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8

【紐約】市立圖書館的《明天過後》


2005/3/8
今天的風雪有點大,走上市立圖書館往下看,這不就是電影的場景嗎?

不過今天沒有淹水,不太想走入圖書館,到處都要把背包打開給安全人員檢查。

【紐約】地鐵的藝人



林肯中心的地鐵站,有一個吹薩克斯風的藝人,聲音在深夜中的地下迴盪著,倍感到滄桑!

紐約的地鐵站要錢的伎倆還不少,中規中矩的就是拿著樂器演奏,在42街的中央車站,常常看到拉二胡的中國人在演奏著,也是我唯一丟出零錢的一個;有人則是拿著吉他男女對唱,然後賣一張10元的CD;有人就是發傳單來證明他被別人騙了,所以希望大家捐錢給他;有人在中央車站幫忙開門;有人在街頭裝殘障;有人來段演講,並唱首五音不全的歌,不過我經常看他在那個車上來回的唱,或許真的有人覺得他唱的不錯吧!

另外,只要是週末,尤其是星期五的晚上,在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就會有很多年輕人熱鬧跳街舞秀,或是溜滑板,也有很厲害用水桶打鼓的表演,整個城市就像是嘉年華會一般,當然這是對我這個不常去紐約的旅人才會有的感覺,或許對那些急於回家的上班族,這些活動早就習以為常了。

紐約對這些藝人好像沒有發放牌照來管理,所以品質良囿不齊,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不知道是否要交保護費?

http://www.mta.nyc.ny.us

【紐約】聖派屈克大教堂中午的聖歌



位於洛克斐勒中心旁的聖派屈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因為太巨大了,所以除了用廣角鏡之外,整個景是很難拍下來的。

逛完洛克斐勒地下街,外面下著極大的風雪,剛好經過這間大教堂,便走了進去,剛到紐約第二天,時差還沒有調整過來,大中午的便想睡覺,走到教堂內的第一排聽聽大風琴傳來肅穆的樂聲,看著鍍金的神竈,讓我的體力恢復了不少,心情也跟著愉快了起來。沒想到這時有人上台主持,主持人叫我們翻開聖經的第幾頁朗誦,對我這個從來沒有上過教堂作禮拜的人,可真是新鮮極了,英文又破又爛的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念哪一段故事,過一會兒音樂聲響起,大夥起立唱起聖歌來了,我只好嘴巴跟著亂張,這時心理七上八下,萬一有人叫我上去講這個禮拜遇上良善的事情,要心得分享,那我不是慘了,於是我偷偷摸摸的逃了出來。

這個教堂在摩天大樓旁不顯得高聳,但他的兩個尖塔確實有100公尺高,佔地長101公尺,寬53公尺,在1888年尖塔完工的時候一直是曼哈頓地區最高的建築,直到1930年代摩天大樓的出現,才被比了下去,建築師倫威克(James Renwick, Jr.)是以德國科隆的哥德式大教堂為基底來設計這個教堂的,1858年開始興建到1879年開幕。

我走出教堂後,雪下的依然很大,狂風中幾乎聽不到車聲,跟教堂內截然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2005/03/07

【紐約】歌劇魅影



今晚去看歌劇,會選這一部是因為已經看過了電影,對劇情有基本的了解,早就預期座位不會太好,也不想冒著大風雪去排隊買半價票。

歌劇魅影敘述巴黎歌劇院被神秘人物魅影所掌控,力捧小歌手克莉絲汀並情不自禁愛上她,而與她的青梅竹馬勞爾形成張力十足的愛情三角關係,從小失父的克莉絲汀讓魅影從小教導音樂,剛開始還有點喜歡上魅影,但是在黑暗生活的魅影終究無法與克莉絲汀在一起,留下了悲劇性的結局。

看過電影在去聽歌劇,雖然領場感比較足夠,演員的聲音也不錯,但是總覺得演員有點敷衍,排場也沒有電影來的大,不過也讓我複習了一次劇情,人生的每個階段重新看著相同的劇碼,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動。

【紐約】阿姆斯特丹路的褓母



兩個褓母一前一後,繩子互相綁著小朋友,一個接著一個,小朋友身上還穿著有編號的衣服,我想大概有九個小朋友吧!

這張照片的焦點拍的不是很清楚,不過經過無視異狀的老人,背後的招牌,正說明這個城市的多樣性。

【紐約】格林威治村克里斯多福公園



想像格林威治村的古老,可是到了當地卻不這麼覺得,進入這個區域的確跟高樓林立的紐約印象不同,盤根錯結的道路,觀察了地圖很久,終究還是迷路。

我從華盛頓廣場一路走過來,第一個看到的建築就是傑弗遜市場法院圖書館,再來就是這個有象徵同性戀的兩對雕像小公園,這個公園叫克里斯多福公園,應該不能稱作公園,只是馬路中間的分隔島而已,似乎因為這四個雕像的存在,才讓格林威治村有個定位。

看著格林威治村的一些古蹟命名,就知道有著比較像英格蘭的命名法,例如北方藥局建於1827年,提供免費醫療,還有丘姆利酒吧(Cuumley's, 86 Bedford St.)建於1873年,晚上在這個地方走著,酒吧的音樂聲經常轟轟作響。

六年前來這裡看到同性戀當街熱吻,這次來反而沒有看到!

【紐約】聯合廣場前白色帳篷



聯合廣場的星期一三五上午,會搭起白色帳篷,有一些農民會來擺攤子賣自己種的綠色產品。

我快中午才到這裡,天氣晴朗,攤子顯得不多,不過我懷疑是否真的綠色,因為蘋果真的太漂亮,價格不斐,有花花草草,也非常漂亮,我不知道紐約的物價是否就是這樣,但是來往的觀光客,也被這個小市集所吸引。

紐約的廣場除了中央公園之外,比起這些摩天高樓,相對來講真的很少,百分之三十的觀光客加上百分之五十的學生佔滿了廣場,我吃著剛買了的蘋果,試著與鴿子分享鮮美的滋味,但是肥肥的鴿子似乎不怎麼領情。

看來剛到紐約第二天的我,已經喜歡在廣場上坐著欣賞來往的人群。

【紐約】阿姆斯特丹路



在紐約的第二天,往我住的地方西邊走過去,是林肯中心及阿姆斯特丹路的舊社區(西64St.),我一心想看到哈德遜河,以及拍《電子情書》的河濱公園。

但是走著走著一路上都是廢氣,快速道路的汽車呼嘯而過,旁邊也有工廠咚咚作響,本來想拿旅遊書出來看看往哪個方向走,但看到一群中學生中午休息時間出來吃飯,便跟著他們走走看,到底他們要去哪裡,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到了一個大餐廳去吃飯,那餐廳採取半自助式,菜色不多,大概就是三明治及比薩之類的東西,吃一餐大概美金2-3元,以紐約的物價算是很便宜的。

西元1626年,荷蘭人向印地安人買下了曼哈頓島以來,新阿姆斯特丹地區在南區緩慢的發展,有一些風車和磚瓦房,就跟荷蘭一樣,一直到1664年英國併吞了這個地方,因為送給一個叫做 York 的公爵,因此這個地方稱為 New York 紐約。而阿姆斯特丹路從南區(下城)叫做第十大道,一路延伸到上西城,怎樣都看不出來這條路跟當時荷蘭人發展有什麼地理上的關係,可能只是單純的紀念而已吧!

這是我從阿姆斯特丹路走回來拍下的街頭塗鴉,前面就是那間中學。

http://www.holland.com

2005/03/06

【東京】成田機場



到紐約的路上,我在東京轉機,促銷票的轉機時間很長,我也悠遊自在的把每一個gate走完,所有免稅店的標價全部一樣,這家SONY數位相機的促銷有點吸引人。

當我拿著SONY的老式數位相機拍著那個日本時,我們都笑了出來,他已經知道我不是他的目標客戶了,但是還是賣力的演出。

價格跟台灣網路購物的價格一樣,不過標榜 Made in Japan。

http://www.narita-airport.jp

2005/03/02

【台北】故事館


2005/03/02/TaiPei/TaiWan

一個不小心的意外,墬入了陰雨台北的秘密花園裡。

故事茶坊,述說的是什麼樣的橋段,我並不知道。但是一個午餐後的慣例咖啡,我走進這個故事裡。空氣中的溫度一點點高,你的氣息顯得有點不安。我匆忙地在故事裡鑽進鑽出,卻不放過任何一個標點符號。

信箱上沾了一片雨打落的花瓣。沒有相機,留不住她。你也遺漏了吧。

你問我,另一個盡頭是哪裡?
我堅持走進雨裡,聞著中山北路整排青綠的槭樹回家。

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那一棟醒目的黃色洋宅,從小看到大,卻一直不知道她是誰。當她還被稱為「美術家聯誼中心」的時代,一樓改成小咖啡館。像日本神戶一帶的「異人館」,所以我一直以為她曾經是某國大使館。

改名為「台北故事館」,收門票,為這杯咖啡又加了點值。但是亞都的麗緻服務,又讓人疼惜起庭院裡淋著雨的花朵……彩蝶飛啊飛

http://www.storyhous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