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2022/06/26
【新北】讀書會分享龍瑛宗的台北街道
›
到永和忠孝活動中心的某讀書會分享,先花了半小時講了台北城中的發展,然後一切都要從1911年開始講,不但當年颱風淹水台北城中瞬間變成歐式街道之外,龍瑛宗也是那一年出生。 我以勁風與野草這篇文章,找出 1930 年代剛好是龍瑛宗就學時代的老照片,搭配文字,就我個人的看法跟大家分...
2022/06/19
【臺北】為什麼要養活病毒?為什麼要做愛?藝旦間酒樓踩點活動
›
同屆的同學,有源源不絕的人才可以來分享,畢業三十年,人生也進入了另一個境界,這次試辦這樣的分享活動,隨著新冠疫情的熱門,即使是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專家。 透過專家的研究,看了很多的分析曲線,內心糾葛了一下,即使科學實驗研究的數字那麼確定了,網路上還是很多事是而非的謠言...
2022/06/12
「走讀台灣」《自由的滋味》《龍坡雜文》《被遺忘的年代》
›
「走讀台灣」 #書單推薦接力活動,由於最近幾年讀書比較無法集中注意力,只想要讀重點,甚麼旁枝末節都會快速略過,因此推薦這三本書,都可以只讀想要讀的地方即可。 一、《#自由的滋味》彭明敏教授最近仙逝,從日本時代念書被徵兵逃到日本內地失去了左臂,戰後成為台大最年輕的系主任,老蔣...
2022/06/08
《高更》
›
早年的高更在印象派中被排擠,梵谷邀請他一起成立南方工作室,但是兩位大叔都不是那麼好相處,離開失敗伊甸園的高更,而跑回祕魯這個小時候長大之處,企圖在大溪地幫助原住民獲得人權,但終究在熱帶島嶼變成了野蠻人。 高更帶著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Olympia)》,應該是複製印刷品...
2022/06/02
魏斯安德森《法蘭西特派周報》
›
強烈的魏斯安德森風格,平面2D的水平拍攝法,加上空中鳥瞰的視角,許多運鏡的方式,自從《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一炮而紅後,這回使用了《紐約客》雜誌的風格,致敬20世紀的週刊史,而這些真人真事改編的短篇,收攏在法國的一個叫做安威的小鎮。 電影能夠這樣玩,我覺得也要靠近年來觀看...
2022/05/31
【台北】19450531-20220531 臺北大轟炸 77年
›
19450617/1977/1979 牯嶺街的南段,到底是何時出現的啊? 從這些航照圖與地圖的比對下,1945年疏開,是有牯嶺街南段的,但是戰後房子立馬蓋回來,一直到了1979年的地圖,牯嶺街南段才被規劃出來。 下一次看看你家附近的道路,是不是有疏開的痕跡呢?
2022/04/21
【台北】市立美術館,洪瑞麟,掘光而行
›
一進去看到這張輸出很大的照片,我的目光不是這些年輕人習畫的過素描動作,也不是老師石川欽一郎,卻是窗外的風景,那棟是不是蓬萊閣呢? 大家去找找蓬萊閣的老照片,看看窗戶的長相,是不是一樣呢?所以驗證了倪蔣懷的洋畫研究所就開設在這裡。 去東京念書回台灣後,倪蔣懷的資助下,來管理...
2022/04/04
【回家說故事】文化工作者簡肇成:氤氳晨霧中聽著醬菜車噹噹走來
›
原始: https://www.goodchos.com.tw/article/189
2022/04/03
《正好住基隆》,到基隆散步吧!
›
深入了解基隆後,發現與日本門司港有點神似,可能同樣都是海港山城的小城市。 居住在基隆司令官邸(流水偉助社長宅)的小歐,剛好在青春期居住在這樣的住宅,這樣的因緣際會,也因為有通靈的耳朵,讓這個屋子好像一個結界,成為通往了不同時空的門,下次請小歐來青田七六聽聽看有沒有甚麼不同的...
2022/03/03
【淡水】淡水警官宿舍
›
經過了多次的改建,這棟房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時代不同人居住的痕跡,不過最後一次的改作多了一個閣樓再修復時並沒有留下來。 客廳因為流行洋式而改過、走廊因為屋主喜歡跳舞而加寬,不同時代的潮流所留下的足跡,這才是這些房子有趣的價值啊! 後來的警官曾有女兒是作家,不過參觀當日並...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