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在梵谷發瘋前就與他意見相左,梵谷割耳後不久,高更就創作了這幅畫作。
1889年/黃色基督/高更/紐約州水牛城諾克士美術館
高更,1848-1903年,他的人生是非常極端的,就好像現代人在自己熟悉的工作做了十幾年後,又轉換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而高更從海軍退役後經商成功,接觸繪畫,與富商女結婚並育有五個兒女,但他在1890年後獨自放逐到大溪地,他的畫作散布在世界各大博物館,用色鮮豔,構圖大膽令人驚嘆,是印象派後期描述城市人們生活狀況背景後又忠實記錄毛利族生活的畫家。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黃色基督描述的是高更自己,此時的他有些創作的瓶頸與無奈,他的繪畫技巧不像莫內、雷諾瓦這樣純熟精湛,可以在生前就受到大家的敬重,高更年輕時雖然在巴黎的股票市場獲利很多,可是毅然轉行投入繪畫世界中,就沒有獲得同樣的掌聲,與梵谷到法國南部去創作,想當然爾是非常的失意。
高更搬到大溪地後,只回法國一次,這樣追求原始與野性,想走出自己獨特的創作力,我想他做到了描繪毛利族原住民的傳統,在人生中勇敢的追求自我的實現。
水瓶子,我是從鍾文音的”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這本書開始認識高更的,推介給你。
回覆刪除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76239
高更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很大。從他作品裡的大膽色彩可看見梵谷對他的影響,只是他比梵谷更能掌控內心的狂熱與興奮之感。在他去大溪地之前,就試著從周圍環境裡找原始的風格,去大溪地也不只是為了探究原始藝術,同時也想尋找人間伊甸園,獲得簡單生活之下的快樂。
回覆刪除frances
回覆刪除我已經在博客來訂購,拿到後趕快來讀讀看有沒有甚麼啟示。
sylvie
雖然高更受到梵谷的用色影響,可是可以看出來高更有刻意避開梵谷常用的黃與綠,兩人在法國南部有時會吵架,據說梵谷就是因為與高更爭執不下而割下耳朵抗議。高更害怕就跑回巴黎。
高更在一封1888年12月的書信上描述:文生(梵谷)與我對繪畫看法完全不同,他崇拜杜米埃、杜比尼和盧梭,全是我能苟同。相反的,他憎惡安格爾、拉斐爾和特嘉,則全是我敬愛的。
可見高更追求比文藝復興的古典更原始的傳統,在他後來去大溪地的追求,好像找到了某些可以表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