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龍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龍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6/07/16

【台北】大龍峒文史解說



昨日下午在保安宮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下午,去參加大龍峒文史工作室的陳應宗老師的解說,悶熱的夏日午後,在雨中的保安宮讓我知道先民的智慧。

7/22(六)15:30 還有解說場次,有興趣了解的人可以到【大龍峒文史工作室】部落格去報名
http://www.wretch.cc/blog/dounboun&article_id=3943628

世界各國的城邦歷史從希臘時代開始,就是透過政治力建城堡蓋宗廟,然後跟在地的農民收稅,或是外地的農民因為土地收入豐厚,有時也會移民加入某個城邦,這就是希臘雅典時代小城邦林立的運作情況。至於大龍峒(古稱大浪泵)的漢文化,也是這樣的經過。

陳老師從圓山遺址開始談起,這段歷史一直到清朝前的歷史至今仍無法解開,隨著這個城市的不斷地建設,真相是什麼?我想很難解的開來了。而清朝康熙開始注意到台灣這塊土地,派兵前來建立農墾的單位,大龍峒地方的原住民透過通婚就開始漢化。

清朝之前荷蘭人也在此建立過相當的勢力,來此的漢人多以同安人居多,1853年在艋舺發生械鬥,打敗的人遷移到北邊的大稻埕,甚至是大龍峒一帶,由於當時河港的商務利益很大,艋舺所在的位置比較好,北邊的大龍峒地區位置不佳,農業及商業生存不易更需要團結,所以比較容易進行各族群的結合。

清朝勢力進入後其實一直到乾隆時代,才百分之百的掌握整個大龍峒地區,也因此我們看到保安宮的山川殿以及大殿的匾額與捐款紀錄到處都是嘉慶年間的痕跡,而這個地區的學苑歷史悠久(這又是長篇大論,未來有時間在細述),看到這些移民把自己出來所在地以及讀書人頭銜刻在牆上,可以知道台灣這座島本來就是一部移民史。

從寺廟的建築歷史,很容易的可以觀察文化的融合,這種融合的過程或許也有拆毀,例如台北城的官方孔廟在日治時期就完全被拆毀,舊址在凱達格蘭大道附近。而大龍峒的孔廟是民間興建的,日治時期也曾經遭受一些破壞,但是經過當地人的溝通,日本人才沒有拆毀,孔廟的建設因為經費不足,陸陸續續建設從1925年至1939年才完工。可以看到在國民政府遷台後,總統副總統都曾經在這邊植樹紀念孔子至聖先師,民國40-50年間保安宮前的鄰聖苑開始建設,圍牆的龍雕圖騰都用古法製作,因為面臨孔廟,所以稱為鄰聖苑。

若下星期有興趣的去聽解說的朋友,可以先點下面的放大地圖,列印出來帶著,對各地的歷史地理位置加強記憶。



孔廟: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5/11/blog-post_14.html
保安宮: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5/11/blog-post_13.html

2005/11/14

【台北】孔廟@大龍峒


2005/11/12 13:30 台北孔廟大成殿

乍看孔廟的大成殿會覺得跟一般道教的廟大同小異,但是仔細觀察,這裡還是明顯地不同,主要是屋脊上有通天筒跟梟鳥。

就格局來看,孔廟跟道教的廟一樣是回字型的建築,但孔廟的裝飾樸實,既無神祇也無多餘的題聯字畫,顯示莊嚴的氣氛,不由得就安靜的欣賞這一切,屋脊上的通天筒聽說是朱熹修建孔廟的時,為表達對孔子道德的崇敬,只有孔子的思想才能上通天意。而旁邊有很多梟鳥則表示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即使是會吃母鳥的壞鳥也受到孔子的教化,靜靜地停在屋脊上聽訓。

台北孔廟建於日治中期(1925)由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大成殿內的八角藻井非常具有特色,也是晚近台灣所建規模最大的閩南式木造建築,如今被列為三級古蹟。

一進來看到有一個老人坐在花園打吨,口水都流了下來,也有人在櫺星門內練習氣功,但是進入大成殿內卻空空無人,零星來的觀光客多是中年人夫婦進來走走,很少像我這樣帶著小孩跑進來,由於沒人,小水瓶開始把背包裡面的玩具都拿出來,然後排在地上開始對戰,我一直咐囑他要輕聲,配上這裡莊嚴的氣氛,我只好快速帶他離開。

一群日本人在這裡聽完解說後,休息了十分鐘,匆匆地離開,除了鳥聲,松山機場飛機降落的聲音隆隆作響,我在想這裡除了每年的教師節慶典之外,應該還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賣紀念品的精品店阿婆應該可以賺的更多才是!

http://www.ct.taipei.gov.tw

2005/11/13

【台北】保安宮@大龍峒


2005/11/12 12:30 保安宮門

星期六中午到保安宮人潮並不多,可以讓我靜靜地看這裡的木雕彩繪,最近看廟宇建築太多,開始覺得所有的設計樣式都是固定的,但保安宮這裡的彩繪特別顯眼。

保安宮位於大龍峒(以前稱為大琅泵),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同安先民把家鄉慈濟公保生大帝分靈過來,保生大帝生於宋朝太平興國4年(979)三月十五日,相傳博覽群籍,長於醫道。目前這裡除了保生大帝,還有供奉神農大帝、孔夫子、關公、玄天上帝、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1981年後進大樓落成,四樓設凌霄寶殿,後來三樓又增設大雄寶殿。目前保安宮列為二級古蹟。

大龍峒位於台北市的西北角,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處,開發晚於艋舺(萬華)而早於大稻埕,是以前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居地。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與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台北三大廟門,與大稻埕地區佔地較小的廟宇有不同的感覺。

後進的大樓有圖書館,也經常辦理社區活動,旁邊的算命還要抽號碼牌掛號才能進入,服務處上斗大的LED號碼,可見有一定的盛況。應小水瓶的要求,我們點了兩根蠟燭祈求平安,他或許只是好玩而已,但有個歐巴桑因求籤放的位置太高,我幫她拿了張第七首的詩籤,看她的表情充滿了愉快。

保安宮網址:http://www.paoa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