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2

【台北】道南館

小鬍子老闆魅力無法擋,馬上手沖咖啡原理分析了起來。



除了這個地球儀是菜單的創意外,道南管的燈罩是賽風壺的上緣玻璃,店內的真空管音響很棒,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用酒精燈造型的燈泡。

小鬍子老闆講了一個笑話,頓時之間所有人都沉默了,後來又稍微稍微講了有點顏色的笑話,我第一次發現小鬍子老闆說笑話的功力,跟他沖咖啡的功力真是隨著他的經驗成正比的累積起來。此外,在台南開店後,台語也越來越道地。

很感恩的,我才坐在這裡不到半小時,小鬍子老闆就講了手沖的原理,也提到了他如何用賽風壺低溫沖煮,控制淺焙咖啡的風味。也說了愛樂壓的好處,真是上了珍貴的一堂課,回家立馬把這兩個久未使用的咖啡工具拿出來用。

難怪老闆在的時候,生意特別好。

【台北】參差咖啡,餘波未了

到不同的咖啡館遇到相同的人,時空交錯,讓我有點恍然。今天遇到的是曾經在咖啡小自由服務的"竹"。



跟"竹"小聊了一會兒,這的確是目前他最好的工作模式吧!反正沒有客人就看書啊!剛剛看完了老闆王森的兩本書,第一本『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原來這位就是我前年在北京玩微博很熱門的人物,總共開了16家咖啡館,有時不太留戀的讓出經營權或頂讓,對於咖啡館的經營理念很開放也很分享性,不藏私的開設咖啡學校。

上午十一點開業,我一早來到現在下午兩點鐘,也只有我一個客人,看起來真的很適合來讀書,一面是簡體字的書牆,一面是正體字的書牆。從簡體字的選書來看,頗有老憤青的感覺,柏拉圖的理想國、喬伊斯傳--神一樣的男人,羅素的極簡的智慧,遊蕩者的權利,反社會的人,切格瓦拉語錄,金耀基的劍橋語絲,對於自由世界的探尋,書背就說明了很清楚。也有近年來大陸經濟起飛後,對於生活風格的追求,而不是一昧的追逐提升資本與資產。

這邊的精品豆,是"竹"去跟不同的烘豆師進的,或許這些烘豆師有自己的咖啡館,可以去了解不同烘豆師對於同一批的豆子烘豆過程的想法,經由這些味覺的體會,也是一種交流。而這樣的分享精神,我想也是參差咖啡餘波未了老闆的某種精神吧,我想!

咖啡與書的結合,到底契合點是在哪點呢?期待更多的咖啡館放著更多的書,讓人安靜的閱讀與思考。點了一杯咖啡加一本書的套餐,帶走了舒國治的《台北小吃札記》。

2015/05/11

【台北】KiOSK

很高興見到小白咖啡的老闆重出江湖,本來在永康街的店名是 Flat White,這回變成 KiOSK。



感覺裡面都是型男正妹,我一個糟老頭在裡面,把畫面都搞壞掉了


《歡迎光臨紅雲町咖啡屋》/2015

一家日式老木屋內的咖啡館,一個滿頭華髮愛管閒事不怕閒語的老太太老闆娘,如何讓一個地方充滿了人情味?



除了咖啡可以讓人穩定下來之外,最終還是要有那麼一個沖煮咖啡的人,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紛爭,除了理性的溝通外,還要有那麼一點點感性的衝動。

城市中的人們普遍性不想把家裡的醜事拿出來講,傳統生活有一棵老榕樹可以讓老人家八卦聊天透過社區力量來解決問題。但是自從公園少了這樣的空間,柑仔店也消失,片中的咖啡館變成了解決問題的地方。

每次到日本旅行,經常發現工作一輩子的老先生老太太依然敬業的再沖煮咖啡,我們經常覺得老人家就應該退休讓年輕人上手,但是經常沒有讓老人家的智慧更能發揮,人生中所遭遇到的挫折,老人家可以輕易地看開,也能包容錯誤,這點潤滑劑可以讓社會更和諧。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老人家可以有智慧的化解恩怨,所有的觀念也不一定能夠跟得上時代,目前台灣社會普遍的認為要鼓勵年輕人創業,我到覺得更應該鼓勵老人家開些小店服務大家,並了解社會潮流,邁入老年化社會後,人人有工作才是正道。

2015/05/10

《府城文學地圖》、《書城旅人》

這幾天翻閱了這幾本書,首先要很佩服的策劃者,居然可以讓學生寫出那麼成熟的文字,文學作品與親自體會的對照,甚至是心得都讓人感覺不像是高中生的作品,以為是老台南人加上看過這些文學家作品消化的成果。



我拿了台南的佳里區所描述的吳新榮給我媽看,對他來說兒時的記憶模糊的無法連結,甚至是我描述外婆家曾經開過柑仔店、裁縫店、美容院,我媽的記憶跟我大不相同,這是身處台灣平行時空的奧妙。

另一本書《書城旅人》則是大學生暑假去探訪英國書鎮,還有在巴黎、倫敦探訪老書店的心得,文字洗鍊也書寫了自己的心情,看完了很像去逛了一圈書店,跟我幾年前記憶中的倫敦、巴黎書店沒有改變,在異地的書與書店有了完美的萍水相逢,在大學四年有璀璨的記憶,反倒是跟我的記憶相符的。雖然作者跟我差了二十幾歲。也就是說,倫敦巴黎的書店,應該也沒甚麼改變囉?

《書城旅人》年輕人的世代!(5/21更新)

突然發現作者的學號是B00開頭,而我是 B77,也就是我大學時代還在金石堂逛文具部買貼紙、書籤的那個年代,她還沒有出生。而我想想我大四的時候不知道再忙甚麼?溫羅汀的書店,除了唐山之外,甚麼獨立書店的理念與精神,一概都不知道。這樣對比之下,現代年輕人獲取資訊的來源比較迅速準確了,只要能夠確實執行,成功的機會比我們當年還大得多。

看完了這本書洗鍊的文字,實在難以想像是大四學生寫出來的遊記,今天又聽到了她分享去書鎮的簡報,講了很多書上難以表現出來的內容,我算是收穫頗豐。這本書的調性比較走散文似的遊記,雖然依照旅行的時間去紀錄,描述心境的轉變,與勇闖各個書鎮、書店遇到的人事物,看了書好像就去了一趟的感覺。

《書城旅人》序言中的理想很大,雖然有點摸不著邊,但文字非常犀利,希望亞臻畢業後仍能用同樣的熱情感染愛書人,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太多了,閱讀這件事情,要大家一起來做,而互相合作這件事情要行得通,還是要透過眾人溝通與退讓才能成功的。

我也想起了一個歷史系的學弟,當年在法蘭克福相約,他在比利時交換學生時常在歐陸旅行,我開著親戚的跑車,因為下錯交流道,來回多開了一百公里的路心裡非常懊惱。年少輕狂的兩人走過一間間小小的博物館,他則是一直跟我說他大學時代差點被休學,能夠交換學生也是運氣好之類,讀過歷史系的人,每每用很多放大鏡觀察自己,有時讓人感受自大驕傲,但有時把自己縮小,說著人生一瞬的風淡雲輕。

另兩本是高中生研讀文學家眼中的台南,另一本是用我們讀過的英國文學去逛英國的書店、書鎮,都是去紀錄我們記憶中的一種永恆,無論在哪個地方,我想大家都用這樣心態去面對旅行,面對每一天,生活應該就很充實了。

2015/05/07

20150507《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No.134 城市裡的老屋風景,散步高雄獨立書店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VIP預展

去看當代藝術畫作,似乎所受的感動逐年減少,我認為一幅好的畫作,不需要旁人或作者解讀,一眼就能看穿作者的意圖。



從中國來的作品四平八穩,每一幅扣緊著中國傳統文化。我試圖不先看創作者的名字,結果令我印象深刻的都是英文名,也就是都是西方來的作品。至於台灣人的作品,邱武德的作品也簡單易懂,更能表達台灣庶民社會的特色。

另一個澳門藝術家霍凱盛的作品,利用古地圖呈現出今日重要建築,或新舊交疊,頗令人玩味,在荷蘭人所建的安平城堡內,蓋上了一座台北101的高塔。無論東西交融或者古今縱橫,都讓人省思。

沒有根基的新藝術作品,看了冷汗直流,一眼看懂不用猜想的藝術作品很簡單,但價錢卻不一定受到大家的欣賞。藝術品買賣本來就是一件庸俗的事情,在這邊也很庸俗的遇到不少的朋友。

【台北】北投站旁的黑金魚咖啡

很少來北投站,發現周邊超多咖啡館的,出站的廣場外的榕樹下,看到老人家聊天,這個昔日風景在台北市區的公園,已經變成外傭推著輪椅的景象。



咖啡館有年輕夫婦運動完後來買兩杯黑咖啡,這樣的小店,有著比傳統柑仔店濃厚的人情味,讓遊客駐足一會兒的休息場所,也有讓附近厝邊的老人有一個聊天的理由。

何時,我們的記憶從傳統的大榕樹下公園,公共遊樂場,小巷道,水圳道旁,轉移到了咖啡館、百貨公司與綿延不絕的大賣場?

以前做白金唱片,現在賣很像黑金的咖啡,黑金魚老闆一派輕鬆直接的叫客人:帥哥、美眉,無論年紀已經一如我這個大叔,或是歐巴桑、年輕媽媽,這樣的稱呼大家都很高興吧?

一個輕鬆的上午,有個公主病的年輕太太進來,划著手機述說著黑金咖啡館發生的小事,年輕先生討論著金融操作,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否如同喝這杯咖啡一般的閒適。

一個好像不是台灣人的老先生,點了一杯咖啡,跟服務人員溝通了許久,老闆忙著去外送咖啡,這城市的人們真的很忙碌。— 在黑金魚咖啡館

2015/05/06

【台北】淡大、三重社大、師大的演講

1.
到淡江大學日文系去分享:如何設計規劃一場好的導覽活動,舉例了文學故居的導覽、青田七六的定點導覽等。


在走廊看到淡大歷年來學生做文史調查的成果,雖然不是很嚴謹的報告,但是還是有做了不少事情,這個成果好像沒有被"累積",只是在這邊展示,有點可惜,或許可以在網路被整理好,或者是出版也不錯啊!

今天分享時,我突然意識到我怎麼用了村上春樹的語法在跟同學演講,是因為在座是日文系,又分享文學故居,所以一整個村上大叔上身。

我知道該課程老師最討厭村上春樹,下次我會更換一種語法。— 在淡江大學文館大樓

2.
三重社大:從昭和町到青田街



3.
師大社會教育系:青田七六一棟老房子與文學故居導覽

【淡水】九崁二八,《食尚玩家》20150514 No.318

又來到淡水,還是喜歡走重建街,雖然沒有雲門那邊那麼有設計感,但是喜歡看台灣不同年代的建築物在庶民生活中被混搭的感覺。



看到了老舊的木頭電線桿,我一踏入九崁二八就聽到數位相機的快門聲,走上很陡的木梯,還沒有看清楚攝影師是誰,就被叫了"水瓶子",原來是食尚玩家在採訪經營者九哥。

坐在這條老街最突出的二樓陽台角落,左邊眺望著淡水河景,右邊夾雜閩南式磚房與新、老不同年代的公寓大廈。

我心裡想,老屋裡面應該發生過不少故事吧?

跟九哥點了一杯肯亞AA,清淡的花香味在舌根久久不散,陽台的洗石子裝飾,有表情的鐵窗花,我在重建街最好的位置跟九哥聊著這棟房子的身世。

走在二樓的地板有時會感到一陣搖動,大塊的紅磚地板,少見用在二樓的空間,這樣大器的繁華過往,讓我很好奇以前住的人是甚麼來頭?

附近的住民顯然已經老邁,在周邊緩慢的散步著,所謂淡水老街中正路上已經沒有繁華的立面牆,卻傳來一陣陣難聽攬客的音樂聲,淡水河在夕陽下依舊金光閃閃,重建街應該是找回淡水繁華的最後一條街吧?我想!— 與黃建忠在九崁28 - 淡水重建街28號


感謝食尚玩家的攝影師拍攝



短期內上了三次食尚玩家,我應該心滿意足了,感恩!這一次完全是個意外,因為到淡大去演講,提前先去重建街散步,想要去九哥那邊喝杯咖啡,遇到了記者與攝影在拍照,於是就上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