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3/31

【黎巴嫩】畢波羅士,各年代混雜的考古遺址

來到了這趟中東行的第一個景點,其實有點震撼。心裡想著:難道這趟旅行就要看著這些遺跡,拼湊出當年的繁華,這跟當年念地質系跟老師出野外一般,要想像哪塊岩石當年在海底,哪些又在潮澗帶,哪些又是被板塊推擠或是火山爆發所導致的結果嗎?


中間的是古城牆,往下挖,城內城外都有遺跡

畢波羅士在黎巴嫩貝魯特北邊的一個小港口,考古的遺跡可以找到七千年前人類生活的過往,距今五千年前,這裡就是貿易港口,當地的雪松木就是透過這個港口出口,雪松木與莎草紙以物易物原料,也因此聖經(Bibble)的名稱就是由畢波羅士(Byblos)而來的。

這裡的遺跡可以看到埃及的方尖碑、希臘羅馬的小劇場、拜占庭的馬賽克、墓園區、城牆、羅馬的三溫暖、十字軍建立的城堡等等,跨越了所有古文明的樣式都可以找的到,一直到近代的東方快車的鐵軌也可以看的到。這座海邊的貿易城市之所以那麼興盛,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源,還可以看到那水源的井洞口。

而這座城市最大的發現,還是在於腓尼基文字,在這邊發現了一座石棺,目前是放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石棺的故事容後面在說明。腓尼基文字被認為從埃及文字演變而來,然後變成希臘字母、拉丁字母而成為今日的英文字母,從象形轉變為讀音的一種文字。腓尼基天生就是經商,透過簡單的文字來記錄與交易,雖然在別處也有發現更早的腓尼基文字,但畢波羅士已經被約定俗成為腓尼基文字的發源地。

夕陽餘暉,我們看著海港外的十字軍城堡,不知道那是不是當年敘守的要塞。看完層層疊疊的遺址,或是為了考古把遺跡遷移後再往下挖的現象,何謂歷史文化,來中東的第一天,就上了一課。

2007/11/19

【倫敦】魯本斯@國家美術館

一抬頭看到這幅魯本斯巨作,就好像看到電影《綠巨人》的情節,英雄最後還是逃不了美女這一關。


1609年/參孫與達麗拉/魯本斯/國家美術館

這是舊約聖經中的故事,達麗拉接受了參孫的敵人非利士人的賄絡,趁著參孫做愛結束後累得睡在達麗拉的的身上之際,請理髮師把他身上的神秘力量來源剪掉,就是他頭髮上的七重金鎖。這幅畫的達麗拉後面那個老鴇就是年老的達麗拉,同樣的臉龐卻有不同的表情,年輕的達麗拉似乎有同情的眼神,而年老的達麗拉貪婪的眼神,手上拿著蠟燭急切的要理髮師剪掉參孫的頭髮,右邊門外的士兵打算活捉參孫,然後參孫抓到地牢雙眼被挖掉。

巴洛克時期的繪畫講究的是光影的效果,這幅畫光的來源有三個。至於達麗拉的肉感,還有參孫的肌肉,大部分是模仿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而牆上有維納斯與邱比特的雕像,暗喻情與慾的事件化身。參孫的身軀幾乎占滿了整個畫作,無論是棉被或是衣服,充滿了濃厚的巴洛克華麗的繪畫技法。

這幅畫是魯本斯去義大利8年後回安特衛普的作品。

【佛羅倫斯】魯本斯的酒神@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0.html

2007/03/21

【佛羅倫斯】吉貝爾提的天堂之門


舊約:約瑟解夢

約瑟被當成奴隸賣給商隊,後來商人轉賣給法老王,神奇的約瑟替法老王解夢並建議囤積糧食,後來在糧食看到了金杯,解決了七年荒災並使兄弟和好。

在聖母百花教堂前的洗禮堂,總是排滿了觀光客,小小的八角洗禮堂最有魅力的應該是兩個由羅倫佐‧吉貝爾提用銅鑄造的,第一座門有28幅浮雕,從1403-1424年間完成,當時流行採用競圖的模式,吉貝爾提打敗了布魯內列斯基(就是去蓋大圓頂的建築師),所以取得製作的合約。而後,因為做得太好了,所以在1425-1452年間完成了舊約聖經的十個故事浮雕版,這個門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堂之門。


1425-1452 天堂之門,有左右依序而下:
1‧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 2‧該隱和亞伯
3‧挪亞醉酒及方舟   4‧亞伯拉罕
5‧雅各和以掃     6‧約瑟解夢
7‧摩西受領十誡    8‧耶利哥城滅亡(約書亞)
9‧大衛與哥利亞   10‧所羅門和示巴女王


吉貝爾提父子

這些門框據說是他的兒子所雕飾完成,所以天堂之門中間由上數下來第三個就是他們父子的人像,兩個人長得還真像。

1966年11月,義大利發生大洪水,天堂之門的浮雕還被洪水沖走,在兩公里之遠找回,目前在洗禮堂上的都是複製品,真品都存放在主教堂博物館內,真品不放在原來的地方而放複製品應該是佛羅倫斯賺錢的妙方吧!

2006/06/02

【羅馬】創世紀@梵諦岡博物館8


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穹頂《德爾菲神諭女》1509年

進入西斯汀禮拜堂,應該是大部分人來汎蒂岡博物館最主要的參觀重點,由於人很多,聲音吵雜,不時有工作人員敲鐘請大家肅靜。

這個最漂亮的神諭女屬於希臘時代德爾菲地區的阿波羅神殿,我查不到這個神女的來由,看著米開朗基羅用著生動姿勢和對比強烈的鮮豔色彩來表現,可以表現出絲料反光的效果,先知神女巨大的身軀加上鮮豔的顏色,讓整個天花板活了起來,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是弧狀的,也因此這副畫多個方向的構圖及角度的設計相當不容易,有時候看起來特別粗狀的身軀,實際上反而是更為立體的構圖。

穹頂的畫作重要的分為四個部分,一為中央的《創世紀》諾亞方舟大洪水及上帝開天闢地,二為周圍的12個先知及神諭女,三為三角璧內的基督祖先,四為四個角落舊約聖經的故事。在1990年代進行色彩的重新修復,修復後有人曾經評為穿上班尼頓的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穹頂部份《創世紀》及其他1508-1512,由上而下依序是諾亞醉酒、大洪水、諾亞獻祭、亞當與夏娃的墮落與放逐、創造夏娃、創造亞當、上帝分開天與水、創造日月草木、上帝分開晝夜。

這裡不准拍照,所以這兩張圖是掃描明信片的。只記得抬頭看的脖子很酸,不知道米開朗基羅如何度過那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