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地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地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1/12

【香川】20180112:直島一日快閃


照片是直島上的錢湯,是我覺得島上最有誠意的藝術空間


我是從倉敷坐公車(好準時)到茶屋町,茶屋町站很多中學生


這班電車無法刷卡,所以最好事先買票,車站有這樣的廣告,有法文代表甚麼樣的意思?歡迎歐美客人?


宇野站旁的公共藝術品


趕快跑去搭船,搭乘宇野-直島-高松的交通船,很多貨車搭這艘船,可見要繞行瀨戶大橋,可能時間與過橋費相較下,搭船比較也蠻划算?



直島宮浦港,還沒有靠岸,遠遠的就看到了這顆大南瓜,是草間彌生阿嬤的點點作品,可以進去裡面,地上有打燈光,從南瓜裡面拍出來變化萬千。


碼頭的轉運站,裏頭有商店,除了等候椅子,餐飲之外,還有直島的農產品,甚至還有島上商店相關的產品。


公車、船的外觀是白色,可是點上了紅色的點點,跟大南瓜呼應


照片最後方式直島町役場,旁邊有黑松老樹,整個樓蓋的很奇怪,充滿了各式建築元素,辦公大樓的上面好像茶屋。


旁邊兩棟蓋得很漂亮,最左邊一棟是町民的運動場,另一棟是屋中屋,這樣的建築很強調自然光,島上風大,又可以擋風


這是屋中屋裡面,屋頂最中央有個天井,通風又有自然光


google 衛星圖,從空中看的很清楚,北邊那棟是市役所,中間那棟屋頂有洞,高聳的屋頂樣式,是四國地區防風防寒的建築樣式,南邊一棟裏頭是室內運動場


港邊有幾顆大魚卵,魚卵內居然是停腳踏車、機車的地方


八幡神社,極樂寺,這兩個居然在一起,分不清楚!


ANDO Musem (510),外觀是木造家屋,底下全部用清水模,縮小版的安藤忠雄特色,也強調自然採光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家藝術計畫,我指進去看一家,裡面塞了自由女神,外面是鐵皮拼起來,裏頭又是木造屋,還有用塑膠,既有船的意象,又有教堂的意象,就是混搭吧!(410)


小島上居然有教授少林寺拳法


往山上走有水庫


強烈建議全部用步行的,這樣才不會漏掉藝術品,經過湖邊有個茶屋咖啡館,也有提供住宿,但是沒開,房子外牆有一堆貓排隊排好在睡覺,可以曬太陽又避風


大型的垃圾桶公共藝術品,裏頭的垃圾都已經被巨大化,那個垃圾桶有兩個人高


李禹煥美術館(1030),外頭的石頭,還有那根細長的柱子,很純粹的裝置藝術,可以看很久不無聊。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1030),吃了墨魚咖哩飯(1250)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內的文創品,紅色、黃色點點的包好想買,但是看那南瓜,其實是黑色的圓點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到處有禪意


在海邊的倍樂生高級旅店,海邊有不少的公共藝術品


終於找到了黃色大南瓜,還好人不多,不然不知道如何拍照


地中美術館(2060),賣票處到入口還是要走很遠啊!這幾個博物館都有這樣折騰人的機制,不是找不到門在哪裡,就是要繞來繞去,只是想要營造寺廟中參道的概念嗎?為何不從湖中間,或是花園中走進去啊?這樣不是比較炫嗎?裏頭有一些展覽實在是假鬼假怪,玩弄一些光的遊戲,莫內的睡蓮算是最實在的。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在島上的道路旁,到處有編號的小佛像


海邊的小公園,涼亭藤蔓語沙子,玩具畫龍點睛,整個有美感




這個白色的公共藝術品,陽光透過來,與遠處的本島(?)長的真像。


這群阿桑穿著白色道服,好像參拜神社般的逛著每座博物館


錢湯(510),扭了兩顆扭蛋(500*2)
【香川】直島藝術與扭蛋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blog-post_17.html

原本以為到直島花費最多的是交通費,沒想到是博物館的入門票,每一個博物館都強調極簡,所以展品不多,可以說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展覽品了。

2017/11/27

【台北】古地圖漫步今昔臺北城



撰文/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刊登於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雜誌
http://www.tpml.edu.tw/ct.asp?xItem=346598660&ctNode=61847&mp=104021#1

兩張老地圖,可以觀察到清領到日治初期,臺北城發展的鉅變,也奠定了目前臺北市大致的樣貌。

一張是1895年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雖然地圖的比例有誤差,但大致上把臺北城、大稻埕、艋舺這三個地方重要的街道、鐵路、建築物、城牆、埤塘約略的都畫出來了(圖1)。

另一張是1903年,測量比例非常精準,草地、竹林、水田、樹林、山、城牆、鐵軌、各級馬路、水圳、建築用途等等都標示非常清楚(圖2)。

圖右.1895年8月10日測製,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四千分之一縮圖

圖左. 1903年1月1日發行,最近實測,臺北全圖附圓山附近,六千分之一縮圖

我會想像若我是出生在那個時代,從原本大稻埕走到西門一帶,1895年以前,從北門進城後,城內除了公署、寺廟、小家廟之外,有很多竹林、沼澤,住在這裡的人不多,甚至有點陰森森的感覺。

到了1903年,城牆被打掉了一些,許多沼澤地被填起來,筆直的道路延伸出城,可以看到火車跑來跑去,在城內也不時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城內的建築物多了起來,舊的公署還在使用,多了很多日本長形木屋,一排一排蓋過去,尤其是城內的東邊,出現了現代化的洋醫院。

我們來比較這兩張地圖的細節,可以發現很多相異之處:

◎臺灣縱貫線成形

原本劉銘傳時代規劃的兩條鐵路線基隆到大稻埕、大稻埕到新竹,在大稻埕車站交會,所以當時的觀念是海運與陸運的轉運站概念。後來大稻埕到新竹這條鐵路因為效能不佳而改路線,所以縱貫縣的臺北車站改位置,而拉直的鐵道經過北門走過臺北城牆的西邊,也就是今日的中華路。

◎淡水支線完成

1901年,淡水支線通車,與大稻埕到新竹的鐵路線並不相同,原本的路線位於雙連埤的西邊,後來的淡水支線穿越了「人」字形的埤塘,因為城市開發的需求,埤塘陸續填平作為棋盤式都市改正計畫鋪路蓋屋之用,大稻埕得以擴大發展。

◎南邊城牆有臺車道

這條臺車道往右延伸到軍隊駐地,也就是今日中正紀念堂,這時也在興建臺北刑務所(監獄),這條臺車線路也是運送拆除的城牆石來興建刑務所的圍牆、地下水道、主建築等等。

◎臺北城牆逐步拆除

由於城牆讓城中的居住環境不佳,不但沼澤蚊蟲聚集,而且通風不良,傳染疾病很多,地圖上的城牆部分拆除,原本只有五個城門的臺北城,已經打開了總共十一個門。

◎城內的道路

原本清領時期,城內的道路大多為正東西、南北走向,但因應城牆拆除變成馬路,整個城內的道路除了原本的道路之外,還有稍微與城牆水平的道路,這也就是為何現在走在那一區,因為高樓林立找不到地標而經常迷路的主因。

◎城內的建築

日治初期官方的辦公室,還是沿用清代的官署,所以總督府還是布政使司衙門的位置,但是已經規劃出臺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總督官邸,監獄位於臺北城的東南方,臺北病院(臺大醫院)規模很大。

◎街區的命名

雖然街區的名字沿用清領時期的名稱,但是其實「街」的意義是一個區,等同於日本「町」的概念,還有一丁目、二丁目標示。

◎寺廟改朝換代

原本臺灣的寺廟逐漸消失,在不同地方興建起了來自日本的寺廟,西門外就有弘法大師、日蓮宗、西本願寺。

僅僅觀察這兩張的地圖就十分有樂趣,八年的時光差異便如此巨大,更不用說後來都市往東的發展、城門變成了圓環,三線路、林蔭大道、公園的規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中研院臺北歷史百年地圖的網站來交互比對,了解更多臺北市都市發展的歷史。

2017/10/30

【台北】車站前的表町通(館前路)


有打圈圈的是有圓頂或塔樓的設計,底圖為 1945年美軍航照圖


台北停車場


1. 大阪商船


2. 吾妻旅館


3. 鐵道旅館

4. 明治生命


5. 華南銀行


6. 三井物產


7. 台灣博物館


8. 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現在是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9. 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戰後是幼稚園



每一棟房子都有他的身世,其實在日本時代已經轉來轉去,租來租去,這兩側的房子,大抵上是1911年開始開發,1922年町名改正,命名為表町。

當然日本的會社居多,但板橋林家的大成火災保險公司與華南銀行當時也在這條街上占了地盤,投資「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經營不順利,1925年減資,1944年再增資,官方的臺灣銀行持股超過半數,板橋林家失去經營權。

翻閱以前的職業明細地圖,以及設址在此的公司,除了保險銀行金融業之外,還有醫院、旅館、建築公司、吳服店、書店、自轉車商店、法律事務所、商店、大商社辦公室等,比現在還要多采多姿,不過,辦公室會不會很擠啊?

2017/09/24

【台北】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



今天帶導覽活動的紀錄
http://2017tp-culture-passport.com/passport/Activity_17081815213721653.aspx

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從英美反文化運動開始說起,剛好昨晚有廣播金鐘獎,今天台大有中國新歌聲,要從歷史上連結聲音與搖滾的關係,其實是極為弔詭的一件事情。

1. 先從巴布·狄倫說起,然後講到披頭四與約翰藍儂,邊走邊放了三首歌。然後朗讀了Blowin in The Wind - Bob Dylan中文歌詞。最後談了村上春樹這個人獲獎的致詞內容,還有我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高牆的見聞。以及布拉格的約翰藍儂牆。

2. 反文化運動的關鍵字:倫敦、紐約、舊金山、民權運動、搖滾、革命、迷藥、性行為、女權、精神藥物、美國夢、波希米亞、嬉皮,1963.11 甘迺迪,1973 徵兵法案,1974 尼克森下台

3. 台灣部分:民歌中的搖滾精神李雙澤的嘎然而止,美麗島楊祖珺、胡德夫、野百合學生運動,我應該延伸更多的學生運動與音樂的關係,從林強、羅大佑、伍佰、五月天,還有滅火器,這一連串,其實不容易在那麼短的時間談完。這部分我只好 pass。

4. 推薦閱讀:馬世芳、張鐵志

5. 今日走過: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The Wall、寶藏巖的再生空間、水管音樂空間、挪威森林(已經歇業)、海邊的卡夫卡、河岸留言、晶晶書庫、小地方舊址(目前已搬遷到金門街)

6. 口頭補充Blue Notes、月見君想

7. 搭配日本時代的水圳道、自來水、電力、鐵路的開發作為配菜。

這個題目不像建築一樣,所見就可以知道脈絡,我用放音樂的方式,看來是不是要到台大校門口看老照片,才會有更有所感動呢?

2017/09/04

有點無聊的【台北】丹布朗密碼




從欽差行臺連結一條直線,經過建功神社,不意外對到的是老蔣的光頭,原先以為延伸過去應該是國父紀念館,可是居然不是,大家可以打開 google 地圖自己拉線過去看看。

那麼中正紀念堂老蔣的眼神看出去,大家以為看的是南京或北京吧?其實看不到那麼遠,直接是看著現任總統的辦公室,怨念好深,當那麼多任總統還不夠啊?純趣味!


因為台北城建城牆的時候往右轉了13度,有很多都市的大型公共建築的中軸線有對望的假想意涵。(1945年美軍航照)

紅:建成圓環→台北車站舊址→台灣博物館→放送局廣播台→南門→公賣局
澄:臺大醫院舊館→台北賓館→外交部→南門
黃:中山堂→放送局廣播台→臺大醫院舊館
藍:北門→公會堂→小南門



答案,原來是馬桶蓋大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