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台北】在商業區難得的里山咖啡館



四平街周邊眾多的中小企業上班族,中午用餐眾多的客人,咖啡館越來越少,都被外帶飲料店取代,中午用餐競爭激烈,竟然還有一家兩層座位的文青咖啡館。

資本主義最大的缺點就是當你的理想要做A事情,可是無法營利就要做B事情來賺錢,然後有餘力再做A。結果只有三種

1. 只做B,活下去,忘了A
2. 做了A, B 但是很辛苦,兩樣都做不好
3. B賺錢,A也做得不錯,但是A部門總是會被排擠

所以,除非是老闆非常堅持可以做到第3種的結果,莫忘初衷,或是為了金錢為了生存,都是很難平衡的。

里山咖啡館裡頭有一些圖書,對於里山倡議的內容,或是里山生活方式,我覺得跟這區上班族非常格格不入,很希望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但是到了二樓的空間,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從樓梯間的電影海報,有了很好的轉換。

二樓牆上有二二八受難者的照片,書架的內容十分的多樣化,不過可以了解店主的想法,是一種態度的表達。

或許,穆斯林世界中,要把收入的四十分之一捐出來,基督宗教也有相關規定,是否我們的每一家中小企業主,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的理想呈現出來呢?或許只是一個空間,幾個說明牌,讓整個社會更有夢想。— 在里山咖啡 - Satoyama Café 。

2018/02/28

【台北】七十一年前的今天,從天馬茶行到彰化銀行有甚麼關係?


轉型正義路還很長,我們是否可以先在這裡立一個紀念碑呢?重慶南路一段25,27號前。

1947.2.27 晚間,因為台灣省專賣局查緝員查緝賣菸婦人,開槍傷人致死,所以隔日上午大批民眾聚集在專賣局台北分局前,專賣局台籍員工林天福被群眾毆傷倒在路上,沒有人知道他後來的『下場』?

這張照片上下兩張是同一個建築,只是被拉皮過,1928年由台灣土地建築會社興建這棟建築,1929年,代理眾多酒品的辰馬商會搬入當作支店,後面還有倉庫。1934年,總督府專賣局臺北支局向辰馬商會租下整棟建築,打通隔牆成為今日格局。1945年,戰後轉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1947年,專賣局改制為公賣局。1969年,將這棟建築轉賣給彰化銀行,並做了立面整修的工程,變成今日的樣子。

PS.
上圖:台灣建築會誌 第1輯 第3號,1932年
中圖:臺灣酒專賣史 下卷,1941年
下圖:2016年

2018/02/27

《水底情深》



舊約參孫的金頭髮有神力,大家都想要去拔他的頭髮,劇中的壞人李察上校,幻想擁有神力。在冷戰時期美蘇在太空競賽中,想要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於是有著許多的秘密研究機構,李察上校抓到了這個有自癒能力的水底生物,族群問題浮出檯面。

韓戰後美國軍人權力縮小,黑人問題、同性戀、男女不平等、間諜等,林林總總出現了在電影中,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族群認同",科學家應該是服從軍人老闆,還是應該放在自己的工作上,每一個人面對著重重的矛盾,都失去了前進的目標。

該片的背景在巴爾的摩,也是美國國歌的創作地,帶了一點神話讓我們思考"人權"的普世價值。

金庸小說的金毛獅王,綠巨人與綠色奇蹟,多少都有這樣的神奇神力。

【台北】Chocoholic 巧克哈克,從咖啡館到巧克力館



一進門看到巧克力色牆壁,一整個溫暖的感覺,除了水果可以沾巧克力外,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各式各樣的巧克力,害我想多研究巧克力的歷史。

喝了一杯熱的70% 黑巧克力,心跳加快,感受到一些些的咖啡因,溫暖的感覺從內心油然而生。

隔壁一的朋友在討論祕魯的旅行,馬丘比丘以及整個高山區的旅行,聊到了印度、西班牙等等地方,而且都是長天期的旅行,對現代人來說,都是稀鬆平常的方式,對於各地文化的體驗,這個年代應該是最高峰吧?

看到巧克力館的吧檯裡面有一些製作巧克力的器具,想想為什麼我們對於巧克力的記憶都是"甜"的,但其實黑巧克力是"苦"的,旅行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快樂的,但若是長時間的自助旅行,其實是辛苦或是刻苦的經驗。

原來,甘與苦是同時存在。

2018/02/26

《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青田七六小書房



同時喜歡看歷史與礦物背後的故事的人不知道多不多,我算是其中一個吧!從國小國中因為歷史老師的口音很重,上課多半聽不懂,所以放棄了歷史。

又因為其實當時只是要念台大,但是考試考不好,而選填了地質學系,沒想到畢業多年後,喜歡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書,重拾地質與歷史相關的圖書,每一樣結合起來都很有趣,而這些礦物與歷史,其實就發生在生活周遭,翻開每一頁都可以很快的讀完。

我想要介紹"石棉"這一章節,在台灣東部豐田一帶有產出台灣玉,共生的產物就是石棉礦,曾經台灣人嘲笑日本人為何成立礦業會社只生產石棉,而不開採玉礦來賣錢?

但從歷史上來看,古希臘羅馬人使用石棉製作油燈的燈蕊,也應用在木乃伊上,後來還有皇帝製作成桌巾,然後吃完飯之後把桌巾丟到火裡面把剩下的食物殘渣燒掉,好像變魔術一般,桌巾仍然完好。後來又有人製作石棉衣服長袍,可以防火。近代工業時代後,石棉大量的開採使用,造成了人類肺部的病害。

這樣的歷史,也給我們一些警惕,到底是玉礦賣錢重要,還是石棉礦可以防火重要呢?

這本書我放在青田七六小書房,有空的朋友可以去翻閱,也可以到書店去購買,放在廁所、床邊、客廳,花三分鐘閱讀一章節,收穫很多,鹽、石油、石英、燧石、玉......等等,都是改變人類歷史的重要礦物。— 在青田七六。

【台北】伊斯坦堡與土耳其咖啡



在星球講堂野人獻曝,也剛好順便整理一下去土耳其的照片與相關的資料,我很怕乾講兩個小時的伊斯坦堡大家應該會睡著,所以採用的策略是把以前可以講兩三個小時的世界咖啡館的歷史文化(含台灣百年咖啡館史),抽出四十分鐘的部分,專門把土耳其維也納這部分的咖啡館趣聞跟大家分享。

然後,加上伊斯坦堡的歷史(拜占庭帝國),電影、文學,加上我個人喜歡去的清真寺、教堂、博物館等深度介紹,然後也挑出一些人物、動物照片,最後,再補上十分鐘有關東土耳其、亞美尼亞文化圈的照片。

事後想想,我覺得雖然已經精簡了主題,但是還是很拉哩拉雜的內容,未來,應該在集中一下主題:咖啡文化、拜占庭文化圈,可能會讓大家更有收穫吧?

很感謝星球講堂給我機會,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是有關專欄短文的書寫,簡報演講分享,或者是十分鐘廣播的分享,每一種分享的方式,都是一種練習,能夠把我對各地文化傳達給不同的人。

PS. 很開心有人說我拍的照片很棒,現在出門旅行有點懶得拍照,好像真的要多拍啊!— 在星球國際旅行社 跟著專家去旅行。

2018/02/25

【台北】對面有一個 37 elephant 紅豆餅,這家是Elephant Machine (em)咖啡館



來了許多帶筆電,尤其是 MAC 的獨自工作者,而且女性居多。

問了老闆為何你們這兩家店的店名都跟"大象"有關,你們是有相關的嗎?

老闆匆忙中跟我說明了一下那不是"大象"的意思,Elephant Machine 先開,後來對面才取 37 elephant(這裡是37巷)。 因為客人很多老闆很忙,我頭腦瞬間很像"瞎子摸象"轉不過來,elephant 不是大象,我的英文程度那麼差嗎?

突然想到一句英文:An elephant in the room,一個問題雖然明顯,但是太過於麻煩而沒有人想去理它。

難道是這樣的意思嗎?

在這邊坐了一陣子,即使是假日,大半的客人看似常客,混雜了一些觀光客,有台灣、日本、韓國、香港、英語的口音在咖啡館中迴盪,中央的空間彷彿是參拜寺廟的參道,從大門口進來,看到地面上好像鞠躬的人像,然後走上階梯,兩旁簡潔的5*2個桌椅,最多只能坐22人,但是很多人是獨自來的,所以容納15人就算滿座,那麼奢侈的保留中央的空間當成走道,走到底就是崇高的甜點了,左方是店家首選冷萃咖啡(或稱冰滴、水滴咖啡),在霓虹燈管下努力的在萃取著。

點了抹茶巧克力甜點,上面鋪著白巧克力碎屑,下面陳著抹茶粉,使用頁岩製作的盤子,黑白綠層疊的視覺效果,讓我這個念石頭科系的人忍不住想到頁岩的產地,原住民用黑色頁岩來蓋房子居住的文化。

我觀察了很久,有種 Shotsmrkt 咖啡館的味道,不只是咖啡味有點像,裝潢的風格也很神似,加上都習慣播放同一類型的電子音樂,看著霓虹燈好像 1970年代西門町,也像是電影 2046,或者是美國的汽車旅館,霓虹燈會發出滋滋滋的聲音。於是,我又詢問了老闆,到底 em 取名的意義?原來有兩個的意思。

1. Elephant 是一種巨大的動物,em 好像是一個巨大動力機器,而這個驅動力,並不是汽油,而是咖啡。這一點非常的抽象,不過當我理解後書寫出來,覺得蠻有意義的。
2. Elephant 象 Machiine 機,念音是"相機",取其原本 Shots是 拍照的意思!

總算謎題解開了,我努力搜尋所有來訪的客人部落格、臉書等資訊,完全沒有提到我想像的這三件事情,只有說甜點好吃、咖啡好喝、空間好好、老闆好心不限用餐時間等等。

真是與老闆談話一分鐘,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啊!至於 Shotsmrkt 咖啡館呢?原來去年租約到期就收起來了,永康街這家店還是續存,設計工作室與咖啡館,原來可以這樣的共榮。

2018/02/23

2007年《天堂邊緣》



雖然是十年前的片子,德國、土耳其,庫德族與移民,仍然是這幾年的熱門主題,大家體驗了死亡,彷彿是一種救贖與寬恕。

土耳其這十幾年努力要加入歐盟,但是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歐盟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土耳其的種族問題,但是知情人士說主要還是宗教問題。這部電影用了亞伯拉罕獻祭給阿拉的故事,我想"亞伯拉罕"是這兩個宗教的最大公約數,希望從代罪羔羊的故事,從最基本的親情和解開始。

土耳其境內有嚴重的庫德族問題,主要分布在東土耳其,迪亞巴克爾是庫德人最多的地方。庫德族這幾年因為從美國那邊取得了武器去打伊斯蘭國獲得勝利,於是在伊拉克境內舉辦獨立公投,但仍無法獨立。

電影中雖然沒有詳述是庫德族的示威運動,但庫德族問題的確是土耳其周邊國家很頭痛的事情。

該劇簡單的透過兩對母女加一對父子共六人,移民德國的土耳其父子、德國母女、土耳其少數民族母女,媽媽在德國當妓女寄錢回土耳其女兒做革命運動。兩條故事線把這六個人連結起來,原本不相干的人,透過兩個人的死連結了起來。

最後,男主角在黑海邊等待父親回來,1986年車諾比事件,土耳其也受到了影響,電影最後給土耳其一個啟發,既然一直要往西加入歐盟,眾多的土耳其人一直想要移民到德國,為何不回鄉好好的經營土耳其這塊土地呢?崩解的俄羅斯各國會不會也是很好的合作對象呢?

2018/02/22

《太初有茶》



從黨外社會運動的聚會地點開始談起,這是一場台灣茶的文化運動。

台灣茶的發展,從安溪開始,蘇格蘭人來開發,日本時代的發展,台灣人這些經驗的累積。老龔在制定台灣茶比賽標準與規則,歷經了國際各類茶種,這三十年來與茶對話的歷程,這完全是以"茶"做文化交流的工作。

日本有茶道,台灣茶除了好喝之外,還有甚麼呢?我想從生活中去發現,台灣茶道就在其中。

2018/02/21

20180221《國語日報》城市美學27:【台北】青田街七巷六號,洋和混合的家屋



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的設立,從高等農林學校改制,在此服務的學者、教授,有穩定的研究機構工作,於是投入大筆的資金,有人把日本內地的家產賣掉,集體向銀行貸款購地建屋,就在今天青田街與溫州街的部分區域。

1930年代陸續蓋好的家屋,每一棟房子隨著主人不同的喜好而有不同的設計,這也是全台灣獨一無二的區域,因為當時全球經濟不景氣,除了大官可以有較豐富的資源可以興建華麗的住宅,一般基層公務員多是居住在樣式簡單的住宅,這批學者教授受到明治維新之後全盤西化的影響,將西洋生活文化帶入了自宅,洋和混和的設計,是當時的潮流。

明治維新(1868年)初期,日本人被歐洲人嘲笑,一昧的抄襲歐式建築樣式,而不知道其中的文化精隨。在台灣也很明顯的大型公共建築在大正、昭和時期的不同,大正時期(1912-1926年)的建築多採用紅磚加洗石子交錯的外牆,外觀比較繁複,當年的台灣總督府(總統府)、總督府台北醫院(台大醫院)、台北州廳(監察院)等,多是這樣建築樣式。而台灣的昭和時期(1926-1945年)大多為現代主義的樣式,例如:台北市役所(行政院)、公會堂(中山堂)。

而昭和時代的家屋,也陸續捨棄了洋和兩館的設計,將洋式的空間合併整合在一棟建築內。以青田街七巷六號這棟足立仁教授的家屋為例,內有洋式的客廳、書房、餐廳的設計,而日式榻榻米的空間為多功能使用,可以是主人、客人晚上睡覺的房間,也可以當成茶室,屋內還有廁所、廚房、洗澡的空間,甚至還有一間佣人房,動線設計規劃良好,坐南朝北,房屋有墊高之外,因應亞熱帶氣侯,有設置氣窗,走廊(緣側)還加寬,可以讓室內通風涼爽。

原本後院在陽光室外,還有一個大水池,不只作為消防防火災的用途,夏日微風吹拂還可以讓室內涼爽,小朋友可以游泳玩耍,這種日式庭園水池造景轉變更為實用性,是充分了解台灣氣候後所做的設計。

青田街區日式房舍的庭院,種植有高聳的南洋植物:椰子樹、麵包樹等,也有較中等的果樹:芒果、蓮霧、芭樂等,或者觀音棕竹、桂花、櫻花、玫瑰等,四季都有飄香的花,也顯現了這一批研究農業的學者所背負的任務,將台灣打造為農業研究的中心。

當年來台工作的日人,經常需要招待親朋好友,打點政商關係,所以自己的住家也經常有宴客的需求,這樣一棟不大也不小的家屋,即使來了二十幾個客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空間作彈性的運用,一點都不覺得擁擠。

我會想像足立仁教授,可能早上是被太陽光喚醒,假日有時跟朋友去爬草山(陽明山),採一些野蘭花回來在庭院配種,或許也邀請三五好友來家裡吃飯,在洋式客廳聽黑膠唱片,小朋友在後院的水池戲水,玩累了可以取出水池的西瓜,在屋簷下一起分享,而大人們則在榻榻米上喝抹茶欣賞藝術品。

1945年,戰爭結束,日人大多遣返,這一棟棟日式家屋,就變成了台灣大學或公營機構的宿舍,難得保存良好,不但可以了解日人的軌跡,也可以了解國民政府來台學者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體會。

我一直認為美學是建立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的,文化是過去人類生活的總和,了解過去這塊土地的歷史,保留下美好的建築與生活習慣,這就是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