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101種咖啡製作 No.021-030
20190816 No.021
冷萃咖啡Cold Brew
既然買了 Hario Switch 的濾杯,想想可以用來製作冷萃咖啡
咖啡豆:肯亞AA,20g,小富士刻度2
水:常溫+冰塊,240g(大約 240cc)
放置四個小時後把咖啡水放置血清瓶冰到冰箱發酵5天再來品嘗看看。
20190817 No.022
這個主題似乎停不下來,每天都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來玩不同的製作方式。
咖啡豆:哥倫比亞,18g,小富士刻度3
冰塊先放在下壺:約100g
第一段:水溫85度,燜蒸36g,30秒,然後把咖啡放掉放到下壺
第二段:慢慢倒入總水量180g,浸到總時間3分鐘後,再把咖啡放掉放至下壺。
所以咖啡與冰塊混和後,總水量大概是 280g。
這個濾杯在放水的時候接觸到冰塊,有種涼快感。
20190821 No.023
這個夏天一直冰滴咖啡,試過了用浸泡式的方法,也試了先燜蒸再冰滴,好像效果都不理想,今天換一個蛋糕陶瓷濾杯來滴滴看,上下都墊了愛樂壓的濾紙,就開始滴吧!
20190824 No.024
手沖咖啡的器具很多種,每一種都有它的原理,也都需要練習與熟悉,重點是都還蠻貴的,那麼,用這種很便宜的茶葉過濾器可否手沖咖啡呢?
我覺得很適合一刀流。
20190826 No.025
真正冰滴咖啡,用V.60 來滴,為了讓水平均滴在咖啡細粉上,用了左下這個工具,加裝了 LilyDrip,滴完後放在冰箱五天。
20190828 No.026
看到一些咖啡 Youtuber 介紹可以秤上壺與下壺的重量,方便計算上壺咖啡豆吸水的重量,方便計算水粉比、時間等這樣的變因,進而計算萃取率,符合金杯理論......。
真正的重點來了,可以秤上下壺的電子秤好貴,我又不需要透過藍芽跟手機連結,那麼怎樣用最便宜的方式組合出可以量測上下壺的重量呢?
結果用這樣組合,一個手沖架,兩個電子秤,就可以達成這樣的功能了。
當然,這沒有手機 app 輔助。
20190829 No.027
高中考大學的時候,我只專攻化學,期許能夠九十分以上,這樣就可以直接去申請化學系,可是沒想到只考了八十八分,沒能完成這個夢想,既然現在喜歡沖煮咖啡,那麼就去買一些比較便宜的化學實驗器材來試試看。
1. 玻璃漏斗,10cm, $70,放入 V.60 濾紙(1-2人比較恰當,我這個太大),咖啡豆哥倫比亞,小富士刻度5, 12g
2. 無刻度玻璃燒杯,500ml,$90
3.洗眼瓶,500ml,$250,當成手沖壺,雖然出水口很小,但是衝力很強,熱水85度。
第一段熱水20g 燜50秒,第二段注水,由於漏斗沒有肋骨,而且出水口又比較小,所以必須要有浸漬的準備,剛好洗眼瓶的衝力很強,剛好去翻滾咖啡粉,也可以適時用攪拌棒,下壺總水量 150cc後把上壺移開。
20190901 No.028 用化學實驗器材來水滴咖啡
1. 梨形分液漏斗,500ml,$490,放置常溫水 500cc,大概調整兩秒一滴。
2. 布氏漏斗,10cm,$380,上下放圓形濾紙,放置咖啡豆 40g,小富士刻度1
3. 蛇型冷凝管,20cm,$208,這時放在這裡就只是炫而已,若用冰水裝在這裡循環應該可以很酷吧!
滴了六個小時終於滴完,放置冰箱五天試試看風味。
PS. 分液漏斗原本不是要來緩慢滴水,只是因為下面的玻璃栓可以調整水流,所以我拿來這樣使用。
20190903 No.029 防彈咖啡
買了貴俗俗的MCT油,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如何從椰子油中提煉出來呢?喝了 200cc,整個都是油感,完全喝不到咖啡的味道,害我還用很好的咖啡豆!照片是還沒有去打奶泡前,打完了好像比較容易入口,喝完了實在很飽
20190904 No.030
咖啡手沖一定要有手沖壺嗎?其實並不一定,只要有穩定的水流、適當的溫度,還是可以沖出一杯好咖啡。
這回用梨形分液漏斗來當手沖壺,先自行測試穩定的水流,大約三分鐘左右可以把300cc 的水流完,然後把所有器材安裝好,布氏漏斗當成蛋糕濾杯,放置20g 咖啡豆,並且把漏斗放置在燒杯旁,讓咖啡流出就沿著燒杯邊邊緩緩流下。
到入熱水後,控制梨形分液漏斗緩慢的旋轉,讓所有咖啡豆都均勻的浸水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