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東引島,乍看之下感覺都是花崗岩,跟南竿北竿的地貌類似,可是在東引島,有看到一些岩石並不完全是花崗岩,而是比較基性的火成岩,也有另一時期的玄武岩、安山岩入侵,是島弧或造山帶範圍內的岩漿所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教授許民陽認為)
*甚麼是火成岩?
一般來說火成岩是岩漿或熔岩冷卻凝固而成,我們很簡單的把火成岩分為玄武岩、安山岩、花崗岩等等,主要是依據礦物的含量、成分、結構與岩石的化學成分來分類,利用二氧化矽(SiO2)含量,含量越多稱為酸性,含量越少稱為基性。另,火成岩又依據噴發當時的深度又做了侵入、噴發的分類方式。(好像在複習大一的普通地質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火成岩
簡單的說,在東引島的火成岩,除了比較酸性的花崗岩外,還有比較基性的閃長岩、輝長岩,這個基盤是燕山運動所造成的,是侏羅紀至早白堊世早期(205-135Ma)之間的構造期。但這些基盤常被許多晚白堊紀的岩脈所截切,這些侵入的安山岩、玄武岩有的風化成黏土、紅土,造成東引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
東引島上許多奇怪的露頭,是很黏的黏土。
坐船遊東引島的周邊,可以看到很多奇石,例如:烈女義坑、一線天、海現龍闕、鱷魚島、老鼠砂、松鼠與恐龍、面壁觀音等等,這些都是長期風化作用,形成剝離丘、鱗剝、岩柱,倒下來的岩柱形成平衡岩,還有海蝕洞等地形。
東引島的岬角與海灣廣布,但是馬祖幾座島中,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分析原因如下:
一、東引島距離閩江口太遠,從上游攜帶下來的泥沙不容易飄流到東引島沉積。
二、島內的花崗岩也不容易受到海潮侵蝕而變成沙,在海邊可以看到鵝軟石狀的花崗岩,但是並沒有細砂。
三、島內降雨量少不容易沖刷岩塊。
四、潮流的方向是岸邊朝外邊運送,沿岸不容易產生沉積作用。
在台灣周邊的小島,是研究地質學很重要的場域,因為東引島交通不方便,又經常被歸類在馬祖列島,經常被忽略,雖然到東引島非常短暫,卻對這裡的地質景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備註:本文為參與「連江縣東引鄉樂活北疆.釣遊天堂產業發展計畫」-東引力.慢旅行媒體推廣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