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洋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洋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01/04

【台北】榮星幼稚園@辜宅鹽館

每次走到這座古蹟前,就想要在退後拍下全景,但因為巷道狹小,所以拍不下來當年豪宅整體的氣勢。


2007.12.23 榮星幼稚園是辜宅鹽館現為三級古蹟

大稻埕從清末劉銘傳引進不少外資,規畫了不少洋樓街,不但街道整齊又寬敞,商人賺錢後就沿著淡水河畔蓋起了貿易行與辦事處,這些建築一樓多作為商店,二樓就做為老闆的住宅,如今淡水河的河堤高築,環河快速道路上的車子日夜呼嘯而過,這裡就完全沒落感受不到當時商船在岸邊聚集,工人搬運貨品來來往往的熱鬧景象。

現存的辜宅由辜顯榮1920年創建,同時期在鹿港也建造一座華洋混合豪宅,大稻埕這座面對淡水河碼頭,初建時為鹽館,後面有臺灣式的三樓瓦厝公媽廳,可惜在1963年拆除。在前方觀察窗戶比較像文藝復興的拱窗設計,裝飾典雅樸實大方。

1963年成立的私立榮星幼稚園至今,好像進入幼稚園還相當不容易,音樂班相當有名。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303巷9號

大稻埕辜宅-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8%BB%E5%9F%95%E8%BE%9C%E5%AE%85


2007.12.23 跟著貓咪在大稻埕後巷大探險

2007/08/28

【台北】撫台街洋樓

這個地區在清朝是統管全台衙門事務的地方,所以叫撫台街,這區域在今日武昌街、博愛路、中華路與北門之間。但這個洋樓跟清代的衙門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個獨棟店鋪。



1910年撫台街區的馬路拓寬,日本人把城牆拆除,所有道路拓寬延伸,而多餘的城牆石塊就拿來蓋屋,這裡的石塊是一樓大部份的建材,一二樓的夾層用木板建造,大部分日式房屋好像都這樣,屋頂有老虎窗,也是木造,簡單高雅的裝飾具古典風味,1911年建成。

當年是日本營造商大倉組所有,酒商的店鋪,戰後為軍券宿舍,此地曾開設中醫師診所。

如今已經維修完成,後棟的建築雖然重新蓋起,但是仿造前棟建築樣式,看到有打燈光,不知道未來這座建築的用途為何?不知道可否租給我開書店呢?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能開放內部讓大家參觀!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26號

2007/07/06

【金門】水頭得月樓及洋樓

右方得月樓高11公尺,建於西元1931年,料敵、預警、防禦功能為主,建築融合中西。


2006/8/9

站在這個草地,突然覺得腳濕濕的,後來想起當兵時(1992.10-1994.8),這裡好像是爛泥巴,後來酉堂的黃大叔告訴我,這裡的幾個潭,都是有地下水層會自然出水,但是近年來為了避免雜草叢生,也好整理,有些經費把路面都鋪上石頭或是水泥,讓我覺得金門的溫度比當兵時有高了許多。

金門人到東南亞經商有成,返鄉修築祖厝、洋樓,這裡的富裕景象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防禦工事,得月樓是早期出洋印尼的僑商黃輝煌建,內部含地下層共分為四層,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磚,樓板為木樑,上下樓用木梯,地下通道連接洋樓,可作彈藥、物資補給以及逃難的緊急通道。樓旁有棟古厝是三開間中西合璧的「番仔厝」,是欺敵假屋,但外部彩繪裝飾好像是真的有住人。

「得月樓」狀似觀景的高塔,最上方有詩意的題字,火焰造型的窗楣與梅花、很像國徽的銃眼是偽裝。四面外壁有槍架,並有瞻孔可瞭望,屋頂女兒牆有火槍射擊口,是一堅固的防禦性衛塔。

2005年取得黃家同意,由金門國家公園修繕。

【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10.html

2006/12/18

【台北】陳天來的茶香歲月@錦記茶行


2006.12.18 錦記茶行

星期日下午,霞海城隍廟的香客依舊很多,但走到貴德街彷彿就是進入了後巷,很難想像在清末時期這裡是國際化的茶葉貿易中心。

英國商人杜德先生在同治四年(1865)覺得茶葉生意發展潛力大,於是設立德記洋行,將福建安溪茶種移植來台,後來運往紐約稱為烏龍茶,名洋國際,洋商在劉銘傳鼓勵貿易的過程中透過大稻埕當地士紳的投資興建洋樓,開啟了當地的茶香歲月。

由於貴德街靠近淡水河,雖然靠近大稻埕碼頭,但是卻經常淹水,所以這邊的屋子多墊高,我們一行人看到陳天來的豪華房舍,巴洛克式圓柱,奇異的雕樑畫棟,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富裕全在這立面表現出來,看到房內走出了送瓦斯桶的老伯,這裡應該還是有人居住。

陳天來創立錦記茶行,致力發展茶葉貿易到南洋市場而致富。曾任茶商公會會長,奔走「製茶稅」的廢止運動。陳天來致富後,開始多角經營:「蓬萊閣」(酒樓)、「第一劇場」、「永樂座」皆是他眾多投資經營的娛樂事業。

很難想像這條街上有60多家茶行的盛況,揀茶葉的婦女在店裡面趕工也不復見。

2006/11/21

【台北】最早的洋樓街@大稻埕



清同治年間(1862年以後),洋人來台北採辦茶葉,本來要把商店設置在艋舺,但是當地居民反對,所以設置在新闢不久的大稻埕。

於是劉銘傳就請李春生、林維源投資,建築西式洋樓出租給洋人,合資建昌公司。這條洋樓街,南邊叫做千秋街,北邊叫做建昌街。英商首先來開辦德記洋行、怡和洋行於千秋街,大量收購茶葉。而荷蘭、德國也在街上開設領事館,美國領事館設在建昌街。

日明治34年(1902年),千秋街上有台北地方法院、三井物產、台北警察公署、郵政局等。還有日本酒家,一時燈紅酒綠,連橫稻江治春詞:

火樹銀燈鬧上元,稻新街上管絃喧;
多情惟有春宵月,猶自娟娟照北門。
羯鼓催花春夜長,羽衣舊曲舞霓裳;
可憐紅豆相思死,零落天邊桂子香。
怡和巷口夕陽斜,民樂街頭喚賣花;
十二珠簾齊捲起,玉樓沉醉美人家。

之後,兩街改名貴德街,就讓我們找一天去探訪吧!

《活動公告》大稻埕迪化街導覽
http://cycleok.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08.html

2005/08/27

【金門】洋樓@懷舊之旅



金門的洋樓很多,但是大多在荒煙蔓草中沒有人整理。

當兵時曾經在金城鎮仔細地看著一棟洋樓的雕飾,做工細的沒有話講,大部分洋樓的門面會標示興建於西元哪一年,金門的洋樓大多是 1920-1950 年間完工,曾經有看到一個小學校就在洋樓內上課,也有很巨大的洋樓,廣場的雕像很多,可以想像建成之初奢華的景象。

這些由金門民眾自主營建的「番仔厝」,和過去日本殖民者以國家政治力在台灣本島所建的西洋建築不同,金門的洋樓除整體外觀保留東南亞殖民建築的架構,也加入獅戲球、福祿禎祥和富貴平安等閩南傳統建築的裝飾。由於當年海盜出沒的威脅,洋樓也多有雙重門和槍孔等防禦工事的設置,形成無可取代的風格。

金門的戰地風光及閩南建築部落家廟等建設,都有安排逐步的復原經費,但是這些洋樓可能年代較近,而且產權不明,所以要重建成為觀光資源,我想還有一段時間。想像如果就住宿在洋樓裡,置身情盡夜上海的時空背景,那樣很美。

2005/04/24

【台北】故事館



今日午後艷陽高照,我跟小朋友兩個高興的轉搭兩次的捷運,從木柵線、板南線轉到淡水線,在圓山站下車,再走到位於中山北路美術館旁的台北故事館。

從公園走過來的路途不遠,但是我們邊玩邊走邊吃邊喝,剛好經過七架飛機降落的時間,才走到美術館旁,四歲的兒子已經走不動了,剛好水又喝完,半抱半騙的把小孩哄進去故事館,想說進去故事館旁的下午茶喝杯咖啡吃蛋糕,沒想到居然客滿。我跟服務生登記了座位,餐廳旁灑下沁涼的噴霧水滴,讓我這個沒水喝的父親輕鬆了不少,我拿著奶瓶跟服務生要一杯水,其實,是我想要喝的,但是奶瓶一拿來又被兒子喝的精光,他拿著兩台汽車就在這個不大不小的空地前交起朋友來了,我只好悲苦的低頭看書。

既然口乾到不行,我就進去參觀這一季的展覽主題:生日快樂,展覽空間不大,卻能創造出驚人的來客數,空地旁有小學生演唱著好像已經失傳的京劇戲碼,每唱完一段,就會得到旁邊聽眾的掌聲,我雖然聽不懂,但很敬佩小朋友能唱出這樣的樂曲。最後,沒能喝到下午茶,在樂聲中結束今日旅程。

比起市立美術館的巨大,這裡真的是小而美。

http://www.storyhouse.com.tw

2005/03/02

【台北】故事館


2005/03/02/TaiPei/TaiWan

一個不小心的意外,墬入了陰雨台北的秘密花園裡。

故事茶坊,述說的是什麼樣的橋段,我並不知道。但是一個午餐後的慣例咖啡,我走進這個故事裡。空氣中的溫度一點點高,你的氣息顯得有點不安。我匆忙地在故事裡鑽進鑽出,卻不放過任何一個標點符號。

信箱上沾了一片雨打落的花瓣。沒有相機,留不住她。你也遺漏了吧。

你問我,另一個盡頭是哪裡?
我堅持走進雨裡,聞著中山北路整排青綠的槭樹回家。

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那一棟醒目的黃色洋宅,從小看到大,卻一直不知道她是誰。當她還被稱為「美術家聯誼中心」的時代,一樓改成小咖啡館。像日本神戶一帶的「異人館」,所以我一直以為她曾經是某國大使館。

改名為「台北故事館」,收門票,為這杯咖啡又加了點值。但是亞都的麗緻服務,又讓人疼惜起庭院裡淋著雨的花朵……彩蝶飛啊飛

http://www.storyhous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