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9
【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日治時期拆除的官式孔廟重繪圖,舊址在北一女附近/高賢治老師提供)
或許,這種無力感完全來自於這幾年看的越多,感受越深。
夏日艷陽下,我會想著小時候一群鄰居,在暑假時期每天騎上腳踏車,到很不遠的山腳下玩著清澈的水溝水,那時溪底還不是水泥,玩的很開心,優遊自在。下午到荒廢的草地抓蚱蜢、烤蕃薯、圈一小塊菜圃種菜、到附近迷宮似的眷村找同學玩,這是我小時候在信義計畫區內長大的童年。
再長大些,會看到舊市場紛紛改建,然後所有的攤子被趕到新建的兩層樓市場,一陣子後,所有攤子再度回到舊市場的地方,不願進去生意不好的新市場,於是這些舊市場就成為孩童的遊戲間,空蕩蕩的建築在這幾年的台北市成為廢墟,然後逐漸的消失。
台北市有好多好多的眷村改建成為國宅,然後一把火燒了眷村變成公園,例如大安森林公園、十四號公園、信義計畫區內的四四新村,或許在台北人的眼中,這些眷村文化本來就是髒亂、暫時的建設,拆毀了不值回顧,或許只要進入博物館回顧即可。但這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慣用手法,如今已經深入更多北市的古蹟建築,或者是市場聚落,正要摧毀台灣開墾四百年以來的遺跡。
反觀世界上的各國,無不用力保存古蹟,或者利用競圖改造,讓古蹟更顯出他的光輝,但我們台北,卻是慣用手法,拆除後重新鋪上現代建材,不但不合時宜,而且舊的東西的實用性質完全消失。
巴黎,整個市區全部是舊建築,屋主每十年還要依據古法重修建築牆面,任何變更設計都要經過居民討論,學者通過才能實施。巴黎曾在1970年代建了幾棟現代的摩天建築,後來被批評的很嚴重,現在成為醜陋的象徵,還好只有一小區這樣,現在週邊的設計還儘量去美化這些唐突的大樓。
羅馬,這座蓋在廢墟上的城市,現在已經很少發出新建築的建造,只要發現疑似古蹟,所有工程就要停止,等待政府的鑑定後,才能決定是否繼續動工,或是要變更設計,保存古蹟。如今羅馬的地下還藏著千年來的遺跡等待發堀,古羅馬市場的廢墟,也因為經費不足,就暫時放置慢慢開採。
威尼斯,東西文化交流的商業中心,所有的建築仍然保留在那個即將沉沒的幾個小島。1966年義大利發生大水災,因為沒有經費回覆舊觀,世界各國伸出援手,認養各式建築及教堂,在很短的時間就恢復了生機,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城市,雖然目前建立大堤防不讓這個小島被海水淹沒的爭議不斷,可是至少他們都有體認保留自己的建築,威尼斯人本來就是利益導向為考量的商人,但是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是最基本的考量。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跡的城市,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公開競圖的模式來美化市容建築,美麗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大圓頂,或是不對撐的領主廣場,我認為佛羅倫斯在我心中不是經過十分完美設計的城市,但他卻是很多人旅遊途中最美麗的回憶,她的容貌,這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過。
波士頓,這座最古英國殖民的城市,至今還保留當時的教堂及各式的遺跡,並有規劃各類的觀光步道,把當時黑人爭取自由,或者美國獨立對抗英國爭取自由遺蹟都串聯起來。因為害怕這個城市受到破壞,城市的交通量過大,他們進行了十幾年的大波士頓計畫,把鐵路、公路都放在地下,以不影響市容為最大考量。波士頓的圖書館、美術館,到處充滿了新舊並存的景象,他們極力保留舊的建築,然後在旁邊設計一樣大的新式建築,加入舊有的元素,讓整體看起來共容的非常合諧。
紐約,這座被稱為最沒有記憶的城市,雖然我們已經看不到荷蘭人在曼哈頓島的遺蹟,可是看的到阿姆斯特丹路,或是華爾街(Wall Street),代表抵禦外敵的牆,由這些路名就可以看見過去的歷史。
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也不長久,可是黃浦江邊的外灘,被保留的石庫門式建築,市區內許許多多被保留的建築,雖然在這二十年間,上海人極力的蓋屋炒房,但至少還保留了一些文人、政治人物的故居,有些人物的後代都還居住在那裡。或許文革給世人的印象不好,可是目前的上海修正了方向,正視歷史文化的價值。
阿富汗,1980年代塔利班政權在世人的面前炸毀了千年大佛,在連年戰爭的影響下,阿富汗冬天就會餓死很多人,但是他們的學者近年來陸續從國外回國,想要找尋另一座埋藏在地下的臥佛,這個被埋千年的遺蹟他們相信存在的事實居然是唐三藏去西域取經的史料。阿富汗地處絲路的末段,也是古代東西文化交流的黃金地,擁有大夏文化的寶藏。歷史文化及古蹟代表了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生存的動力。
我去過的城市不多,或許有些真的是千年的古都,大家或許說台北建城至今不過四百年,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古蹟(遺跡)又有哪些?
台北,我喜歡去各地的夜市,那些規劃真的不錯,臨江(通化)街、寧夏路、饒河街、萬華龍山寺夜市,簡簡單單地一條路,只要經過適當的規劃,就能造就台灣的美食文化,也造就了許多的觀光資源。但除了這些,我們還擁有什麼?
我希望我的台北記憶不要只能在照片上尋回那段的回憶,而是能夠真實的去當地體驗。
有感而發的相關連結:
http://yuyenj.blogspot.com/2006/07/7211900.html
http://www.wretch.cc/blog/dounboun
http://www.wretch.cc/blog/driftyleaf&article_id=4030747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1905529.html
http://blog.tyker.info/wordpress/?p=178
我是來潑冷水的。親愛的水瓶子,雖然走過一些地方感覺和你一樣,但,我真覺得要在台灣維護古蹟,不興建新建築或者是依循古法,真的真的是很難。前幾年我去台南這個應該是古蹟最多的城市,到赤崁樓晃晃,真有說不出的惆悵。古蹟,被他們整修的像新的一樣,很多風味都走調;去安平古堡,感覺也一樣;比較好的只有億載金城。
回覆刪除有認識一位做古蹟修護的朋友,台北賓館整修的時候他也有參予,他很感嘆的說,他很努力去查了很多以前的史料要做修復,但上有上的政策,老一輩修復師有老一輩修復師的想法,意見相佐又要尊師重道,結果的結果就是哇啦啦,好像又變成新的一樣。
不過,有呼籲,應該會有改善吧!相信這個課題以後會越來越被重視的。^^
瓶子真用心
回覆刪除一次整理這麼多國家
談建築有點沈重
居住的空間吧
要修繕改動必須要申請
這是一種對當地文化與對居民的彼此尊重
這在歐洲社會是很常見的事
外國朋友跑到台灣
發現一棟大樓上面什麼都有而吃驚萬分
很難跟他們解釋呢~
Many words.
回覆刪除This isn't TRIP WRITER's type.
HA~~HA!!
阿貝,你說的沒錯,目前古蹟修復的確有建築用料的大問題,每次都修成現代建築。不過我看過金門一些古厝的修復,真的是很道地,或許修復的規模比較小,所以爭議比較少吧!也或許我們外行人看不懂也說不定。
回覆刪除說著說著,女丸是不是應該去台北賓館奢華一下呢?
小六,寫那麼多城市是剛好都在腦中迴盪,比較年輕時候去的城市,我都忘了,所以也沒什麼感覺,在義大利的繪畫修補是門重要的課程,聽說不少日本人在那邊修習。上次看到一個部落格也在那邊工作,真希望國內大學也有類似的課程,在建築上能有比較系統的讓我們從現代就開始重視這些。
飛小魚,在台北沒上網,一出國反而來光臨,真是不容易,希望要來張明信片啊!那邊是漂亮的風景,也幫我問問當地人是怎樣快速的在幾年內成為世界的觀光重地?小心不要被抓去當寨主夫人才好。
不知道水瓶子所說金門古厝的道地是怎樣。我這幾年看馬祖引進不少對岸木工和建材,修建了一些閩東建築(社區),乍看之下蓋得似乎有模有樣,但實際上,恐怕也不是那麼「道地」的馬祖。
回覆刪除同樣的,早期台灣載運大量的中國建材使用,如今要以傳統工法和材料修復,難度與預算都更高,因此,我並不認為這是維持台灣歷史記憶的充要條件。即使如京都那樣限制的城市,屋瓦建材的改變,有時也是難以避免的現實。
但建物功能性的變更、整個空間記憶的瓦解,卻清清楚楚說明了,這個城市主事者在意的,只是那寸土寸金、可以用來蓋新建物、好讓自己留名政壇的地皮、空間。古蹟不死,做再多,我們還是只記得那個空間最早的創造者。
政客是現實的。
看看這幾年,無論是國民黨身分處置黨產古蹟、還是政府身分處置歷史建物,我認為問題的根本,還是出在這一批人的腦子。奇怪的是,平常被他們掛在嘴邊的專家學者,在這些議題上卻完全闇啞了。
訥客,真是稀客,希望有空常來。
回覆刪除你所言甚是,在藝術繪畫中,顏色只是眼睛的觀感,重要的是構圖才是真正的靈魂。這點在建築空間中,建築用料也只是觀感,但重要的是空間的使用在歷史上的意義。
例如在保安宮前面有個大圓形的紅磚,那是節慶要過火用的,所以用料必須要用耐熱的紅磚,不然過火幾次紅磚就燒壞了,現在去看,就裂了一大堆,這個例子不但是用料以及空間設計的歷史意義。
空間的變更我想各種的討論及意見很多,如果真的有從實用、宗教、歷史、地方性去考量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創造空間,這二十年的台北,名列古蹟的地方大量的被修復,但空間重用在古蹟的來由歷史,我想是我們最被忽略的。希望透過種種個案的討論,能夠喚起大家對自己歷史的了解。
台灣從來就是個移民、殖民或是商業為重的地方,不但政客是現實的,連人民也是現實的,要如何換回大家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跟熱情呢?
我無意討論目前政黨惡鬥的爭端,只想找回我自己的回憶,這整座城市人的回憶,沒有回憶的人,沒有回憶的地方,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snosrap,老實講,我已經不知道蘭州派出所原來在哪個地方了?也不知道他原來長的什麼樣子,更何況他的歷史是什麼呢?
記得上次去大同分局拍照,那是日治時期的北警察署,很標準的日式建築,那站崗的警察還以為我是拍他執勤,試圖要軟性的阻止我拍照,真是受不了。
我想沒得觀察的話,教授就會改題目啦!不然範圍擴大到全省也可以。這讓我記起了我大學的時候出野外,在中橫走隨處看露頭,但是現在的公路怕坍方都把露頭噴漿了,所以學弟妹都看不到露台,要入深山或是下河床。
水瓶子沒有看電視喔?台北賓館不隨便開放參觀溜!
回覆刪除貝女丸,我真的沒有在看電視,不開放?不知道女丸有沒有特權可以住進去,到時候就可以做特別報導了。
回覆刪除看到你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我也有好多好多感觸!
我不懂什麼政治還是經濟,
更不懂城市的記憶怎麼能這樣輕易讓他消失,
不只是台北市,近年來我也深深感覺到,
九份、大溪、淡水,
如今還有什麼值的驕傲的"特色"?
還不都是一窩風的民宿和咖啡館...
上會到高雄西子灣的英國領事館,
翻修得跟新的一樣,成了海邊餐廳,
哪還是什麼二級古蹟?(還以此標榜)
不提也罷,提了真有點傷感@@~
domenica,我想保存古蹟因為成本很高,以往就用水泥給他糊上去,結果很多古蹟反而被破壞掉,還不如不要維修。
回覆刪除隨著這幾年觀光事業的推廣,我們也看到了各地往往用古蹟為號召來推廣,所以古蹟變成了新跡。而古蹟活化也是最近熱門的名詞,破壞掉原來的部份古蹟,然後重新作空間規劃,這部份我想應該讓更多人參與討論才對。
我相信我們不應該在冷漠,應該多多參與這種議題的討論,不要光靠政府去做這種我們不想要的建設,政府或議會應該是建立這種討論的機制,這才是民主。
關於古蹟啊,討論起來就頭大.
回覆刪除裡面有住人的跟裡面沒住人的管理的模式就該不一樣,可是政府好像都沒考慮那麼多.
就像延平北路的陳老師府,裡面明明其後代還在居住,可是政府硬要人家維持古蹟的樣式不准整修或翻新,站在人家的立場想想也不太合理啊.
其實,如果能夠協助他們外觀維持原貌,將裡面腐朽不堪使用的部分去維新,應該是可以取得兩全其美之道的.
可惜現在政客多短視,自身利益都忙不完了,哪能管到小老百姓這種小事呢?!
BIRGIT,其實維持古蹟的樣式我覺得是好的,但是怎樣整修或是翻新我覺得應該有比較大的討論空間,最近有不少案例是被列為古蹟的人覺得不划算,就放把火自己燒掉自己家裡,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過。
回覆刪除前陣子去老師府,目前市政府在整修,聽老師府的陳老師反映,修的有點糟糕,有些東西不見了,這種辛酸我想只有當事人最清楚,下次再多去請教他了。
水瓶子
回覆刪除我的看法是這樣:古蹟要保存就得維修,不然就會淪落消失殆盡的命運(建築物和人一樣,會老也會死吶)。問題在怎麼修,修得不要太走樣。
你提的那大火燒古蹟事件我知,也覺得很扯。但又覺得一味責怪古蹟原始擁有者不珍惜古蹟,不要古蹟,是不公平的。因為人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權利。
如果一個地方已被一個政府列為保護古蹟,照理說就不再是私產,但由私到公的過程,政府和市民都應付出代價,付給古蹟原本的擁有者。大眾如果真的要這些古蹟,也要同意這樣的看法,不然不是在佔古蹟原有者的便宜嗎?
台灣現在的問題出在政府沒有給古蹟擁有者足夠的補償,古蹟擁有者成了倒楣的傢伙。一旦自己的私產被列為古蹟,私產變公產,動彈由人不由已。換了是你我,都
不會甘願的。
阿餅,古蹟的補助與保存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我覺得我們政府以往的確扮演太多的角色,反正有錢就去修,然後修好了也不知道誰得利? 現在政府沒有錢修了,屋主也不能動,所以就有人放火燒了,可以重建。
回覆刪除我想政府可以開放給古蹟維修託管的基金會來處理這類的事情,單一的古蹟沒有價值,但是只要串連很多古蹟,那就有觀光上的價值。
當然,這類的基金會財務或是認證的機制還是要建立起來,做的不好,沒有達到目標,是要有換人做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