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館分享台灣咖啡館百年變遷,現在普遍認知的咖啡館,是賣咖啡+甜點+輕食。只賣咖啡,甚至只賣單品咖啡,不能加糖、奶的咖啡館,我想 La Belle Coffee 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目前的咖啡館文化來自於歐洲,反觀在中東旅行時想要追尋咖啡館文化的源頭而不可得,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高級飯店,看到了咖啡館上的金箔,還有金碧輝煌的大廳,加上旁邊戴上百萬首飾但卻把身體包的密不透風的伊斯蘭女性,這樣的維和感,咖啡館為何沒有一些傳統,在帳篷、海港或者是土耳其咖啡的沙盤?
失落的文化同樣在敘利亞的沙漠中,我看到了一家巴格達咖啡66的咖啡館,的確這家咖啡館位於大馬士革與巴格達中間的要道,但其實這家咖啡館是模仿同名電影《巴格達咖啡館》位於美國國道66號,位於加州,他的東方有一個小鎮叫做巴格達。
目前的咖啡館文化,當然來自於歐洲的文化沙龍的一環,而撐起沙龍這一片天的主角都是女性,悲哀的是來自於歐洲的咖啡賣起了洋食,也帶入了新穎的設備:冷氣、黑膠、裝潢、製冰器,但是同時也讓藝妓的演出往下沉淪為女給服務。
有三個小時慢慢談台灣咖啡館 1930年代的盛世,很爽!
攝影:La Belle Coffee— 在 La Belle Coffe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