情境一點。

我躲在最懷舊的角落,偷聽著旁邊獨身女子一直講著講不完的電話。要拿鑰匙才能進入的廁所,我也曾在波士頓星巴克遇到過。

*黃大仙祠



大中午來到黃大仙廟,這是我十四年前來港,唯一有印象的地方,非常靈驗的黃大仙,一樣香火鼎盛。

一樣的香火鼎盛,不過搖籤的人變得多了,看到老阿嬤可以真誠的搖籤搖的飛出來,真是太神奇了,後來我一直盯著老阿嬤看這個跪拜搖籤的過程,就是沒有看到飛籤出來的景況,撐著傘遮陽的阿嬤顯然有備而來,讓籤飛出來是需要很虔誠,加上一點時間的。

籤筒雖然是免費的,不過,這邊並沒有籤詩可以取,要去解籤處買,最便宜是兩元,若要人解籤則需要另外付費,不知道網路上有沒有黃大仙的籤詩呢?

黃大仙祠不但提供 wifi,還有 QRCode, NFC 等導覽服務,還可以下在 apps, 真是非常進步,我想黃大仙不是沒有能力提供行動 apps 線上解籤服務,這裡就有網上解籤。

http://www.siksikyuen.org.hk/public/charm/search

*梅馨書舍



搭一部很舊的電梯到七樓的序言書室,還未 14:00,書店還沒有開門,於是到樓下梅馨書舍逛逛,大多是簡體字,以文史哲為主,沙發上有兩位年輕人在討論事情。看了牆上有特別介紹魚頭(傅月庵)來此的消息,哈!我希望有天逛到香港的咖啡館,牆上的剪報有寫水瓶子來訪的情形。

*序言書室



到了序言書室的門口,還沒有進門就聽到貓喵喵叫,沒想到才剛開門裏頭就一堆人,買了瓶飲料坐在沙發開始看書,翻了一下一月份的號外雜誌,這裡也只有這本,談的是改變時代的新青年思想。是 張鐵志 將號外改版的第一期,看來有別於以前的只有流行風尚的號外雜誌。

在書架上看到小眼睛先生(何献瑞)的小說,駱以軍、胡晴舫、楊照等台灣作家的書都在架上,這我看來特別親切,既然是獨立書店,選書就有自己的想法,關懷弱勢、批判、在地,這些事我覺得到各地獨立書店比較一致的選書方向。在序言書室也有一些獨立出版,跟在唐山書店很像,一個在地下室,這邊卻是高高的七樓,看窗外幾盆盆栽,缺乏綠意的大樓林立,我看到對邊窗戶像鏡子照出在書店的我,慵懶地陷在沙發內看書。也看到小小的獨立書店有面大鏡子照出自己的眼神。看了很久的書,卻只花我港幣10元喝完了荔枝玉露,很不好意思,於是又買了一本 META 雜誌,講的是懷舊風。

看著書店的小角落有一個小小的畫展,有一張照片是女孩到台北玩樂的一個陽光午後,看著簡單不過的一張照片有一棵樹,終於知道為何這棵樹對那女孩那麼重要了,因為,在香港很難看到這麼大顆又可以遮蔭的樹。

高樓上的書店,往下看行人很清楚,但只能觀察,老闆應該是希望有一些改變與一些影響力吧?

*比台灣香的臭豆腐



從旺角站散步到太子站,經過很多很多寵物專賣店,除了貓狗賣店外,還有海洋生物、昆蟲等應有盡有,最吸引我的是雪鼠,標明新鮮冷凍空運來港,還不知道是活的還是死的。烏龜也不少,大型是最有特色的,只是不知道養這些動物是要招財,還是真的喜愛?

一路一直聞到臭豆腐的香味,可是一直沒找到店,在香港過大馬路比在威尼斯要渡河還要困難,等紅綠燈等很久,等到綠燈因為人潮過多還擠不過去,為了要吃臭豆腐我還違規跨越馬路。

吃完了這塊港幣八元的臭豆腐,我只能說這裡的比較香。

*牧羊少年咖啡•茶•酒館,頗吵的旅行咖啡館



剛剛在序言書室看的號外雜誌裡面有介紹這家店,看看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距離,想說就散步來看看。到了店門口,感覺就是一家酒館,直覺的我其實不應該進來,因為我不是要找朋友聊天,但是看著雜誌介紹這家店有"旅行"精神,還是硬著頭皮進來。

看了菜單,可以點的東西太多,反而甚麼都不想點,於是來瓶海尼根,隨意找了一下書架上的書,當然都是旅行的書,質量都不錯,唯一的缺點就全都是簡體版本,由於看不習慣簡體字,除非該書很有動力讓我讀,我還是讀正體,只好選了一本讀過的書,張子午騎腳踏車從中國西安到葡萄牙的故事。

由於我看了太多騎腳踏車從中國到歐陸的書或是部落格,然後又看了子午在序言寫這趟旅程有個疑問,到底是自己的旅程,或是在別人要求下的旅行? 是很好的反思,也讓我對自己的旅程有些懷疑。

音樂頗吵,又覺得這家店應該是一群朋友來喧鬧的地方,複習兩章,喝了海尼根又有點暈,趕緊前往下一個旅程。

*跌入兔子洞



這個洞不在地下室,而是在二樓,香港的二樓其實是我們的三樓,這家預約制的咖啡館昨天回民宿的時候在手扶梯上有瞧到,我覺得香港沒有純賣咖啡的店,應該是家酒吧吧!沒想到我錯了。

晚上收到何悶悶小姐的邀請,她說她公司有家咖啡館,希望我可以過去,還真巧就是這家咖啡館。我在甚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假想自己是愛麗絲上樓到這個異想世界,開門的是一個正妹服務員。

老闆 Mike Fung 很有趣,普通話也講得不錯,我刻意放慢講話的速度,於是這兩個人配合我開始一場字正腔圓的對談。老闆曾經去過台北的 爐鍋咖啡,六年前因為喜歡玩咖啡,一路研究,現在自己烘豆子提供給咖啡館,他很羨慕台北的咖啡愛好者,可以有同好討論,感覺香港純精品咖啡很少人能夠有這樣的心態品嘗一杯咖啡,我想或許是這樣,Mika 可以很大膽的嘗試,中環的租金不便宜,在香港開店的成本比台北要高得多。澳洲念書回鄉做咖啡豆的生意,尤其在這高樓之中,後面的天台有露天座,還是樓上的廁所後面,望著新舊交融的大樓景觀,前面望出去是太平山的中央手扶梯,看著一個個觀光客經過,喝杯單純的咖啡,真是在香港潮到不行的享受吧!

Mike 的合作夥伴甚至是台北通,每年要到台灣三十次以上,不過今天我沒有遇見,我想我應該會在台北咖啡館見到他。

喝了杯冰滴,老闆又手沖了坦尚尼亞,有點泥土與中藥味,果然是有些厚度與深度,老闆送我一包豆子,我剛好帶了一包@馬札羅咖啡的黃曼來,明天就拿來當作是交換吧! 看到我喜歡逛書店,老闆還拿了獨立刊物送我,裡面剛剛好有 aco_books|艺鵠_书 老闆的專訪,剛好昨日有去這家獨立書店,看到老闆何比的專訪,這一切都那麼巧合,是香港太小了還是一樣氣味的人都會湊在一起呢?

一種咖啡四種喝法的創意,還有這樣講究的手沖,的確在香港不容易見到,下次有機會來香港玩,或許可以找時間來光臨一下,據說是要先預約。請大家先上網看看

http://www.rabbitholecoffee.com/

2013/03/11

【香港】紙紮藝術?

*紙紮藝術?



這是我到香港的第一眼,看到好多給小朋友玩的跑車、大轎車,製作精美,我想應該裝上電池應該可以跑吧!後來仔細一看,還有大房子、貓狗、沙發、銀行、信用卡的樣子,甚至還有電風扇。我心想這家店賣的東西還真多,後來看到招牌,才知道是要燒給往生者用的,真是環保,不燒冷氣機下去,用的是栩栩如生的電風扇

民宿老闆娘說:『香港沒甚麼好玩的,你居然要住三個晚上,應該第二天就想走了吧!』

*蘭芳園旁的老外拍婚紗



高樓林立的中環,一條手扶電梯串連了這個山城,電梯經常故障,而且不是雙向。這裡有酒吧,老外特別多,為什麼會在這個人潮洶湧而到處都是吃吃喝喝的地方拍婚紗,搞不懂這些老外。

*突破書廊



我對香港的出版社非常不熟悉,進到這家書店,有許多聖經宗教的書與 DVD,還有心靈成長的書,原來這家書店也是出版社,台大附近也有這類的主題書店,經營不易。

我特別找到突破出的書誌,已經出了二十幾期,每期都有一個主題,很想每一期都帶回來,但是不可能,所以打算買創刊號,沒想到買不到,於是買了第七期《未來城事》探討世博沒有展現的城市真相。(後來到了商務印書館也有看到一排排這本雜誌,但還是沒有創刊號)

*香港中央圖書館



來到香港最大的圖書館,比台北市總圖還要大,這棟建築的中央是挑高縷空的,顯的空間特別明亮,二樓是兒童書,三樓才是成人書,有中文與英文。在二樓有看到阿婆在打毛線衣,應該是帶孫子來看書,就在旁邊打發時間。我在三樓看到不少退休老先生,雖然走路不方便,可是他們可是很專心的閱讀。

我沒那麼精確的統計,不過男女比例大概一比一,而且年齡層從年輕的學生,到上班族,銀髮族都有。跟台北的圖書館有很大的差異。

圖書館的書跟台北一樣有偏舊的感覺,我翻了余滿華的《香港老地方》,不知道為什麼,我會一直發笑,顯然是有共鳴,應該是作者對於待人處事所引發的,也或許喜歡老地方的人有共同之處吧?

午後的陽光很烈,實在不是很了解,一般上班族為何會在星期一的下午來圖書館看書,有年輕的女大學生,還有高中生這可以理解。這讓我想起很多日本人被裁員,不敢讓老婆知道,所以每天都到圖書館報到,假裝還在上班。

到圖書館是有趣的觀察,我的時光顯然過得太匆忙了。

*香港誠品,宛如置身台北

雖然香港銅鑼灣的誠品在百貨公司的八至十樓三層,若要去逛書店,其實位置並不是太好,但是很興奮到了這裡好像回到台北一樣的感覺。大部分的書來自台灣。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化輸出的驕傲。

以前到紐約曼哈頓,到處都可以看到日本、韓國的書店,無論這是不是文化輸出,至少這些書店照顧到了移民到國外的人民。但是台灣人到海外工作、移民,每次都要被迫看英文或是日文的書。

還是不能免俗的找了一下我的書是否有出現,終於在十樓的台灣旅遊區看到了《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時光》,旁邊是天仁茗茶,也有不少人排隊。

朋友說香港的旺角、尖沙嘴大部分住的是大陸人,而中環、銅鑼灣就很多台灣人,不只是台灣地理上就跟大陸分隔,到了香港,也是分在不同島嶼,真是有趣。其實,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應該也都有這樣的現象吧!

*商務印書館

一進去只有一小櫃子的書,很驚訝,原來我走進來的只是副館,賣文具的,還有賣不少國小中學的教科書。遇到一個很高的女孩子,我想應該有190cm 吧!頭都快撞到天花板了,香港的空間利用真是徹底

* aco_books|艺鵠_书



一進去這棟樓,就覺得跟外頭是兩樣世界,有個人在桌上休息,我待在那的時間不久,隨手翻閱著二手書,有正體字,也有簡體字,這裡頭的書有更多是英文的,空間其實不大,但是看書的空間還算優渥。看到進來的朋友好像都是互相認識的,講著我聽不懂得廣東話。

後來我抓了這《青苗上河圖》問問這個地方是否都已經拆光要蓋大樓?老闆又拿了兩本書給我看,說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歷史,而這兩本書是苟延慘喘的農民運動的紀錄,聽起來非常非常的悲哀,但香港農民似乎沒有悲傷的權利,隨著命運漂流著,表現出一忍再忍的個性。

我買了青苗上河圖回去作紀念,原來香港也有小農存在的歷史。台灣雖然農業環境不好,可是終究比香港好一點。

外頭的雙層巴士來來回回呼嘯而過,在書店內也有賣一些小農自製的醬、自己種的蔬菜,在這座滿是大樓的島,會不會是天方夜譚,還是也有可能有一天,城市的陽台種滿了可以食用的蔬果呢?

2013/03/10

【台北】幸安國小家長小朋友的導覽



今天早上11:00的導覽,是幸安國小的家長還有小朋友,大人實在太乖了,都很專心聽講,所以不小心又講了太多,是大學時代的學妹帶來的。所以我放棄小朋友是正確的,希望大家有個快樂的午後時光— 在青田七六。

2013/03/07

【台北】從北非諜影看摩洛哥@行天宮社大的世界遺產課程

今天在行天宮社大講摩洛哥世界文化遺產,用北非諜影這部影片切入,剛開始覺得還好,畢竟這部片是年紀稍長者的共同回憶!



後來講到北非的歷史有點悶,我覺得『張力稍嫌不足』。不過,到了中間開始講撒哈拉沙漠,提到三毛,整個又活了起來。用電影來認識摩洛哥的確不錯,本來結束要用"Sam, Play it" 來結尾呼應剛開始有關卡薩布蘭加的開場,但是時間不夠,只放了布萊德彼特有演出的《火線交錯》的一小部分,讓大家思考文明是怎麼一回事。





重點:

1. 電影工業
2. 歷史地理
3. 大城市介紹
4. 伊斯蘭教
5. 社會現況
6. 鐵窗藝術

很抱歉,簡報檔內有太多版權問題,所以無法公開了。

【台北】窩著咖啡,窩著看書

第一次踏入這家咖啡館,是二O一二年底,一進入窩著咖啡,右手邊就有一面書櫃牆,這是我夢想中的咖啡館,稍微檢視了一下書名,恰巧也都是我愛的書。這條巷子有三家咖啡館,顯然競爭很激烈。



有關於踏入一家咖啡館的機緣,我想比認識一位新朋友還要困難。因為書寫咖啡館的原因,不時有朋友會介紹窩著咖啡館,但我每次來這裡都是大中午,等不到下午兩點開門,要不是就是剛好遇到公休日。有陣子老闆放假去旅行,而我又不時的出國玩耍,沒想到從想要來到真正進來,經過了兩年的距離。看著老闆的臉書介紹他新上架的書,除了咖啡、茶、甜點,還充滿了書香,很難形容那種味道,就好像光影飄移中透露著時間的足跡,而這個痕跡有種蝸牛留下來的氣味,淡淡地並不讓人有壓力,但是卻深刻地令人回味。

書櫃裡面有村上春樹的書、羅馬浴場、書店風景、中日文雜誌、旅行、小說、書店、設計等類型,更多的是談社會的變遷。平常日下午來窩著,讀一兩本書,應該很值回票價!後來我多次來窩著,一窩著就兩三個小時,半躺在舒適的沙發上,覺得時光過得好快,一下子落地窗外的天空就暗了。

有次來,旁邊似乎是一些大學教授在談天,每個都好會講話,妙語如珠。我想這個社會每個人似乎只要『聽話』的時代已經過了,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人,就好像不存在的空氣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

在窩著,可以感受到老闆對書、雜誌的喜愛,還有特色的甜點。只要進來窩著,就可以感受到老闆的用心,有人用『做』的讓人感受,有人一定要用『說』的表示存在。而我真是個廢人,甚麼都不是!我只會窩著看書。

2013/03/06

【台北】小朋友地科導覽



曾經帶過幾次小朋友的地科導覽,一般來說小朋友都還蠻乖的,也很專注,可是今天我有點被打敗的感覺,第一次講岩石牆大家對岩石比較有興趣,反而對生日花沒有興趣,問了小朋友生日是幾月幾號,完全不願意講,老師問了 why? 她只說 I don't like it,可能我的長相是怪叔叔,對小朋友來說太奇怪了吧!

然後,占星術是不是地球科學的一種呢?應該比較算是統計學吧?

【新北市】不一鼓的奇幻漂流

到達水湳洞的山城美館,第一眼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最角落的不一鼓,用海邊撿到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浮球,切開後用布包覆上去,就變成鼓了,這個鼓凝聚了社區的人們,在找尋浮球故鄉的同時,發現了更多的故事。



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不一鼓的誕生並不容易,是一連串的因緣巧合。傳統製作鼓的鼓皮是用牛皮,鼓身是用木材,但是用牛皮要殺生,但阿福當時禮佛很不願意這樣做,在朋友的建議下,鼓皮改採棉布,沒想到阿福做了實驗,還真的可行。不一鼓做好了,社區的人每個星期定期來學習打鼓。傳統打鼓是要站著,牛皮鼓也要使勁聲音才會好聽,但社區內的長輩體力難以負荷,他們做了一個創新,就是坐著打鼓,以比較輕鬆的心情,打出來的節奏是反而是比較輕鬆的。要公演的那天,是個朦朧煙雨的日子,淋過雨的不一鼓,鼓聲還意外地清脆。

「不一」的名稱與浮球的英文"buoy"相合,也因為每個用浮球做成的鼓大小不一樣,打法也很不一!同時又與「布」同音,多重的意義讓不一鼓有更多的想像。

於是,社區居民透過漁民帶著不一鼓找尋浮球的故鄉,從一個異鄉來的浮球,變成一個鼓,凝聚了一個社區後,回去找尋故鄉,整個像是一個尋根回鄉的過程,充滿了探險的意味,每一個鼓上有一隻眼睛,代表了海洋之眼,在四周環海的台灣,本來就都有航海冒險的基因,透過不一鼓找回自己,也找回了自己的故鄉。

2013/03/04

【新北市】水湳洞的換場小旅行

旅行對我來說,或許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無論國內、國外,從這條街走到另一條街,就當成一場小旅行。河邊生活所辦的換場小旅行,終於有了第二場,這一天雖然下著毛毛細雨,一如九份、金瓜石地區日常的天氣,在水湳洞的一個小隧道口颳著不小的冷風。但是當天所聽到『人生換場』的故事,每一個都非常動人,這些主人翁說起來稀鬆平常,但是蘊藏在心裡的渴望,卻是一步步踏實地走過來。

在水湳洞旁邊有一條鐵路支線的遺址,台鐵深澳線,原是 1936年日本時期的礦業鐵道改建,1967年,從瑞芳經八斗子、深澳、瑞濱、海濱終點是濂洞,這條路線經過北海岸的海灘,宛如神隱少女電影片中海上行走的火車。聽說當年宮崎駿到九份、金瓜石地區找尋靈感,會不會是因為這條廢鐵道的啟發呢?這條鐵路在這幾年有時停駛,有時復駛,1989年結束載客的功能,因為八斗子的海洋科學館,最近又要復駛其中一小段。這也許也是一種換場,有的鐵道拆除,有些鐵道重新鋪上修復,這塊土地上的人總會找回自己的靈魂。

河邊生活的人生換場小旅行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4%BA%BA%E7%94%9F%E6%8F%9B%E5%A0%B4/319210898178594





第一個到水湳洞山城美館介紹自己的是許居福、任秀兒夫婦。阿福的陶藝品大部分都是自己用手捏的,而不是用手拉坏所使用的旋轉機器「轆轤」,他在創作之前會深思該件作品的使用方式,並且專心專注的捏好這一項作品。阿福的作品參加過不少的展覽,但是他說他是搬到水湳洞後才發現自己已經進入了陶藝的世界。

看著未上釉的茶壺、杯子,呈現一種古樸的鐵灰色,因為是手捏的,所以每一個長相不同,彷彿有了生命。夫婦剛來水湳洞的時候,住屋附近蚊蟲很多,跳蚤叢生,曾經想要放棄住在這個地方。但如今阿福說:「水湳洞是很適合居住的地方,相當安靜,很舒服,聽到的是自己的心跳聲」,在這個老地方,可以找到以前挖礦那段過往,也可以在這個廢墟找到一些生命力。

如今,阿福、秀兒夫婦在水湳洞有經營民宿。或許,在創作之餘與來此客人交流,在這陰陽海的山海交會處,或許會激發更多的靈感也說不定。



歐陽彥城,本來在金門出生成長,卻來到水湳洞這個地方畫畫,順便找老房子整理開民宿。這一段路走來,並不是一開始就辭掉工作,而是自己找房子慢慢整修,等到做到第三間民宿後才把工作轉換,所以人生要能順利的換場,並不如一般想像的容易。歐陽老師的人生是一個大轉彎,自己做民宿老闆,需要一顆服務的心,堅持做『自己』也很重要。

參觀歐陽老師整理的民宿,每個小角落都充滿了驚奇,時光在老房子留下了痕跡,許許多多拼湊出來的家具設備,無論外面是大太陽的碧海藍天,或是連日的陰雨黑浪,在室內自成一個小世界。從金門到基隆,轉進九份到水湳洞,歐陽老師一路的努力在他的民宿都可以觀察的到。



綽號阿諾的林正文,第一眼看他稍微福泰充滿著微笑,就知道是很溫暖的人,尤其是看到他女兒可以自由地在他身旁快樂的撒嬌,我想任何人都會覺得這樣回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阿諾從老師傅的經驗教導下,學習到如何撿到適當的漂流木,從木頭散發出來的氣味,颱風天的海攤上處處潛藏著寶藏,山城美館、台北生態綠咖啡館的大桌子,都是阿諾的傑作。如今阿諾去撿的是比較小的邊材,他覺得這類的邊材在木工使用上比較好用,伴隨著一些創意發想,即使不起眼的廢木料都可以轉變為很大的用途。

水湳洞的夜晚,經常高掛著滿天的星星,伴隨著海浪、蟲鳴聲中,與大自然一起的生活,我想起阿諾說:『多投資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我本來以為所謂的投資自己是要更努力的學習,但是把自己放空,優游在這樣的環境下,何嘗不是一種投資,一種對自己好的生活方式呢!



我想我一定還要去走一走,或許獨自一個人在水湳洞的廢墟,迎著風在隧道口,即使有眾多流浪狗的排泄物,或者山坡的垃圾堆。有一群人在此努力,不管是不是回鄉,這裡已經成為這些換場者的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