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0

【上海】陳澄波在上海客居時光

1930年夏天,陳澄波與家人兩地相隔長達七年,終於把家人接到上海,當時陳澄波在上海私校教書。


1931年/我的家庭/陳澄波

1930年代的上海籠罩在日本入侵的陰影下,很多學校停課,陳澄波在此的收入也不是很穩定,於是在1933年返台定居,在上海的這段期間,陳澄波到蘇州杭州寫生畫畫,留下了許多江南美景,這些畫入選日本帝展展覽。

在上海的時光,陳澄波的畫作有許多與家人相處的作品,上面的構圖中央是他老婆,而下方的書信往返與筆墨書寫的情況,讓整體呈現不安的氣氛。陳澄波這時期開始的作品有點受到梵谷的影響,後來回台後有段時間在淡水的作品,也有不少梵谷的影子。

【台北】陳澄波與淡水重建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0/blog-post_14.html


陳澄波,1895-1947年。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前往機場協商,於3月25日上午被軍隊槍斃,懸屍示眾三天,享年52歲。

2 則留言:

  1. 我覺得是那種沈重感讓人有梵谷早期作畫的風格,
    雖然很奇怪,
    我到是覺得有那麼點高更的感覺。

    回覆刪除
  2. 梵谷跟高更的畫作本來就有些雷同,但是在兩人末期的時候開始不同,高更因為聽從醫生的建議用畫筆來自療,所以畫的只有風景畫或是房間內以及自畫像。

    而高更也是在末期在大溪地的作品很多,是以當地人為主,或許是這樣你會覺得比較像高更的作品。

    陳澄波在畫人物的時後有個缺點,就是手的姿勢與比例會拿捏不準確,這點在油畫來看反而顯示出質樸的特色。

    若是再翻出梵谷的自畫像與陳澄波來對照,也有那麼點神似,等有空再來對照了。

    不過可以先看看梵谷在 1885 年畫的吃馬鈴薯的人 http://idv.creativity.edu.tw/ortu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91

    以上純屬我個人的想法,我想三個畫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