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懷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懷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2/10

【台北】歐巴桑、觀光客的聚會@蜂大咖啡

踏入蜂大咖啡,跟隔壁南美咖啡有股一樣的氣味,在門口先買個手工酥餅,然後進去點一杯冰滴咖啡。門口一袋袋還沒烘培好的咖啡豆,還有在壓克力透明箱子裡烘培好的豆子,門前紅男綠女逛街來來往往,一進門到了店裡面,所有景像大不相同。


二樓望出去蜂大咖啡有著跟南美咖啡一樣的景致

地址:台北市成都路42號
電話:02-23719577
網站:http://www.fongda.com.tw

時光彷彿凝結,一群白髮歐巴桑用台語話家常,一下是討論自己年輕的時候多會穿衣服,一下又跳到兒孫媳婦的話題,像極了小時候母親在雜貨店門口的話題,我想像這樣的話題能夠講三十年而不膩,除了喜歡湊在一起的人之外,還要有這樣適合的場地與氣味。



這裡最有名的應該算是冰滴咖啡,用冷水慢慢地滴過磨好的咖啡豆,需要10個小時,好喝的冰滴咖啡不但咖啡因不會過多,也不傷胃、不酸澀,冰滴咖啡很不好控制品質,有時會發酵或產生酸味,有時味道又太淡,來這裡點杯冰滴咖啡,或是冰淇淋咖啡,都是很棒的選擇。另外,在一樓門口買綠豆糕、鮑魚酥,中式點心配上西式咖啡,別有一番風味。

1956年,第一代的老闆曹志光先生本來事經營「蜜蜂大王」養蜂事業,賣蜂蜜蜂王漿等,把蜂巢養在成都路公寓的陽台上,然後外銷到國外的公司工廠加工。後來因為被蜜蜂咬到住院,又很辛苦,所以轉經營咖啡館生意。曹志光的小兒子曹世華回憶,那段養蜂的歲月是難忘的童年記憶。現在,曹世華是蜂大咖啡的第二代老闆。

也是學音樂的老闆曹世華曾經實驗過放一些音樂,但是音樂放得越大聲,客人聊天聊得越大聲,放音樂好像沒有甚麼用處,至於二樓有貼一些音樂的磁磚,我想是老闆想要傳遞的氣息吧!

老店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有每天都來報到的退休軍人老伯,那個誰談過戀愛的椅子,摔不壞的咖啡壺,說也說不完......。如今,拿著觀光地圖手冊的外國人,進門來感受咖啡香,希望能帶回老台北的歷史感回去。

如今蜂大咖啡館一樓二樓都有重新裝潢過,一陣陣的咖啡香,窗明几淨不失當年的氣味,仍維持著傳統跟任何服務人員都可以點咖啡,咖啡上桌收錢,員工與老闆的信任關係,還有長期在此工作的服務人員是老店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吧?

2011/02/08

【台北】小水瓶與我的腸胃炎,生病的記憶

不知道過年從哪裡傳染這個感冒,昨天上午小水瓶把前一天晚上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而我是昨晚把整天吃的東西都吐了出來,吐出來後舒服多了,可是整晚小水瓶發熱流汗一直起床夢遊,其實故事還蠻有趣的,只是整晚沒有睡好。

相信大家都有夢遊的經驗吧!只要看眼神就知道有沒有醒來,小水瓶第一次醒來,一直拜拜(這是他一貫的動作)很驚嚇的樣子,不過問了他我是誰?大部分都能應答如流,這時候叫醒他應該沒甚麼好處,我只好陪他到客廳散步,本來要開電視來看,但他差點跌倒,喝口水就帶回去睡覺。

隔了一個多小時,他又起床,因為發熱留太多汗,所以他直接走到浴室要關窗戶準備洗澡了,還好被我叫回來繼續睡覺。第三次起來,這次我看他應該是真的起床,剛好檯燈的插頭掉了,我摸黑插了老半天燈才點亮,這時他居然說:Ya!成功。看到他的笑容我病也好了大半。幫忙換了濕透了內衣,還叫我去倒溫開水。

每次小水瓶生病的時候我起床倒溫水,不然就是要用冰袋濕毛巾換衣服等,終於才體會小時候生病時父母的辛苦,記得我晚上發燒,都是爸爸深夜騎摩托車載我去敲永吉街某個診所的門;若不嚴重,是我姊姊帶我去吳興街的馬醫師診所;前幾年去上海出差,不知道為何發燒,整晚都是我哥在旁邊幫我換冷毛巾。

今天上午,他跟我說他昨晚夢到了世界被黑暗所壟罩,他跟表哥、阿公、阿嬤四人要拯救世界,他騎著魔法掃帚,表哥騎著飛行雲,然後阿公阿嬤騎著摩托車,終於拯救了世界。

昨日讀鍾文音《少女老樣子》,還有陳念萱《幸福郵戳在台北》,每個人對台北的記憶都不相同,但是對生病這件事情的記憶,不知道是不是都類似呢?

2011/01/25

【台北】一腳踏入繁華懷舊與落後荒謬的時代@秋惠文庫

從電梯打開那一刻起,就好像踏入了一個繁華的過往,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的年代,但也看到那個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白色恐怖、黑金政治的一面。其實,這些不過只是這一百年發生在台灣的歷史,透過這些文物,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的過往。



秋惠文庫是林于昉醫師為紀念父親林秋江與母親陳淑惠所成立,收藏台灣相關文獻資料,以紀念父母生前對於出生地摯愛的情感。目前這展覽館是以簡單的咖啡與茶來營運。


這裡有一些寺廟的文物,其實很值得一看,不過沒有導覽解說較不容易入門。


日本時代的武道場屋瓦


大稻埕的河港的貿易繁榮後,伴隨著風花雪月的場所也多了起來,酒樓也有自己的碗盤標誌


在日本內地招兵買馬,可以到台灣來當警察或公務人員


日本與台灣航行的豪華遊輪,可知道當年台灣與日本的密切關係


水牛,也代表了某一個時代的台灣意涵。所有的裝飾底座也都有台灣形狀


秋惠文庫的燈,很令人懷想當年的夜晚是那麼浪漫


二二八事件的引爆點,就在天馬茶行門口


小時候經常盯著這種時鐘看,七彩霓虹閃爍,時間一下就過了


香蕉與香菸居然可以成為一體的台灣特產


新生活運動,從小就看這掛圖看到麻痺了,可是如今細看還真諷刺


這是戒嚴時期很多行業都受到很多限制


李小龍轉化李表哥的形象,也有暗指當時總統李登輝的意涵,是兩位蔣總統後台灣的一個新時代


很多緝凶的通報,因台灣與中國兩岸不正常關係,有些人現在在中國活得好好的

在這裡可以安靜的讀一個下午的書,在這樣的展覽館內,雖然在車水馬龍的信義路旁,但就好像回到一個年代,那個好像不存在台灣的時代,上面我拍的照片也只是一小部分,如何解讀這些文物文獻資料,可以看看他們的部落格,希望他們可以開辦一些講座來分享這些文物的歷史背景。

秋惠文庫部落格

2010/12/23

【台北】老朋友見面聊天的所在@南美咖啡

總覺得西門町這個地方是國、高中生來玩的地方,反而忽略掉了存在這裡很久的老店。南美咖啡,進來品味的大多是有點年紀的人,往往是老朋友坐著聊天,或是獨自看報的老人,搭配著有點年紀的歐巴桑服務人員,這裡有一股濃厚回家的味道。

台灣‧台北

我想是一種習慣吧?一個人來的大叔,把所有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坐在窗邊好像坐在家裡一般自然。兩個大叔面對面坐在二樓聊往昔,兩人似乎許久沒有見面,但是對這裡十分的熟悉。三位大嬸好像是來開同學會,那要的笑聲好像回到少女時代,但有時候又東家長西家短,好像在少女與歐巴桑間擺盪。隔壁桌一個大叔與一個大嬸閒話家常,但是似乎不像是夫妻,好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或許年輕的時候曾經是男女朋友吧?

我點了肯亞AA,期待聞到花香的滋味,但是這杯初喝下去感覺不出來這樣的濃厚味道,慢慢地沉澱後,那種沉靜的花香味從喉嚨中透露了出來,原來這杯咖啡跟這家店一樣有歷史的口感。

我在一二樓的閣樓間看著一位大嬸忙進忙出,另一位很熟練的把豆子丟到磨豆機後,用虹吸式咖啡壺煮咖啡,然後端上桌,這過程不到一分鐘,看了許久,離開前,我忍不住買了一個電動磨豆機,老闆很細心的教我怎樣操作,以往我都是用手轉磨咖啡豆,享受磨豆期間的咖啡香,這回我終於要進階到電動時代了。

地址:臺北市成都路44號
電話:02-23313689

1959年王振富先生和妻子開設麵包店,友人介紹咖啡事業,於是1962年在成都路44號開業的南美咖啡,堅持自己烘焙咖啡豆,如今已快50年了,老闆王智傭承接父親事業,在原地方保存著同樣的咖啡香,店內還賣煮咖啡的所有器材,我在別的咖啡館問磨豆機的時候,都叫我到南美咖啡來問問看,可見當年這種時髦摩登的玩意,南美咖啡可是非常札實的走來,始終如一。

2005年末,懷念南美咖啡香--台灣咖啡第一達人王振富先生過世

2010/12/14

【台北】我與大同電鍋的記憶

大同電鍋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在我們家服務,印象中小時後我媽的嫁妝就有一個大同電鍋,純白色造型,怎樣用都用不壞,搬家搬了好幾次,最後竟然只是電源線壞了,所以被放到倉庫裡。


第一代大同電鍋的身影

自從我記憶以來就是鑰匙兒童,幼稚園放學回家,自己打開大同電鍋,裡面有媽媽準備好的飯菜,有時是滷了一大鍋的豬肉、海帶,或是麻油雞,青菜、菜脯蛋會放在上方加熱,把這些菜淋在香噴噴的白飯就可以飽餐一頓;有時是地瓜稀飯配上醃菜瓜類,加上茶碗蒸,大同電鍋就好像神奇的百寶箱,只要中午回家就是打開大同電鍋的蓋子,看有甚麼好吃的可以填飽肚子,印象十分深刻。

到現在我家還是用大同電鍋,每日上午負責蒸包子、饅頭,偶而煮稀飯、熱菜、蒸蛋等等,把水加在電鍋內藉由隔水加熱內鍋十分安全。大同電鍋的底部有個電熱器,當外鍋的水全部蒸發後,電熱器就會跳到保溫,不會一直加熱,這樣的特性不用擔心料理的時間與火候的問題,能保住食物的原味。


現在正在我家服務的大同電鍋,真耐用


四四方方簡單大方的紙盒包裝,非常適合送禮


一打開就有古懷舊的氣息,彷彿聞到媽媽滷豬肉的味道


真的是跟小時候第一代大同電鍋長得一模一樣,顏色很現代感

每次都聽說不少留學生帶大同電鍋出國,一個電鍋就可以變出不少有台灣味的料理,從1960年開始賣出第一個大同電鍋,不但開啟了台灣廚房電器化的第一步,還進一步傳到歐美,最傳奇的故事還能夠煎牛排,走過50個年頭的大同電鍋,是伴隨台灣人民重要的記憶。

大同電鍋慶祝50週年,舉辦網路徵稿活動,即日起至12/31(五)止,徵件獲選者有高額獎金!詳情可參考下列網站:

大同電鍋50週年紀念活動

PS. 此為大同電鍋50年專案,內文為水瓶子心得。

2010/09/24

【台北】令人懷舊的老咖啡色系@老樹咖啡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深咖啡色系,總會懷著一股懷舊的氣息,夾雜的濃郁的雪茄味,淡淡地古龍水香,配上低沉的爵士風,而廁所那種明星花露水掩蓋過阿摩尼亞的消毒水味,好像也變成一種不可或缺的景色。

From 台灣‧台北
照片剪自老樹咖啡的網站

這是我覺得傳統咖啡館的味道,一陣陣輕煙漫步在空中,時光就好像凝結一般,在咖啡館的慵懶時光。如今,室內禁菸了,據說咖啡館的生意就一落千丈,我也不喜歡這樣的煙味,但是進來看到咖啡館的陳舊木頭的顏色,會想像有著碳烤的咖啡香,還有一陣陣令人頭昏的雪茄味,當年的頭昏竟也成為我不可或缺的回憶。

老樹咖啡的咖啡很講究,甚麼樣的咖啡配上怎樣的咖啡杯才對味,老闆有著傳統的堅持。從1977年高雄開店發跡到1979年台中成立分店,1984年台北開分店,這的確是家族企業,而如今高雄店收了,台中變成總店。我因為高中的時候經常到城中圖書館讀書,在新生南路這家店,每每經過的時候,總引我注目。當時年少不敢進來這樣的場所,總覺得是很高貴的消費,而今遇到咖啡館,就要進去體驗,這樣的懷舊心情有著十分矛盾的情節。

我看著一個清秀的女高中生在等公車,不知道她等了多久,或許是五分鐘,也或許是五十分鐘,於是我開始想像她的內心世界。她看到了公車上有一對男女同學談笑風生,女同學還搭在男同學的肩上。

對她來說,頓時時間已經停止。回想一個星期的同一個地方,她跟他還在剛從圖書館走出來,他給了她一封信,交代她回家才能打開來,她非常的好奇進入了咖啡館的廁所,很快的讀完了他的暫時分手信:說一切等聯考完再說!等公車的時光太久,他收回這封信,而她也假裝沒看過這封信,就讓他收回了暫時分手信。

她的思緒又來來回回,當下,沒想到才短短地一個星期,車上的他與她的同班同學,居然會出現在公車上。她回想著在廁所用速讀讀完的文字,這一切究盡是發生了甚麼,任憑錯過的一班班的公車沒有上車,直到最後一班公車走過,在諾大的城市街燈下,拉長的身影,緩慢的腳步,這一切彷彿都沒有了痕跡,除了這家咖啡館的廁所,明星花露水的香氣。

老樹咖啡館官方網站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60號
電話:02-23516463

來一杯老樹咖啡的經典咖啡吧!酸苦恰到好處,焦糖的香味,多層次的口感,會讓第一次的經驗十分驚艷。晚上也可以來杯『無因』咖啡,晚上不會睡不著。

2010/08/28

【台北】公館商圈大學口懷舊

公館商圈是我大學四年每天的必經之路,沒課的時候,或者回家前,我都會想去走一圈,商圈的食衣育樂一次搞定,雖然畢業已經二十年,現在經過那邊,都會想到在那邊發生的事情。


左側蜜園冰果店已經拆除(點圖進入 Google Street View)

在公館商圈一個人散步,逛過一家家二手書店,賣CD、精品服飾、格子趣目不暇給。在大學口附近,一家家的江浙合菜館,大學時候社團內部有個吃飯會,每周固定要到這邊報到,點幾盤夠味的菜,然後配著吃到飽的白飯,連菜的醬汁都要抹的精光才夠本。最近一群老友再去回味,那樣的菜色依舊,可是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再年輕,無法承受這樣盡情暢快的吃到飽。餐飲老店銀座的麵,人性空間的吵鬧聚會,重新裝潢中又有些許的變化。

吃完飯再去蜜園吃冰,一群人放肆的大聲交談,長長的桌子分享著所有朋友的冰品,那種甜蜜的滋味,至今難以忘懷,可惜房子拆掉後就沒有再開業了,不知道未來會不會還有蜜園出現呢?台大新生南路側門口的台一冰店,仍然保持著那樣的風味,可惜冰品的價格漲得離譜。

在汀洲路三段的餐廳,這兩年流行著燒肉風與麻辣火鍋,永遠都在排隊的車輪餅成為一種特別的風景。二十年前的酒吧、舞廳、KTV、MTV娛樂行業,已經消失殆盡。取得代之的是流行手機的賣店,這些變化可以看出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特性。

走一趟自來水博物館,或者更往河邊的寶藏巖(目前是封起來的)走過去,雖然河水的味道不是那麼好聞,但是才一條巷子的間隔,好像就到了另一個世界,靜靜地坐在河邊看著夕陽,高架道路上的車,看這城市的興衰,不勝唏噓。

跨過羅斯福路,往新生南路這一側,已經停業的大世紀電影院,我們社團一群人進去看過新天堂樂園,所有人紅著眼睛出來,這樣的公館,年代過了,就換了一種面貌,不變的校園書房,還有地下道,校園內的傅園,還有熱帶叢林的蚊子,轉車的上班族、學生人潮,這些都是不變的。而溫州街上的一家家的咖啡館、義大利餐館、書店,這幾年來的消長,又變成了一種特色。

之前寫的→【台北】溫州街散步12家書店,河邊生活與咖啡館

我喜歡公館商圈,雖然他是那麼的不協調,人、腳踏車、機車、汽車、公車爭道不好走,但是到處有探險的心情,那些變與不變,總讓人難忘。

2010/07/26

【府城】老房子改造再利用@旅行台灣,感動100

上星期五、六參加交通部觀光局所主辦的『旅行台灣,感動100』活動,由王浩一老師所規畫的府城色彩之旅,主要有介紹小吃美食作法,各景點的歷史故事與傳統風俗習慣,還有老房子改造再利用的論述,每走一個點就要吃一下,我稱為『餵豬』之旅。


佳佳西市場旅店,屋旁的大樹與夕陽的擁抱,在室內就可以享受到,在這樣的設計折射下透露出一種窺探與被窺視的懷舊慾望與出軌情緒。(正興街11號)

去年去台南的謝宅,其實就在新改造的佳佳西市場旅店的附近。兩年前,也參加過一個台南的旅行推廣案,帶我們去的都是菜市場,逛了大大小小的在地市場,其中我對淺草青春新天地這個地方印象深刻,有創意市集的規畫。當年旁邊有百年歷史的古蹟是鐵皮蓋上保留著等待修復,這次我進去看,黃昏夕陽下,整個流露出一種殘破的美感,貓咪冷靜的穿梭其中,一道道光從窗戶門縫中穿出,想不到白天是這樣的人聲鼎沸。

從菜市場的人,就可以看得到這個地方的興旺,我從這樣日本時代的設計與殘破建築中,彷彿看到了台南的希望,能夠保留這樣的氣味,或者簡單的做些改造,帶來的創意可以無限的延伸,正如旁邊這座佳佳西市場旅店,把所有的房間重新新設計融入在地老精神,還有頂樓露天吧檯,才開幕的假日竟然房間都客滿。

有關老房子改造再利用可以線上下載:e代府城43期,不知道為什麼台北畫刊我就是看不下去。之前看到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刊物真是好到想去訂,現在又看到這樣的市刊,真的很羨慕台南人。

以前寫的:(我還沒有忘,我要寫完府城的老房子再利用的文)
【府城】大菜市布料批發市場裡的老房子謝宅(西門路與正興街口,西門商場1號)
【府城】草祭二手書店(南門路71號)


佳佳西市場旅店的DM,說明設計理念,點圖放大


西市場內那一道道黃昏的光,老人在此優游的走過,那不是一種歲月,而是另一種永恆(正興街11號旁)


破屋,大中午的陽光灑下,彷彿可以聽到蟬鳴,廢墟可以產生怎樣的價值?(民生路1段132巷5號)


窄門咖啡,面對孔廟的一片綠,我在大雨中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與車,擠入窄門後,我得到了一個黃色與綠色,點了杯蛋蜜汁,從白天到夜裡,這裡的顏色是這樣的多變的無法形容。(南門路67號2F)



赤崁擔仔麵,在百年老屋內,用著學校的課桌椅,矮坐在這樣的環境,就開始有了吃了擔仔麵的感覺(民族路2段180號)


福樂屋裡面的木框屋,在裡面工作,就像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師傅只要一進屋就要做到最完美(忠義路二段113號)


76藝文空間,入夜後的神農街,與白天的寧靜有天壤之別,黑蝸牛工作室天井的黑蝸牛,雖然慢慢地爬,我想持續就很快到達目的地。(神農街76號)


海安街,入夜後越夜越美麗,街道的裝置藝術與老房子上的塗鴉,燒烤、啤酒還有路邊的搖滾樂演唱,一切都絢麗的那麼不真實(海安路民族路口)


inart space 當代藝術文化講堂,一個展覽的場地,簡單的空間,天井廁所與種種的開放思維,讓藝術可以被切割與創造價值(友愛街315號)



藍晒圖,在木造老房子內找出飲酒的新文化,躺在沙發上,看這開放的空間怎樣解放一個人隱匿的心。(和平街79號)


怪獸森林,利用光影,在老房子內外遊戲,很特殊的珍珠泡泡飲料,咬破了裡面甜甜的滋味。(和平街54號)

PS. 以上為交通部觀光局所主辦的『旅行台灣,感動100』活動,由王浩一老師所規畫的府城色彩之旅活動記錄,上面的所有老房子再造的案例不全為此次的行程,有些是水瓶子自己去觀察的心得分享。

2010/06/28

【台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簡錦錐說不完的故事@明星咖啡館

上星期 Eureka 接了一篇雜誌稿要以文學的角度來介紹明星咖啡館,我其實很少做人物專訪,會寫的人物都是多年的好友或網友,要採訪這樣有特色與故事性的傳奇人物還是第一次,不過主訪是 Eureka,所以我就在旁邊搭腔就好。

From 台灣‧台北‧台北城

簡錦錐先生的母語是台語,可能我們都用北京話跟他對談,看他很吃力的轉換一些日本時代的日語,有時他又會落許多的『英文』,可見這家咖啡店的主人翁在年輕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能夠開這家具有『俄羅斯』風味的咖啡館與麵包店,他非常感恩當年出資的俄國皇族後裔,並照顧他到老死,並常常去他墓地回顧。

簡先生是非常會做生意的人,做生意不求做的大,但都要存有社會責任,非常的實在。曾經有幾家俄國餐廳經營不下去想要他去經營,他都拒絕了,因為他覺得經營特色餐廳太累,凡事要自己親力親為才會成功。談話的中間他說了好幾次『以下講的這些話,請不要寫出來』,真的講了好多秘訣,真是行行有行行的訣竅。

在我問到在1970年代咖啡館的經營多半帶有色情的色彩,問他如何讓人擺脫這樣的印象,他說咖啡館的椅子很矮,而且燈光很亮,窗戶透明,這樣的空間誰還敢在裡面摸來摸去亂來。他對來此寫稿的文人特別的禮遇,這些人經常點一杯咖啡就坐上一整天寫稿,他也不在意,而緣份就是這樣的奇妙,曾經有位畫家在此過生日受到簡先生送的蛋糕招待,至今蛋糕盒還收藏好好的,簡先生的孫子柏毅因為辦畫展無意間又遇到那位畫家,剛好送去明星麵包店做的蛋糕與餐點,讓這段歷史被重新翻了出來。而明星咖啡館在這些文人的眼中,是不是可以媲美巴黎的雙叟、花神咖啡館呢?

後來到了 1980年代,台灣股市狂飆,在台北城中眾多的號子,投資族中午就來明星咖啡館用餐喝咖啡聊天,當時的黑道看這裡門庭若市,就來賣茶葉索取保護費,簡先生一點都不緊張的拿出白紙寫下合約,約定這家店願意頂讓給黑道經營,但是前提是要照顧當時創辦咖啡館的俄國人,並且按時發多少薪水給員工,後來黑道就放棄不再來索取保護費。這家在城隍廟前的咖啡館,是當時做生意人忌諱開店或是居住的地點,在簡錦錐先生的堅持下,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More about 武昌街一段七號

【台北】《一閃一閃亮晶晶》與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今年暑假,簡先生就要去俄國考察,未來明星咖啡館改建後的地方重新經營時,可以更有俄國當地的特色。

2010/05/28

【台北】我看《家住青田街》,老房子承載了多少的鄉愁

今晚去倉庫看林木材主辦的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影展與導演座談《家住青田街》,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一個小時的討論,我想參與的人面對自己的身世,應該都久久不能自己,有趣的是大家所提的事情似乎還停留在自己的論點。


影片出處:《家住青田街》-2010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預告(長片組)

一座城市要有怎麼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
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
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原先對住處週遭陌然的導演,在溜狗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棟美麗的日式建築。她感到好奇,開始學習以攝影機紀錄下這一切,一段穿越時空,跨越國籍的特殊情誼於是悄然上演著。一座城市要有怎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想以紀錄片的形式,捕捉生活場域裡的故事,因為越是在不確定的年代裡,歷史文化上的飽滿度,就越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對童年及土地的眷戀,不會有人種的差別,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曖曖含光的在心底深處閃爍。希望觀影者對城市發展型式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期待拋磚引玉,激發更多人投入社區歷史文化的發掘。邀請您來青田街,一起行走在歷史的銜接點上!」─游雲霞(本片導演)

上面是這部紀錄片的說明,在看片的過程中,我當然不斷地想起那年921,在南投的老家傾倒的紅磚古厝,雖然我從小就在台北長大,整座城市就拆了又蓋,因為不斷的移居,都忘了自己是哪裡人!在日本時代住在台灣的那些日本人,對於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他們的故鄉,而我的故鄉在哪裡?【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看完紀錄片後,本片導演游老師講著當年老兵光榮回鄉的故事,現場還有不少人有感而發的講著他們家的故事,有外籍新娘的問題,還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我想只要了解歷史,這種論述就沒完沒了,最後,還有一個中國學生感動的哭著他想家的鄉愁。一部描述日本人對青田街老房子與當年住在一起的情懷,居然讓日本、台灣、中國、東南亞各地區的人想到小時候美好的回憶。

這部片能夠引發這樣的迴響,的確讓我意外,我以為下星期即將放映的《綠的海平面》會跟貼近這個問題。不過,這總是好的開始吧!至少我們能開始面對歷史。

這個讓人感動的力量是甚麼?所有的主因都來自青田街的這些老房子,我希望這些老房子都能永遠的留下來,但在台灣可能是天方夜譚,我們能做甚麼?游老師他說剪接了這部紀錄片,改變了她長久不變的生活,也改變了片中幫助她的日本老先生的生活。對我來說,若不斷地紀錄台灣存在的『日式建築』能夠改變我的生活,這也就足夠了。

2010/05/19

【台北】三興國小旁的兒時記憶@利嘉咖啡館,同時請協尋三興國小畢業6年12班的同學

前陣子在臉書遇上了小學同學,總是當副班長的她很努力的想找回當年的同學,無奈進度不太好,目前只找到了七人。她是少數一直住在小時候家裡附近的同學,也在學校旁,看我在寫咖啡館系列,於是就介紹了一家在國小旁邊新開的咖啡館。

From 台灣‧台北‧2000年以前的老照片
From 台灣‧台北‧2000年以前的老照片
上面是從我畢業紀念冊掃描下來的,有人認識我同學的,請通知我一下 a(at)writers.idv.tw

每次來這裡外面的天氣都很炎熱,進入無客人冷氣又很冷的咖啡館讓我備感舒適,一坐下來聽著爵士音樂,歌手沙啞的唱著往日情懷。或許是我在外面逛的心情所致,整個想到的都是我上學、放學,還有我住的舊家四樓望著樓下玩耍的鄰居。這條水溝、那座小丘,公園前騙人的小販,還有突然飛過來的汽水瓶。

由於每天上學會經過班長的家,所以我都會等他一起上學。放學的時候一群同學瘋瘋癲癲的走回家,邊走邊玩,有時會經過雜貨店會玩抽籤的小遊戲,並約好寫完功課後在騎著腳踏車出來玩耍,這樣的生活就好像兜拉A夢裡面大雄與他同學的情節。

三興國小旁邊,當年有一大片建案,叫做『嘉華新村』,一排排相同樣式的四樓公寓,這是我們家第一次買預售屋,看著這個社區蓋完,有個同學的父親就是這建案的老闆,同學們跑去她家玩,外觀雖然更所有社區內的公寓一樣,可是內部就是不一樣。我走著走著看到了小學二年級老師的家,以前星期日都要到她家去補習。另一戶是我爸的同事,還有當年覺得很漂亮的音樂老師,這邊是玩具工廠,那邊是水電行,還有我經常去買饅頭、銀絲卷的店等等。

當然,所有的店與不少的公寓都物換星移,只有街道還在,現在有家理髮廳是大陸妹開的,剪一顆100元,印象中小時候有個家庭理髮一顆頭只要10元,但是要自己洗頭,我經常周末去大排長龍,一群小朋友在那邊看著一個14吋的小電視。有時也到同學的父母家裡去剪,而這些家庭理髮店早就都不在了。還有不少設計裝潢公司,都想不起來以前是不是五金行呢?三興市場也已經改建大樓,地下變成停車場,在吳興街的路邊市場,都沒有攤飯願意進去裡面擺攤,因為一進去不但沒生意還要繳租金,於是市場就變成小朋友玩耍的空間......。就這樣,我一直在咖啡館回憶兒時的種種!

利嘉咖啡有很好的莊園咖啡,老闆對咖啡的研究很深,會一直試試不同的泡法或煮法來嘗試口味,從磨好咖啡豆開始聞味道,然後給我一壺熱的黑咖啡,不久後又來了一小杯冰的,然後又說這是不同的方式,我整個下午就在這裡酗咖啡。不過,喝這裡的單品咖啡不會心悸,晚上也超好睡的,可見咖啡因真是個好東西。

利嘉咖啡←部落格內有介紹他們的單品,很棒
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二段39巷16號

我跟老闆小聊了一下,從台東利嘉部落來的老闆最近在開發原住民特色餐,除了好喝的咖啡、自己做的蛋糕之外,相信不久後大家就可以品嘗的到這些餐點。這家店剛好就在我小時候住家的對面,我總是一個人孤獨的坐在陽台看著這個店面,沒想到30年後我會回來坐在咖啡館裡面懷舊與回憶,希望在這個地方,我以前小時候成長的地方,能夠經營的順利。

PS.許勝永、黃德種、簡肇成、張航薰、刁偉豪、陳永欽、黃政盛、劉成偉、徐寶雄、郭俊豪、王明忠、羅志輝、李東霖、孫正元、許博仁、游博文、范紀正、林發權、陸彥辰、蔣志聖、詹如晶、洪如玟、張曼玲、陳淑華、王嘉菱、張玉佩、邱麗代、李佩儀、洪智惠、周敏華、王淑君、陳金滿、易湘珍、羅美雲、王秀珍、蘇鈴茹、程芳淑、徐秀惠、林玉梅、林莉莉、蔡愛珠、徐如賓、李欣曇、林燕清。

2010/05/13

【台北】《乘著光影旅行》看城市的一種永恆

有算命的說我的工作是適合移動的,我從這個城市不斷地移動到另一個城市,從另一個國家出境,然後入境到另一個國家,這幾年工作比較少有機會出差,於是從這個辦公室移動到另一個辦公室開會。

From 城市人物集‧100

印象中小時候我喜歡在客廳中看夕陽的陽光照在塑膠地板,然後我會拿一杯水反射在天花板,凝視光影的變化,還有地板的顏色,那些色調怎樣也追不回,偶爾看到泛黃的兒時照片,也只能記起那段時光,灰塵在光束的照射下讓我看到在空氣的流動,有時候眼角膜表面的淚水會隨著微風的隨著眼球的轉動呈現五彩繽紛的色彩,有時候這樣專注一整個下午,是我最喜歡的獨處時光。

《乘著光影旅行》紀錄片的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李屏賓

有朋友說李屏賓是個咖,透過他的眼睛與攝影,我們看到了知名導演侯孝賢、王家衛要傳達給我們故事,只要幾個鏡頭,我們就可以馬上回到那個年代的那個地方,光與影的顏色,好像就會有當時的味道出現,這些電影拍攝時所用的風與雨、光與影,還有那份自然,都是李屏賓努力執鏡的成果,電影海報上寫著:他是台灣人所不知道的榮光, 卻是多少大師導演背後的一雙眼睛。



我開始回想第一次出國到洛杉磯出差時,強烈的晨光照入汽車旅館泛黃家具時想家的心情,濟州島一陣大雪的夜裡街道的風情,京都的紅楓落葉,巴厘島SPA的花瓣在水中的芬香,耶路撒冷教堂頂灑入神聖的光,吳哥窟黑白灰階的日出與巴肯山的日落,金邊夕陽的金色雲彩,布拉格查理士橋的晨霧,羅馬的石頭路的剪影,巴黎幽靜死寂的墓園,大馬士革老市場的布,約旦石頭城高聳的列柱......,這些大城市的光,與太陽合作賣力演出的影,一直是我旅行中最深刻的回憶,我會想千年來這些城市的光影是否存在,有些甚麼樣的變化,可以講出怎樣動人的故事?

而台北,我所凝視的那個光影、顏色,早就不存在了,而我努力的想留下甚麼?看著這部片中的電影片段,一絲絲懷舊的氣氛,看這部李屏賓的紀錄片,好像比看這些大師的電影還要動人。

2010/04/27

【台北】仁愛國中旁的古德咖啡館

中午來這裡客滿,其實本來想要離開,剛好天氣不熱坐在外面,第一次來此,點了義大利麵餐與double 冰咖啡,很濃很夠味。

From 台灣‧台北

可能是寒假還沒有開學,仁愛國中沒有學生上課,沒有了上下課的鐘聲,看著旁邊的那座老教室,應該是我當年國一上音樂課與女學生要上家政課的地方吧!我在那邊認識了音樂之父巴哈的雙下巴,印象我們的音樂老師叫錢二名,很好記憶的名字,可是他講課的腔調很重,雖然她很努力教我們音樂歷史,但我其實聽不懂她講甚麼!

然後我思緒就回到國中時代,有個教務主任被一群學生圍毆(不知道是不是他校的學生?),被扁鑽捅了一刀,然後他就在旁邊的中山醫院療養,每天升旗時他還都站在醫院陽台看著校內的學生。仁愛國中的老師很讓我印象深刻,有的訓導主任會拿剪刀當場剪頭髮太長的學生,有的女學生還因此淚灑操場,泣不成聲;有的老師會跳到講臺上教英文......。

在這裡的回憶太多了,升學主義填鴨教學方式,我們沒日沒夜的念書念書再念書,唯一的樂趣就是中午可以看國語布袋戲,我們導師特別給我們看。聯考結束,全班有一半的人上了第一志願,連倒數幾名的我也都有公立高中可以念。


古德咖啡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4段122巷6號
電話:02-27540500

第二次到古德咖啡,中午裡面仍然客滿,我又坐在外面,學校已經開學,下課鐘聲迴響,學生嬉鬧的聲音,我已經離開太久,想不起這樣的聲音,也沒有校舍的印象,是記憶的模糊還是選擇性的遺忘?但在古德咖啡,居然給讓我回想了起來。

2010/04/19

【台北】《一閃一閃亮晶晶》與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上個星期去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試映會,是講述自閉兒與家庭的故事,剛好帶到明星咖啡廳創辦人簡錦錐的外孫,李柏毅雖然是自閉兒,但是畫畫的天分卻是個天才,雖然是個沉重的記錄片,但也讓我們探究到了自閉兒活在自己的異想世界中。

From 台灣‧台北‧台北城

去年也看了《武昌街一段七號》這本書,就是描述簡錦錐在1949年認識俄羅斯皇族後裔艾斯尼先生,合夥開設 ASTORIA 明星西點咖啡廳,1961 年獨資經營後陸續研發各種蛋糕與麵包。因為簡錦錐先生早年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因為經濟問題不能繼續求學,因此對來咖啡廳寫稿的文人特別好,許多文學家都到此伏案寫作。

1987年,處於股票號子附近的咖啡廳來了很多追求金錢的股票族,簡錦錐毅然決然的把二三樓咖啡廳停業,這時柏毅剛好出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四處求醫,希望柏毅的自閉症能夠有所改善,接觸過各種的治療方式,騎馬、游泳、唱歌、彈琴、國台英語都會,並且在畫畫上創造了一片天地,我看到記錄片中他在明星麵包店打工,很快速的折著放麵包的紙盒,很有禮貌的喊著歡迎光臨的聲音,不知道柏毅的出生,對他們家來說是否是份禮物呢?



或許每個人都有時會有自閉的現象,看到片子一開始三個自閉兒的母親互相取暖成為好朋友,而三個小孩自閉的現象又那麼不同,看到三個小朋友要成為好朋友,又要提早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心裡其實非常不捨,一般人不需要那麼早社會化,有時候會選擇逃避不想要接觸的人事物,可是自閉兒好像就要更勇敢的去面對,家庭的成員也無可避免。

我在明星咖啡廳的二樓,自閉的看著電腦,也伏案寫著部落格,看著對面的城隍廟的香火,想想簡錦錐這一輩子的遇見,2004年在一堆文人與鄰居的連署下,2005年咖啡廳重新開張,現在又面臨樓房的改建,我不知道這樣的包袱是不是太大?在明星咖啡廳留下了許多故事,而這故事中還有許多人繼續寫下不同的故事,想想這樣也真夠感人的了。

更多故事:
葉倫會的部落格:現存台灣最早的西點麵包店-明星麵包店
李柏毅的彩虹世界
明星咖啡廳

More about 武昌街一段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