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吳哥】蘇利耶跋摩二世的功績@吳哥窟‧1112-1202年
吳哥窟(寺)‧1112-1202年
蘇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接手的國王位置,他的父親已經死去約60幾年,中間這幾年王位替換頻繁,跟鄰國有兩次重要的戰役,只到這個國王統一了整個吳哥王朝,並把版圖擴大北到中國邊界,南到中國海。
這個國王不但一即位就開始建設吳哥窟,從1112年開始(還沒即位)建設了90年,吳哥窟位於大吳哥城的南邊,也稱作小吳哥城,整個護城河裡面就是吳哥窟(寺),光是長提走道就190公尺。法國人奧穆在1860年在吳哥發現了這個偉大的建築,昆蟲學家精確地畫下了吳哥窟宏偉的圖畫帶回法國,開啟了法國考古的熱潮。
吳哥窟敬奉的是毗濕奴神,他有八隻手,手上拿著鐵盤(象徵太陽)、金槌(知識)、海螺(宇宙)、蓮花(豐饒),目前這個神像還保存著,但法器都不見了,神像的臉就是依照蘇利耶跋摩二世國王的臉所製作。
乳海翻騰的壁畫
在吳哥窟的東南方壁畫,是講述乳海翻騰的史詩,可以看到毗濕奴神坐在烏龜上,善惡兩邊諸神為了爭奪長生不老的仙水,左邊88位惡神與右邊92位善神,拉動五頭巨蛇(眼鏡蛇的樣子)來攪動。第一次攪動,烏龜轉動產生高熱,攪動乳海都沸騰了,此時姿態美妙的仙女出現跳舞;好色的阿修羅看到美女,一個個目眩神迷,而後有個魔王偷喝了聖水甘露,被日、月兩神發現,跟毗濕奴告密,於是毗濕奴用鐵盤把魔王的頭砍下來丟到天空去,因為魔王很恨日月神告密,所以經常去咬日神或月神,也就是後來經常會發生日蝕跟月蝕的原因。乳海內有很多魚因為受不了高熱而死去,還有備受尊崇的鱷魚,長期的攪動,這條巨蛇受不了,最後爆裂成為一條有毒的大河,這個神話彷彿是印度教的創世紀故事。
光是吳哥窟的壁畫我想就可以看好幾天,四周都雕刻滿了神話故事,不但有印度教開天闢地的故事,還有國王四處征戰的英雄事蹟,還有與占婆人交戰的場景,也有天堂與地獄的想像等等。
水瓶子,你問的:
回覆刪除去吳哥窟看到的景象多事印度教的傳統,雖然佛教有傳入吳哥窟,可是總是與印度教的混合體。我查了一下吳哥的歷史
蘇利耶跋摩一世,1002-1049年在位,是第一個帶入大乘佛教的國王,之後的建築才融入佛教的神像,或許是佛教的神像對我來講比較熟悉,所以多了一份親切感,而印度教的神祇過於虛無神話,要去了解就很困難,不知道龍坡邦的神像是怎樣的特質呢?
我簡單回答一下:
龍坡邦是南傳佛教聖地,(也就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以自渡為主,所以只供釋迦摩尼,沒有其他太複雜的神祁要去了解的,(如:觀音..)因此,相較於台灣的大乘佛教以他渡為主的很多,在此的寺廟雖然精巧,但神祁很少,很單純,倒是正在自渡的大大小小的和尚很多.
有空去走一趟吧..
謝謝老夫子姐姐,原來我選擇了一個難懂得題目去研究,為了寫上面那段短短地乳海翻騰的故事,我整整看了三四個不同的版本,然後濃縮成上面那段,當然那幅浮雕告訴我們的不只這些,雖然還有很多疑問,不過,真的獲得很多。
回覆刪除看來應該去龍坡邦走走的,只有佛陀一人,看來比較容易了解。
這次重返吳哥,我自己補充一下小吳哥城內的一些歷史。
回覆刪除我原先以為吳哥窟四周的浮雕是同一時期完成的,也就是建造吳哥窟的這90年間,後來繞了兩圈,導遊告訴我有些浮雕比較粗躁,是十六世紀(1564.2.27完成)的作品,那時大吳哥地區的水利系統已經失效,經常遇到天災人禍,戰爭不斷,於是1433年國王蓬黑阿‧亞特遷都到斯雷桑托(巴桑),第二年又遷到四忿口(金邊),所以吳哥地區就像個死城一般,但是並非完全沒有人居住,只是統治的貴族沒有那麼多人而已,他們也很努力想要復興吳哥王朝的盛世,但是這些精美的雕刻師傅不知道是功力不夠還是技藝失傳,很明顯的看出雕工就是不好,而且不夠深刻,有時看起來就好像是草圖而已。
每每看到這樣的浮雕,在想想 967年在斑蒂絲蕾寺那樣成熟的雕工,歷史也有倒退的無情啊!也或許是用的石材的不同而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