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8

《別讓我走》與《絕地再生》



因為石黑一雄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朋友推薦了這部去年改拍的同名日劇,然後就想到了同樣是 2005 年的科幻電影,日劇著重在複製人小時候到成年的心理成長,越看越覺得悲哀,但,即使拿掉複製人這個觀點,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過著沒人權的生活,劇中的每個階段的小世界,看似合理而單純,但其實與現實社會一樣,都有著複雜的人際關係。

最近拍第二集的《銀翼殺手2049》,幾年前的《月球》、《遺落戰境》等科幻電影都是討論複製人,但《別讓我走》不用科幻手法,只是用敘述方式將人帶入這樣的情境,剛開始覺得不是很合理的社會情境,但比對目前社會只要事不關己,大家就不會想要去碰觸。

一部好的小說,經常把社會現狀解構到非常單純,然後重新建構放回我們社會的很多層次都可以套用,例如這些複製人明知到成年就要捐獻器官而死,他們在死前對好友坦白道歉,也有很多人從小到大極度的討厭家庭,一直過著惡性循環鬼打牆的人生,這些複製人明明不到二十歲,心裡卻過著好像將死的老年人生。

我試圖不用科幻的角度來看這部日劇,其實是非常悲傷的片,這悲傷在於不管是不是複製人,我們對於階級族群,其實都逐漸走向這樣的世界。

2017/10/06

【台北】淺烘焙,Jack & Nana 咖啡館



第二次踏入了Jack & Nana 的咖啡館,在臨沂街的巷弄內,難得有陽光綠蔭

小小的咖啡館內座位不算多,吧檯外還有椅子,外帶咖啡的客人不少,巷子旁還有戶外區,才過中秋不久,氣候宜人的許多吸菸客,選擇在外逍遙。

我想眼尖的客人來此最大的疑問,就是怎麼那麼多磨豆機與手沖壺,原來不同的豆子,用不同的磨豆機,對於挑味道的客人,應該是最好的方法了,不然每次磨豆後清潔,也很費力。

十月份的台北街頭,尤其是搭捷運的人,清一色是觀光客,沒想到來咖啡館的客人,也不少是觀光客,並非是按書索驥而來,也不是拿著甚麼DM 而來,就只是朋友間的打卡資訊,就知道有這家咖啡館,幾乎全部是淺烘焙的咖啡豆,吧檯上的咖啡器具,加上窗外平常不過的台北巷弄街景,沒想到魅力十足的吸引那麼多人來此,而且,沒有擾人聊天的聲音。

剛好找了苦命女來聊天,她說她剛開始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了惡魔老闆,要求十分嚴格,換了工作後還被 layoff,新工作是一年約聘制,一年後她選擇不續約想找更好的工作,沒想到待業了一年,多數人會騎驢找馬,但有一天,有人打電話來說要不要做秘書,完全跟她之前的工作大不相同,苦命女就一路隨著命運的安排,變成了好命女了。

非常佩服這樣的人,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台北是包容的城市,想要在此生存並不難,難得是活得快樂又自在,這位朋友不斷的充實自己,排滿的行程,我也是十分佩服。— 在 Jack & NaNa COFFEE STORE 。


【台北】真書軒, re-open



這幾年開始有 re-open 的概念,我的感覺是要重新定位,永續經營真的非常不容易,有人為了市場環境求生存,改變了初衷,乾脆斷尾求生的所在多有,但真書軒的 re-open,我感覺更接近了店名的初衷。

最近的 re-open,選書偏向生活風格類型,沒有之前的高不可攀,一些建築小品,看到李清志老師《靈魂的場所》,我想這邊因為書櫃上的書逐步的更新,又問了最近負責 re-open 的李惠貞小姐,看起來好像只是進了一些新書,但是數數這邊的書櫃數量,其實是難得真的不是填滿,而是一種選擇,就是選書能力。我買了米果的新書《從前從前‧我記得》,很多的機緣,其實不是短短幾年累積的,一家書店、咖啡館的永續經營,靠的都是人與人的連結。

我很喜歡窗外對面的綠意,大安森林公園,眼前車水馬龍的主幹道,公車上坐滿了人,人來人往無論跑步者、上班族、觀光客,還是老人家,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一覽無遺,或許大家遺忘了五十年前的大安森林公園,由一個個煤球工廠變為弱勢族群的違建戶,到國際學舍、經常舉辦回頭書展的體育館,這邊大馬路上還有一些舊書字畫店林立,那麼真書軒在此,還真的有點關聯性呢!

進入這個空間的一樓入口,一般人如我穿著隨意夾腳拖,可能不太敢踏入,無論搭電梯或是走樓梯,好像高不可攀,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優點或是缺點,自動阻隔了某些人進入這個地方。

二十年前的雅痞風,至今的生活風格,置身於挑高的大理石建材內,有點像是當年在敦化南路第一家的誠品,

這樣的轉變不是一蹴可幾,一個空間的應用,真的需要大家的支持。— 在真書軒 The Jen Library 。

2005年,伍迪艾倫《愛情決勝點》



看了眾多伍迪艾倫的電影,總以為應該又是千篇一律的碎念,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愛情出軌片,一個倫敦上流社會的富豪家庭,哥哥的女朋友與妹妹的男朋友兩人暗通款曲的故事。

可是沒想到甚麼徵兆都沒有,男主角居然拿獵槍去殺人,演變為福爾摩斯警察辦案,本來以為壞人終究法網恢恢,但是這個掉漆的警探還是沒有找到答案,壞人一輩子要受到良心的譴責,一輩子在豪門內過著他不想要的生活方式無法逃離。

聽起來非常不公平,這或許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踩在天平中擺盪的人生,無論好與壞,都靠命運來決定,這個人沒有一個自己的想法,殺了他外遇的對象,還有肚子中的小孩,但他的人生就注定要照顧一個他不愛的家人,比佣人還不自由。

以倫敦為背景的三部曲,雖說是網球術語的 Match Point 賭運氣,我的解讀是無論運氣多好或是多壞,其實,人的個性決定了人生,搞不好這個被抓去關的男主角下場會好一點也說不定。

男主角設定為一個歌劇的愛好者,與外界的人際關係非常疏離,甚至可以說是孤獨的人,酷愛甚麼夫斯基的《罪與罰》,或許太過迷幻於這樣的故事,男主角想像自己就是《罪與罰》的法律系大學生,離群索居有憂鬱症,殺死當鋪的老太婆,並失手殺死他的妹妹,匆匆的取走珠寶,但是最後把他愛的妹妹殺死,其實並沒有罪,而且也沒有罰的。

電影剛開場採用義大利男高音恩里科·卡羅素的現場錄音,在槍殺那一幕用了莎士比亞歌劇《奧賽羅》,談及種族、愛情、嫉妒與背叛等,這齣片其實也有諷刺倫敦上流社會對於婚姻對象的純種。還有《馬克白》、《茶花女》歌劇當作配樂,真的要花時間來對照,伍迪艾倫真的很會吊書袋。

2017/10/04

《自畫像》或是《血畫像》



第一個看到片名,就想到梵谷在自殺的最後那段日子,一直畫自畫像,鏡中、畫中自己堅定的眼神,到底要告訴我們甚麼?

這部想要反映台灣社會中眾多的現象,其實非常貪心!

除了以性別認同是宣傳的重點之外,獲得權力後的民意代表,貪得無厭的甚麼都想要,父親侵害女兒,居然還要母親來和解,失去才華的藝術家要如何翻身?但丁的神曲中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都編入了劇情。

而佛教中無性別的觀世音菩薩,用來解釋亦男亦女,暗指台灣目前的處境,到底想要甚麼都不知道!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不在西方建築史脈絡內怎麼找資料?



迪亞巴克爾的驛站,改成的咖啡館,到處都是抽水煙的人們

這種黑白相間,加上突厥人所建的塞爾柱帝國時期流行的神龕,好像是喀斯特地形,在高加索地區特別多,在黑色玄武岩在地的石材,搭配白色石頭,好像英國紅磚與石頭的交接使用,形成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有別於歐陸的特別建築風格,後來是日本建築師辰野金吾的風格,台灣也不少這樣的樣式。

但,每次拿出中東建築的照片,比對建築史,根本對照不出來是甚麼樣式,然後再比對歷史、民族遷徙等,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甚至是建築的年代,一整個錯亂。

行文自此,已經覺得讀書何用?光看一座驛站改的小咖啡館,就完全不知道脈絡了!遑論咖啡的發現、水煙的傳播,又,庫德族人在迪亞巴克爾是大宗,這裡還是庫德族的民主聖地啊!那麼在伊拉克的自治區公投,這邊的角度是支持還是嗤之以鼻呢?

【祕魯】【智利】行天宮社大分享:印加帝國與復活節島



這次用人類的遷徙來談這兩個地方,而且這兩個地方,跟台灣都有關係。

我感覺這個主題串得不是很好,需要再加油!

20171004《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9:【伊斯法罕】一半的世界;伊瑪目廣場,一輩子生活在天堂



伊斯法罕在西元前七百年左右就已經存在,後來被居魯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國統治,歷經了希臘時期、薩珊王朝、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帝國,在1387年時被蒙古帝國帖木兒攻佔,而伊斯法罕最輝煌的年代,應該是薩非王朝統治期間1502-1736年,由阿拔斯一世在1598年遷都到此。

從空中鳥瞰伊斯法罕這個綠洲,四周是光禿禿的沙漠,棋盤式的道路規劃,還有幾座長方形的綠色花園,扎格羅斯山脈旁的查揚德河自西向東流,河面上有許多古橋,橋上圓弧拱狀的造型在河面倒影十分美麗。從河引水有從南往北的運河,水道貫穿伊瑪目廣場,廣場西邊還有壯觀的林蔭公園,許多公部門機關、博物館坐落其中。沿著河川往東沿岸也是綠地,在沙漠中顯得十分亮眼。

漫步在伊瑪目廣場,可以清楚的看到南邊正中央的伊瑪目清真寺(也稱藍色清真寺),約莫45度角的傾斜朝向麥加的方向,或許是這樣的角度,在這個長方形的廣場內可以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圓頂。這個長510公尺、寬160公尺的巨大廣場,中央是噴水池,傳統波斯花園的規劃,也是聖經中亞當、夏娃所居住的伊甸園,下午陽光斜照,會有道道彩虹產生,彷彿置身天堂。

廣場的四周是商店街,每個店員都講著流利的英文,觀光客在此不自覺得跟這些熱情的人交談。販賣的東西有地毯、細密畫、陶瓷器、多色印畫、手工敲打刻出的碗盤,還有西洋棋、西洋跳棋等工藝品。在商店街內閒逛,會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現場製作的工藝品,是一種製作過程的展示表演,我想也是一種噱頭。

阿拔斯一世為了建設伊斯法罕,當年從世界各地請了石匠、木匠,幾百名中國陶瓷師傅,這樣的文化交流,造就了波斯在繪畫、紡織、插圖等藝術高峰,也讓伊斯法罕在絲路中途,增添更多商業貿易的價值。

大中午雖然陽光刺眼,可是照在藍色清真寺的大門,與天空的藍幾乎成為一體,進入挑高的清真寺建築,欣賞千變萬化的圖案。我發現這樣高聳的建築內,其實弧度並不是固定的,而貼在這些牆壁的磁磚,又要怎樣精密的測量,才能貼上去呢?原來地上有一個大木模,使用手工將這些藍、綠的磁磚排好用石膏固定後,再吊上去貼在牆上。

當年沒有麥克風,伊斯蘭的祭司阿訇(念轟)在大廳的中央,念誦可蘭經,整個寺內都可以很清楚的聽到,所以整座建築像一個精密計算好的回聲筒。

廣場的另一側是羅特非拉清真寺,沒有宣禮塔,也沒有大廳,進入時還要經過幾個轉彎,才能進入祈禱廳,圓頂在不同時間的光影下,可以看出好像是孔雀開屏的樣子,只要進去的時間剛好,喜歡攝影的人會很喜歡這樣高對比的色彩。

到了黃昏時刻,走在廣場四周的巴扎市集內,太陽光斜照在穆斯林婦女身上,黑色緊密著包著頭巾的修長影子,融在一片金黃色的石頭地板,太陽還沒有下山,東邊的月亮已經升起在清真寺的圓頂上方。突然夕陽雲彩出現,整個廣場四周華燈初起,噴水聲泛著幾絲的涼意,在燈光的照射下又有不同的氣息,馬蹄聲仍輕輕地從遠方傳過來,這座廣場幾百年來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著。

阿拔斯一世設計這個廣場,讓人民在此滿足所有的需求,包含一天的食衣住行,一輩子都生活在天堂。

2017/10/01

2017.10《TaipeiWalker》No.246,水瓶子城市漫步12:新富町文化市場,新舊交替的傳統市場



康定路走入位於三水街的新富市場,門面是紅色鐵皮瓦,要說是日式大門入口又不太像,進入後上面掛著『親子市場』的布條,想起了兒時媽媽牽著我的手,進入擁擠的市場,還可以聽到雞的叫聲,血水在地上流動,魚、豬、雞的腥味在四處瀰漫的氣味,無論是當場去鱗片、處理掉內臟,或者要進入絞肉機等等,這是全都是童年的記憶,市場販賣的是新鮮的食物與多樣的味道。

目前的傳統市場,衛生環境已經比以前好很多,而且現代小家庭也吃不了那麼多的食物,店家販賣的食品也已初步加工過,甚至是料理好的食物,走晃這條市場,可以看到正在壓水餃皮、包水餃的店家,這樣的景象,跟小時候看到正在放血殺雞拔雞毛,其實一樣都是強調食物的新鮮度。

長型的市場,走到中央有一個最近修復好的古蹟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由空中鳥瞰這棟建築
呈現馬蹄形圓弧的造型,挑高的屋頂,中央有天井、長型窗戶採光很好,有許多通風口,中央還有排水溝,符合了市場衛生環境的規範。

1930年代,當時的台北州政府基於衛生考量,對市場的建築做了更多嚴格的規範,這時期所建的市場:太平町、幸町(幸安市場)、入船町(直興市場),如今都已經改建或拆除,只剩下1935年興建的新富町市場還存在。

市場成立之初,攤商與客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皆有,台灣人習慣早上去市場,日本婦人則是傍晚採買,這樣多元的市場,想必在飲食文化產生更多的交流。

但後來戰爭爆發,民生物資改採配給制度,市場營運停頓。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大量軍民移入,周邊攤商林立,後來甚至就地合法,我們甚至習慣了露天街道的臨時攤商市集,除了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之外,傳統市場一直是髒亂破敗的印象。

修復好的新富町文化市場重新開幕,讓人一解過去市場潮濕、陰暗、人潮、魚肉腥味、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傳統印象。目前市場內利用可回復的建材,作為展覽、講座、教室、咖啡館,這樣的古蹟活化,試圖與周邊的市場對話,利用展覽說故事。原來,我們甚麼都沒有失去,市場中最重要的建築保留下來了,攤商產品供應鏈體系,與客人之間的維繫,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來逛一下新富町文化市場,除了展覽之外,在咖啡座會遇到在外面買完菜的老客人進來晃晃看展覽,或許都有點年紀的母女坐下來八卦街坊鄰居,或者文青打開筆電若有所思的工作著,穿著內衣夾腳拖的歐吉桑,或是打扮時尚的日韓觀光客,神奇的在同一個時間、空間相遇。

《下雨時溫柔的你》雨が降ると君は優しい



野島伸司的作品大都討論社會寫實的不倫題材,從暗黑的題材開始(TBS野島伸司黑暗四部曲),一直到最近的柏拉圖(2014)、爸爸活(2017),總覺得是不是脫離社會現實過遠,這回《下雨時溫柔的你》會不會拉回現實一點呢?

野島伸司特有的風格,必須要融入他編劇的世界中,才能理解他想要討論的事情,所以第一集會有點難以進入。

若悠悠的隧道代表人生,那麼見到光的時候,是撥雲見日,還是陰霾的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