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艋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艋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5/11/25

【台北】華西街夜市@艋舺


2005/11/19 15:00 華西街末端與貴陽街口

艋舺的半日遊從龍山寺出發,走過舊街(西園路一段),看了青山宮,也經過番藷市街(貴陽街二段),才剛剛開始的旅程,卻覺得看的很累,就坐下來吃碗鹹湯圓吧!

這裡整排連棟式的二層磚造樓房,建造完成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二年(1927),它的存在見證了遊廓(日本藝妓區)的歷史,並與戰後的公娼文化產生連結,這裡有個入船町文物館,我繞了老半天找不到入口,聽說裡面有展出當時藝妓及遊藝場的文物,有空氣槍、射箭、鐵陀螺、古家具等等。

在這個紅磚已經泛黑的老舊樓房前吃東西,才下午三點,人客不多,我也悠閒的看著書,剛入秋的天氣怡人,一個阿公帶著孫女出來散步,並跟攤販的親戚聊天,很可惜這裡的舊式樓房只能看到二樓,一樓完全被攤位遮住,如果能在舊樓房裡面吃東西,那應該更有古意才對。

這附近有不少老人坐在清茶店內,據一名記者跟我講,茶店有的計時有的計次,價格約兩三百元,有的小姐可帶出場,給紅包小費,喝酒或泡茶時身邊有女人陪說話,摸摸小手。甚至在河堤外的老碼頭,或是北邊的大稻埕河堤外,也都有這類坐下來聊天下棋泡茶唱KTV的設施。

離開這裡時,有個約莫五十幾歲的人,拿出三四塊零錢,說他沒錢回家,跟我要車資,我從口袋拿了十元給他後長揚而去,只聽他在後面喊:不夠啦!

2005/07/12

【台北】舞陽門@萬華車站旁


董振平/2000

從龍山寺、龍山公園走過來,大約五分鐘的路程,碩大的萬華車站旁,卻沒有什麼人潮,不似繁華的艋舺以往,或許是假日吧?

萬華車站內有不少公共藝術作品,我想是當時刻意規畫的,這個作品或者稱為廟門,取材自傳統寺廟屋頂,裝飾飛簷造形;門板部分,結合寓意紅男與綠女的顏面,隱喻紅男綠女之聚散離合。

而我總覺得這不是紅男與綠女,應該是表示太極/陰陽的概念,最有意思的還是這個門,可以轉動,不同角度觀賞可以看似結合或又分離。

在此看不到昔日商船桿樹立,或許繁華已過;聽不到火車氣笛聲,只在地下奔馳。這裡的繁華,我想需要再造,硬體有了,就是人們的心。

相關介紹

2005/06/19

【台北】龍山寺@艋舺



這張照片是龍山寺旁的一個小小加工的地方,看著老師傅熟練的技巧,現在恐怕沒有年輕人肯學這種古蹟的建築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福建泉州的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渡海來此地販賣蕃薯維生而成為小村落,清乾隆三年,1738年三邑人合資興建龍山寺,並供請家鄉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鄉的龍山寺的觀世音分靈來此奉祀。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香火鼎盛,最有名的應該是註生娘娘跟文昌帝君,只要生不出小孩的父母到此拜拜,就可以喜獲兒女,考運不佳的學生也有很多父母拉著他們的小孩過來拜拜。

龍山寺的周邊有很多老人,旁邊的龍山公園平常就坐著很多老人在看風景聊天,三水街有一些老人販賣二手的電子商品,老舊的電子產品,錄音帶收音機等等,現在販賣比較熱門的算是手機,當然都不是很新款的手機,萬華艋舺一帶的老人真的非常多。

公園的中央有噴水池,每小時表演一次十五分鐘的水舞,很適合假日帶小朋友去走走。

龍山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