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台南】進入昭和年代喫茶店,KADOYA

這回任意門一開,到了日本的昭和年代喫茶店,午后的斜陽篩灑入室,超愛大逆光的我猛按快門。



前方一對年輕的情侶,活脫像是古人,男的頭髮好像去吹過,微微有髮油的樣子,女的非常瘦,雙眼皮的鳳眼。簡直就是我外婆年輕的樣子。

上臉書打了卡,一堆朋友來報馬,有說這裡是他的守備範圍,甜點超好吃,吧檯常常會有阿伯坐在那裡喝『嘎逼』。但今天沒阿伯,兩位阿姨(大姊)很小聲的聊天。

另一邊吧檯的客人,兩個年輕的妹妹,聊天說:部落客是一個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很多工作可以考慮外包,專業分工,雖然表面上花費比較貴,但品質較好,長期來看也不一定會賠錢。我很想加入討論,畢竟我長年在網路上寫作過來的,一直持續的寫作工作,但一定還要接其他案子才能過生活,光靠部落格來賺稿費過活,在台灣應該沒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目標,而這跟專業分工,剛好又是背道而馳。

我還是不要把她們的夢戳破好了。

我仔細觀察店內所有的裝飾物、碗盤杯具等,無一不復古的徹底,令人敬佩。而杯子的塑膠墊,實在令人懷念,小時候覺得外婆的潔癖令人受不了,現在覺得那是一種我學不起來的生活美學。除了到日本的老咖啡館看的到這些東西之外,在台灣已經不容易見到了。

2014/11/04

【台北】乾淨明亮,輪輪咖啡 Mbi Cafe

一進來這裡,只能說非常驚豔來形容。有很多人可能會用 ㄍㄟ掰來形容這樣的店,可是一家要真正ㄍㄟ掰的咖啡館,又能一直維持這樣的裝潢,其實非常不容易,乾淨不能在乾淨的廁所,窗戶上沒有灰塵,每一張椅子、沙發都是品牌產品,並不是廉價的盜版作品,而且每一個座位都很舒服,能夠維持這樣舒適,實在是佩服。

以前上班的時候曾經在附近出沒,四四西村周邊最早的忠駝國宅區,用餐環境比較簡陋,往往是北方麵食,便宜又大碗,在這樣的咖啡館,要在這裡生存下去應該很辛苦,也很佩服這家店老闆,誠心希望能夠長長久久。

中午進來兩個業務員,聊著公司的事務,吃飯、辦公一下就離開。然後近來一位大叔與女友坐在落地窗邊,兩人本來聊著工作不愉快的事情,或許我最近感應力太強,一整個負面能量過來,非常不舒服,突然一陣用 iPAD 看影片的聲音傳過來,後來又安靜了一會,本來以為兩人用餐完已經離開,但轉頭一看,原來兩人默默地在滑平板。

兩位大嬸走進來,大包小包,然後一樣東西一樣東西拿出來,差點沒有埋鍋造飯,一下拿出圍巾來比,一下拿出外套來穿,後來又來了一位阿姨,看樣子會開始打毛線衣的感覺。在這樣的咖啡館,突然感到十分的衝突感,這應該是四十年前,我媽媽跟隔壁雜貨店媽媽一起做的事情嗎?

不過,不管如何,這間咖啡館也提供了這些人(包含我)社交的空間,以往在國宅的廣場,街角的小雜貨店,現在已經變成在這樣的咖啡館裏頭了呢!

2014/11/02

碎念:看太多電影的後遺症

昨晚做了一個怪夢,醒來時還冒著冷汗,是睡太飽了嗎?

我還可以在營區內自由活動,並且還跟長官打招呼,這樣的狀態好像是我快退伍那幾天的景象。但是就在我到處亂跑的時候回到我的寢室,發現我的錢被偷了,但我心裡想算了,反正錢財乃身外之物,於是我想應該好好的待在房間裡不要亂跑一直到退伍。

這時有個小女生,透過小窗戶跟我說要她要出外洽公,可以帶我出去放封,但是要銬上手銬,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是在坐牢。醒來時我想了很久,這真是一部人生夢境,我被甚麼困住了呢!

或許是各式各樣電影的綜合體,是我最近看了太多電影的誠實預告嗎?一直在回顧這些電影所產生的夢境嗎?控制+軍中樂園+女子漢的顛倒性世界+痞子英雄+武俠,真是夢境如戲啊!

2014/10/31

【台北】小鹿烏鴉導演的咖啡館@鴉珈琲

一般上班族的工作與家庭是分開的,但製播公司的自由工作者,通常沒日沒夜的工作,家居生活與熬夜工作很難分的開。烏鴉導演的工作室,二樓已經變成咖啡館,一上二樓,就好像到了歐洲,導演說:我喜歡去歐洲的咖啡館。所以自己設計了小法式與日式的空間。



因為長年做攝影、導演、廣告的拍攝製作工作,這個狹長的空間,被設計成兩個區域,一個是吧檯那邊可以跟主人聊天,放著主人的攝影作品,顯現歐洲人平常生活的步調與優閒自在的氛圍。另一個角落擺著小小的桌子讓一兩個人可以在此小聊、工作,而我最喜歡最角落的小沙發,伴隨著書櫃,可以安靜地在此閱讀。

果然是攝影師所開設的咖啡館,非常適合拍照,左拍右拍,隨便拍都有景深,鮮豔的色調,上拍下拍都是故事,找一兩個正妹,或者一個人靜靜地亂拍,每個角落都有情調。

跟導演小聊一下台北市咖啡館的生態,可是如數家珍,每家咖啡館的特色都非常清楚,這家咖啡館的定位是朋友與朋友間的聚會、工作場所,會舉辦電影欣賞,除了來討論工作之外,還可以休閒放鬆,巴黎的人文咖啡館,海明威、費茲傑羅、畢卡索、達利等人在咖啡館進出,這正是烏鴉導演希望營造的氣息,點一杯咖啡在這裡坐上一整天,他也不會趕客人。

導演的工作室有個秘密的入口,好像九月四分之三月台,有空可以來找找。

雖然不時的會聽到飛機、捷運經過的聲音,可是在這空間內,好像是一個罩子,這些噪音都變為一種節奏,綠色的內牆,藍色的外牆,黃色的燈光,進入了一種廣告內才可能有的畫面。

2014/10/30

【台北】Aura微光咖啡

約了老朋友見面聊聊,從1999年認識至今,轉眼過了十五個年頭,第一次在上海見面吃完飯,就跑去按摩,那時的我還在資訊公司上班,在不同的城市寫著程式,當年的上海正在起飛,到處都是工地蓋大樓,就連按摩師傅都充滿了夢想。



或許是工作忙碌,又靠著年輕氣盛,不時的熬夜寫作,在上海冬天辦公椅,居然起個身痛得不得了,於是每天跑去按摩是唯一放鬆的方式,按摩師傅好像和麵糰的揉搓著我的屁股,舒緩著我的筋骨。今日坐在我對面的劇作家咖啡因,我會回想在上海的一個小角落,他努力的燃燒她的智慧,想在上海闖出一片天。

後來她回台灣了,我不認為那是失敗的工作經驗,回台灣後她寫了好多小說,接過各式各樣的兩性專欄,也主持過談話性節目,忙碌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有時回想,到底人生是為了甚麼?

如今,我們兩個面對面聊著這樣的過往,突然覺得我們都很幸運,都有機會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但不相同的是我遇到不適合的工作就閃掉了,而咖啡因來者不拒,總是勇敢地面對所有人接下重任。她已經在劇本界有穩定固定的創作,主要客戶是中國大陸的電視劇劇本,早年在上海的工作經驗,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各式各樣的人生旅程,變成了一個個寫作的素材。

我們也討論了目前台灣各行各業的崩壞,九把刀、女王、彎彎背後的社會現狀,我們的產業是被我們自己所毀的,其實怪不得別人,偶像崇拜與這些人的言談舉止畫上了等號。但我想我還是充滿地期望,無論是寫作、導覽,精益求精與社會現況有所呼應的過程總是孤獨的,正猶如我所認識的咖啡因這十五年的歷練,說長又不那麼長,但其中的變化,也是人生的一小圈的循環,不是自己的經驗,不會那麼深刻。

微光咖啡的所有器皿,好像是室內裝潢的一部分,中午的陽光從一旁的公寓隙縫間打入,與室內的黃光交融。我最喜歡的是入口的大書架與門口的咖啡展示桌,大部分的咖啡館會儘量的塞滿座位,讓更多的客人進入,有書有展示櫃,彷彿是一種宣示,黃色的光其實並不微光,而是一種柔和舒緩的心情空間,但透過輕搖滾的電子音樂,讓你我的內心翻攪了一下,表面上心情沒有甚麼影響,但我閱讀了陳鼓應老師所寫的《殷海光最後的話語》,那個年代其實不遠,但卻能認真堅持這樣的活著,不容易。

又想起了咖啡因離開上海前的那個晚上,我到她前男友家裡把行李箱搬出來,然後一起去唱通霄的KTV,我們好像風輕雲淡地講著這樣的十五年,她說看到我比較踏實了,也沒有那麼浮躁,跟老朋友共讀人生這本書的幾個扉頁,不算是甚麼大道理,勇敢的面對,一個字一個字緩緩地讀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14/10/29

【台北】城市中的綠與斜陽@AGCT GROUP

今天跟阿信約咖啡館聊天,一進門看到高聳的楓香樹在公寓周邊迴盪,下午的陽光照射進屋,落地窗旁的高腳椅,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閱讀空間。以前總喜歡在K書中心的小包廂內專心讀書,現在四周空蕩蕩,而樹蔭踩在腳底的感覺,反而變成可專心的所在。



主人會放著一點搖滾的電子音樂,跟樓下的路貓倒是有點吻合,或許有時聲響大了點,客人會戴上耳機進入自己的世界。原本是個服飾工作室,讓大家來享受這樣的空間,悠閒的午後,遼闊開放的空間,迴盪在空氣中的是陽光綠蔭,城市中難得可貴的相遇。

今天剛好是阿信到區公所公證結婚的日子,跟他聊了資訊業、商業性社團活動、城市導覽、社區大學、3C教學種種,這種好像在我歷年來身邊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在阿信的親身經歷中,有了堅定而深刻的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交融,永遠來不急消化就要迎接面對下一個挑戰。

我想他跟我一樣也是停不下來的人,知道自己的能耐,也能夠靠直覺回絕事務,並不會感到抱歉的年紀。人與人的相處,這要靠多年的經驗累積,急也急不來,但時間到了事情來了,沒有準備好,機會也就溜走了。

我看著窗外,藍天白雲飄過沒有負擔,腳下的楓紅落葉飄過了幾個行人的頭頂,我看著慵懶的貓,一派輕鬆的曬著肚皮吸取著太陽的溫暖,我運氣好的也吸取了阿信的正向能量,聊了最近的生活與工作,朋友還是老的輕鬆。

2017.12.24 Update


上癮咖啡館,晃蕩在樹梢之間

有關文化導覽,參加溫羅汀散步之後

唐山書店老闆開講,老闆帶大家逛街,除了書店,還帶大家到很多吃吃喝喝的老店去。雖然只有溫羅辛(亥路),沒有涵蓋到溫羅汀,但已經很厲害了,尤其是晚上走,我覺得可以走出午夜巴黎的感覺,我來想想從傅園出發,然後走溫羅汀書店的一套劇本試試看。



這八年來,參加了大大小小不同老師不同地方與不同型態的文化導覽,甚至還有出國在各大城市不期而遇的各式各樣的導覽,或是在日本、歐洲的一些觀光地,一定要跟著導覽人員才能進入。從早期老師背著小蜜蜂,後來用大聲公,最近兩年用的無線導覽子母機,甚至還有自行按鈕的博物館解說,或是用 RFID感應到了哪個地點,會撥放不同的影音出來。

各式各樣的導覽系統,一再的讓人們的遊歷方式可以收穫更多,但有一個最有價值的人物,就是引領導覽的人,無論是透過錄音錄影,或是這個人就站在你旁邊,我相信有人的感情放在裡面,才是有精神的導覽。

我喜歡從"時光"這個軸線,帶大家從古至今作比較,在同一個地方回到小時候,那麼你看到的會是怎樣的年代,只要能夠看得到,對這塊土地以前發生的事情,就有了溫度,無論這事情好壞,我們有了感覺,就會被觸動。

雖然每一個導覽人都會帶入自己的主觀意識,但我希望我的導覽,是多角度多面向,讓大家在熟悉的地方,了解不同角度的看法。我知道頗難,但這是我的風格,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才會尊重各式各樣的人事物。

2014/10/28

【台北】G Log Cafe

仁愛路林蔭大道與濟南路中央,路邊停車格還要累進費率,最好的停車場在帝寶,小公園林立,這座公園的涼亭完全沒有中式風格,也不算日式,但有濃厚的歐洲情調。



一直覺得這家咖啡館會倒,因為中午進來包含我,只有三個大男人在這裡上網、看書。做了兩個小時,還是只有三個。雖然有些鄰居來買一些甜點蛋糕回去。本來覺得豪宅旁應該可以遇見貴婦,但我想這樣的窗明几淨,全開放的空間,低調的有錢人應該不會拋頭露面,於是我幻想自己可以成為一輩子一直玩一直玩的人,在咖啡廳的落地窗旁,冷眼這世界的變化,也很希望這家咖啡館可以永遠的存在。

木頭桌椅、地板、吧檯、書櫃,簡潔的設計,綠色沙發前有小日子與 Shopping Design 雜誌,翻閱著一些好友在雜誌內書寫的文字,的確這裡是適合文青來的地方。

我回想著二十幾年前在大學的蠢樣,總以為努力讀書就可以抓住甚麼,努力工作就可以賺錢買到豪宅,有次有位學長要挖角我去他公司上班,可是該公司規定要經過報派長官的面談,面談時當我提到我要買房的夢想,很現實的長官們哈哈大笑,要是我當時在那家公司上班,應該永遠沒辦法買房。

現在回想,那些長官的預言也都是真的,要是我今天還是那樣的年輕,恐怕在台北要租個像樣的房子都不容易。

我努力的買了小套房搬離開父母家,之後又換了稍大的公寓,雖然也是台北市,但已經離開了市中心,我二十年前的靠著努力還可以有棲身之地,但現在年輕人沒有長輩的背景,要在市中心買到房子,應該是幻想。

那麼,大學時代要追到女朋友,也是要看門當戶對的,沒有家庭背景,要追到有能力加上有錢的女友,也是天方夜譚。

我只能把這些回憶當好玩的記憶,只能苦笑至今努力仍不夠,只能假裝是文青在這裡漫步,其實,住在這裡的人的眼中,永遠都不夠格。而我這篇,犯了對他人既有印象的!

2014/10/27

【四國】伊予大洲的臥龍山莊

去四國鐵道之旅除了這些觀光列車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臥龍山莊。大洲城是江戶時期(1603-1868)諸侯所居,城旁的城下町有河蜿蜒而過,臥龍山莊可以看到白色的城牆,上游的河流宛如大潭,從古自今就是一個名勝景點。

我一進門就大呼過癮,馬上變成如癡如醉的相機快門手,但時間只有二十分鐘不到,出門時立馬決定購買手冊,回家細讀,以下的照片有些是掃描自臥龍山莊的出版品,ISBN 978-4-89983-162-4。

*迎禮廂房



*清吹廂房



一進門的座敷,命名為清吹廂房(這翻譯我覺得不美),透過陽光可以把木雕的光影打在凹間,代表春天的花卉。一旁還有夏日的水紋之美,另有秋菊之水,冬天的雪圓窗,一年四季在此座敷一覽無遺。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座向有不同景緻,茶道的過程,也更多不同的風情。

*壹是廂房







書院造:圓窗、邊廊、紙拉門、天花板等,有濃厚的桂離宮風格,也可以作為能樂舞台使用,樑間有野菊、鳳凰透雕,感受河風吹拂,欣賞庭院景致,最是愜意。

*霞月廂房


在這房間凹間左側,有高低三層棚架,有如彩霞,圓窗透光進房,宛如月色,紙門上有蝙蝠型的把手,葫蘆透雕,細緻的工藝令人驚嘆。

*臥龍院




外觀,一年四季有不同景致,1903-1907年建設,有上面四個廂房,除了參考桂離宮、修學院離宮外,邀請茶室名人為顧問,由京都知名木匠施工。

*潛龍洞



*不老庵



屋內天花板用竹編,清涼透風,夏日不熱,還能巧妙的反射河面月光飄盪,坐在裡面,時光好像停滯。不老庵也兼具舞台、數寄屋的風格,猶如汪洋中的一葉扁舟。

*知止庵


原為浴室,1949年改為茶室,三疊榻榻米的小茶室,入口很小,裏頭也有凹間,從外看茶室內沒甚麼特別,但是從茶室看出來,小小的入口處,卻變成了一幅畫,十分神奇。


行程因素,很快的就離開了,拿了甜點小禮品,很好吃!




可參考館方的宣傳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