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5

【台北】咖啡館的水餃,雜文

上午是希望園區生命教育的團體導覽,真是好專心的團體,每個人都好專心聽講,而且每個人的笑容都很美麗,真的是怎樣的團體會吸引怎樣的人啊!講完了我絲毫沒有用盡力氣的感覺,還非常的有勁,感謝來參加的人給我莫大的能量。

由於今日參加導覽的人比較多,我跟淑嫻分兩組導覽,結束後跟她繞了一圈青田街,去了旅人書店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也跟樓下 大隱陶集 的藝術老師小聊了一下,經過了新開的店,最後在 Neighbor's Cafe鄰居咖啡 分享了最近的遇見,雖然是在紅吱吱歌舞團認識的,不過卻是在青田七六與眾多的餐廳、咖啡館不斷地偶遇,很感謝淑嫻老師請我喝咖啡,開心。

這家咖啡館除了店狗會經常來你腳邊之外,我覺得牆上隱藏這顏色的秘密,每次都想要問老闆是不是意料中設計師的巧思,還是某種巧合呢?雖然星期六的中午,人潮還不算很多,我也有一個獨到的咖啡館時間,即使是假日,也可以享受到寧靜的咖啡時光。

PS. 上午另外跟插花老師聊了中國藝術,還真的完全沒涉略,我還是好好地把西洋藝術史搞熟一點,也很感恩!

2014/10/24

【台北】Uni Cafe、文學散步、新月社

*UNI CAFE

很喜歡聖一的冰滴咖啡,為何喝入口都是甜的果汁啊?

每次跟小魚聊天,不但知道誰的內心的想法,還可以知道這些人的那些事,收穫都很多,我的觀察能力,似乎很少放在臉書上,永遠少了一根筋,真是不應該啊!不過想回來,看臉書也不太應該花太多時間,也是時候要約一約老朋友到咖啡館聊天,重新關心老朋友這幾年的變化比較妥當。

感謝小魚跟我說他的觀察,也講了一個年輕人的人生轉業努力的際遇,從他口中講出,就非常有趣,痛苦悲傷過往雲煙,也不那麼重要的,重要是人生的轉念與當下。

*文學散步

下午帶了一場康健人壽員工的導覽,從青田七六→梁實秋故居→長慶廟→紀州庵文學故居散步。

文學散步這條路一直是我最喜歡走的路,一邊走一邊介紹台北街道的變化,我一直試圖從文學作品中,去理解台北以前的樣貌,透過空照圖,描述這些曾經存在台北的荒謬現象。總覺得公司辦的團體導覽,大半人比較沒有興趣,但今天不太一樣,大家似乎還蠻有興趣的,講到人間四月天,大家頻頻點頭,我觀察大家年紀都很輕,大家或許都有閱讀習慣吧?

每次到紀州庵,就會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多,或許下次再念一些文人的作品,總不能一直拿梁實秋、徐志摩開玩笑。

從街道、水圳、鐵道走到河邊,呈現出城市多樣的風貌,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哀傷的過往,都在這條路途中看得到。

*新月社

晚上,邱建一老師的新月社,書架上眾多梁實秋的作品,他爆料了一個秘密,講了新月社成立的由來,也是非常浪漫另一個理由,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收藏。

邱建一老師在2009年,創立的新月社。同名的文學社團,1923年由胡適、徐志摩、梁實秋等人成立。

【台北】我的星巴克傳奇@星巴克重慶門市

好棒的燈光,高檔的演講場地。

我昨晚聽到 peggy 的分享,一直感慨,是我在咖啡館待的不夠晚,還是真的選錯咖啡館,總是遇不到這樣的故事,或許已是糟老頭,當然沒有美女來的好運,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就顯得三條線。

早年紐約旅行,買了星巴克上網卡,每日上午到星巴克搶位置,反正周邊的遊客上班族講英文我都聽不懂,雖然吵雜,還是蠻好的工作環境。可是旅行三個星期後,突然周邊的談天都聽得懂,後面的一個年輕人說:那邊那個傢伙(男人)的筆電好小好酷,我只好回頭微笑示意,那年輕人於是跑來跟我聊天,摸摸我的筆電,由於我的英文不是很好,講了五分鐘他就微笑的離開,離開前這個靠爸族說要他父親買一台給他。

隔天上午,一個女士坐到我對面,我想應該是沒有位置了,她說她看了我好幾天,每天都坐在星巴克工作,很禮貌的說了她在附近的某某公司上班,問我事來紐約做甚麼?我一大驚,怎麼是我公司的上游廠商,那時我在股市資訊公司上班,於是比手畫腳也聊了半小時。

期間還有為了我電腦要找插座,害的整家星巴克的客人都起身幫我找,最後只找到一個空位有插座,但那個座位對面有一個黑美人,模特兒身材,詢問了一下她同意讓我坐。我真的是要用筆電,於是我們兩個很高大的人坐在一個小桌子,整間星巴克只有三、四桌客人,我就這樣隔著筆電跟她對坐了二十分鐘,一句話都沒有說。她一定覺得我這個怪人,到咖啡館不是喝咖啡,也不是與人交流,而是對著螢幕傻笑。

在台灣雖然鮮少踏入星巴克,但是在國外,星巴克可真是一個溫暖的國際驛站。

會後到了某一家秘密咖啡館,跟 peggy 小聊了一下,想一想目前台北咖啡館,具有那種千年不變的氣質的,加上有特色的老闆的,以前有明星咖啡館,現在還有布拉格咖啡館、相思李舍,似乎就沒有了,台北咖啡館,要跟巴黎、東京比,除了比年代久,可能還要很多人互相的交互作用。

此外,台北咖啡館的廁所要跟上日本的整潔度與舒適度,我能想到的目前也只有布拉格咖啡、旅人書店、玫瑰園等,或許我的取樣還是太少,希望有雜誌會有興趣作這類的專題。

2014/10/23

【台北】鄰居咖啡

從這家店在裝潢、試營運,每次散步、導覽經過,就一直想要進來。前一陣子忙完了,終於有點空來閱讀咖啡館了。

我喜歡簡單的設計,簡單的提示咖啡館的特色,尤其喜歡安寧場所的小貼紙,從小到大就很害怕吵鬧的環境,聽家人說我小時候只要周遭太吵就大哭,難怪小學長期擔任警衛股長、風紀股長。只是最近幾年觀察下來,咖啡館越來越吵,甚至在便利商店店內外的桌椅,明明只有三個人聊天,好像是大聲公比賽,很想到處裝個分貝器提醒大家聲音放低一點。

不知道有沒有咖啡館有勇氣安裝一個分貝器在牆上?

還沒有到營業時間,我就悄悄地走進咖啡館,老闆被我這個穿白衣的怪大叔嚇到,正午十二點開門,鐵椅子木桌子,眼中看到的是燈光稍暗的水泥牆露出一點點紅磚的廢墟,內部有舒適的沙發,靠外事一排舒服的直立絨布椅。但是透過相機的鏡頭,呈現一種深藍色質感,深色的木頭紋理,有種西部探險荒野大鏢客的感覺,聽著美國鄉村音樂,望著窗外的停車場,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

接近萬聖節了,老闆開始裝潢室內外,店狗阿姆龍(不知道有沒有記錯)跟著跳上跳下,簡單的棉花裝飾成蜘蛛網,南瓜燈籠、紙串、白衣、鬼魅等,一會兒的時間,整家店就有過節的氣息,以前覺得咖啡館首要就是要把咖啡煮好,慢慢覺得咖啡館首要是美感,透過設計,傳達主人的意念。

鄰居咖啡,五O年代的奶油燈打出老公寓重修的流行材質,用二十世紀初新藝術的鑄鐵材質,輔以一些木頭材質,清水模流行之後的水泥粉光地板,樣樣都是各個時代的流行材質,但是在這裡搭配起來,就是這樣的自在的存在。

或許最近這兩年開的咖啡館,都有這樣的元素,我想重點是老闆的想法還有客人在這個空間的表現,午後,目前為止也只有我跟另一桌客人在辦公,或許應該多來幾趟,讀完書架上有關攝影、設計類型書。

手作甜點、鹹派、水餃與咖哩飯,咖啡與茶,各式的飲品餐點,希望這家店能長長久久,店狗在店內好奇的走來走去巡邏,誰說現在年輕人開店是浪費,其實是面對各式各樣挑戰最好的方式,而我覺得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就是美學這堂課了。

寫完這篇文,隔壁出現裝潢打牆的聲音。

【台北】不同時代的防盜設施

今天下午的散步由此開始

繞了兩圈,青田街的五巷、六巷、二巷,還有永康街的75巷,最後決定落腳在青田街二巷的鄰居咖啡。途中經過青康藏書店,遇到何老闆在整理書,我說我剛把一本書結束,正在寫下一本書。

老闆很幽默的說:那是九把刀囉!哈,我最好有九把刀的才華。我說我應該不會風流倜儻到那個樣子。

我能夠寫的時候就一直寫一直寫,何老闆又說:那是鍾理和囉!我也不要那麼悲苦啊!

其實,我腦中浮現的是林鳳嬌。


【台北】Alyan老師的導覽方式,說唱俱佳

上午的導覽在歌聲中揚起,但,好死不死有個冷凍送貨車在門口,我趕快要司機熄火,但司機老大說冷凍車沒辦法,幸好 alyan 老師的音量很大。



Alyan老師 的導覽模式非常具有創意,一開始就要表演才藝,希望大家參與互動,希望來參加的民眾隨時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從互動的過程中讓大家了解"古蹟使用中"的意義,這是跟我導覽大大不相同的模式,我應該無法學習到這樣的精隨,只能一個人自彈自唱到最後。

另一組的導覽團體是植物園的志工老師,我很害怕這些老師對植物十分了解,怕問我這類的問題,所以避開了這些植物不講,沒想到問了很多岩石的問題,還好我都可以解釋的過去,果然地質系出野外的基本功夫還在頭腦裏面啊!

很感謝老師在這四年的教導與逼迫,我應該沒有丟臉到。

2014/10/22

【台北】華欣二手書店

每次進來,無論逛的時間長或短,都會有意外地收穫。我並不常來,不知道是不是書籍以年輕人為主?但實際計算,我還真的每一趟來都有買書。

華欣書店也有經營網拍,二手書的流通也很好,眾多的暢銷書,若要分類的更細也不容易,這是二手書店的難處,分類太細,可能有時某一類的書就很少,而某一類的書就會很多,隨著書籍的流通,時代的演進,要保持一定的分類方式還真的不容易。

此外,若經常去逛大型連鎖書店,常見的書跟這邊的書稍有不同,並不是這些出版社的書不好,而是新書書店的上架期非常短,後來,這些書到底流到哪裡去了呢?在二手書店仔細的挖寶,還是會找到適合的好書,被埋沒在書市中,上網搜尋關鍵字還不一定找的到,也只有到這邊可以找的到。

已經到處買書買到每一家書店都有會員卡的我,請店員查了電腦資料庫,居然沒有我的資料,這邊是用蓋印章,只要買滿了一千元,就可以申請成為會員,可能是我每次都買不到一千,而積點卡也隨處亂丟吧?回家翻一翻,搞不好可以辦好多張會員卡也說不定。

今天挖到的寶,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這家出版社已經倒閉,所以這本書也絕版了。

【台北】八拾捌茶輪番所

一進門就感到一股自然的氣息,這個場所原本是住持的住處,和尚跟茶品,意外的搭配。

在廟前面廣場,有人在練習扇子功,平日午後,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公園跑,也有老人家在附近逛街,在西門外的西門町,以前曾經是鐵道的旁邊,戰後的老兵在廟旁就此居住了下來,蓋了中華商場,年輕學子、來台北工作的人,在此交會。

西門町的紅樓旁以前有家中國書城,旁邊就是電影街,各式各樣的歌廳秀、紅包場,這些看似熱鬧繁華的背後,經常有辛酸的另一面。

旁邊一桌的年輕媽媽,規劃著家族的聚餐,長輩、同輩跟滿小嬰兒要抓周的聚會,與店長討論茶品、和菓子、點心、器皿等,包含客人進出的地方,眾多的細節。這裡還包含茶道老師的教學課程,鉅細靡遺的討論時間、流程、拍攝的角度等等,即使只有短短地兩個小時的聚餐,都討論的時間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這裡應該算是重新蓋好的老房子,能夠放慢的使用也是好的,我想起我高中的青澀歲月,來此地看電影的時光,在西門町巷弄穿梭,美觀園的壽司、中華商場盜版遊戲磁片、訂做高中學校制服與隨身聽電子產品等,此地有太多學生時代的回憶。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剛好我在金門當兵,兩年後投入職場,西門町的時光,就在我生命中消失,直到最近經常到這裡,好像與我的記憶無關,我腦中的西門町已經徹底消失,迎接我的是另一個不曾看過的西門。

西門町的難忘歲月,從我腦中浮現,透過指尖滑落,原本年輕時一昧追求多彩多姿,但卻昏眩迷惘的我,如今已定靜坐落在此,一如清新甘澈的碧螺春在喉嚨中逐漸的發酵。

PS. 晚上去聽了鄭治桂老師的大英美術館,又有些不同的感想

2014/10/21

【四國】JR四國多度津維修廠(照片多又有明星臉)

這是在四國的最後一個行程,也是讓我最期待的一個地方,不對散客開放,團體可去預約參觀。



雖然只是短短地一個小時,廠長並沒有很好的導覽技巧,這只是他日常工作的說明,很稀鬆平常,但很有熱情。

實際看到目前行駛在日本鐵道上的車廂,在這邊維修,並有工人在執行維修的任務,而這些廠房從 1888年第一棟,陸續增建都在使用中,光想到這個就令我感動,這種感動並不是日本鐵道的高科技、速度快、準時的表現,而是一種永恆的追求。

這裡的廠房建築風格不若台北機廠那樣有風格,這裡的維修設備算是簡單的,沒有台北機廠那麼多樣,這裡沒有台北機廠的大澡堂,也沒有太多博物館式的看板與模型,但,這裡都一直在使用中,跟隨著時代進步,考量保存最好的使用方式。

很簡單的概念,但我們永遠學不會,或者是說,根本不想學會。我們擁有的太多,轉頭,一下變逝去,我想我們要的不是不再使用的"古蹟"博物館,而是要找到一個在使用中的古蹟。


多度津車站是個小站,但是站台設計融合了各時期的建築元素,但不複雜造作。


四國小鎮街上滿是舊木屋


工廠每棟幾乎都是歷史建築了,屋內很多在整修過程中,留下來的東西都會展示出來


警語也到處都是


展示館有新幹線的英姿照片,不過,只佔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老機關車為主





各式各樣不同時代、車種的座椅,也有臥舖


郵票。讓我想起劉銘傳的火車票,居然是用郵票來當作乘車票券,不知道有沒有人有收藏。


起點、終點鐵牌


各式鐵牌


放車票的木架


傳統車票


紀念票


木頭車號牌



機關車原理


磁力電車原理的模型


電報通訊設備




C 58 333


木車廂


1888年所建的廠房,目前當作倉庫使用



各式機關車頭



正在維修的車廂



可傾斜的輪軸,有兩個油壓管,打入氣體,輪軸就可以左右傾斜,這也是我們在坐火車的時候經常聽到氣體的聲音,就是在調整轉彎時候車廂的角度


輪軸作業場,看這圖案應該有辦校外教學。


工廠上還有被蒸氣機關車煙燻的痕跡


這個維修廠在二次大戰本來要蓋來做為飛機的維修工廠,但從來沒有使用過,目前是作為體育館


戴帽子前要先帶頭套,這個我們辦展單位要學一下,好像淺野忠信


廠長,我覺得好像笹野高史


這個記者很高也很頹廢,我覺得好像松田慶中


藝術節,荒木經惟的作品


維修廠的創建人:景山甚右衛門

【台北】電台錄音,有關客家書店、咖啡館

去上電台,主要討論的是客家書店,客家咖啡館,平常逛書店咖啡館都沒有注意這些事情,為了這三十分鐘的節目,跑了一趟苗栗,果然有些收穫,還好網路十分的強大,讓我知道那些書店、咖啡館的老闆是客家人,以後到這些店家,可以有客家的話題可以聊,但是,我不會講客語啊?!



聊了之後才發現詞窮,對客家人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克勤克儉,哈!

幸好,我最拿手的就是透過一些大自然的"語彙",來描述一下這些景緻,最後提了一個旅行中的遇見,就是猶太人流浪在世界各大城市,都居住在城市的一個角落,這跟閩客械鬥時的景況有點神似,不過客家文學又融入了閩南人的甚麼習性,甚至鍾理和還用了閩南用語來寫小說,這點就跟猶太人大不相同的。

鍾鐵民寫的一個段落:

這些客籍作家創作時,實質上已經跳脫客家人的身份,他們的作品都是用白話文普通話書寫,如吳濁流、龍瑛宗、鍾肇政、李喬、杜潘芳格、彭瑞金、林柏燕、林鍾隆、黃娟、黃恆秋、吳錦發、曾貴海、劉還月等等許多客籍作家,雖然以他們生活的客家地區為背景,客家社會做取樣,據本人經驗早年客籍作家完全沒有意識自己創作的是客家文學。

但今天我們審視這些客籍作家的作品時,我們會發現他們在作品中充分展現了客家人的精神與生活,而且把客家人的生活態度和硬頸精神當作台灣人的人格的當然形象。文學作品反映作家的心靈,客家人當然擁有客家心靈,所以我們可以實際上從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尋找出客家人的社會生活影像和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質。這些作品的內容既然以客家社會為題材,寫客家的社會的生活、風土、人情、故事,如果這類台灣文學作品可以被認可是客家文學,那麼台灣客家文學的成就當然是十分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