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到工藝品,你會想到甚麼?陶、青花瓷?我想到的是兒時的竹搖椅、藺草枕,若是範圍縮小到原住民工藝,大概就是百步蛇與衣服的圖樣了。
但,針路有那麼重要嗎?
聽晚了昨晚《部落書寫體針路》作者之一的分享,這些圖騰大量的被電繡、印刷複製,早期大家都還把阿美、卑南、布農、排灣等圖紋亂用混用,現在應該或要把編織的靈魂找回來!圖紋搞對部族只是基本,應該要把在地針路找回來,而且把圖紋使用的場合也搞清楚。
文化的深度,在獨一無二的在地性,部落的長輩編織一件衣服、一條頭巾或是一頂帽子,應該有合於身分角色的代表性,或許是巫婆、祭司,或是酋長、貴族、母親、父親、兒女等等,在祭典上的服裝圖紋裝飾,絕對不能亂用。
在地的針路,會隨著地理環境、氣候有所不同,山脈的高低,山間上的雲霧、溪水,也同時反映在針路上,這個是電繡、印刷無法體會,也無法複製出來的文化。
目前河邊生活也有竹家具的展覽,喜歡還可以買回家喔!
PS. 會後,河邊生活的主人說已經要成立私人的台灣工藝學校了,除了技術,從文化切入的臺灣工藝品,才是永久保存之道。— 在河邊生活 Liv'in Riverside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