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9

有關《梵谷》個性的幾項辯正

從各種梵谷的傳記、畫冊與書籍上來看,似乎很多梵谷的病症都會被放大,在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都會依照這樣演出,所以一個歇斯底里、不講道理、衝動、作畫迅速、固執、貧困、自殘、不理性,都是梵谷的代名詞。

From 荷蘭‧阿姆斯特丹
1888年12月/畫向日葵的梵谷/高更/73*92cm/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問題一:梵谷與高更是非常好的朋友?

這是高更所畫唯一一幅有梵谷身影的畫,高更輕描淡寫的把梵谷的向日葵計畫記錄下來,引發後續的爭議,似乎是梵谷割耳事件的導火線。

1887.11.梵谷與高更在巴黎初次見面,互相交換畫作
1888.5.28.梵谷寫信給高更,提議他一同來阿爾加入他的行列。
1888.10.23.高更抵達阿爾。
1888.12.14.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必須返回巴黎。大約就在這幾天,高更完成了〈梵谷畫向日葵〉。
1888.12.17.高更與梵谷同往蒙德波利爾暢遊一整天,並參觀當地的美術館。
1888.12.18.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先前說的「希望能回巴黎」是「幻想」,並要求西奧將他最近寫的一封信當作是「一場惡夢」。
1888.12.23.梵谷在黃屋中割下左耳的下半部,並將它送給妓女拉歇爾。
1888.12.24.高更發電報給西奧,通知梵谷的狀況。西奧於當日抵達阿爾當地的醫院探視梵谷。
1888.12.26.高更與西奧一起返回巴黎。
邱建一:高更對梵谷割耳的描述

由以上的記錄來看,梵谷與高更並非是那麼熟的朋友,從見面到同住、分手,不過短短一年,1888年那年,高更正是離開非常優渥的股票市場工作後非常低落的一年,或許是這樣才答應到法國南方與梵谷共同創作,而且,高更是有收西奧的薪水與免費的住宿。對梵谷來說,高更或許是一個可以共同創作的好朋友,但是在高更眼中,梵谷可能只是一個過客,後來高更1901年在大溪地畫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紀念與道歉吧!

From 英國‧倫敦
1888年/向日葵/梵谷/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因為高更希望梵谷能送他現成的畫作所重畫的,這幅畫有14朵向日葵,簽名落款在畫的中央,用梵谷最喜歡的寶藍色(也是當時最昂貴的顏料),12幅12朵的向日葵計畫之外,這幅14朵的向日葵送給高更,可見高更在梵谷眼中的地位。

問題二:梵谷作畫非常迅速,構圖很隨興,而且經常用手指快速塗抹?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看過梵谷的畫作的人應該知道厚重的顏料,清楚而對比強烈的顏料要調出來並非那麼容易,我實際用油畫顏料來塗抹,經常顏色就糊掉了,梵谷的畫作每幅的構圖與顏色雖然透露強烈的對比,可是基本上這幅畫作還是很平衡的,所有下筆的方向與角度都是經過思考才下筆的,也是同樣的畫作梵谷都練習了好多次,這次或許改了背後的一個顏色,或只是一個小改變,雖然平均下來梵谷作畫的速度非常快,我想應該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而不是很隨興的塗抹。

問題三:梵谷畫下『麥田烏鴉』後就自殺?

1890年7月,梵谷作畫的筆觸似乎變快了,這或許是另一個嘗試,也或許是心理真的負荷不了,無論是烏雲下的麥田或是獵人獵殺烏鴉的畫作,他都一反過往一筆一畫的習慣用很快的方式畫完。梵谷是不是衝動看到烏鴉將死,然後畫完後就舉槍自殺?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根據酒店女兒的回憶錄,梵谷在7月27日傍晚外出散步,很晚回來,雙手撐住肚子,看到地上的血跡,才叫嘉舍醫生來。

梵谷的弟弟是隔日才趕來,經過一整天,在7月29日梵谷才死亡。

以上這些問題,有好多書討論,其實,我跟梵谷也沒那麼熟,或許等我有一天去走一趟梵谷創作的旅行,會有更深的認識也說不定?

2 則留言:

  1. 我是提出一點個人意見!畢竟我也沒跟他吃過飯,跟你一樣和他不熟。梵谷應該是典型的躁鬱症患者,被擴大疾病的部分我想應該無可厚非,並竟他也確實為了精神症狀入住精神療養許多年,他眼中的世界和想法都是以自己為主,或許是這樣才讓高更更困擾吧!
    之前去看過梵谷畫展,梵谷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手法表現,我個人偏好他進入彩色時期,但他的小品素描和臨摹練習其實也很有趣,「作畫非常迅速,構圖很隨興」有沒有可能指的是素描的部分!他有很大部分的臨摹作品筆觸開始很粗獷,也確實看的到用手塗抹的痕跡。
    梵谷的自殺,我一直覺得是有計畫性的,印象中碧雲姊的解說裡,也確實不是一畫完圖就舉槍自殺的。

    回覆刪除
  2. 我在想這麼喜歡用書信往返來說出自己的好惡心情,梵谷若是活在現代,應該是一個被點閱率很高的部落客吧!不用等到自殺,就可以在網路世界找到快樂生存的方法。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