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3

【台北】帝大到台大、金車教育基金會的導覽紀錄

*上午: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

10:00 在校門口開始,發現有很多年輕人,穿著很炫的鞋子,但是表面看起來就像是大學生,沒有化妝,拉著有輪子的行李箱一直一直進校門,我猜想應該是 cosplay 的活動吧!總不可能大家都要入住台大。

我們今天的導覽比較嚴肅,有太多東西要塞給大家,所以我就負責串場就好了,在校門口先簡單講一下台北帝國大學成立的緣由,提了幣原坦這個人,然後流水帳就打在下方囉!

1. 日治時期的帝國大學,幣原坦
2. 校史館,派出來的導覽老師是最厲害的學姊。我稍微有點時間提了一下『曹永和』,但講的不是很多,大家可以自行 google 一下。
3. 補充一下大家不熟悉的『許壽裳』。
4. 研究生圖書館,陳文成的陳屍處,請到陳文成基金會的龍三 Longson Chang 來講。
5. 馬場教授的實驗室,彈孔
6. 地質系展覽館
7. 磯永吉紀念屋

下次可能要把 7這點往上拉到 5. 這樣可能比較順一點。這條路線已經舉辦了不少次,所以算是蠻順的,感謝大家那麼冷還來,也感謝陳文成基金會的龍三第一次來參與我們的導覽活動。

*下午


金車教育基金會提供,拍攝地點為總督府山林課宿舍前巷道

有興趣更深入了解的,請自行 google 查一下關鍵字,很感謝金車基金會舉辦這場導覽,不但送咖啡包、咖啡券,還送我的新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十分感恩。今天的路線很長,我又私自補了一個台北刑務所的北邊圍牆,所以應該我這組都被我操翻了吧!

1. 大安森林公園,國際學舍,楊英風
2. 霧裡薛圳、瑠公圳、大坪林圳
3. 聖家堂,稍微提了基督宗教分裂成三個教,有提到一點亞美尼亞,可是居然沒有提到土耳其當年的大屠殺。
4. 台北清真寺,提了一天拜五次,可是居然漏講了五功,穆斯林的一些習俗文化,這部分真的時間太少,希望下次能在室內講這些,那當然要請 徐峰堯 來講最到位。
5. 青田七六,日本建築文化,稍微提了興亞式建築,但我發現這樣講很危險,因為這題目太大,我講完之後都很怕大家會誤以為雨淋板就是這樣意識形態下的產物,其實並不是,也是工業化大量生產規格化的一個品項。
足立仁、小川尚義、璣永吉、馬場為二(馬場菌)、松本巍
馬廷英、陸志鴻、林朝棨、廖繼春
6. 旅人書店,稍微提了一點書店出版業,沒有時間提到書街歷史,不然可以串聯大安森林公園那邊的資源回收行業與二手字畫、書店,與牯嶺街、光華商場、重慶南路串起來。
7. 台北油杉社區
8. 明月堂
9. 台北刑務所北邊圍牆,提到一點華光社區的澡堂,還有武德殿,但沒時間提到鬼瓦的小故事
10. 河邊生活
11. 梁實秋故居,複習人間四月天。

其中穿插著講台北市的都市計畫,走了金山南路與師大路,希望大家有所體會與收穫,塞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因為我這是輸出勞力而已,我想最累的應該是來參加的民眾吧!下次我真的要講少一點,然後多重複重點,或著把來龍去脈多解釋清楚一點。

2014/12/11

【台北】鐵板懷石染乃井

這樣的餐廳在台北很多,裝潢加入一些日式的建築風格在裡面,這家餐廳雖然不在傳統的老房子內,而是在一般的大廈內,可是卻能營造出好似在木屋內的感覺。



庭院的枯山水,一進門就令人驚豔,室內的天花板,也仿出這樣的氣氛,落地窗上的木樑,好像置身傳統木屋內,雖然日式建築的標準尺寸是無法複製的,但是令我最神往的就是吧檯師傅後面的那個凹間了。

日本人比較講究的住家,一定會有一個凹間,作為一個展示的小地方,舉凡家中的藝術品,女主人的插花,或是能夠凸顯家中精神的東西,會隨著不同的客人來訪,悉心的將最好的東西擺出來放置。

而旅館或是餐廳,也一定會有這樣的凹間,在每一個小包廂,或是在大廣間,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凹間中也有一跟木頭,是很珍貴的奇珍異木,松木、杉木、檜木等皆有之,這家餐廳也把凹間實作了出來,並且把珍貴的碗盤擺了出來。

吃了一頓很飽的懷石料理,每道料理的擺飾,還有使用這些餐具,感覺是一道道藝術的饗宴,飲食能夠在這樣的空間,每一個細節都很耗工,這是難以模仿的。

用餐結束,我們詢問了上方的小神社,廚師打開那個小神社的門給我們看,拿下每日要有人敬貢酒、米、鹽,裡面是從日本的稻禾神社請來的木符,雖不用燒香也不用人偶敬拜,但是跟我們拜祖先、神明,尊敬的態度是一樣的。

【台北】鴉咖啡,消失的X世代

今天來咖啡館,天花板多了一面旗幟。



我一直感覺,一座大城市或是小到一家咖啡館,書店,所有的東西都是逐年累積上去的,城市的發展永遠不會停止,永遠要有計畫,但很悲哀的,或許台北有都市計畫,但一般的民眾不是那麼清楚。

今天帶我的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來給鴉導(咖啡館老闆),他說他家本來住在大稻埕,搬到仁愛國小旁邊,然後在目前這個大同大學後面的鐵軌旁經營家具工廠,看他的眼神,小時候跟對面鐵路宿舍的小朋友玩得過往,就好像昨日一般。

老台北人,看我的書應該會有不少感受吧?跟一個朋友聊到四四兵工廠靶場旁,去挖彈殼換糖果,或在水圳旁邊抓魚玩水的過往,台北在 1980-90年代發展太快,我們留下的東西不多,一切都只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而跟我共鳴的,也是跟我年紀相仿的人。

目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也開始警覺與反思,到底我們能夠做甚麼?能夠給後代留下甚麼驕傲的記憶,五年級(1961-1970年出生)這個世代在全世界的政經領袖人才,已經全面的接班,而在台灣只能說全面潰敗,政治界的領袖,多是老人,甚至公務部門的一級主管,難有比較年輕有清新的臉孔。

小水瓶(我兒子)暑假就只宅在家玩電動,要他跟我出去趴趴走也不要,騙他跟我去看了一部電影《一千次晚安》,我想我也那個碎念一族的中年世代,突然驚覺,他目前打電動、看卡通,我的中學暑假也是這樣度過,並無二致。

有次我組了一台電腦,希望他能夠多了解電腦內部,也可以順便讓他知道電腦內的運作方式,怎樣的組合才適合動作型的電動?看來他完全沒有興趣,只是我自己 DIY 的很爽而已。去特力屋買了一堆層架,書房整個改造,把家裡所有的書全部集中到我書房,不要再堆滿全家各處,拉了小水瓶來當小幫手,沒想到我可能給他的挫折感太重,最後還是我獨立完成。

以上,是一個中年X世代的暑假,我從小到大都是在不同的DIY 度過,其實根本不是小水瓶這個世代的童年,父母強加太多自我的追求在小孩身上,也只教出了唯唯諾諾的一代。整個教育體制最混亂的,莫過於家長的意志。

台灣的X世代(約1965-1976年出生的人),是最悲情也是最自由的一代。悲情的是在企業界,往上有長者還沒有退休,往下的年輕人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於是夾在中間不上不下,要承受所有的工作與壓力,做所有的事情。自由的是在思想上,渡過了解嚴,社會思潮全面開放,勤奮念書中提升專業領域,從資本主義社會中追求財富,這兩項自由,隨著目前社會制度的不公不義,已經讓人變成絕望,讓年輕人無所追求。

世界各國的總理、首相、總統,還有企業界總裁,X世代已經全面接班,也只有台灣在檯面上的都是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思考模式當然不同,台灣已經過了那個 DIY的X世代,再也不需要堆積木搞架構,慢慢地從基礎做起。有錢的小孩可以一次買到最好的東西,一次到位;沒有錢的小孩,存錢存了老半天,為了只是一隻頂級的手機。兩者的條件不同,卻有著同樣的消費模式。

摩西出埃及後的四十年,在荒野經過了兩個世代,子孫得以進入迦南地,但上帝並沒有讓摩西進入,為什麼?為什麼需要四十年,這小故事應該給所有人一點啟發吧!

台灣該何去何從?從世代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交集,我是不是擔心太多,但太陽花學運後,我放下了,希望每個世代做好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就好,每個世代自然會走出一條路,或許我應該繼續DIY,我也應該繼續在電影中尋找答案,永遠活在自己建構的理想世界內。

所以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到了這個年紀,既然無法有領導的職位,大多轉身投入小事業的經營,這也是我看到這幾年的現象。有人說會覺得可惜,但我覺得行有餘力,有點影響力,集合起來也是很可觀的。期待這一波縣市長的變天,能夠有帶入新人新思維的契機,不要再搞老人政治了。

而我,算不算是個老人呢?

【台北】石元娜的廣播節目

今天上了石元娜的廣播節目,以前小時候就常聽石姊在中廣的節目。



幾個月前發現一個坐在輪椅的大姊跟著我們的文化導覽,很專心的聆聽,結束後詢問,原來就是石姊,今天能夠在央廣很快樂的聊聊我們所做的文化導覽,真的非常高興,多年來的主持功力,反而是我講話非常急促,但是只要她一接話,我就可以講更多,真是佩服這樣的功力。

她說在捷運上看到一個人專心的看著我的書,今天又很巧的我把這本書送給她,台北那麼大,搭捷運的人那麼多,偏偏就可以遇到一個認識我的人在看我的書,而石姊更厲害的是可以去打招呼,去聊聊為何這個女生要看這本書。

短短一個小時,天南地北談,多是談文化導覽,其實並不是打書,個人想要傳達的概念太多,未來真的要想好想清楚再講話的。

2014/12/10

《烘一杯好咖啡》咖啡大叔,型男的烘焙咖啡館日誌

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叫做《型男的烘焙咖啡館日誌》,裡面每張有人的照片都是型男,專注沖咖啡的神情,真的很帥。這本書應該是當前書市的大清新,以往都是正妹寫真當道,這本除了談咖啡、咖啡館,還有認真工作的型男,甚至還可以按書索驥去咖啡館品嘗學習,難怪一下子就上了新書的暢銷榜。



兩個月前我看書稿沒有看照片,光看文字就覺得內容精彩,除了詳細記錄了自家烘焙老闆的理念,還有沖泡咖啡的訣竅,每一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配方,即使是同一種咖啡豆,味道也可以變化萬千,加上幾乎每家店都有咖啡大叔的品味紀錄,可以給讀者參考,是帶大家品嘗精品咖啡最佳的入門書。

以下是我用很簡短地的文字推薦:

◎不只是咖啡香
工業革命後,反思傳統手工業的溫度,從土地到桌子的這個咖啡農產品,烘焙師從幕後走進了咖啡館,拉近了人與土地的距離,走進自家烘焙的咖啡館,啜飲一杯主人的心血,喝到不只是咖啡香,而是濃厚的人情味。

【台北】北投 Solo Singer Life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旅社的關係,比較少人把這裡當成咖啡館,所以平日下午客人比較少?



Solo Singer 是一家老旅社改裝,位於北投的巷弄內,原本是賓城旅社,由幾個熱血的年輕人租下來後,把老東西儘量留存的模式,重新裝修,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房間。有人說到北投去住一間巷子裡面隔音不好,又沒有溫泉的旅社,有甚麼特色呢?

其實,能夠融入在地生活,才是旅人最珍貴的體驗。

在北投的巷弄內,感覺有點像是里斯本,上上下下的小巷子,黃貓慵懶地在牆上睡覺,有時看到是石屋,有時是木屋,更多老屋年紀大約是五、六十年,那個年代的公寓有一種風格,洗石子的外牆,天花板有圓弧的壓條,吊掛的電風扇或是電燈孔,也會有一些簡潔的裝飾,這種手工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製造的模具,雖然可以隨著客人的喜好挑選,可是年代一久,物件老舊後,與房子就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需要美學,日常生活的美學,以前的人並沒有比現代的人更有美感,但為何以前的房子都比較漂亮呢?

在這裡有一隻慵懶不怕小孩的貓,每次來都有鄰居小朋友在放學的時候會路過一下,摸摸貓跟牠打招呼,寧靜的午后,旅人已經出門晃蕩,有時會有不想出門的外國觀光客在此看書。傍晚,附近的住民開始煮食,生活的味道在我們眼前上演。

【台北】北投拾米屋 Sheme House

跟咖啡大叔來咖啡館的好處,就是桌上永遠有喝不完的咖啡,喝到都醉了,今晚應該會很好眠。



拾米屋的帶酒入味的巧克力也是很特別的點心,一直覺得這裡的蛋糕、甜點、巧克力等,應該是在高級精品店才會出現,而且都使用台灣出產的農產品,能夠在北投這間古蹟裡面,也算是一個特色。

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廚師、師傅能夠想通這點,若有能力的時候,也為台灣多留下一點老房子。看到藝術家幫拾米屋設計的咖啡杯墊,還有在這個空間的藝術作品,有童心不落俗套,用各式各樣的材質來表現,每次來都有不同的驚奇。

還看到客人對牆上的畫評頭論足,我喜歡這裡的燈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氣氛,氣侯的變化,也給我深刻的感受,是城市人已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嗎?在拾米屋,讓我找回了一點這樣的感動。

【摩洛哥】中正高中的演講

無緣考上的高中,很興奮可以來演講,題目是摩洛哥,很高興各位老師說有收穫,所以取得下次的門票,可以來跟學生演講囉!很感謝朋友給我這個機會。 — 在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2014/12/09

《歐洲宮廷畫史》電子書出版

http://puomo.tw/post/104655072068



今年的 KPI 提前達成了,出了三本書《我的書店時光》、《台北捷運散步手帖》、《歐洲宮廷畫史》,最後這本是電子書,其實是去年要出的一本實體書,因緣際會改出了電子版,因為平板可以隨意放大縮小,效果比在實體書好太多了,大家對於藝術畫作的書,有甚麼期待呢?總不能抱著一大本書去逛博物館吧?帶 iPAD 去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喔?

2014/12/08

【台北】新月社,邱建一老師的藝術天地

來到新月社新的基地上課,看到整個教室三側的牆面,滿滿的書,我把這邊視為除了上課之外的秘密閱讀基地。

與邱建一老師認識,是因為《西洋美術小史》這本書結緣,當時這本書要再版,我很高興參與了插圖插畫的說明寫作,而邱建一老師補充了後面的當代藝術的章節,書出版的時候,我當時負責咖啡館的講座,就請了邱建一老師來演講,當時我坐在台下,好像中學生,很怕被老師抽問藝術史,答不出來或答錯,就要被處罰,整個場子有夠緊張的。

這幾年一有空就會去上邱建一老師的藝術史課程,活潑生動的講演方式,用現代語言帶大家回到過去歐洲繁華的年代,經常聲歷其境,對西洋藝術史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想法。

新月社四周有不少咖啡館,後面還有一些餐廳,幾家雜貨店,一個新舊交融與交通交會的地點。很高興在這樣的地方有家滿是書架書本的教室、基地,藝術史不是多麼高雅難懂的歷史,從歐洲貴族以降,往下延伸到中產階級,一般庶民百姓都可以接觸。

希望大家多多來這裡,喝杯咖啡讀本書,我已經忘了當年為何會接觸藝術史?但閱讀越多畫家與畫作背後的故事,透過現在的網路科技找資料,越覺得有趣,歷史雖然不會改變,都可以補充各方觀點,挖掘出更多藝術家並反映當年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