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1

《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

1962年(民國51年)是台灣電視台開播的年代,很難想像沒有網路、沒有電視的年代,台灣人的休閒活動是甚麼?透過這本書的介紹,才知道原來阿公阿嬤的休閒活動那麼多樣,而且比現在人假日在沙發上無意識的按著電視遙控器,或是坐在電腦前面上臉書瀏覽網站還要有趣新鮮。




小時候的廟會節慶祭典,總覺得千篇一律,讀了前兩章(歲時節俗、廟會祭典)才知道原來不同的時節,不同的神過不同的生日,祭典的方式非常多樣化,若是有人有興趣跑各地的廟會,應該每個星期都很忙碌的跑來跑去趕場才是。也因為日本時代末期的戰爭原因,加上國民政府來台的戒嚴時期,這些活動慶典都受到某些程度的壓制,現在回頭來看老照片,小朋友扮演藝閣在街上遊行,在街上看吹糖捏麵人、做棉花糖等,才知道原來現在三太子電音的創意根本不算甚麼。

台灣人的歌仔戲、布袋戲都是演給神明看的,從這樣的基本精神出發,演繹出台灣特有的地方戲曲表演模式,後來流行的胡撇仔戲 ,來自日語外來語「オペラ」(opera),西方就是歌劇的意思,以西洋樂器來伴奏,穿著有日本和服或洋服演出。這就是歌仔戲在日本皇民年代的變體,反而成為後來歌仔戲大鳴大放的一個爆點(P.44)。

我也很喜歡第八章的咖啡文化介紹,把日本人引入咖啡樹的種植與咖啡館、喫茶店的過往清楚的描述出來,目前台灣到處林立的茶店、咖啡店,原來就是當年最時髦也最直接的休閒模式,到這些店裡喝杯咖啡、聽音樂、聊天,就代表著跟著上時代的潮流。明星咖啡館甚至變成了文人寫作、編輯討論作業的地方。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633

第一章 歲、時、節、俗
第二章 廟會祭典,熱鬧才是王道
第三章 風華絕代歌仔戲
第四章 鑼鼓喧天布袋戲
第五章 就是要聽音樂
第六章 報紙期刊好好讀
第七章 「衛生一番」:打牌
第八章 泡咖啡,也泡咖啡館
第九章 人人都愛看電影
第十章 遠足、登山、賞花,攏總行!

想要回到 50-100年前了解台灣人的休閒娛樂,看這本書可以讓你恍然大悟,原來以前台灣社會並沒有比現在保守。

2012/03/10

【不丹】小水瓶對不丹行的哲學思考

不知道為什麼會選這張明信片,我想應該是看了好多明信片後覺得這張最能代表我看到的不丹吧!




這是小水瓶在不丹遊玩後的心得,右上角是當場拍照後印出來的不丹郵票,本以為10天會寄回台北,沒想到等了30天才收到


不丹相簿

2012/03/09

【台北】廣藝基金會的小提琴與電音三太子的結合演出,還有貝多芬名曲

前幾天去國家音樂廳聽最年輕的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將電音與小提琴結合,並請出三太子出來跳舞,整場熱鬧滾滾,聽眾瘋狂的掌聲讓國家音樂廳也呈現東西融合的不同面貌。



http://www.qaf.org.tw/events/2012/nalakuvara/



我喜歡聽貝多芬的組曲,這些耳熟能詳的樂曲在管弦樂團合力演出下,時而震撼時而婉約的樂曲,讓我們進入的貝多芬的世界中。或許是因為貝多芬耳聾,才能夠編織出這麼多生命轉折的交響曲,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作弄?

2012/03/08

【台北】湛盧咖啡與 V1492 的記憶

我印象中的湛盧咖啡,是在青田街「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的樓上,每次去參加旅行講座結束後,三兩好友就在咖啡館聊起來,不知道是 V1492 還是湛盧咖啡先遷走,每次散步經過那邊,就會想到曾經在那邊聽旅行講座,認識了哪幾個朋友!後來 V1492 搬到八德路改名為「倉庫藝文空間」,對那段記憶的連結就剩下這家咖啡館了。



來到新生南路巷子內的湛盧咖啡,客人雖然很多,但並不會很喧鬧,深咖啡色桌椅,垂吊下來的昏黃燈光打在咖啡上,特別有情調。服務人員親自到桌旁邊親自手沖咖啡,聞著咖啡香氣,還親自解說,喝咖啡前增加點咖啡知識。小小的咖啡館因為鏡子的效果,顯得特別的長,玻璃珠子的簾幕反射黃光,彷彿置身巴黎咖啡館的金碧輝煌。

艷陽下的湛盧跟夜裡的湛盧大不相同,來店的客人不同,咖啡館也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吧!坐在我旁邊本來是兩位先生,聊著很嚴肅的竹科代工的產業訊息,後來來了一個美魔女,跟這兩位先生再不同場合熟識,整個話題變成臉書上的人際交往,小小的咖啡館洋溢著歡樂,三個人拿著手機互相按『讚』,把這個空間跟上海另一個朋友的空間做了連結。這時候我想若有投影視覺、味覺、觸覺等等傳遞技術,應用在兩個空間的連結上,人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在『旅行』了,種種的古蹟就都用數位保存,那個世界不知道是怎樣的世界呢?

或許是我想多了,青田街的湛盧雖然消失,V1492也轉換了不同的型態存在,世界不停的轉動著,而我,依然在下雨的台北街頭漫步。

【台北】起司蛋糕@巴哈咖啡館

上午十一點鐘,我散步經過金華街,來到巴哈咖啡館,看到門口菜單的照片,口水都快流出來,最近非常流行甜點,就來品嘗一下知名的起司蛋糕。



巴哈,1685-1750年,我們國中時期的音樂教室都會掛著他臉胖胖的照片,就連我們的音樂老師感覺也長得一模一樣。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出生於音樂世家,在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度過一輩子極長的時間,我忍不住上網查了看著那個教堂的照片,伴隨著店中的音樂,還有看著店中快樂聊天的客人,覺得自己的身材都要『巴哈』了起來。

當年洛可可時期的音樂興起,堅守巴洛克時期扎實的樂風,利用管風琴演奏聞名的巴哈,曾經被批為陳腐。舒曼在萊比錫的圖書館發現巴哈的受難曲震驚音樂界,後來他的作品才慢慢被挖掘出來,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

我想巴哈咖啡的老闆是不是因為喜歡巴哈的精神,還是喜歡在巴黎、佛羅倫斯、維也納的休閒生活下午茶甜食?頗有南洋風味的咖啡館,假日滿座的人潮,能夠品嘗這裡的甜食,應該是種幸福的滋味吧!

關於館主Benjamin 館主Benjamin是一位歐洲時尚玩家,早期曾經跟著三位日本師傅及一位義大利師傅,苦心學習法國和義大利料理,後來在德國法蘭克福餐廳的期間,對於法式起司產生無限的熱情,於是特別針對法式起司蛋糕,學習專業的傳承手工及創新開發。(節錄巴哈咖啡館的部落格)

2012/03/07

【新竹】芎林,環境信託南何山自然谷

新竹芎林,早年環繞著九芎林樹,故稱芎林。聽這個詞總覺得這裡是窮山惡水,農作物不容易生長,可是去過後,覺得起伏的小丘陵地,反而保存了珍貴的生態。



*台灣第一環境信托,自然谷

芎林鄉的南何山海拔高375公尺,位於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高點。會取名為自然谷,是因為要保護自然生態。2011年6月自然谷正式取得環保署的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由荒野保護協會規劃,於2011年12月正式開放營運,目前有許多教育營隊,必須事先申請報名才能參加。

在自然谷的入口處,有幾株大樹,上面吊掛著許多結實的尼龍繩,把人從地面升到高空,除了克服懼高之外,也可以提升專注力,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萬物,若讓小朋友加入,或許可以更勇敢的面對這個世界。目前荒野協會舉辦的環境教育,有森林探險、夜間賞螢、探訪飛鼠、穿山甲、蜘蛛等。

回想小時候在田野間生活的短暫地幾個暑假,挖蚯蚓釣青蛙,或者抓蚱蜢鬥蟋蟀,這樣的時光雖然不長,可是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昆蟲與動物間在大自然的合作與競爭,人不也是這樣的活在社會上。在國外行之有年的環境信託,保存維運了許多森林、農村、濕地與古蹟,台灣才剛剛開始,希望有好的開始。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 -- 荒野保護協會環境信託
http://sowtrust.sow.org.tw/

*文林閣、鄧雨賢紀念公園與文林古道

文林閣是芎林當地重要的私人學堂,清同治末舉人鄧兆熊所設立,鄧兆熊邀集許多文人朋友創立「文林社」,到了清光緒2年(西元1876年)將學堂改為廟宇,祀奉文昌君的文祠。如今留下許多石碑,可以了解這一對歷史,也種植了百年九芎樹,讓大家了解舊時地名由來。

文林閣不遠的芎林國小。日本時代1898年成立,為九芎林公學校,著名的台灣音樂家鄧雨賢曾在此任教,目前在芎林國小旁,以前是野戰醫院,如今已經荒廢拆除,打算蓋一棟鄧雨賢紀念館,不過目前只有立碑立說明牌,在松樹庇蔭下的公園是很適合全家老小來散步的地方。

鄧雨賢,1906年(日明治39年)桃園縣龍潭鄉出生,畢生創作五十幾曲,其中以《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聞名,這四首被人合稱為『四月望雨』。1940年與妻子鍾有妹住在芎林鄉鹿寮坑,兩人都在芎林國小任教,1944年病逝,享年39歲。

芎林國小旁邊的巷子,文山路322巷口,是文林古道的入口,古道長三公里,是一條休閒踏青的步道,經過糖塔山(紙寮窩),看到桂竹林,享受一點大自然的野趣。

*橫山鄉沙坑社區,白鷺鷥園地

非常不解的看到沙坑社區的入口放了一個大茶壺,這裡只看到產石灰水泥的纜車在空中經過,原來橫山鄉的沙坑以前有種植稻米與茶葉,茶葉製作還紅極一時。目前還有一家製茶工廠。在台三線還沒有開通前,有大埤塘、壠底、洗衫坑等古道,藉由古道將茶葉運到大溪,然後再轉運到全世界的重要道路。

走入白鷺鷥園地的木棧道,就好像進入世外桃源,潭中的魚彷彿跳起來迎接仁門走進來,遠處有不少白鷺鷥棲息,三面環山的大水潭,面積有一公頃,每年四、五月的油桐花開季節,白鷺鷥回巢出現,利用五月到八月期間繁殖、成長。一大早出去覓食,黃昏時一批批回來非常壯觀。

到了晚上螢火蟲出現,把這幽谷點綴著有如夢幻公園,仔細聽大自然中許多蛙聲蟲鳴,靜下心來享受這一個自然的田園交響曲。除白鷺鷥園地外,沙坑社區還有高聳的百年荔枝樹、三元宮、二禮堂,都很值得一看。

2012/03/05

【新竹】北埔老街遇奇人藝術家

北埔的歷史追朔到清代的道光年間,因為盜匪很多,所以淡水廳授權北埔的姜秀鑾與新竹城的富商周邦正可以用武力保衛自己,然後在此設立堡壘隘口,開墾田地。1834年正式成立了金廣福公館,作為收租辦公處所,『金』是指官方,『廣』是廣東,而『福』就是福建,可以知道當年閩南移民與客家人、原住民的歷史關係。

這邊的聚落巷道很多,但是走起來有點像迷宮,大的窗戶很少,有櫺窗與鎗眼,台灣各地許多老街老屋都有類似的建築型態,只要是防禦盜匪,在慈天宮旁更有一座『叮咚橋』,用大石板架設在彎曲的巷道內,人採在上面行走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盜匪來犯可當成警報器提醒大眾。



*奇人石藏

我在巷道內亂走,看到有一戶人家的燈罩是用漁船常用的浮球改裝的,忍不住駐足拍照欣賞,後來跟這位大姊聊了如何製作這個裝置藝術,她說一個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大約要花三天的時間,先畫出線條,然後再用電鋸鋸開,最後把會割傷人的利角磨平,才能上色,因為要防水,所以用的不是水彩是油漆。

聊了一會兒,大姊帶我們進去另一個地方有不少收藏品,小小的空間放了許多石頭,原來她跟老公是奇石的收藏家,每一顆石頭都可以講出代表的意義,或風、或雨,或者山、水、樹、日、月等等,在大自然撿到的石頭,不經過琢磨,就可以顯示出大自然的景觀,幾顆石頭擺在一起,或許成對,也或許四顆一組,代表更多的意義,有時用毛筆寫首詩,畫幅山水畫,搭配起來意境大不相同。我想這是個興趣,也需要很大的耐力去尋找,也更多機緣才能與這些石頭相遇吧!

*鄧南光

1907年出身於北埔的鄧南光,曾經留學日本後返回家鄉,拍攝不少流行仕女、街道風情,記錄了二次戰爭美軍轟炸台北城的殘破景象,更留下了各地敬神廟會節慶的人山人海影像。出身北埔的鄧南光,用影像表現他對人文、社會的關懷,並將台灣攝影美學推向新的里程碑。

北埔『柑園』,這個曾經是北埔人小時後印象中的鄧世源醫院,如今改為「鄧南光影像紀念館」,讓大家到北埔來的時候,宛如走入時光隧道,不但可以看到鄧南光迷戀徠卡相機的收藏,也可以知道攝影藝術的演進,在日本與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北埔早期從農村變成商業交易重鎮,鄧南光記錄下這樣珍貴的史實。還有女性在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角度,他對人有了感情,才能真正的拍好人物攝影。

*吃

老街主要的人潮都集中廟前買小吃,當地的特色就是擂茶,我買了一支用擂茶作成的冰淇淋,顏色像抹茶,吃了一口馬上吃的到擂茶的味道,北埔附近產茶,有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因為溪谷的九降風,更是製作柿餅重要的環境,在攤位前面試吃了好多柿餅,每一種口味都很好吃。北埔老街的小吃有不少客家風情,吃起來也很健康,都是天然的材料,當場製作的苦茶油、肉粽、擂茶、蜜餞、麻糬等。

*大湖村石柿、桐花、螢火蟲

距離北埔老街不遠的大湖村,是石柿的故鄉,海拔約300公尺的山坡,以前種植樟樹製造樟腦油,後來樟木砍伐光了改種茶葉,大湖村也曾經是產茶葉的重鎮,而現在已經改種石柿,並且製作柿餅。

大湖村有個的人工湖,也有種植櫻花、桐樹,因地處丘陵,經由步道爬山到稍高的地方,五月雪白的桐花樹開花時,猶如身處北方雪國,櫻花盛開時節一層層的粉紅色系染紅了大地,層巒疊翠的山影雲霧繚繞,若去參觀黃橙橙的柿餅晾乾的壯觀景象,會覺得大自然色彩真是豐富。晚上,螢火蟲也會出現,看著天上繁星與地面的螢光呼應,這一切都在山中,沒有汙染的環境下,才可以享受的到。

2012/03/04

【台北】Okey Dokey 咖啡館記憶的時光通道

每次散步溫州街的咖啡館,經過 Okey Dokey 的時候看到純白色的吧檯,雖然有明亮的落地窗,總覺得有些距離感。



星期日中午1點鐘進來,我很高興一個人都沒有,挑了一個角落坐下來,欣賞窗外對街的野餐咖啡館的風景,一個個長髮飄逸的女孩坐在庭院朝外的座位,開著電腦專心的工作。以前年少的時候,總會走過去品頭論足一下,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面對美麗的畫面,總會想保持一點距離,不去了解細節,這樣在心裡面最美吧!?

年少時玩著寢室聯誼,或者跟別校別科系舉辦天使與小主人的通信遊戲,我想現在應該不流行了,但想起這樣的過往,這樣的畫面,我在對街的咖啡館,想像學生時代發生的故事。妳說妳跟他已經二十年沒有聯繫,可是當他去當兵後音訊全無,這段小小的感情就這樣在心裡面消失,但是當年球隊得獎的勳章,還有通信往返的日本高級信紙,一起討論著文學中的細膩心事,那段好似未央歌的日記,前幾天就在智慧手機的 Line 上突然冒出來:

他說他這幾年一直有想到她,也對當兵期間的突然消失感到抱歉!已經結婚生子的他,還有單身的她。會磨擦出怎樣的火花?

人過四十,總還懷抱這一點點的夢想,或許在家庭事業上都符合社會的期待,但是總是少了一點浪漫的感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透過小小的手機畫面,開啟了年少的情懷。我在 OD 咖啡館,偷偷聽到隔壁桌的故事,看著窗外,在我大學時代走來走去的這條街上,若我跨過對街可以回到從前,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跑過去擁抱過往,再度拿起紙筆,書寫著那段只有自己的浪漫。

我好喜歡陽光照下來的天窗,那塊是橘紅色的油漆,配合青綠色的椅子,黃色的燈光,鐵灰色的地板,白色的桌面,旁邊有骨董鋼琴,好像美術館的咖啡館,有時會辦小型音樂表演,很適合一個人或是兩個人享受午后的陽光。

2012/03/02

【台北】踏實的咖啡烘焙路@聯禾咖啡

老字號的聯禾咖啡,今天跟老闆娘小聊了一下,話夾子一開,談到老闆當年如何開始學習烘焙咖啡豆,爾後開咖啡館的過往雲煙,雲淡風輕的輕輕帶過那段歷史。

很多事情隨著咖啡香飄去,人與人之間淡得如淺焙的酸滋味,喝完一杯咖啡的時間就消散;有些心情沉重的如同大木頭般隱藏在內心深處,重烘焙的老咖啡館煮出的咖啡,喝下去苦的,回甘的滋味一整天不會消失,這就是聯禾咖啡的老風味,廖老闆親自烘焙的滋味。我習慣用肯亞的豆子來比較不同咖啡味,喜歡聞到花香果香的氣味,這杯咖啡氣味初喝下去是聞不清楚的,但是卻藏在裡面,要靜靜地守候自然會回甘出現。

今晚,我在我的書櫃遍尋不到妳送我的書,想要找回當初甜蜜的隻字片語,隨著時光消逝,這些事情好像過往雲煙,書不見了也就埋藏在記憶的深處,喝到一杯熟悉的咖啡,好像撥開了塵封已久的回憶,這滋味久也不過一杯溫熱的咖啡。我只記得這本書討論傷心、自由與成長,還有更多更多在咖啡館發生的故事。

「自由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吉兒說。(傷心咖啡店之歌)

聯禾咖啡的裝潢,斑駁的木頭桌椅、裡面還有沒有使用的大吧檯,裝著異國來的咖啡豆安靜地躺在玻璃內,金屬架泛著古銅色,櫃子內各式各樣的咖啡杯,煮咖啡的器皿、工具、酒精燈,訴說了這家店的歷史。服務人員煮好的咖啡,就放在虹吸咖啡下壺直接給客人,這簡單的模式,重點在咖啡的氣味。

聯禾咖啡成立至今快三十年,自信的他當年堅持這樣高價的咖啡豆,但這幾年來物價的上漲,如今來看聯禾的豆子反而較便宜,我買了肯亞豆回去,希望在咖啡中找尋那段失落的靈魂。

2012/03/01

【台北】瑪汀妮芝的咖啡教學路

不知道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瑪汀妮芝,查了一下原來是快150年歷史的莊園咖啡台灣總代理,1999年開業至今,在媒體上報導有麝香貓咖啡,一杯要九百元,或許就是這個印象,讓我多次在外經過不敢進來,瑪汀妮芝一杯單品咖啡大概是二百五十元上下,雖然價格較高,但華麗細緻的裝潢空間,跟朋友來聊一個下午喝杯好咖啡,還蠻划算的。



或許已經習慣在咖啡館上網工作,我脫了鞋子穿上室內拖鞋就開始找插座,但這裡似乎很少人拿電腦出來,大部分都是三五好友聊天,我一個人在這裡看著電腦的臉書傻笑,變成一種獨特的風景。上班日的午後瑪汀妮芝仍然滿座,有帶著狗狗進來的客人,也有慕名好咖啡而來,意外闖入的也不少,可以感覺來到這裡的女性客人比較多,雖然好像是每個咖啡館的相同現象,但這個比例多的誇張,是不是女性比較會享受這樣咖啡館的空間呢?

跟妳借了一隻筆的那天,沒有下雨也沒有太陽,我從背後喊住妳,妳無力地沒有憂愁也沒有快樂。

華麗的英國田園風裝飾,尤其是舒服的包廂,每張坐椅除了很具歐風外,坐下來就舒服的不想起來。細緻瓷器的咖啡杯,專業煮咖啡工作台,還有全世界各種咖啡豆的展示,瑪汀妮芝也有開咖啡教學課程,看了這十年來的大大小小的媒體剪報,就知道老闆陳偉峰不但花了不少心血教大家如何品咖啡,也教大家如何煮出一杯杯好咖啡。

瑪汀妮芝聞咖啡豆的香氣,服務人員會用手電筒透光看剛煮好咖啡的顏色,然後再啜飲咖啡,這種儀式把『喝』咖啡提升到『品』咖啡的境界,或許有人不太習慣,後來我把所有的食物透過這種方法來體會,有時真的還聞的到土地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