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4

【伊朗】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的漫步

伊斯法罕目前為伊朗第三大城市,人口大約是160萬,從地圖上看伊斯法罕位於伊朗的正中央,也在扎格羅斯山脈山腳下,一個阿拉伯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後形成的多摺山脈帶地形。



伊斯法罕早在瑪代王朝已存在,西元前六世紀成為阿契美尼帝國(居魯士二世的)的一座大城市。西元前330年馬其頓王國入侵過,後來的塞琉古帝國、阿爾沙克王朝、薩珊王朝都是重要的都市。西元640年的阿拉伯帝國帶入了伊斯蘭教的建築、塞爾柱帝國的首都,蒙古的帖木兒也攻佔過此地,最輝煌的年代是薩非王朝,人口最高達到60萬人。

漫步在伊瑪目廣場,可以清楚的看到南邊正中央的國王清真寺(也稱藍色清真寺),約莫45度角的傾斜朝向麥加的方向,或許是這樣的角度,在這個長方形的廣場內可以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圓頂。這個長508公尺、寬160公尺的巨大廣場,中央是噴水池,從傳統來看繼承了波斯花園對於天堂的描述,中間有噴水池,下午陽光斜照,會有道道彩虹產生,在這樣巨大的廣場,有如置身天堂。

廣場的四周是商店街,每個店員都講著流利的英文,觀光客在此應該都會跟這些熱情的人交談。所販賣的東西不外乎地毯、細密畫、多色印畫、手工敲打刻出的碗盤,還有西洋棋、西洋跳棋等工藝品。在商店街內閒逛,會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現場製作的工藝品,是一種製作過程的展示表演,我想也是一種噱頭。

薩非王朝(1501-1736)最有名的阿拔斯(一世)大帝(1571年1月27日-1629年1月19日),為了建設伊斯法罕,當年從世界各地請了石匠、木匠,也請了幾百名中國陶藝師傅來教燒製陶瓷,也造就了波斯的藝術高峰,特別在繪畫、紡織、插圖等。葡萄牙的大使曾說:「人民很開放的伊斯法罕與外國人打交道,每天不得不面對與其他幾個國家的人。」

我喜歡伊斯法罕在不同時間的光線,大中午雖然陽光刺眼,可是照在藍色清真寺的大門,清清楚楚的藍與天空的藍幾乎成為一體,進入國王清真寺後巧妙的轉了約四十五度角,挑高的清真寺建築,欣賞千變萬化的圖案。很難發現這樣高聳的建築內,其實弧度並不是固定的,剛好正在修復的木模,讓我發現了這個秘密,而貼在這些牆壁的磁磚,又要怎樣精密的測量,才能去燒窯,然後正確的貼上去呢?

當年沒有麥克風,伊斯蘭的祭司阿訇(念轟)在大廳的中央,念誦可蘭經,整個寺內都可以很清楚的聽到,所以整個建築像一個精密計算好的回聲筒,不得不佩服這些建築師。

廣場的另一側是羅浮阿拉(皇后)清真寺,沒有宣禮塔,也沒有大廳,不過裡面的圓頂在不同時間的光影下,可以看出好像是孔雀開屏的樣子。據說這座清真寺就是設計給皇后使用,小巧典雅。或許是進去的時間剛好,喜歡攝影的人會很喜歡這樣高對比的光線。

(補阿普克里皇宮)

到了黃昏時刻,走在巴扎市集內,太陽光斜照在穆斯林婦女身上,黑色緊密著包著頭巾的修長影子,融在一片金黃色的石頭地板,太陽還沒有下山,東邊的月亮已經升起在皇后清真寺的圓頂上方。突然夕陽雲彩出現,整個廣場四周華燈初起,噴水聲泛著幾絲的涼意,在燈光的照射下又有不同的氣息,馬蹄聲仍輕輕地從遠方傳過來,這座廣場幾百年來是否安然的日復一日的過著?

我吃著牛奶冰,新奇的四處張望攝影,想抓住些甚麼?卻又甚麼都抓不住!月亮已經升起,我想我永遠拍不出浪漫的景致,是月光還是上弦月影?伊朗的國旗有四彎新月、一卷經書、一把寶劍,巧妙地組合成阿拉伯文的「真主」(阿拉)。伊斯蘭教的確是一個入世的宗教,而阿拔斯大帝設計這個廣場,讓人民在此滿足所有的需求,一天的食衣住行,一輩子都在天堂中。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2/10/22

東野圭吾《黎明破曉的街道》Before Sunrise

這幾年只要有伍迪艾倫、東野圭吾導演的戲就會去看,這部片子雖然平鋪直敘,有人說沒有甚麼高潮,也沒有甚麼懸疑。但是就外遇討論的片子來看,直接切入問題的本質還頗令人玩味,深田恭子對於外遇的實驗與體驗,兩相對照下,就是一種悲劇英雄的角色,這齣戲沒有一個贏家,這樣深埋在內心的感情,為何不放開呢?這或許是日本民族的宿命,也只有日本人會拍得出這樣的片吧?

(以下會有劇情,未看過片的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兩個中年男人在棒球打擊場看到美女香汗淋漓的背影,一個中年男人當場說出了:我們早就不算是男人了,是一家之主、父親或是歐吉桑,只是一個大叔,連『男人』都不是(人畜無害)......隔著這種距離欣賞就很滿足了......早就沒有甚麼心動的邂逅囉!看了我一直點頭,自己的心境也邁入了這樣的年紀。辦公室戀情,透過電子郵件傳遞,在茶水間、員工餐廳的眼神交會,在職場大公司待了那麼多年,聽了不少傳聞,的確是很容易發生。

深田恭子在青少年階段目睹了父親的秘書(情婦)用了最痛苦的方式自殺在父親的家中,要給父親最痛苦的回憶,還留下了一封遺書,沒想到這封遺書被深田恭子收起來,他隱瞞了這件事情,一直到十五年後法律追訴期過了,才說出這個真相,目的也是要讓父親懷疑他情婦就是女兒(深田恭子)所殺。用這樣的方式來折磨最親愛的人,我真的不是很能理解,或許真的有這樣的人吧?!

深田恭子的母親其實早就知道他丈夫的外遇,以為是丈夫或女兒動手,所以在案發後趕快抹去刀上的指紋,但不久後母親就內疚自殺。但父親的外遇其實還有一個,或許她母親的自殺,也就是因為後來的情婦,同時也是她母親的妹妹。看起來複雜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或許很真的就很容易動情了吧?

有一段深田恭子說的話真是印象深刻:所有情婦都知道一件事,不管多愛對方,都絕對不能妄想,妄想自己能成為對方最重要的人,因為這絕對不會實現。一起建立家庭,養育小孩甚麼的,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心理都會暗自踩煞車的。

深田恭子誘惑了中年大叔,試著體驗當情婦的感覺,整部片中他並沒有要求大叔離婚,也沒有提出任何條件,可是很笨的大叔想要進一步的跟老婆離婚。剛開始或許只是想體驗,可是後來愛上了平凡而又有責任感的男人,在過了法律追訴期的當下,狠心的甩掉大叔。因為她已經知道,任何的外遇都只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受到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或兩個人,而是一個或兩個家庭。

http://zh.wikipedia.org/wiki/黎明破曉的街道

2012/10/18

【台北】Caffe 4Mano(原挪威森林),已搬遷

每次到這附近的巷子內,總有太多的理由不想久留,喜歡逛書店,喜歡看著人來人往,喜歡到附近的餐館吃好吃的東西,所以很難得走進人經常滿座的咖啡館。

今天中午一開店第一個走進來,想要體驗一下空蕩蕩的咖啡空間,沒想到不到半小時人就坐滿了,星期四的午後,上班族都不用上班嗎?同時也看到一些客人拿著大螢幕的筆電努力的工作著,傳出西洋流行音樂,冷氣吹著復古吊燈一點點的搖晃,咖啡機搭配著客人彼此聊天的聲音,這咖啡館除了外頭人來人往,腳踏車汽機車穿梭往來外,多樣多彩多姿的人生在這裡發酵、沉澱,我坐在窗邊靜靜地冷眼旁觀這樣的世界。

有人點了麻糬鬆餅,有人點單品咖啡,也有花式咖啡,參了點酒、水果等台灣產的農產品。我點了豐年禮讚,來自屏東三地門原住民手工自釀的小米酒,搭配檸檬的香氣,有點酸甜味,喝下去有點微醺,想起拜訪三地門部落的過往,親切的排灣族、魯凱族人開的商店,練習跳舞要出國比賽的年輕人,還有製作琉璃工房、藝術工作室的眼鏡蛇圖騰,一絲絲從我腦中浮現了出來。這樣的花式咖啡,搭配台灣土地的故事,令人回味。

這個周邊還是充滿了我大學時代,二十年前種種青澀的回憶,有些老店還在,即使挪威森林換了老闆,也賦予了新飲料新的客群與新的氛圍,我坐在裡面還是回想起那段在周邊逛書店看書一個下午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光。今天我在 4Mano 一個人留白的度過,感謝承接阿寬的店老闆,他們沒有抹去原本的挪威森林的招牌與精神,讓我在窗邊靜靜地回想。

以前寫的→【台北】挪威森林咖啡館的第一次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0/11/blog-post_30.html

2012/10/15

【法國】小魚的象鼻海岸

很感謝收到小魚的明信片,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寄明信片了,汗顏!!!但我收到一定都會貼出來分享,大家還是要寄給我明信片喔!



2012/10/12

2009年,伍迪艾倫《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

伍迪艾倫經常會在電影中說他是無神論,論調毒辣,最後自嘲一番,這也成為紐約人的標誌。

(以下會有說出這部電影的劇情,若沒看過電影的,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我想我多是看電影來認識一座大城市的,旅行不可能有那麼長的時間住在當地,於是透過書本、電影成為了解城市人最佳的方式。去過紐約兩回,在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的前幾年與後幾年去參訪,截然不同的心情,有不少朋友都曾經在紐約念書、工作過,或許《電子情書》、《金玉盟》是很浪漫的愛情,是在這座大城市的一種遇見。但是我更喜歡這部《紐約遇到愛》直接了當的道出紐約人的無情。

你絕對會知道,美國雖然強調各色人種都平等,可是在工作機會上,紐約的上層工作還是以白種人為主,白種人絕對有一種說不出的優越感,伍迪艾倫不忌諱的說出紐約的黑人、猶太人種族問題。一個嘮叨只剩下一隻嘴的老男人,在嘴中道出了紐約人的冷漠自大,所有事情都在計算中的膚淺人生,這部片的主人翁就是伍迪艾倫的翻版,不得不佩服這樣的人在看透了愛情無望後與妻子離異,自殺不成卻遇上了年輕不懂世事的少女,從南方保守的高中少女來紐約,意外地被男主角收留後成為他的太太,年輕的女主角不經意的愛上這個毒舌男主角後也開始變成紐約客,初嘗愛情的滋味後終究離開了男主角,一切似乎都是宿命,道出了沒有永恆的愛情。

女主角的母親到了紐約徹底的解放變成情色藝術大師,一舉成名,一切都是那麼美國夢的形態,比較扯的就是女主角的父親最後與男同志對談,而挖出潛藏內心的同志頃向,在故鄉無法發洩,在紐約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彷彿一切都可以變成可能,而變成可能之後呢?

想當年我在自由女神像旁幫一對情侶拍攝影片,跑到帝國大廈頂樓想像金玉盟的情節,再到海濱公園感受電子情書的遛狗片段,心裡會心的一笑,但是我在星巴克咖啡館,看著來來往往的紐約上班族,跟這些電影都搭不上關係,只有這部片,我覺得才是真正的道出紐約客的內心世界。

而毒舌派的男主角,最後還是敵不過愛情的荒謬,又跳樓自殺不成,戀上了差點被壓死的女人。

2012/10/05

【德黑蘭】流水帳 20121005:皇宮


玻璃博物館

1. 皇宮內的綠宮
2. 白宮:我的相機敲到玻璃
3. Reza 博物館
4. 有祆教特色的傳統餐館
5. 玻璃博物館:中廳的螺旋樓梯好漂亮
6. 再看一次自由廣場
7. 回台北

2012/10/04

【伊朗】流水帳 20121004:巴姆古城

旅程快要結束了,就像做了一場很長的夢,與夢境不同的是我知道這個夢快要結束了,即使已經很疲倦了還是努力的拍照,用眼睛掃描這個與台灣有天壤之別的世界。小時候坐在涼椅上讀完了南柯一夢這本書,然後睡了一覺起來,類似的惆悵心情。



正值伊朗幣貶值,聽說德黑蘭有抗議的人,不過在德黑蘭的街上,塞滿車子的馬路,在商店街逛街的人潮,好像感受不到這樣巨大的變動,在伊斯蘭世界,被美國禁運、制裁多年的伊朗,仍然大器的在世界上生存著。年輕人可能對總統、政府不滿,可是大家還是帶著微笑的面對觀光客,他們也希望全世界的人知道這個國家的處境。

1. 參觀慈濟在此蓋的學校
2. 巴姆古城
3. 世界遺產的波斯花園:表現了巴比倫天堂的概念
4. 喀曼 Kerman 飛德黑蘭
5. 會變顏色的自由廣場

2012/10/03

【伊朗】流水帳 20121003:雅茲德舊城

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走在舊城區,蜿蜒的小巷,到處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每扇不同的門窗,跟我們打招呼,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鎖頭又代表了甚麼?在伊朗的城市中,外觀都不知道屋內別有洞天,小小的門後藏有噴泉花園,進入地下室,透過風塔,外頭烈日,裡面卻沁涼一夏,還可以取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不愜意也難,伊朗的城區內真是個富足的世界。



1. 星期五清真寺:女性專用排隊設計
2. 星期三女性專用的清真寺
3. 雅茲德舊城:進入一個坎兒井風塔改建成藝術品專賣店與咖啡館,地下室真是別有洞天
4. 夜宿喀曼 Kerman

2012/10/02

【伊朗】流水帳 20121002:雅茲德



1. 儲冰槽,長得好像是大便
2. 4000年的樹木(松柏)
3. 祆教天葬的地點(爬了兩座頂)
4. 伊朗人的當地運動(健美運動)
5. 經過胡笙紀念館(廣場?)
6. 坎兒井水博物館
7. 抽號碼牌的甜點店
8. 逛街(夜間採購甜點)

2012/10/01

【伊朗】流水帳 20121001:波斯之城

20121001:

今天終於到達了波斯波利斯,這個名字有波斯之城的意思,波斯帝國的大流士與西元前518年前建立,花了約三代才完成這座祭祀專用的皇宮,筆直的參道車開了很久才到達,下車後又走了一段路才能上去參拜,光看見巨大的石柱與廣大的佔地,很難相信2500年前可以完成這麼巨大的建築,而且雕刻還真是驚人。



1. 波斯波利斯
2. 納格謝‧洛斯達姆(帝王墓)
3. 可蘭門
4. 某城堡:展示傳統服飾
5. 薩伊迪(Saadi)紀念公園:談人生的詩
6. 哈菲茲花園:情愛的詩
7. 巴扎
8. 伊朗傳統音樂演唱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