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總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總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06/30

《北京》浪漫有理

*浪漫有理的北京人

北京在天子腳下數百年,遼、金、元、明、清將北京訂為國都,除了明朝是漢人統治之外,也可以說是各族統治在此留下了更多元的文化。



何以說北京人是浪漫的呢?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總要有投資有回報,那些建設需要花錢,那些建設要省錢,北京人從來不需要在意這些。例如新創的公司在上海,可能錙銖必較,但是同樣的事業到了北京人手上,行事作風就非常的海派,花錢的非常大方,反正總有天子可以撐腰。

做地鐵的時候,北京人要下車前,會輕聲的詢問門口的人是否也要下車,但隨著各省的人越來越多移居北京討工作,搶座位的風氣仍然不減,看到各式各樣如何搶占座位的方法,站在一旁我很想多拍照留下紀錄。尖峰時間會有糾察隊在車外提醒:先下後上,文明乘車等標語,但大概也只是幾句標語。但是反過來說,讓位置的風氣也還算不錯,通常都是老人讓位給小朋友。

北京對每個人的印象大不相同的,我的印象是社區門口一到晚上就有 8BQ,商家架一個炭火就做起生意,不同攤子還會聚集。社區內會有老人家從黃昏下棋下到深夜時分,年輕人在社區喝酒作樂。

有人的記憶是逛不完的百貨公司,夏天到裡面吹冷氣,看著新式的建築一個個拔地而起,北京奧運不只是改變了城市的樣貌,也逐漸的改變了北京人,這幾年地鐵線一條接著一條通車,每次搭車都要過X光機,從新鮮的徹底執行到變成一個大家都不知為何的例行事務,北京人例行性的麻痺,也是一種浪漫吧?

若回到百年前的北京,那時叫做北平,1912年,北洋軍閥的中華民國,1919年的五四運動,1932年的滿州國,北平就在旁邊,一些台灣人透過日本殖民的版圖到北平發展,清朝覆滅之後的戰亂,也造就了北京一股堅毅的個性。

或許我們眼中的時髦,就是北京人的洋氣,含一顆滷蛋在嘴裡,說話時把每個字連一起,你我也是北京腔,要學習這樣的說話方式並不困難,但困難的是如何成為北京人,到底住在這裡多久算是北京人,到底官要多大才算北京人。

住在社區的大嬸以前務農,這裡是她家的地,如今分得幾層的樓,每月收租生活過得愜意,問我股市怎麼一回事,我花了點力氣真心的要她不要沉迷在這樣的數字遊戲,每天黃昏出來運動跳舞,抱抱孫子比較實在些,她表面微笑的接受了我的看法,但轉頭還是拿起手機看盤勢。

當大家都在討論中國股市何時崩,這樣的榮景還能支撐多久?比起上海人,北京人更多了些浪漫。

2015/06/07

《上海》掏金夢

要來說說在上海生活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用這個靜安寺的照片應該在洽當也不過,有人可能會用上海灘來比喻,也有人用冒險者的天堂來形容。



蘇州河舊稱吳淞江,從一條大河變成小河,明永樂初年(約1403年)因為河砂淤積,黃浦江上游引水,因此所有海運全部改由黃浦江,呈現一種支流變成主流的現象。

從 1842年上海開港以來,蘇州河被整治,也因為工業革命興起,在蘇州河可以通行燒煤的小輪船直通蘇州,所以也改稱為蘇州河。蘇州河兩岸有許多紡織工廠、食品廠、輕工業、也有不少倉庫,跨入現代的大型公寓建築等,到了下游還有跨入現代化的公共事業,若從蘇州河兩岸來看上海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頁中國掏金夢的歷史。

看著倫敦與巴黎早先的歷史,工業革命後城市的樣貌是一片灰黑,工廠林立,衛生環境不佳,以海權為主的國家紛紛把這樣的生產模式轉移到世界各地,讓殖民地來負責生產的工作,當然也把新一代的城市規劃帶進來。這些規劃,可以很清楚的在當年的租借區觀察到。

而當時不少的中國人,在清末之時,也利用了洋人的資本主義遊戲,結合了各方勢力,道出了上海灘的各種傳奇故事,而今日的上海,藉由網路的普及、手機設備擴及每一個人,加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要來此掏金,中國各省分的人都想來混一口飯,各式各樣的服務,在手機上興起,我想最明顯的是金錢支付的模式,而這個模式的實現,也具體實現了每個人都可以服務每個人的概念。

1849年,華工大量到太平洋對岸的舊金山淘金來看,當年的淘金、工業革命與各國租界的時代幾乎同時。1990年代,舊金山吸引了另一波的網路創業熱潮,但這個熱潮泡沫化後,居然在手機普及、網路快速、金融發達的上海,引發了世界投資人來此的淘金熱。

無論是菜場的婦女、公園運動的老太太、或是街頭下棋的老先生,甚至是小區的活動中心,到處可以看到拿著手機看股市的現象,甚至是利用打滴賺錢的自用車司機,口中也是討論著股票,這一波全民股市的現象,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投入,這不正是 1850年代的翻版,中國當時還沒有鐵路,而如今高鐵密布各大城市間的交通,手機更是每個人地鐵內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網路通訊、金融支付、看影片等,生活大小事無不利用手機完成。

多年前進入靜安寺還不用收錢,我很驚訝和尚是上下班制度,如今進去要門票,靜安寺的周圍布滿了賣店,就如同周邊的百貨公司一般,上海這地方學的比全世界各地都還要快,金碧輝煌的寺廟,也正如同上海的一個夢,祈求往生後可以進入天堂。

目前看起來這個婆娑世界的夢已經到達了某一個境界,何時會泡沫還不知道,但還沒有泡沫前,大家正在利用這些工具享受方便的生活。


2015/05/17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多樣與包容的博物館

藝術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遠,只是我們沒有靜心的去體會。




有這種博物館的紀錄片是一定要去看,三個小時的紀錄片,也已經有會打瞌睡的準備,對於西洋藝術畫作熱衷的人,聽導覽聽得津津有味,只是本來可以透過剪接來讓這部紀錄片更讓大家看得懂,導演刻意地放慢腳步,讓大家了解博物館的經營。

加入博物館周邊吵雜的收音,強調觀看與被觀看,還有一種畫作上架,就要符合各式各樣的『意義』的存在感,一幅畫若是時光的凝結,博物館有義務透過流動的方式,讓民眾體會展出的作品。

流動的方式,包含了用手觸摸、商業的結合、舞蹈、音樂、小劇場、每個展廳的導覽,這個看似好像有關又無關的活動舉辦,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又要不打擾現有的參觀者,要怎樣達成目標,是很大的考驗,所以很適合博物館志工與員工去觀察這部紀錄片。

所謂的『導覽』已經變成這部紀錄片的『演員』,要如何精準又不失真的描述一幅畫的成因,看來需要很多歷練,而這個歷練不再西洋藝術史的精煉,而在於客人觀看的模式。

長期觀察英、法兩國人的歷史情節,隱隱約約在導覽員當中可以聽到一些對巴黎畫作的戲謔,也特別在英國畫家泰納的作品多做了更多隱喻的導覽,這樣被觀看的解說,反而給我了更多觀看者的省思,這麼有趣的對照,也只能在這部片可以觀察到,平常在博物館透過導覽耳機聽著已經規劃好的言語字句,是難以體會的。

大英博物館已經是收藏很多而且定位清楚的博物館,要如何在畫廊的定位下突破巴黎的羅浮宮,英國人其實已經有了下一步的定位。

為何該片不透過一些蒙太奇剪接法,讓觀影者更能體會畫作中的故事,或許是紀錄片的定位,讓導演做了這樣的選擇,若定位不是紀錄片,我想可以更讓人易懂。而這部片的中文預告用了一些雄偉、偉大、美麗與哀愁、驚世奇作等字眼怎是非常不妥當,何時我們才能用比較平靜的心去觀察分析,我想這才是這部片要帶給我們的。

至於片中更多博物館修復工作、裸體素描課程、特展的舉辦等等,顯示多樣性與專業程度,也是英國人的態度吧!


2015/02/16

【台北】Boven 雜誌圖書館與《台北閱讀空間》

第一次來這家圖書館,一次一天三百元,進來至今一個多小時,只有兩個人,假日應該會有爆多人的盛況吧?



滿滿的雜誌,中日英文俱足,書本不多,但卻是都是我家書房會有的書籍有關書店、咖啡館、散步、書本的設計、編輯等書。雜誌、期刊的歷史,到底有多久呢?是不是印刷術技術通行之後,期刊就開始流行了呢?以前歐洲的期刊,會有這樣的地方讓大眾閱讀嗎?

該不會以後讀紙本書、雜誌,都會變成骨董商店吧?本期號外雜誌,陳綺貞就躺在我現在打字的書桌拍照,女神的台北市果然雋永,我好想住在這家店內。



第一次來看新書的打樣,從一校到打樣,資深編輯安寶在打樣貼上的標籤,還是有非常多的地方要修改啊!一本書從開始寫作、拍攝到完成,真的是要很多人的付出。《台北閱讀空間》,下個月初就可以拿到,非常期待。

看完打樣,我就沖咖啡,逗點老闆一直稱讚咖啡好喝,人又帥,心腸好,公司又在民生社區,整個就是夢幻工作環境,不知道有無女友呢?

今天中午到Boven 雜誌圖書館後,一直要找安寶來體驗一下,看看是否可以緊急插入,被斷然拒絕,這樣也好,我好像一直改不了急躁的個性,應該還會下一本閱讀空間的書吧?


2014/10/09

【四國】20141005-09:鐵道旅行流水帳



這裡是有關日本四國的所有文章:

以下是 2014年10月去四國的流水帳:

1005:

桃園機場→關西機場→等→巴士到高松→買JR四國Pass→高松的居酒屋→夜宿高松

高松第一夜,外面風頗大,颱風掃過而已,相信明天會很好。搭巴士從關西機場過來高松,開了兩個多小時,車上的廣播有日語、英語,還有北京語。一放出:長途乘客,您辛苦了!感覺好像去大陸觀光啊!雖然頗為溫馨,用語也很體貼,但就是不習慣。

1006:

高松站→琴平站→讚岐烏龍麵DIY→金刀比羅宮→琴平站→大步危→計程車到組谷的葛橋、瀑布→高知濱長料理→夜宿高知

早安,經過瀨戶大橋,丸龜城,美術館坐電車看風景。四國四個縣的人各有不同特色:做生意、存錢、喝酒、買衣服,經過善通寺,是遍路的重要的點。

琴平站外的觀光巴士,真的是老巴士,上金刀比羅宮途中有寶藏館,裡面有宮本五藏的東西。經過一地,平安時代五月五日賢人踢球求雨。朝東名旭社,花了三十年建造,裏頭雕刻驚人,是明治維新前,寺廟與神社合一之獨特現象。燈籠上的字有人處於平安時光的意義。走到一個階梯,念音為那亞母,不吉利,所以做了一個下階。五日圓好吉利。廟裡拜的是海神。上山可以看到瀨戶大橋。離開前要感謝山。午餐吃完上午diy的烏龍麵繼續坐火車,火車站跟台灣的火車站都很類似。

下午搭上了麵包超人列車,整個車廂都是不同的麵包超人卡通,連窗簾都是。大步危有妖怪的傳說,好像進入了電影圈套的世界,刺激的走吊橋。祖谷溫泉有纜車可以在山上泡湯,也可以下到河谷去泡不同的溫泉。還有尿尿小童的景。回到妖怪車站遇到一家台灣人租車玩,吃了妖怪冰,這邊觀光客少,沒有妖怪餐,看照片有妖怪節,小朋友被嚇哭。

高知,看到龍馬與他太太,做了當地的電車,經過一個很美的建築,原來是柏青哥店,經過一個和尚與美女的傳說橋,之後去有一家有藝妓表演的餐廳,介紹了大盤子文化,與如何飲酒作樂的方法,高知女人真的都很大方嗎?

晚上九點,進去高知的市場,還有很多人在那市場喝酒聊天,比較像是傳統市場放了桌子的美食街。看了高知城,天守閣好小,可能距離很遠吧?

1007:

高知→經過仁淀川、窪川(受保護的河川)→搭予土線三兄弟→海洋堂公仔博物館(小學校改的)→午餐在四萬十十和、咖啡館很棒→松丸魚博物館→泡腳→宇和島去看三兄弟的老大→晚餐愛媛鄉土料理(老闆娘英文超讚)

予土線有火車三兄弟,三種不同造型,車廂內還不同的裝飾,為了推廣觀光,這樣做真的還蠻有趣的。讓宅男、鐵道迷可以串聯不同地方。

1008:

宇和島→伊予大洲→臥龍山莊→大洲城→伊予攤物語→松山→電車→松山城→少爺列車→道後溫泉看夏目漱石小說內的房間、噴霧仙境藝術→藝術節到旅館看荒木經惟的作品→晚餐→血月月全蝕

夏目漱石的少爺,松山。不公不義,我們如何面對?

坐在少爺列車車內,一個小男孩親了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然後小女孩嚎啕大哭,所有人一直大笑,小男孩還因此很自豪,小女孩哭的越大聲,怎樣哄騙都不停哭。
若同樣的情況兩個小孩的年紀都加上十歲,這樣的行為可能男孩會去坐牢。

牛郎織女在人間第七十七次相遇,因為在塵間待了太久,即使月下老人花了很多力氣製造很多很多巧合,這兩人穿著浴衣,在街上重逢,月亮突然消失的那個夜裡,兩人還是錯身而過。

晚安,松山的道後溫泉,街上來來往往的穿著浴衣的人,仔細辨識一下,大部分是台灣人。道後溫泉館,屋頂上有仙鶴,上方是月蝕,要是古代,大部分的人都躲在家裡害怕災難來臨。

1009:

松山機關時鐘、發現道後的電車車輪跟汽車一樣會轉彎的→吃鐵道便當→多度津維修廠→岡山→新大阪→關西機場→桃園機場

2014/03/10

《台東》時光凝滯的小鎮風情

這幾年來除了社區營造、小農推廣、水土保持、客運交通、老屋再生等推廣活動外,自己去台東遊玩的次數也很多,我總是脫不去都市人的壞習慣,總要找些事情做,用景點行程塞滿所有的時間,用老屋、咖啡館度過午餐、下午茶與晚餐的時段。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台東生活跟在台北無異,甚至搞得更累。坐在客運上遊覽台東的稻田,雲朵好像棉花糖黏在綠色的山埔,縱谷的山光水色有時與後露出了聖光般的恬適景緻,有時在颱風大雨前後才可以體會務農與大自然一起生活的甘苦。

我們的旅行,太多只是表面的旅行,有時短暫的路過就能療癒都市人的心靈,台東之於我們的意義,真的不只是旅行那麼簡單,而這塊土地給我們的也不只是金城武的視野,從伯朗咖啡來拍廣告,到長榮航空的奉茶,能讓我們感動得不只是人情味這固有的文化,應該可以填滿更多的產業。我們應該更多的故事可說,都等待你我的挖掘。



金城武走了,但我們還在。

2014/02/18

台灣書店+

寫太多書店的遇見,但不是跟散步路線和在一起,就是流水帳的紀錄,決定把書店當成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2013/12/28

《阿曼》一千零一夜中辛巴達的起點

阿曼的相簿:https://goo.gl/photos/2BWAYC53pUGKmx2j8

每每想起去阿曼的那兩個星期,踏過大大小小城市,阿曼綿長的海岸線,白色的沙灘,中午熾熱的溫度下,每座城市好像都是死城,但是下午清真寺的喚拜聲後,社區的大樹下有了歐巴桑、歐吉桑出來聊天,城市活了起來,小朋友也開始出來活動,每天黃昏在海灘上玩耍的青少年,夜晚在海浪邊散步的全家大小,包著頭巾的婦女,全世界不同國籍的人在這樣的港口交會,這不是現在才這樣,從阿拉伯商隊南來北往,貿易船帆西東,一直是這樣的社會。



阿曼的國王是1970年登基,當時國內有內戰政治情勢不安,於是這任國王卡布斯.賽義德 قابوس بن سعيد آل سعيد Qaboos Bin Said 把他父親趕下台,並且打贏了內戰,這四十幾年的統治,開發石油與其他工業,並且開發觀光資源,讓阿曼邁入了現代化國家。

阿曼的軍人地位很高,去念軍校跟家族派系有關,但基層軍人很多是外籍傭兵,有次我遇上一般臨檢,軍人居然不會講英文,只好請計程車司機來幫忙翻譯。而計程車司機都是阿曼人,教育水平頗高,英文都很好。在這滿街都是外籍勞工的國家,這點倒讓我非常驚訝。

阿曼路上的車子大多是日本車,高速公路在全國非常普遍,美麗的海岸線、港口與自然生態,人民非常和善,是歐洲人的度假天堂,現在回想都好像進入了天方夜譚的世界。

(未完)


2013/12/03

《馬德里》唐吉軻德的城市

曼查有個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著一位貴族。他那樣的貴族,矛架上有一支長矛,還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馬和一隻獵兔狗。

--《唐吉軻德》留下了一句著名的開場白

一直不知道怎麼下手紀錄馬德里這座城市,直到前天剪腳指甲的時候,劃破了一個大膿包,原來前幾天走路時隱隱作痛,就是這個大膿包作怪,擠出了很多白白的膿水,本來不以為意,今天再擠又一大堆,於是我認真的做了消毒的工作。



台北,就好像是一座長膿長到濃的化不掉的城市,等到膿包越來越大無法解決的時候,就立定一個大計畫要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在膿包外面吵來吵去,大部分訴諸於情感,試圖把膿包解決,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兩造還是各說各話,有一天無月風高夜黑,這個膿包上的建築就會被拆除消失,或者過年放鞭炮意外下,這個膿包內部重要的部位就會失火。於是膿包被拆除了,大計畫也很快的進行,過了幾年人來人往之中,大家忘記了這個膿包以前的樣子,甚至是個寶物,因為外表很醜陋,就一股腦就遺忘了。

東京,如何解決這個膿包呢?日本人會提出千百種解決方法,即使一點點不同的想法,也會很仔細的說出來讓大家明白,膿包一刀慢慢地劃下去,有人負責消毒,有人負責善後,有人負責重建,有人負責提出遠大的理想與目標,然後一大群人晃頭晃腦的跟螞蟻一樣跟著達成目標,於是膿包被改良成為一個機能豐富的有機體,大家都不會忘記這個過程。

馬德里,就像是一座到處長膿的城市,西班牙人不會試圖去解決,而是直接在膿包上再劃上一道傷口,就好像鬥牛士的精神,身上沒有一處深刻的傷痕,不可能稱為一個好的鬥牛士。馬德里的街道不是十字交錯,而是許許多多米字形的交會,若不是現代 GPS 定位很方便,我想每一個旅者都會迷失在這樣的街道內。馬德里,是不同時代大大小小膿包的組合,爆發了不同時代所組合而成的創意。

從羅馬時期的馬德里就有一些城牆的建設,但是到腓力二世(1527-1598年在位)1561年將王宮遷到馬德里。可是這座城市大興土木直到卡洛斯三世(1716年-1788年)興建了王宮。1805年拿破崙攻入馬德里,1814年的西班牙獨立戰爭,一連串的內戰,在1936-1939年,馬德里的街道又成為戰爭的場地,甚至到了2004年3月11日又受到了恐怖分子放置炸彈攻擊。

於是馬德里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建成了,我在馬德里的馬約爾廣場(主廣場)看到了國家級的交響樂團演奏,雖然都是老伯伯,但是每個人精神抖擻的,我不知道為了甚麼而表演,更多的街頭藝人裝扮著與西班牙相關的歷史人物出場表演,但更多的皇宮貴族人物,沒有頭走來走去跟觀光客拍照,或者躲在嬰兒車裡面裝成娃娃的表情,甚至還有躲在石頭裡面的頭,三不五十聽到驚嚇尖叫聲,這就是馬德里。

也剛好住在馬德里最熱鬧的一條街,二十四小時的人潮不斷,雖然睡得不好,倒也體會了馬德里這幾百年的喧鬧吧?至於唐吉軻德與僕人桑丘在塞萬提斯筆下,正代表西班牙人的荒謬故事,我一直到離開馬德里後,才從這個夢中驚醒過來。馬德里眾多書店,複合式的經營,那個以喬伊斯為名的書店,還有專賣老地圖的書店,永遠會在我心中。

2013/12/02

《里斯本》夜車

去里斯本是因為溫德斯的《里斯本故事》,但看了《里斯本夜車》,直覺整個故事有點撥絲抽繭的感覺,也讓我對里斯本矇上一層面紗,想要去揭開她,越是想要了解,卻又覺得裡面有千百種的秘密。

《里斯本夜車》改編自瑞士知名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的同名獲獎小說。故事講述由傑瑞米艾朗飾演的瑞士籍中學教師,某日前往學校上課途中,意外阻止一名即將跳河的紅衣女子;也因為這名神祕女子不告而別,讓他決定丟下工作,遠赴里斯本展開一場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劇情充滿感性的密度與思想的深度,並探討人類孤獨、生命、友誼、愛情與忠誠等諸多難以言喻的人生經歷,可說是透過文字及影像,帶領觀眾經歷一場文學與哲學的深度對話與探險。



我又掉入沉重的回憶中,我也一直在想,到底是電影讓我在旅行中獲得樂趣,還是在旅行中驗證電影的種種。在里斯本的時候,我整個人掉入了電影主人翁的情緒,頭也不回的埋入里斯本這個城市之中,我在傑瑞米艾朗眺望著里斯本市區的山丘公園野餐,還有他住宿的民宿前上上下下不斷地找尋。

電影中的主人翁見到革命分子中所有重要人物,解開了這些人除了革命之外的愛恨情仇,見證了在白色恐怖下的愛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是這樣的堅定。這讓我回想台灣民主運動的過程中不也類似,每想到美麗島事件,殷海光在台大不能繼續任教,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停刊被抓去關,1950年台大的共產黨學生案件,甚至1920年代的蔣渭水,那樣的年代,到底這些人為了什麼而努力?除了理想,也有艱真的愛情。而這些,都是追求真理的人所做的努力。而我若生在那個時代?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每一幕每一段情節,傑瑞米艾朗因為一本書找尋真相的改變,傑瑞米艾朗的老婆把書房改成他男友的車庫,離婚後他就一個人下著西洋棋,這一段追尋的過程,認識了一個眼科女醫師,這兩個串場的人物與故事中的革命分子對照,我無法用很精準的文字來描述。但我在里斯本的那四天,是否對我這一生有重大的改變?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些微的改變。

至少,我試圖去拜訪一些書店要做採訪,但喝下了清洗咖啡機的水。深夜聽著 fado 音樂,勾想起人生感情的種種,在里斯本的夜裡夢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最後一晚看著葡萄牙音樂劇,只能說這段際遇也只有在里斯本才能遇見,也只有看過這部片才能感動。

寄件者 葡萄牙‧里斯本

用雙腳走過里斯本的大街小巷,當下覺得很辛苦很累,如今回想,也只有這樣的苦行模式,可以觸碰到更多里斯本。我知道里斯本還有更多故事,但我光看這部片,就已經很多感觸,還是要繼續研究吧?!

2013/11/07

《京都》與源氏物語

隨從人等酣睡之後,源氏公子覺得百無聊賴,心中回腸百轉,胡思亂想道:「此等無情女子,實是可惡。但我對她戀情依舊難消,以至情火中燒。而且她愈是寡情難近,愈是引我牽腸。」這樣想著,又念此人冷艷無常,難以接近,心想也可就此罷休吧!

--源氏物語,第二章帚木,末



去京都多次,嚴格算起來算是第一次的自助旅行,就跑到了京都去,之後每次的自助旅行,京都給我不同的感覺,每次都沒有重複的景點,只要想找甚麼主題的地方,都可以找的到,不枉為千年古都。

桂離宮、修學院離宮,進入這樣的庭園造景,小景大景互相托襯,小到一顆石頭都要進入深山尋找,大到一座山的山景都要想辦法映入眼簾。水中月光倒影,只有在對的季節可以盜取到,無奈的文學皇帝,也只能隱身寄情於小小的京都,沒有實權,就連虛名也那麼不自在。

大大小小的寺廟,一家家收門票比貴,看的是千年百年的造景,有名氣、傳說,也有當年的流行時尚,如今細細品味,一樣不退流行。京都,很早很早就商業化經營,就連講究心靈的寺廟也一樣。而且每一家寺廟的庭院,竟然遵循著行銷學的原則,每家都可以作為教材。

若你說台南人是生意人,他們一定不同意,而且會舉出十個例子來反駁你,而千年京都,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生意人,不用經過學習就是這樣,京都人的笑容與不計較,表面上是天衣無縫的,但是熟知的人知道京都人心裡想的跟外表是兩個樣子。甚至,大京都人跟京都市區的人,還是有分彼此的。

因為,京都人以自己的歷史為榮。

經過一條條用一個漢字或兩個字來表達的街道名,說明了這座城市的龜毛個性,即使現在看不出當年的榮景,但是周邊的石碑、店家名稱、甚至是老照片,會讓你回到那個過往。無論是坂本龍馬被新選組追殺,或是織田信長被燒死的本能寺,無論是不是真實的發生地點,甚至是小說羅生門場景的羅城門。京都一再提起歷史事件,而這些事件背後都是痛苦不堪的,京都人並不忌諱。

我看過京都的慶典,有些人迷惑在楓葉的紅色,但我只要看到一張綠苔的照片,一扇小小寺院的木門,這樣的古樸自在,就想讓我一在地前往。

我喜歡京都的古書店甚過東京的神保町,因為很容易親近。我喜歡京都的鴨川,因為可以看到常民與學生的生活。我喜歡京都周邊的山,因為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晨昏夜色,還有四季的變化。我喜歡京都的高塔城門,因為可以看到愛物惜物與天人合一。我喜歡看到職人的專注,因為可以嘗到千年的味道。

時光,在京都不算甚麼,老人在此一個個都像小孩一樣,而我們也只能謙卑。


2013/11/06

《巴塞隆納》高第夜未眠

巴塞隆納最快樂的城區遭到抹滅
像畫在海灘沙礫的數字。
當潮水退去之時,這片沙礫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它們是我們珍愛的城市骨架。
他們興建了一座碉堡,
命途多桀和令人痛恨的城堡。
誕生於巴塞隆納
就像一張可愛的臉中央長了丹毒一樣。

--詩人神父,哈辛‧維達格,1880年



巴塞隆納對我來說,是座百年的城市,她跟百年前的台北市一樣只是個海港貿易城市,但走過了舊城區,巴塞隆納已經變成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對外宣告獨立的一個窗口,在各個名勝古蹟旁的名宅外,經常可以看到加泰隆尼亞區的旗幟,這說出了人民的一個想望。

1479年,費迪南二世娶了卡斯提的女王,伊拉白一世登基後終結了加泰隆尼亞的六百年來的獨立,而這個統一的王朝這五百多年來,不斷發生的血腥殺戮,以及西班牙王位的繼承爭戰不曾停止。

原來我看到的巴塞隆納,是被剷平後重建的巴塞隆納,四四方方一塊一塊的新城區,加上靠海邊一棟棟比鄰而起的高樓,我喜歡在小巷子內探險,有如在西門町內優游一樣自在,左邊一家小服飾店,右邊又一家小咖啡館,上面有尤太人住過的痕跡,那邊有防禦的隘口,曾經艋舺也有這般如此的建築,牆面上有榕樹根攀爬過,市場內有舊城牆的遺跡,我在小巷中隨著GPS走動,是自己的節奏,也看到歷史的脈動。

但我終究不明白,今日一團團尤太人來參訪,想要知道怎樣的過去,還有他們會創造怎樣的未來?

1401年的巴塞隆納已經把尤太區清空了,所以那時尤太人就已經不在那邊,距離現在已經六百年,尤太人還是回來找尋他們的足跡,真的不了解這樣的民族性,很是佩服。尤太人早年也控制西班牙的政治經濟,但還是免不了被迫害,這樣的歷史好像一直不斷地重演。我找到了一個希伯來文的石頭,但是找不到尤太教堂的地基。

畢卡索博物館,我看到了畢卡索的少年作品,本以為藍色時期是憂鬱,粉紅色時期轉為浪漫懷春,但是看到了那張張沒有臉孔的人像,才知道那是了解生老病死的少年,超脫了生死的議題,讓畢卡索永存著赤子之心在作畫。而戰爭對畢卡索來說,用立體派來表現,是一場難解的多面向問題,永遠無解。

米羅的畫作,對米羅來說,印象派已經過時,立體派、野獸派已經成形,那麼米羅要怎樣創造下一個抽象高峰,他把所有形體丟棄,把所有物質解構解構再解構,用很簡單的線條代表一種對談,一個世代,或者一件單純的親情。這種革命,也只有在巴塞隆納可以被接受。

我到聖家堂去找高第,卻進入了一座森林,迷失在其中,只看到耶穌基督乘坐這降落傘從天而降。我到奎爾公園去找高第更多的作品,那隻傳說中的蜥蜴,在人群中了無生機,那個童話世界中的薑餅屋,裏頭沒有小紅帽與白雪公主,滿是喧嘩聲失去了公園的意義。

我好像看到妳的身影消失在人潮中,憶起了當年有關永恆的追尋。

看到了高第謙卑低矮的禱告椅,一座教堂可以變成拋物曲線,這是大自然與數學的結合,也是高第想要挑戰地心引力的方法,看到了高第密碼,也想到了高第晚年孤獨的身影,一個老人車禍後在醫院的悲淒,先行者總是那麼孤獨。

進入了不在奎爾公園的奎爾宮,雖然表面是傳統貴族的豪宅,卻已經有了蜂窩型態的房間規劃,屋頂上一根根煙囪長滿了葡萄、冰淇淋甜筒,增添了許多的童趣。又進入有採石場之稱的米拉之家,一根根猶如星際大戰場景的突尼西亞沙漠的片場,黑武士與矮人族百年前就出現在這屋頂上。

進入音樂廳,看著頭頂的彩繪玻璃,這讓巴塞隆納有了美妙的聲音,外牆的爭戰就用音樂來消彌吧!

再回頭想起巴塞隆納的公共建築史,鐵鑄市場建築第一次出現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新藝術風格進入,不知道高地是否有受到影響?我看著地圖上米羅廣場旁沒有米羅基金會(博物館),奎爾公園內沒有奎爾宮,聖家堂裡面沒有高第紀念館,整個巴塞隆納跟妳玩的捉迷藏,隱藏在一家家名牌的購物商店裡。

我又不斷地追逐石頭路上的光影,即使已經消失去多年的妳,又好像在六角石磚看到妳的影子,是前世的幽靈作祟,還是今生的情緣未了,我一個人進入蠟像館找尋,終究找不到答案。


2013/11/05

《伊斯坦堡》再次造訪,喝杯土耳其咖啡吧!

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奧罕‧帕慕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的名字叫紅》作者



早上起床,沖了一杯伊斯坦堡帶回的土耳其咖啡,在伊斯坦堡的記憶慢慢地又從腦中浮現,翻著拍回來的照片,我是第二次造訪這座城市,曾經到過同樣的清真寺,用同樣的角度拍回來了同樣的照片,只是照片中的人不同了。短暫兩年的時光,對這座城市來說似乎不算甚麼?

喝了一口咖啡,很重很濃的咖啡殼的味道,那是一種無法抹煞的記憶,但是很淺的有如一縷輕煙,就好像哈密瓜水煙一般,雖然沒有甚麼滋味,頭腦卻輕盈的如在天堂一般,看著蘇菲旋轉,緩慢地儀式,一直一直一直不斷地旋轉,彷彿思緒直通阿拉的天聽,或許在古堡內空氣不是很好,我試著雙手攤開手心朝上,幻想著吸收點阿拉的真氣,同時也讓身體的氣血循環好一點。最後有個練過氣功的美國歐巴桑,跑來問我是不是練過氣功。

坐纜車上了高丘,底下是墓園,進入了一個以作家為名的咖啡木屋(Pierre Loti 皮耶‧羅迪咖啡館),在希臘神話的金角灣眺望著博斯普魯斯海峽,歐亞大陸的交界處,也是黑海與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中間有浪漫的愛情海,當然歷史上也是血腥殺戮的必爭之地。

我會想著君士坦丁大帝,也會想到十字軍東征,當然也想過鄂圖曼土耳其輝煌的年代,硬是把咖啡銷售到歐陸,希望擴張自己的利益。至今還在的城牆、水道橋,基督宗教的教堂,與改裝的清真寺,數也數不完的後宮房間,還有專門進行割禮的房間,千年歷史總在我眼中快播過去,但我還無法真切的感受到。

我試著從書上想要得知這一切,但這書上沒有貓的蹤跡,我回想到超市去買貓食,也看到路上有歐巴桑一路把碎魚片餵食著貓,我想這座城市都是愛貓人士,而貓也很盡責的做好觀光大使的責任,包含民宿的小貓。

伊斯坦堡的博物館,有亞歷山大的足跡,有馬賽克的輝煌藝術,也有蘇菲亞大教堂的圓頂,街道中有西方新藝術的設計,傳統噹噹電車優游其中,應接不暇種種歷史的痕跡,當然也有現代民主抗議與鎮暴警察,我們的媒體報導中的緊張氣氛,在當地是稀鬆平常的嘉年華,或許很多事情一觸即發,端看執政者是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我忘不了夕陽後天空的藍,星子伴著一抹新月在清真寺的高丘上對唱,那像是土耳其的國旗飄揚著,我也忘不了地下宮殿的梅杜莎,那是一種美麗與神的詛咒,人們看到她就變成永恆的石頭,我想著為什麼人們總是恐懼的臉面對梅杜莎,變成石頭不就是一種永恆嗎?希望我也可以勇敢的面對。

妳說妳還在原地踏步,而我已經往前走過了那麼多座城市。但回到伊斯坦堡,我覺得這一切都歸零。

寫了這一篇,再喝一口冷掉的土耳其咖啡,我已經把咖啡渣濾掉,算命者無法得知未來是甚麼?一點點酸一點點苦澀,心想,我何時能重回伊斯坦堡把自己的生活再度歸零?

相簿連結 https://photos.app.goo.gl/8WZ2TnBL4uUc9MqK6

2013/11/03

《以色列》《人命派遣經理》何處是故鄉?

大家對於尤太人的電影總是停留在悲情、大屠殺的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這部以色列電影描述耶路撒冷的外籍勞工在公車爆炸案死亡,屍體沒有人認領,該員工的人事經理負責要把遺體運回羅馬尼亞找到親屬簽字下葬的故事。



我以為對尤太人要建國,回到耶路撒冷這個聖地的題目很熟悉,甚至聖經裡面的故事,或是十字軍東征與伊斯蘭教的宗教衝突,往往都是要搶聖地這個地方。尤太人回到以色列建國了,就用同樣的想法加諸在這些外籍勞工的身上。

這個人事經理用盡力各種方法,終於把遺體運送到死者母親的故鄉,但是這位母親似乎不是很高興,因為既然她都已經跑到耶路撒冷去了,應該就葬在那個地方,畢竟那是宗教聖地,何必在把屍體運回來落葉歸根呢!

我想這部片給人一些思考,當然其中有些尤太人的優越感,對於各種族的包容性,尤太人也應該自己想想。


2013/10/22

【馬德里】20131022@21:再度進入普拉多博物館

1. 由於大前天去普拉多,只有看了三分之二,最後被趕出來的時候精品店也關了,決定今天再去挑戰一次,一早出門到普拉多下著雨,沒想到排隊的人潮依舊。給大家一個建議,若可以在網路上買票的話,儘量就在網路上買,就不需要排隊,也有一個撇步,就是在其他兩家博物館(提森、蘇菲亞)買聯票,然後拿著那張票也可以進來普拉多不需要排隊。


今天把哥雅晚期的作品,從拿破崙入侵,哥雅失去了聽覺,整個畫風遠離的宮廷肖像畫的風格,這種巨大的憂傷,其實看了非常不安。



2. 經過 Cafe Gijon 下著雨,想說就進去吃頓餐歇歇腳,每想到吃了來此旅行最貴,也最撐的一餐,海鮮太大盤了,兩個人吃都吃不完,海明威的力量果然很大。

3. 經過名牌店,發現裡面購物的人,都是亞洲人,有中國、泰國、日本人,裡面都有懂中文的服務人員。

2013/09/17

【柏林】博物館島

為了迎接西元兩千年,巴黎與倫敦花了大筆的經費修建整座城市,重點都擺在博物館的整合與重新規劃,羅浮宮廣場的金字塔入口,大英博物館的中庭,都顯示航海帝國掠奪後想要融入為自生文化的企圖,英法在規畫都市更新計畫的這時,柏林圍牆才剛剛倒蹋。



讓時光在回到十九世紀初,普魯士帝國連年戰爭,英、法早就把皇宮當成博物館,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這時普魯士帝國尚未統一,一邊打仗一邊規畫博物館島,一棟棟古典大型建築慢慢地興建,自由、平等的人權思想傳遍了歐陸,回頭想想德意志民族究盡是懷抱著怎樣的意志力要追趕上英法這兩個國家?

二次大戰後的柏林幾乎全被摧毀,繼之而來的分裂種種因素,博物館的修建一直沒有停止,儘管柏林圍牆倒蹋後東西德統一後的經濟蕭條,博物館仍然在修復擴建,變換展覽的位置等等,這或許是去柏林旅遊的人共同的感想。德國人將博物館島定為世界文化的中心,這個企圖永遠沒有消失過。

2013/07/31

《流水帳》

時光實在過得太快了,每次要回頭查去過哪些地方,也只有靠流水帳,除了記錄旅行的心得,第一個感動的紀錄,往往最真實。






2013/07/08

【不丹】《旅行者與魔術師》探索虛無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年輕的政府官員在不丹的鄉下,沉浸在美式資本主義物質世界中,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電影的前十分鐘,有些人可能覺得十分的緩慢,但我卻覺得很快的把不丹的現狀,從以前到現在,交代的非常清楚。每次要跟大家分享不丹這個地方,只要看十分鐘,所有不丹的風俗民情,整個從我腦中重新記憶回來。





不丹的國服,四四方方的長衫,腹部簡單的隙著一條腰帶,衣服內可以放東西,寬大的手袖兩手合掌,也可以保暖,有時候覺得男性這樣的穿,有點像蘇格蘭男士穿著裙子的感覺。公務人員上班時要穿國服,若遇到要進入寺廟、發薪水、儀式、慶典之類的活動,還要披上肩帶表示尊敬。而不同顏色的肩帶也表示不同的階級,例如大紅色代表皇室,一般平民是白色的。

不丹的射箭運動,是平常的休閒運動,不只是團體共同的榮譽,也是每個個人鍛鍊專注力的運動。電影中有討論到英國傳過來的板球運動,平常在鄉村、城市,一般男性、小朋友的休閒活動就是在桌板球。還有用西洋的弓箭這類的話題,代表著不丹人其實長期受到英國的影響。

不丹的辣椒,家家戶戶都會曬辣椒,除了米飯為主要的蔬菜類,因為冬天無法曬辣椒,所以可以產出辣椒的時節,就要趕快曬乾辣椒,冬天才有東西吃。

不丹的陽具崇拜(並沒有貶低之意),在新居落成的時候,會掛上巨大的陽具,屋簷下方的牆壁,也經常有陽具的圖騰。新居落成會邀請木匠師傅為主客,招待鄰居一起同樂。陽具的功能除了驅魔避邪,還可以帶來人丁興旺之意。

不丹的公車與馬路,有時候公車一天只有一個班次,也經常因故停駛,所以搭便車這件事情應該是家常便飯。我們旅行時的巴士就經常看到一般民眾想要搭便車。而目前不丹的馬路大部分是印度政府出錢支助,工人大部分是印度籍,這也代表著不丹與印度的關係,比中國要好得多。

不丹的輸出農產品以蘋果、椪柑為主,電影劇中有個老人背著一籃蘋果要去大城市賣掉,另一個隱喻是那個男主角一心要去紐約找他心中的大蘋果,殊不知在不丹國內就隨手可得到蘋果。

不丹早年的教育制度,跟西藏一樣是由寺廟負責,所以喇嘛負責了教育、醫學的工作,而第四任不丹的國王最厲害的政績,也就是在全國免費的教育、醫療體制,只要肯念書的小孩,考試過關國家就會出錢供給他持續的求學,甚至還送到國外留學。醫院也完全不用收費。而政教合一的制度,讓宗教寺廟與行政單位合一,這是我們覺得比較不能適應的,總覺得和尚就不要管世間的事。

不丹人一定相信有神鬼,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尚講述的故事,不斷地流傳在民間。就我們會區分哪些是真的故事,哪些是神話,但是不丹人會把所有的神話故事視為真正發生過的故事。

不丹地處高山地帶,經常打雷,有稱為雷龍的國度。雷雨這種天候也不斷地出現在各類神話故事,養成了對大自然尊重的態度。

只要看十分鐘,就可以看到不丹的風俗民情,真的非常划算。而我更喜歡這部電影中,和尚所講的寓言故事,與其說是電影中的故事,還不如說是一種對比,整部片是交錯的剪輯演出,讓這個年輕的政府官員,慢慢地體悟到旅行不必到遠方,在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的內心,就可以做一趟旅行。

(以下會透露更多電影中的情節,若不願意失去欣賞電影情節中的神祕樂趣,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這個電影中的和尚講的故事是描述一個家中老大去寺廟中求學,不丹傳統中長子有這個特權,所以弟弟要幫哥哥送便當去寺廟,但哥哥並不是很想求學,一直想要到遠方探險,這跟劇中的政府官員是同樣的想法。弟弟非常想要上學學習魔法,於是經常在廟外偷聽,有一次送便當去給哥哥的時候,在茶中下了一些魔法,哥哥喝下這個茶水後夢想實現了,乘坐著驢子變成的馬,飛快的往雷雨中奔馳到遠方探險。

哥哥到了不知名的遠方深山中,因為從馬上摔下來腿受傷,於是找到森林中一戶人家,希望在此度過一晚。沒想到這戶人家是老夫少妻,少婦美若天仙,哥哥跟少婦有了一腿,並且共謀要害死老夫。故事中表達的就是『慾望』害死人,該故事的起因是哥哥有著旅行的慾望,然後實現後遇上了美女,想要與美女在一起,又害死了老人。而在這老人喝了毒藥一夜呻吟未死的痛苦中,這個哥哥發現做錯了事情,想要逃離,在逃離的過程中再度打雷,在河水好像見到美麗的少婦死亡的陰影,又開始後悔想要回頭去找她。

這一切永無止境的痛苦,起因就是慾望,第一個慾望達成了,就會有第二個,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哥哥痛苦的滴下眼淚,發現所有的探險只是喝下一口茶的那『一剎挪』,原來哥哥只是一恍神做了一個夢。佛經上的『一剎挪』到底有多長,可以是一炷香的時間,也可以是數輩子那麼長,而這個時間的單位,只要我們閉上眼進入夢中,就可以跨越不同的空間,到達不同的世界,這樣推論下,人生還需要去旅行、去探險嗎?旅行的意義到底又在哪裡呢?

此外,這部電影中的那個小女孩,為了陪生病的爸爸走人生的最後一程,放棄了繼續升學,本來一個默默無言的女孩子,其實充滿了智慧,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離別,感受特別深!

(暫時寫到這邊,我想每次重看都會有不同的心得,也都是片段,這部片對我的啟發,還真的很多)

2013/05/15

魔幻《摩洛哥》

到摩洛哥之後,才了解『魔幻』兩字,不只是摩洛哥的歷史、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而是在西北非有亞特拉斯山脈,物產豐饒,也在沙哈拉沙漠的西部,從海港海邊衝浪到登山滑雪沙漠的星空,城堡古城皇宮夜市,到皮革地毯銅器木工,還有伊斯蘭世界超大清真寺,摩洛哥的一粒沙就好像一個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