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2

《里斯本》夜車

去里斯本是因為溫德斯的《里斯本故事》,但看了《里斯本夜車》,直覺整個故事有點撥絲抽繭的感覺,也讓我對里斯本矇上一層面紗,想要去揭開她,越是想要了解,卻又覺得裡面有千百種的秘密。

《里斯本夜車》改編自瑞士知名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的同名獲獎小說。故事講述由傑瑞米艾朗飾演的瑞士籍中學教師,某日前往學校上課途中,意外阻止一名即將跳河的紅衣女子;也因為這名神祕女子不告而別,讓他決定丟下工作,遠赴里斯本展開一場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劇情充滿感性的密度與思想的深度,並探討人類孤獨、生命、友誼、愛情與忠誠等諸多難以言喻的人生經歷,可說是透過文字及影像,帶領觀眾經歷一場文學與哲學的深度對話與探險。



我又掉入沉重的回憶中,我也一直在想,到底是電影讓我在旅行中獲得樂趣,還是在旅行中驗證電影的種種。在里斯本的時候,我整個人掉入了電影主人翁的情緒,頭也不回的埋入里斯本這個城市之中,我在傑瑞米艾朗眺望著里斯本市區的山丘公園野餐,還有他住宿的民宿前上上下下不斷地找尋。

電影中的主人翁見到革命分子中所有重要人物,解開了這些人除了革命之外的愛恨情仇,見證了在白色恐怖下的愛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是這樣的堅定。這讓我回想台灣民主運動的過程中不也類似,每想到美麗島事件,殷海光在台大不能繼續任教,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停刊被抓去關,1950年台大的共產黨學生案件,甚至1920年代的蔣渭水,那樣的年代,到底這些人為了什麼而努力?除了理想,也有艱真的愛情。而這些,都是追求真理的人所做的努力。而我若生在那個時代?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每一幕每一段情節,傑瑞米艾朗因為一本書找尋真相的改變,傑瑞米艾朗的老婆把書房改成他男友的車庫,離婚後他就一個人下著西洋棋,這一段追尋的過程,認識了一個眼科女醫師,這兩個串場的人物與故事中的革命分子對照,我無法用很精準的文字來描述。但我在里斯本的那四天,是否對我這一生有重大的改變?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些微的改變。

至少,我試圖去拜訪一些書店要做採訪,但喝下了清洗咖啡機的水。深夜聽著 fado 音樂,勾想起人生感情的種種,在里斯本的夜裡夢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最後一晚看著葡萄牙音樂劇,只能說這段際遇也只有在里斯本才能遇見,也只有看過這部片才能感動。

寄件者 葡萄牙‧里斯本

用雙腳走過里斯本的大街小巷,當下覺得很辛苦很累,如今回想,也只有這樣的苦行模式,可以觸碰到更多里斯本。我知道里斯本還有更多故事,但我光看這部片,就已經很多感觸,還是要繼續研究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