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0

【台北】日本人街道的小型馬拉松導覽

20210320

日本人街道的小型馬拉松導覽(上)

從青田七六→昭和町文物市集→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台電核火辦公室→野草居食屋→南菜園→舊台灣司令官邸→台博南門園區

若只看以下的照片,會覺得整個台北應該都是日式建築,其實這些建築隱沒在周邊的高樓之中,若不是剛好在街角,很難被我們遇見,也難深入了解日本人當時興建這些建築的原由是甚麼?

每一棟屋子總有興建的理由,剛好不同時代的政策,如今回頭來看,會感嘆時代的變異。

其實今天非常趕,帶大家重新認識南昌街,舊稱日本人街道,從昭和町出發到錦町、佐久間町、兒玉町到南門町,剛好介紹台灣總督,以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南菜園,延伸出他與乃木希典的恩怨情仇,而後日俄戰爭,明石元二郎也插上了一個外交官反間的角色,而後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的成立與整併,還有後來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廠,跟明石元二郎也有很深刻的關係。

這條路剛好,把這幾個總督給串連起來了,後來想想,是否可以規劃另一總督之路,從南菜園出發,走道總督府前,然後進入二二八公園轉往林森公園,這樣會不會比較"馬拉松"呢?

這次進入南昌路一段九巷,南風原醫院的殘跡也已經都辨識不出來,下一篇來貼一下照片與參考資料,日本時代的故事表面上與現代台灣人好像沒有關係,但其實都市紋理中隱藏了眾多的線索,等待我們去探尋。

照片:1930年日本時代南風原醫院,引用自與那原惠著、辛如意譯,《到美麗島》,頁72。

這場導覽我企圖重現1930年代的台北,日本居住的區域,已經由日治初期的西門町、城中延伸到長安西路、中山北路與城南的南昌街一帶,這裡已經不是原來農民生活的下町,而是總督府官員居住的地方了。

必須從兒玉源太郎的藤園說起,一棟別墅作為攏絡地方文人的據點,這時候大日本帝國轄內的其他人移民來台,例如沖繩人來台,有的是漁業合作,有的是來當佣人打工,比較有錢的沖繩人就來念書,其中南風原家族是沖繩士族,朝保、朝光兄弟來台,哥哥朝保學醫、弟弟朝光是位畫家。

南風原朝保在台灣置產,蓋了洋式風格醫院兼具住家功能,位於今日南昌街一段九巷內,如今已經拆除。其中立石铁臣也有在畫冊提及這棟醫院與醫師,尾辻國吉這位建築師也曾拿著南風原醫師的診斷證明請辭總督府官位。

可見當年沖繩、台灣、九州、山口、北海道與東京這個權力中心的競合關係,在小小的台北市日本人街區,就可以看出一點點的端倪。

如今全世界板塊隨著去年武漢傳染病傳到全世界,會不會有另一波的板塊移動,美國、歐洲各地有很多地方都有中國人聚集,當年小小的日本人街區,到底是如何的景況呢?

如今,南風原醫院拆除後作為捷運局興建捷運放置設備之處,萬大線完工後勢必空置,是否有可能立個碑說明以前的狀況呢?都市紋理不斷的改變是個趨勢,但若能了解都市前身,對於國際板塊移動,是不是讓我們更國際化去看待這些事情呢?

2021/03/18

【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博物館

一直想要去看看這個博物館,終於一圓夢想,每一個宗教都有共同點,也有相異點,造就了這些展覽,也是讓人卻步的主因。

世界何其大,各地的歷史地理大不相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宗教,你我從小到大都會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信仰,要讓大家主動進入宗教博物館,的確非常困難。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顆互相認同的同理心!

當我走到世界各大宗教建築的模型前,深深地被吸引了,走到了各大宗教的文物那一區,每一個文物的細節也非常值得一看,好像就是旅遊到當地的感覺。

原來,透過教育,可以多讓我們培養同理心,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到這裡可能也沒有答案,人到底從哪裡來?我們該往何處去?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答案。 — 在世界宗教博物館。

《寫給入門者的西洋美術小史》【增修新版】

《寫給入門者的西洋美術小史》【增修新版】

十年前,接了一個小案子,這本書再版的時候要寫圖說,於是我傻傻的接了,後來發現自己的美術史認識不足,這些圖說其實大部分比較個人感情面觀點。

十年後,這本書又要增修,加入了世界各地美術館與世界文化遺產的介紹,以"繪畫美術"為主的博物館不少,而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壁畫也都息息相關,我發現編輯給我的名單,居然在這十幾年間,大都已經拜訪過了,於是欣然地接下此案。

雖然只是書後一小章節,內容是個人逛晃博物館的心得分享,每一個小篇都可以展開成一本書,要濃縮在三百字內,這個過年我掙扎了很久才交稿。

對西洋美術有興趣的人,是很適合放在書架,三不五十拿出來翻閱的書。也希望若未來有機會再刷,可以擴大開版,放大這些經典的畫作,那我就可以再來改寫一下圖說了。

2021/03/16

【台北】師大的某通識課程@青田七六

這是師大的某通識課程,老師帶學生來青田七六參訪,修這門課的學生還真多,小小調查一下只有少數是理學院的同學,不過師大本來理學院就不多。

以前念書都沒有這類的課程,要認識古蹟文化資產,都只能自己看書,這門課是有關走讀文學課程,所以,我多講了一些人的故事,可能多是日本時代人物,同學比較沒有共鳴,也談了我小時候有關蘋果牛奶的滋味,這部分好像也很難有共同體驗。

或許下次來談談日本的神社人物好了。

不過師大的學生都很乖,也很專心,希望大家都有一點點收穫,對於這塊土地的歷史、人物多下點功夫去了解一下。 — 與 Joy Hung 。

《冷萃咖啡學》

今天去 @幸田咖啡,從書櫃拿出這本書閱讀,很快就讀完,字很大,插圖很到位,我覺得實體書這樣就很好了,而且是實際做冷萃咖啡有實驗與數據的書本,作者又是台灣人,咖啡館的從業人員。

國外不少咖啡相關的書籍,翻譯過來之後,我覺得總是有點生硬,滿街都是咖啡館的情況下,我覺得從業人員就自己所學心得來分享,應該非常的精彩。 — 在幸田咖啡。

【新北市】三重空軍一村

三重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是我的出生地,只知道經常淹水,街道狹小。

但是再來訪以前是眷村的地方,我覺得從日本時代設置防空砲臺的軍事設備,保衛總督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有機不規則的建築,正可以了解當時的生活方式,也是活化非常有想像力的地方,奢侈的陽光,戶戶有庭院,有些還有水池,還有地下通道,大樹、河岸,可以躺在地上看天空的雲飄過天際。

只是到底要怎樣經營才可以收支平衡呢?

2021/03/14

《在名建築物吃午餐》SP橫濱巡禮

《在名建築物吃午餐》SP橫濱巡禮

一如之前連續劇慢調的方式,但這次SP的內容我覺得有點少,雖然介紹了三棟建築,但不強調橫濱的開港史有點可惜。

建築是人在使用,而人在建築之中,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微妙的連結在一起,然後帶入了因為肺炎疫情而讓這棟建築關閉,可以說是快百年的建築遇上的難關,這棟建築是渡辺仁(1887-1973)所設計的新格蘭飯店。

這次的SP似乎沒有把午餐放在重要的位置!不知道若有臺灣版本的《在名建築物吃午餐》,你會選擇哪一棟建築呢?

PS. 渡辺仁(1887-1973)、渡辺節(1884-1967) 都是東京帝大畢業,但是是不同人。

《伊斯蘭建築之世界史》

《伊斯蘭建築之世界史》

這本書讀了一年,只讀到第三章,雖然在建築樣式的演變讀起來如沐春風,把西洋建築史打散後,溶入了伊斯蘭建築,這樣才有完整的感覺,但是對於眾多伊斯蘭歷史的不了解,如何串連起來,還是如鴨子聽雷。

我想是地名的不了解,即使如我走過那麼多國家地區,還是很多地方沒踏上,即使去過了也不一定有參訪過這些清真寺,即使進去了也可能忘了。也難怪黃蘭翔教授要用兩百頁來譯註本書的內容,實在是不容易融會貫通啊!

能夠以各地清真寺的建築結構、型態、樣式來分析各地區歷史與文化交流,實在是深度旅行中不可以或缺可以觸碰到的建築,反過來透過建築重新認識歷史。

後來,我反覆的閱讀,發現了一個偷吃步,這也是博士論文級的文章一個慣例,每一章節只要讀前言與結論就好了,至於中間的細節,若有人可以做出一張張的地圖,就可以很快了解了,有沒有人要做這件事情呢?

2021/03/13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1907年1月6日-1947年3月13日)

目前湯德章故居透過募資被保留,我們是否要更加努力,對於我們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呢?

看來臺文版很適合漫畫,邊看可以邊唸出來,是非常直覺,但我們長期的北京話漢字教育,這部分是不是有一個標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