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看過一篇朋友轉傳一個大學教授把中國留學生退學的文章,的確目前做學術研究的風氣很差,網路搜尋一下就複製貼上交作業。
所以規勸同學可以看這類圖鑑的書,要抄也要會抄。我為何喜歡看圖鑑類的書,因為很容易了解,無論是完全不懂得情況下也可以看得懂,等到有了一些基礎再翻閱又可以獲得更多。
但,圖鑑的書籍要做的有內容必須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關注一下有無矛盾,而且要海納百川再篩選,這是我覺得目前台灣圖鑑書最容易失敗的盲點。
我有一系列楓書坊的圖鑑系列,主要翻譯日本建築圖鑑,木馬文化在二十年前也翻譯了一系列建築相關的書,書名有用國家、城市甚至是帝國、地區等來區分這些地方的建築樣式。
我心目中理想的建築圖鑑,慢慢地被 google 3D 地圖實踐了,只是 google 做的還是基礎工作,要在 3D 模型上標註材質、樣式,演變的歷史,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有建築師這個名詞,是從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透過公開競圖而形成的一個行業,日本也是在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開始透過競圖培養優秀的工程師,我們的總統府當年就是這樣成形的。
而日本當年的建築師也都是從技師開始培育,唯有從頭到尾一條龍的產業,才有可能培養全才的這樣的概念,國家才能強盛,在國際化的概念下,這樣的思維還是正確的嗎?
對於各產業,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多培育台灣人才,我們一定要多給機會,希望台灣能有國際級的建築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