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2

【台北】我所認識的海豚飛

第一次感覺有人那麼厚臉皮,要部落客協助宣傳自己做串聯,那就是海豚飛。


2007.4.28 吳哥‧和平飯店

【邀稿演出】我所認識的海豚飛
http://blog.sina.com.tw/htfjsw/article.php?pbgid=2348&entryid=536563

上面這張照片,我想可以百分百描述我認識的海豚飛這個人,專業能力比石頭還要硬,石頭上的白線說明這個人的個性很直,一根腸子通到底,圓滾滾的不是海豚飛的身材,而是如魚得水的生活處世原則。

其實認識海豚飛沒多久,好像也沒有那麼熟,有旅遊、導覽相關活動,只要她有時間,就會來參加,最讓我佩服的理念就是,如果還要花時間考慮要不要行動的話,就永遠不會行動了,所以海豚飛用行動力來做所以事情,當然我知道她的行動力超強,寫部落格也超快,快到有些悲傷難過的事情就不會寫了。這也是我看到海豚飛永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所有的事情,我嘴巴講講容易,可是行動起來很難。

記得有次我們兩個晃到歸綏街參觀公妓的歷史建築及苦命的人生,這是個悲劇,海豚飛雖然沒有寫出來,可是他隔天告訴我做了惡夢,害我又隔天也做了相關的夢境。

呼!這是我寫文章最快的一篇,五分鐘完成。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有勇氣要求大家寫『我所認識的水瓶子』呢?

2007/06/11

【吳哥】天帝因陀羅 Indra

在吳哥到處都可以看到騎三頭大象的神,就是因陀羅(Indra),我想印度的三個主神--毗濕奴、濕婆神、大梵天之外,浮雕上到處可以看到的就是因陀羅了。


東美蓬寺門楣上的浮雕

因陀羅是天神和地母神的兒子,是從母親的肋下出生,喝下有魔力的神水之後飛快地長高,於是天和地就分開了。因陀羅也是雷神,會帶了雨水,我們在浮雕上可以看的出經常是拿著大鐵鎚打出閃電。東美蓬寺其實是在水庫的中央,所以前往這裡參拜的人民是要搭船前往,一下船抬頭看到須彌山的第一道門楣就是因陀羅。

這浮雕捲起的浪花就是乳海,因陀羅曾經在無幾次的戰鬥中打敗惡神阿修羅,保衛了人間的生存與運行。在吠陀時代,因陀羅是眾神中最強大的神,但是到了吠陀時代的晚期,他變成了一個深入簡出的君王,經常可以在浮雕兩側發現他的妻子跟謀士在兩側。

在大吳哥城的南門兩側,有巨大的三顆頭的大象,上面就是因陀羅,而微笑國王的臉,地位還比較高的。還記得在羅洛斯遺址,因陀羅跋摩一世,奠定了水利系統的基礎,也就是用『因陀羅』這個熟悉的名字啊!

【吳哥】普列科寺‧880年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30.html
【吳哥】東美蓬寺‧953年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blog-post_08.html
【吳哥】班蒂絲蕾寺‧967年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967.html

2007/06/09

《印度》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我本來想要挑一張照片來代表這次的旅行,可是居然挑不出來,底下這張是無名一哥 CGS 幫忙找的。這張照片在瓦拉那西的高樓頂上往下拍當地人的屋頂生活百態,我在此地呆了兩天,大部分的時間在發呆,最大的啟發就是『這裡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小孩起床就是要打掃,其次才是梳洗。

這次我們印度自助行程是台北→直飛德里→飛瓦拉那西→火車阿格拉→火車齋浦爾→飛德里→直飛台北。其實短短的八天花在交通的時間很長,尤其是坐火車,不過這也是體驗、觀察的一種方式。

印度有14種流行的語言,鈔票上就有15種文字,到了德里第一眼就看到破爛的國際機場,蚊蟲滿天飛,事後才知道國內線機場都很好,最爛的就是國際入境大廳。第二眼看到滿坑滿谷的人民睡在路邊﹔第三眼看到動物在街上跑來跑去;最後在齋浦爾看到野豬在路上到處吃東西,拉車的駱駝、取奶的牛羊,還有馬、猴、鼠等動物,其實去了印度,才深刻知道人與動物的關係。

這幾年來印度的軟體工業發達,又是古文明帝國,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在這裡都有留下建築遺跡,加上英國航海帝國的殖民統治,印度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社會結構,是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原因。

勉強挑了100張去印度拍的照片,每次看完了還想再去多拍,很多事情難以體驗,或許未來有機會吧?喜歡照片的朋友請進入下面網址在該張照片下留言,留言必須用 gmail 的帳號登入,我會印出照片寄給留言的人。


印度‧精選100
http://picasaweb.google.com/writers.idv.tw/xpQmPH

城市地圖(印度地圖不發達,可以出發前列印出來)
德里: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1cefc79f6128b1&z=13
瓦拉那西: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1fe1048ad34d8e&z=12
阿格拉: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90615ec9e6dd1&z=15
齋浦爾: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dcba6f99afc19&ll=26.920233,75.82901&spn=0.203263,0.379715&t=h&z=12

維基百科:印度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B0%E5%BA%A6&variant=zh-tw


2007/06/08

【北海道】雪國春遊與一歲半的女兒

要怎樣形容這位網友呢?我想應該是愛女兒愛到發瘋的那型吧!


2007.6.7 收到

我出國重來沒想過要帶兒子去,這次他女兒才一歲半就帶去北海道,我想跟團的日本旅遊真的蠻適合小朋友的,只要下車看迷人風景,然後上車睡覺,晚上吃大餐、泡溫泉,這就是我印象中的北海道旅遊,至於有什麼人文歷史,全部忘光光。印象中有個古老的原住民村莊,還有個關犯人的地方。

他說今年已經收到我兩張明信片,我想我今年是真的要收斂點了。

這張明信片我非常眼熟,我想是我曾經買過寄給別人,北海道的明信片郵票種類繁多,但是還是會買重複到,只能講英雄所見略同。

以下是阿光所書寫的北海道,看來每篇都有老婆女兒的身影:

2007/06/06

【巴黎】聖誕節前後的公園雪景

2006年2月收到的幾張手工卡片,實在看不出來是噴墨印表機印的,而且拍的非常漂亮,是 shishimu 旅居(已經常駐)巴黎的攝影作品。


2005.12 FERRIRER 公園,shishimu 寄出

今天又重新翻出來,這一年來比較少跟她聊,竟然已經成為人母,除了他老公的三個兒女,現在又要照顧第四個小孩,看來真是非常辛苦。不過,我對她老公米線比較擔心,變成要同時照顧五個小孩了,包含一個大小孩 shishimu。

法國前年底因為移民問題,在各城市引發少許暴動,不知道這類移民第二代的工作問題改善了多少?社會福利制度是否會拖垮財政?某方面,法國的問題我覺得也是台灣應該注重的,外籍新娘過多,第二代台灣之子的教養及長大工作的問題?我願意從比較正面融合的角度來看,外籍新娘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是可以讓台灣社會更了解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

每次 shishimu 跟我聊天的話題就是要『中彩券』,我相信她照顧 Baby 的同時,應該會有所感觸,同時也是移民的身分,希望她過的快樂。

碧溪筆記
http://notesdebussy.blogspot.com

2007/06/05

【齋浦爾】琥珀堡 Amber Fort

琥珀堡是齋蒲爾的重要景點,沿著山脊建立的城牆防止敵人來犯,綿延不斷的防禦城牆偶而會有一些城門開放參觀,到了琥珀堡,一股壯觀的氣勢在眼前。


2007.4.6 (點照片進入相簿有更多照片)

這裡有吉普車或大象載客上城堡,不過看起來只有一小段路,不知道為什麼要花錢上去,沿著樓梯上行,原來是艷陽高照,很熱無遮陽的設施,所以比較難行,路程倒是非常短,半途可以看到吹笛子引蛇出來的藝人。

到了頂端往下望,看到這裡真是一個良好的制高點,一邊是蓋滿房子的山谷,另一邊則是綿延不斷的長牆,每隔幾公尺就有一個哨站,琥珀堡內有伊斯蘭的傳統建築元素會客、公眾大廳,也有涼廊等等,但是重要的是這裡像個迷宮似的,據說若是被敵人攻入,軍隊可以藏在密道內而不被發現,我在裡面亂晃拍照,小小的迷路一下。

琥珀堡之所以稱為琥珀堡,是因為虛什瑪哈勒(Sheesh Mahal)這個宮殿四壁都鑲著琥珀寶石,在黑暗中只要點一隻小小的蠟燭就可以透過寶石的折射而讓整個照的非常漂亮,這裡的建築型態更阿格拉的泰姬陵非常類似。而另一旁的幾何似花園綠意盎然,一點都不像身處沙漠地帶,皇宮裡更有地下水道可以消暑,來訪王公貴族可以馬上去除熱意。難怪城內外需要很多水庫的設施。

1592年此地的王公開始建造琥珀堡,長達125年才完工,18世紀往南11公里遷都齋浦爾後這裡就廢棄,目前有部分還在修復中。可以看到野豬、牛、大象等動物因為受不了酷熱的氣候,整個泡在河水裡。回頭看看多樣的蒙兀兒及卡其哈瓦朝代的精緻建築風,印度真是個什麼都混雜在一起的國家。

2007/06/04

【齋浦爾】風之宮殿

風之宮殿是齋浦爾最著名的景點,整個是紅色的立面,很高很薄。一到了齋浦爾就發現這裡很像沙漠,沙漠之中整個城市都是紅色的建築,而且除了駱駝外,路上還有很多野豬,這是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個印象。


2007/4/6

齋浦爾的市中心是非常整齊乾淨的平行街道,我想應該是整個皇宮城堡重新規劃的結果,反而是接近火車站、巴士站的區域街道比較像印度風格,歪七扭八的。1876年,當時的番王為了迎接英國王子的到訪,把整個城市漆成粉紅色示好。而這個城市聚集拉賈斯坦省的商人,成為購物天堂。

齋浦爾的主要城區是1728年國王委託孟加拉的建築師規劃,象徵宇宙九大分土的長方形區域,建築風格融合印度廟、蒙兀兒伊斯蘭建築風格及耆那寺廟的特色,而且當時的地下水道系統也是非常先進。主要觀光景點有城市皇宮博物館、天文台、現代美術館、公共花園等。

以上這些知名的景點,我們都沒有去,因為在番王行宮休息太久,到了這些景點都關門了,倒是城牆內有非常多的動物可以合照,駱駝、馬、大象還有樂隊等等,一下嘟嘟車就可以感受到搶生意的力道是來印度最激烈的,但是,我覺得這裡的人應該比德里、瓦拉那西的人還要富裕點。而風之宮殿的周邊有賣不少布料、涼鞋還有設計感的寶石項鍊等等。

風之宮殿是1799年開始興建,主要是宮中的女妃不能讓外人看到自己的容顏,又想要一窺這世界的人來人往,所以站在這些窗戶後面。

2007/06/03

《旅行背包》ORIGINAL.I 充氣式減壓防震電腦背包

兩週前,剛拿到郵寄來的電腦後背包時,感覺很大,這是我在法雅客看到的後背包,因為我假日趴趴走,原來要背的兩個側背包實在不堪負荷。


圖片來自購物網站

【地球】我的旅行背包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8.html

背了兩個星期,感覺很好,我出門不但帶著輕便型的筆記型電腦,還把單眼數位相機及鏡頭放入,然後到書店買了好幾本書,全部塞的下去,最令人激賞的是背久了不會酸,這要歸功於那個可以充氣的按鈕。

第一天背這個背包,大家都說是不是背了一個降落傘,背帶的兩側有按鈕可以把空氣灌入,讓後面的重量均勻的分布在肩膀上。當時我也十分懷疑這樣是否有效,特地去書店抱了八本書回家,背回家後測量重量約九公斤,背了這種重走路走了很久,當天還下大雨,回家後打開居然裡面都沒有濕,五十肩也沒有發作。

PC Home 購物,有更詳細的特色說明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item&func=exhibit&IT_NO=AHAB1E-A09900457

背包的官方網站
http://www.originali.net

由於我帶的數位小配件超多,這個背包裡面的小袋子已經很多了,但是還是稍嫌不夠,背包後側有個暗袋可以放錢包,避免出國旅遊被扒手光顧。

2007/06/02

【台北】兵馬俑@歷史博物館

最近幾年從國外來的博物館的特展逐漸地多起來,我想這應該是好事,讓國人不用出國就能接觸世界的歷史發展軌跡。唯一遺憾的就是門票真的頗貴。


2007.5.27 歷史博物館

能看到中國兩千年前埋在地底下的文物,可以了解當時秦朝人民的生活,而大部分都是戰士打扮,農人或是一般老百姓的比較少,或許是還沒有出土,也或許秦始皇連年的戰爭,所以希望自己陵墓用千萬大軍保護起來。

秦始皇陵建於西元前246-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大的帝王陵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秦始皇陵建築群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初次見到兵俑時,衣著、武器的顏色十分鮮豔,歷經兩千年不減,但受氧化影響,漸漸消失,只剩下現在看到的陶土色。

秦始皇陵兵馬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E9%99%B5%E5%85%B5%E9%A9%AC%E4%BF%91

我還是忍不住要抱怨一下,國立的歷史博物館門票太低,裡面的常態展覽品質也不錯,希望能抬高價格,而這種特展價格就由主辦單位自行去規劃即可。

兵馬俑特展
http://www.nmh.gov.tw/nmh_web/exhibition/exhibition_001.cfm?exhibition_id=446&ex=1

之前寫的→【台北】歷史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8/blog-post_05.html

2007/06/01

【大溪】李騰芳古厝

大溪有個二級古蹟,我們去過好幾趟大溪,卻沒有到過這裡,只知道大溪老街的豆干,在老街旁邊有間日式建築蔣介石的行館,還有慈湖陵寢。


攝影:BART
【Taiwan PaPaGo】思古尋幽~初訪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宅
http://www.wretch.cc/blog/bart1&article_id=9119411

李家出了舉人李騰芳(1814),這群古厝並非整個是李騰芳出資,而是兄弟都有出資,因為李騰芳43歲時考上秀才,後來捐得貢生,隔年咸豐10年(1860)開始興建這群古厝,在54歲高齡高中舉人,光耀門楣,在家祠牆壁還留有親筆墨寶,有書法與水墨畫。

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經商有成,因為做生意講求公道,所以在大漢溪通往淡水間的李金興商號能夠免於土匪搶劫,奠定了李家在此的基礎。而後板橋林家來此大量購買土地,兩家族偶有間隙,據說還在屋梁放置符以破風水,這類的傳聞也只能當八卦聽聽,並沒有事實根據,而李家子孫後代也有吸鴉片者敗掉祖產,大漢溪航運式微而沒落。

李騰芳古厝大抵是1910年代重建的規模,古厝依傍平緩山勢興建,由於李家是客家族,正廳挑高這裡敬拜祖先,與傳統的閩南建築的佈置不太相同,正廳前的木梁防腐防蛀的工事令人感嘆,門上的精緻木雕,以及屋樑下的雕刻,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這裡假日人潮絡繹不絶,一車車遊覽車帶這阿公阿嬤來來去去,問了旁邊乘涼的阿桑,她說她也是李家後代,子孫多搬往台北或是大陸經商,看這大片古厝的古物幾乎不存在,古厝的經營也是熱情的義工在努力,看著廣場的旗座及石碑,讓我要更珍惜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