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18 梵蒂岡博物館‧聖殤 Pieta
今天是米開朗基羅531歲的生日,西元1475年3月6日出生於卡普列塞,父親當過鎮長,1496年在羅馬開始雕刻這項作品。
1499年完成作品,顯示了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已經對解剖學驚人的精通,用大理石可以把聖母衣服的褶皺表現的柔軟的織物,聖母面容年輕(有點不何邏輯),顯得順應天意,抱著耶穌癱瘓的身體,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上。
1555年,下面這個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為了自己的墳墓所雕刻的,這個作品看上去就是很悲慘的死亡,所有的人承受不了聖人的離開,有傳說上面那個老者的面孔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的面孔,但是因為並未完工,所以實在看不出來。兩項作品一比較可以看出經驗的累積。
米開朗基羅死於羅馬1564年2月18日,自命為雕刻家而不是畫家,他留下來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件卻都能震撼人心。
2006/2/25 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教堂博物館‧聖殤 Pieta
在梵蒂岡博物館由於實在看的太出神,竟然忘了13:30就要閉館,窗簾已經拉上,陽光不再照入,反而讓我更好拍攝這個作品,最後我好像是被警衛趕出博物館的。
第一張米大師的作品,上次我在梵蒂岡也有看到,而且也照了像,但是不能使用閃光而且我的傻瓜相機不爭氣,所以模糊的很!
回覆刪除那時我在他面前也站了許久,聽導遊說,這是米大師的第一件雕刻作品,大家對年紀輕輕的他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均深感驚訝!
那時,我記得還隔著防護玻璃且有點距離且昏暗,反而透過你的照片,更能一窺米大師的作品呢!
忍不住讓你看看
回覆刪除米大師的作品讓我拍成這樣~哈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meetsophia&b=4&f=1108971952&p=170
我是逛到最後想想怎麼一直沒有看到米大師的這個作品,然後無意間在販賣紀念品的角落看到,當時沒有人注意,也沒有人拍照,通常有名的作品都一堆人圍觀的,我就在那邊看了好久,想想那應該是個複製品吧!然後就到處找,沒想到一直找不到,看了書上的照片背景都不像,這個作品應該高高在上的啊!
回覆刪除找不到在回來看,警衛已經在趕人出去了,應該就是這個沒錯,一伸手可以觸摸到真跡,不過我沒那麼做,急忙拍了兩張照片就走了。
我想應該是那個廳在維修,所以暫時移到角落,算是我賺到了吧!
偶像米開朗基羅,
回覆刪除大師的作品就是有足可撼動人心的力量!
有時我真的懷疑,這些作品真的是人創造出來的嗎?
到底需要什麼樣驚人的意志和天賦才有這種成績呢?
當然,梵蒂岡精采的傑作太多了,
貝尼尼的柱廊、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卡拉瓦橋的基督...
若我有蘇東坡般的文采,或許也能牢騷一番西方版的"念奴嬌"^^|
還是很感動啊~~~
小水平
回覆刪除我回來了
你的義大利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咧
鳴鳴鳴
這趟行程一定讓你滿載而歸吧
那個聖母抱聖子像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米氏在這座雕塑裡面所表現的聖母的下半身不成比例的"大",就是為了要突顯聖母之"大"的緣故呢!
回覆刪除怪了,剛剛留言成了"流"言了。
回覆刪除話說那個聖母抱聖子像,當初米氏在雕塑此雕像時就是故意把聖母下半身比例雕得不成比例的"大",好突顯聖母哀痛逾恆之"大"。
domenica,貝尼尼出身威尼斯,容後再說明他的作品,我不是讀藝術的,看了這些書好吃力啊!要成一家之言可能很難,歐洲的藝術家好像是雕刻繪畫建築工程都要精通,但是中國的文學家好像是文學與作官,或許我的取樣還不夠多,但想起來好像是這個樣子。
回覆刪除海豚飛,有啊!滿載肥油而歸,胖了幾公斤。要等我慢慢把肥油釋放出來可能要三個月吧!所以短文請慢慢欣賞。
茶包,聽妳那麼一講才覺得那個年輕的聖母底盤真大,以繪圖的透視法來說,有些為了取得比較立體的效果,會把某些部位放大,我不知道雕刻是不是也這樣,只是純個人臆測。
那時候流行用柏拉圖的三角分析法來分析雕刻的作品,哪個部位重要性是怎樣的都有規定,就像是舞台劇在哪個方位,都有具體的意義,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文藝復興的八股風潮呢?不過看些作品起來還真協調是真的。
至於有沒有宗教上的意義,下面那個未完成的作品在耶穌旁邊的那個比較小的人,應該真的比較不重要吧!
嗯嗯...如果中規中矩地按照肉眼所見的形象來創造,
回覆刪除藝術的價值與精神也無從表現了;
同樣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大衛",
仔細瞧瞧手掌也太大了點,卻刻劃了主角的沉穩與勇氣(我覺得啦...@@)
有時面對大師真跡,會有種恐懼感呢...
不見得什麼都要扯到宗教意涵,即使拉掉了聖母及耶穌,單就這座"母慟子"的雕像來說,膝上躺著愛子,而將母親的下半身比例予以擴大,刻意突顯出母愛的偉大,及其哀痛之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