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9

有關《梵谷》個性的幾項辯正

從各種梵谷的傳記、畫冊與書籍上來看,似乎很多梵谷的病症都會被放大,在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都會依照這樣演出,所以一個歇斯底里、不講道理、衝動、作畫迅速、固執、貧困、自殘、不理性,都是梵谷的代名詞。

From 荷蘭‧阿姆斯特丹
1888年12月/畫向日葵的梵谷/高更/73*92cm/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問題一:梵谷與高更是非常好的朋友?

這是高更所畫唯一一幅有梵谷身影的畫,高更輕描淡寫的把梵谷的向日葵計畫記錄下來,引發後續的爭議,似乎是梵谷割耳事件的導火線。

1887.11.梵谷與高更在巴黎初次見面,互相交換畫作
1888.5.28.梵谷寫信給高更,提議他一同來阿爾加入他的行列。
1888.10.23.高更抵達阿爾。
1888.12.14.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必須返回巴黎。大約就在這幾天,高更完成了〈梵谷畫向日葵〉。
1888.12.17.高更與梵谷同往蒙德波利爾暢遊一整天,並參觀當地的美術館。
1888.12.18.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先前說的「希望能回巴黎」是「幻想」,並要求西奧將他最近寫的一封信當作是「一場惡夢」。
1888.12.23.梵谷在黃屋中割下左耳的下半部,並將它送給妓女拉歇爾。
1888.12.24.高更發電報給西奧,通知梵谷的狀況。西奧於當日抵達阿爾當地的醫院探視梵谷。
1888.12.26.高更與西奧一起返回巴黎。
邱建一:高更對梵谷割耳的描述

由以上的記錄來看,梵谷與高更並非是那麼熟的朋友,從見面到同住、分手,不過短短一年,1888年那年,高更正是離開非常優渥的股票市場工作後非常低落的一年,或許是這樣才答應到法國南方與梵谷共同創作,而且,高更是有收西奧的薪水與免費的住宿。對梵谷來說,高更或許是一個可以共同創作的好朋友,但是在高更眼中,梵谷可能只是一個過客,後來高更1901年在大溪地畫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紀念與道歉吧!

From 英國‧倫敦
1888年/向日葵/梵谷/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因為高更希望梵谷能送他現成的畫作所重畫的,這幅畫有14朵向日葵,簽名落款在畫的中央,用梵谷最喜歡的寶藍色(也是當時最昂貴的顏料),12幅12朵的向日葵計畫之外,這幅14朵的向日葵送給高更,可見高更在梵谷眼中的地位。

問題二:梵谷作畫非常迅速,構圖很隨興,而且經常用手指快速塗抹?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看過梵谷的畫作的人應該知道厚重的顏料,清楚而對比強烈的顏料要調出來並非那麼容易,我實際用油畫顏料來塗抹,經常顏色就糊掉了,梵谷的畫作每幅的構圖與顏色雖然透露強烈的對比,可是基本上這幅畫作還是很平衡的,所有下筆的方向與角度都是經過思考才下筆的,也是同樣的畫作梵谷都練習了好多次,這次或許改了背後的一個顏色,或只是一個小改變,雖然平均下來梵谷作畫的速度非常快,我想應該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而不是很隨興的塗抹。

問題三:梵谷畫下『麥田烏鴉』後就自殺?

1890年7月,梵谷作畫的筆觸似乎變快了,這或許是另一個嘗試,也或許是心理真的負荷不了,無論是烏雲下的麥田或是獵人獵殺烏鴉的畫作,他都一反過往一筆一畫的習慣用很快的方式畫完。梵谷是不是衝動看到烏鴉將死,然後畫完後就舉槍自殺?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根據酒店女兒的回憶錄,梵谷在7月27日傍晚外出散步,很晚回來,雙手撐住肚子,看到地上的血跡,才叫嘉舍醫生來。

梵谷的弟弟是隔日才趕來,經過一整天,在7月29日梵谷才死亡。

以上這些問題,有好多書討論,其實,我跟梵谷也沒那麼熟,或許等我有一天去走一趟梵谷創作的旅行,會有更深的認識也說不定?

2010/10/08

【德勒斯登】利奧塔爾(Jean-Étienne Liotard)的巧克力女孩@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我來德勒斯登的博物館前,並不認識這個畫家,看這幅畫時覺得人很多,而且她放置在地下室的重要位置,跟柏物館收藏巴洛克時期、新古典主義等畫作都有很明顯地不同。

From 德國‧德勒斯登
巧克力女孩/1744-45年/82.5*52.5cm

利奧塔爾,1702-1789年,是瑞士日內瓦人,他的父親是珠寶商,1685年到瑞士。長壽的利奧塔爾一輩子似乎到處旅行去學畫,留下了眾多的肖像畫,他的畫風不像巴洛克時期對光影的重視,而是對於細節的描繪。他的專長是銅版畫、玻璃畫與瓷器上的繪畫。

這幅畫畫在洋皮紙上,非常粉色系的明亮畫作,栩栩如生的畫出『巧克力』在當時社會的時尚性,玻璃杯折射、反射的光影,中國的瓷杯內裝著巧克力。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前往墨西哥取回巧克力後,在歐洲各國間留傳,成為高貴的聖品。這幅畫是畫家在維也納皇室幫貴族繪製肖像畫期間,幫送巧克力的女僕所畫,也因此讓王子瘋狂的愛上了這女僕,最後成為麻雀變鳳凰的佳話。(這幅畫1745年從威尼斯買來,還真奇怪)

在街頭上可以看到街頭藝人模仿這樣的穿著,十分有趣,由巧克力與咖啡的歷史,可以知道海洋殖民時代的過程,這幅畫除了巧克力,還有中國的瓷器,背後可說的故事還真不少。

2010/10/07

《漫遊者‧旗艦版 TRAVELER ULTIMATE》舞者陳老師觀後心得

上次去看了這齣戲的整排,真的非常佩服這些演員,不但能歌善舞,還要會演戲,十八般武藝全部都要用上,這樣演了10幾回的戲,不知道會不會做噩夢?

From 台灣‧台北
看整排拍的照片,沒有穿正式服裝

由於沒時間去看正式的演出,請朋友去看,以下是她的心得:(舞者陳老師的臉書

坐在觀眾席,看著以白色大型框架隔出來的舞台空間,週遭昏暗晃動的燈光,與有點過涼的空調,讓人覺得自己好像坐在冰冷的車廂裡,跟著這齣戲的演員一起進入漫遊者的世界:『各位旅客,歡迎搭乘漫遊者……』當這段廣播文字在耳邊響起,觀眾彷彿搭乘超現實號列車,開始一趟遊走於意識與潛意識的旅程。

上半場各段放入大量電影、日本漫畫元素,劇中的幽默與誇張,令人捧腹大笑!無厘頭的劇情放大了『漫遊者』這項產品的懸疑性,男主角言文凱接下來還會再經歷些什麼不可思議的怪事呢?與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進入人的夢境意識橋段,這齣戲去年在這電影上映前就上演,有這樣的雷同,還真讓人意外。

言文凱這個角色的趨漸立體,到了下半場,觀眾逐漸意識到,這場旅程的操控者,早已不完全是『漫遊者』這套系統,言文凱過去的回憶與感覺,是啟動這個空間中,未來事件的關鍵受困於潛意識中的其他角色,像過勞的電玩人物,疲乏於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動作,停不下來;接近尾聲令人懷想的場景,像重播的老電影,觀眾看著不斷重複的畫面,是否能找出改變關鍵點的線索,不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讓觀眾陷入某種歇斯底里的狀態。

節目終了,角色們從意識的旅程回到現實世界,觀眾的漫遊者旅程也告一個段落;帶著還無法完全抽離的情緒離開劇場,或許,我們都是這樣,都需要從過去的記憶中,找尋下一扇門的鎖匙。

劇織造粉絲專頁
兩廳院購票:漫遊者旗艦版‧TRAVELER Ultimate 劇織造KUSO製作

2010/10/06

【大馬士革】歐瑪雅清真寺裡施洗者約翰的陵寢

有人可能會認為施洗者約翰是新約聖經裡的故事,是基督教的聖者,但是居然好好的在伊斯蘭教的教堂內部,其實,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可是都來自猶太教不同的教派分裂演進而成的宗教。

From 敘利亞‧大馬士革

在歐瑪雅清真寺,可以看到許多混合的建築風格,也說明了曾經祭拜過希臘的宙斯、羅馬時期的朱庇特神殿,拜占庭時期施洗者約翰的禮拜堂。當然伊斯蘭教的風格較濃厚,另人印象深刻的是幾何形的窗花,沒有一扇窗戶是一樣的。而長方形高大的建築,就是基督教教堂的型態。

歐瑪雅清真寺曾三次被焚毀,1069年,清真寺發生火災;1400年,蒙古人帖木兒攻打過去放火燒了清真寺;1893年,再度發生火災。

施洗者約翰,公開抨擊希律王,被捕入獄,但是希律王顧忌約翰的威望,一直將他關在牢裡不敢殺他。希律王的女兒莎樂美為他跳舞,希律王在喝醉酒的狀態下,答應賞賜她任何物品,在她母親的慫恿下,莎樂美要了約翰的頭顱。

維基百科:施洗者約翰

施洗者約翰,可以說是勇敢直言的代表人物,這座本來是祭拜他的教堂改為清真寺,再複雜的歷史中難得的都遺留下了足跡。

2010/10/05

【高雄】抱著感恩心情跟著「一週大事」到桃源鄉

愛咪和換日線是八八災後隨著旗美社大的志工召募行動中進入旗美地區的志工伙伴,後來協助將台北愛樂的音樂陪伴力量引進了當時在舊和春校區安置的桃源鄉四所國小學童。在活動結束後,愛咪和換日線合力完成了一本影像記錄書,在八八災後滿一年後的九月中旬,他們進入已經返回桃源鄉的四所小學,要把這本書親手送給興中、建山、桃源、樟山國小的小朋友們。

原文刊載: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From 台灣‧高雄‧到桃源鄉送書
每個小朋友都充滿笑容的跟送書的姊姊道謝

上個月隨著《一週大事》的愛咪、阿線到山上送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校長接待我們,他講著2009年8月7日他從小林國小調到興中國小就任,小林村的長老們還來祝賀,但是因為莫拉克風災那幾位長老回村後就『回去』了,聽到這裡我一陣鼻酸,差點飆出眼淚!

興中國小在原民部落中的幾座小學中的風景是最好的,校長帶我們繞校園一圈,經過涼亭與升旗台,他會說著那棵老樹的故事,或是小朋友需要怎樣的操場等等。校長送給我們部落特有的小禮物,還有掛在牆上的月曆,上面有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跟《一周大事》的想法類似,希望小朋友回家與父母分享在學校同學好朋友的生活點滴。

《一周大事》記錄著因為八八風災很多學校的小朋友擠在同一所學校一起生活的時光,小朋友的父母有的已經『回去』,有的在平地工作打拼,有的要跟阿嬤一起住,每個小朋友的狀況各不相同,這些校長、老師如何度過那段時光?我想當時的壓力一定非常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風災過後,有太多的團體來拜訪這些學校,老師都已經能夠很快速的了解來訪的團體,並教導小朋友怎樣與客人應對,我不知道怎樣到底是好或是不好?心中留下了一個問號。施與受的界線在哪裡?能夠上山一趟,我總覺得我的收穫比別人都要多,為什麼小朋友還要跟我們說『謝謝』,這個『謝謝』應該要有更多的互相認識才對。

記得去柬埔寨的吳哥地區義診,當地的小朋友對外國人來也非常的熟悉,總是面帶微笑很有禮貌的接受禮物,雖然缺少了指揮的老師、校長或是村長之類的,我親眼看到一個當地負責旅行的導遊,看到場面有點失控,居然拿起麥克風指揮現場的小朋友與村民,過了一會秩序就恢復了。而台灣呢?我們在風災發生過後,指揮體系到底是政府?還是慈善團體?宗教團體?還是學校的主任、校長?還是民意代表?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答案,而且要有演習,而不是等著下次災難來的時候再來責難誰!

當然,我們要感謝很多慈善團體長期對風災過後的受災民眾的關心與資助,但是,彼此互相的了解與尊重更重要,由這位來自平地的校長能得到原民長老的祝賀,我看到在原民的小學老師與校長都能一個個叫出小朋友的名字與個性,教育真的是要因才施教。而風災過後,我們能不能也對各地文化有所了解,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之前的記錄:【高雄】上桃源鄉等四所小學送書《一周大事》

2010/10/04

【台北】富錦街No.108的綠樹蔭

台北市區有綠樹的巷道已經不多了,富錦街許多大樹旁的咖啡館,窗外的樹景成為四季不同的畫,光線隨著時間的變化,幻化為咖啡館內的一種特色。

From 台灣‧台北

他:我已經失去愛人的能力了!

她:在這間咖啡館裡,我可以看到你眼中的自信,茲意妄為的夢想,還有心中的熱血!

他:可是我在家中妻小的磨難中失去的自信,成為一個賺錢的機器。

於是,在這小小的咖啡館,只是幾幅類畢卡索的複製畫裡,很多事情天馬行空的想像成為可能,即使假日客人的聊天聲大的無法想像,在那個習慣的沙發上,望著窗外的落葉,秋天,無論是一個人、兩個人,或著是三個人,面對這樣的景,都可以編織浪漫的話語,這裡像一個愛情小說的產生中心。

夏天,門外的蟬聲綿綿,開門關門熱氣冷氣的交換中,同樣的沙發變成了婆媳問題的討論中心,昂貴的午餐過後,人慢慢地變少,然後放暑假的大學生三兩成群討論著未來,還有打工的老闆與同事。貌似老夫老妻兩人推了門進來,男的講著手機處理公司事務,女的悠閒的看著書,他們話不多,討論計畫著下一個旅程後,吃完下午茶就離開,而窗外的蟬鳴依舊。

我喜歡這樣的四季,在大樹旁的落地窗,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今年冬天與明年春天,請大家來這裡體會。我若開咖啡館,一定選擇有大樹的街道。

地址:台北市富錦街108號
電話:02-25466878

PS. 這家店有一隻高貴乖巧的牧羊犬會出來巡邏!

2010/10/03

【嘉義】在新港板頭社區看到認真的在地人@水保農村再生

每次參加水保局的活動,都覺得在地人真厲害,為了社區的生存,所有的事情從頭到尾親力親為,板頭社區這幾個在地人,不但要有藝術細胞,還要會拍攝剪接紀錄片,還要收集老東西,蓋車站建火車,三頭六臂,讓人佩服。

From 台灣‧嘉義

雲林縣的北港鎮和嘉義縣的新港鄉南港村一帶,過去被叫作「笨港」。清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笨港街設置笨港公館。十五年後,壅正九年,福建總督劉世明認為笨港地區煙戶繁多、姦良莫辨,於是上奏添設縣丞一名,因此而有了笨港縣丞署。縣丞署最早是設在笨港街的磚仔窯,一直到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 才遷至北港溪南岸的板頭厝,也就是現在的新港鄉板頭村。

事實上並沒有人知曉笨港縣丞署在板頭村的正確位置,唯一確定的地點只有新港鄉大興宮的後廂房,曾做為縣丞署的其中一個處所。而學界之所以認為縣丞署在板頭村,除了史料記載的遷移記錄之外,是因為1999年1-3月,科博管的考古隊在當地開挖了186平方公尺,確認了其建築基址、垃圾坑、幼兒墓葬、建材廢棄堆等遺跡。在這其中,出土的文物以陶瓷器的數量最多,也最重要。包括了青花瓷、釉上彩、白瓷…等,其他還有小陶皿、紅尼茶壺、骨器…等等,可說是一處珍貴的遺跡。

原文:http://www.tbocc.gov.tw/fun1-01-detail.asp?SysID=200731191221311397730


這位阿兄是板頭社區的副總幹事蘇國彰先生,幫我們導覽了一整天,很像表哥一樣的親切



板頭阿兄阿嫂已經快變成當地的地標,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陳忠正所創立,村中好多裝置藝術品都是出自他們手中


【嘉義】培育交趾陶人才@板陶窯工藝園區


頂菜園鄉土館創辦人陳明惠先生,在社區入口立了一個牌子『相信有一天,火車ㄟ在轉來』,作為這個社區發展的願景


板頭阿兄黃水水長年投身板畫,開立古草味冰店,很熱忱的介紹一些民俗傳統


這位大叔邊彈邊唱能歌善舞,還能雜耍技藝


這位大叔從學生時代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公車上剪票


長天宮總幹事


遇到工作盡責的水牛


板頭社區介紹影片


我們坐當地的小火車(貨車改裝),無論是當地人或是旅客,遇到每個人都很開心的跟我們揮手,這真是難忘的體驗,台灣的鄉村社區往往是老人坐在門前安靜無表情的發呆。熱情,這是我第一次感受那樣的深。

PS. 本文為水保局活動,碩泰公關主辦,內文為水瓶子體驗心得。

2010/10/02

【德勒斯登】林布蘭的 CosPlay@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路加福音15章的11-32節,描述小兒子要求分家產,於是跑到遠方去放蕩,散盡家財後回家悔過的故事,對父親而言是失而復得,對兒子而言是浪子回頭。

From 德國‧德勒斯登
林布蘭與莎斯姬亞(Rembrandt and Saskia in the Scene of the Prodigal Son in the Tavern)/1635年/161x131 cm/德國德勒斯登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這畫作,他的妻子皮膚細膩吹彈可破,身上的裝飾衣服的細膩,穿金戴銀,可見非常奢華。原本這幅畫還有一個酒館的圖像,酒館內還有彈琴的人,後來不知道甚麼原因被塗掉。有人說這幅畫是林布蘭利用妻子後擠身上流社會的證明。

From 俄羅斯
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1668年/262x205 cm/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我在德勒斯登看到林布蘭的作品,林布蘭的一生,就好像福音書這一段的故事,他的確畫了不少的宗教畫,至於林布蘭有沒有信主,則不得而知。

2010/10/01

《謊言?老實說》逗點創意劇團

前幾天一個上班日的晚上,趕到北投某個廢校的小學去看這齣劇的整排,現在好多閒置的學校教室,當成藝術家的工作室與劇團排練的場地倒是不錯的選擇。我很喜歡這齣戲的劇本,類似電影《收播新聞》的背景,溶入台灣媒體、社會現狀的諷刺劇情,第一次採用現場 Band 來配樂的音樂劇,是個難度很高的挑戰。



逗點創意劇團成立10年,已往的表演比較著重在兒童、青少年的話劇或讀劇的表演形態,結合戲劇、音樂、美術、舞蹈、裝置藝術、設計等媒材,創作一個屬於實驗性質的作品。能夠存在10年,我想一定有她的魅力,團長二妞陳嬿靜默默地耕耘,看他在整排現場忙進忙出,真的非常辛苦,唯有強烈的熱情才能支撐這些吧?

Facebook 粉絲專頁
逗點創意劇團
飛小魚:黑色歌舞劇《謊言?老實說!》

這齣戲走了一個最難走的路線來表演,一般人比較能接受的音樂劇,不是劇情是大眾所熟知,不然就是音樂是朗朗上口,或者是一個有名的演員明星,恰恰好這幾個都不符合,實驗性質非常強烈,真的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討好觀眾。對媒體生態與社會現狀提出的批判讓人反思,這個劇本實在非常好,若明後天假日有空的朋友,可以去體驗一下這齣音樂劇。

兩廳院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