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黃土水,〈出生於臺灣〉,1922年

黃土水(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是艋舺的雕刻家,他短短的一生,剛好參與了臺灣美術史上與西方藝術接軌、繁華的年代。他的《水牛群像》在今日的臺北中山堂,也說明了當年日本政府所推廣的地方色,看了他的作品,好像燒盡了青春,人生雖然短如曇花,但是這一現卻是永恆。

這次在北師美術館 MoNTUE 不朽的青春,展出他在1920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展的作品《少女》胸像,少女脖子上圍著毛皮,下半身明顯的看得出是和服,背後還有一個大的蝴蝶結,眼神透露出大正年間摩登又浪漫的情懷。

這件作品從太平國小借出來並且修復,用這件作品來破題,帶出了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以自己身體力行,不斷的寫生旅行,讓學生們得以在臺灣鐵路、公路所及之處畫下了當時風土民情,這樣的影響延伸到了後來學生的學生,至今的前輩畫家都有這樣的影子,這也是師生傳承的精神。

我最喜歡的是長年下落不明,但在 2015年在山口防府圖書室倉庫找回的作品,陳澄波在 1930受到卸任總督上山滿之進的委託,在太魯閣族達吉利部落不遠處的清水斷崖寫生,題目是《東臺灣臨海道路》,就是今日的蘇花公路,上山總督在任期間多次上山到達原住民部落,這條道路也是他非常重視,可惜道路還沒完成就卸任了,委託陳澄波到此寫生,表示他對於臺灣的關心,畫框還使用原住民的圖騰。

雖然這本書是這個展的導覽資料,但有別於其他的美術展覽,只介紹畫家與作品,這本書對於每一幅畫作的考據,還有那個時代的理解加上了人文精神,書末的文史資料,包含書信往返、成績單、素描草稿、明信片、報章資料十分豐富,可以立下美術展的許多標竿。

這本書絕對值得收藏,希望這些這檔展相關的紀錄片,或者老師的演講、導覽等活動,未來也能夠再延伸,若能未來收錄在此書內,這就十分完美了。

2020/11/17 二刷,遇到來拍照的人,關鍵字:呂基正

20201024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我們已經過了不朽青春的年紀


12
 3
1.鹽月桃甫/1930/油彩/刺繡
2.米勒的畫作
3.展覽導覽專書《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去福岡亞洲美術館看過陳澄波的東臺灣臨海道路那幅作品,今日再看到還是一樣的感動。

總覺得鹽月桃甫應該是非常喜愛高更,不只是他的畫作中的配色,還有殖民地原住民的生活,但看到這幅畫,雖然是高更的色彩,原住民的題材,但背後有誰的精神呢?

米勒,筆下的農家生活,窮苦,不知道明日的希望,只有活在當下的知命,農女牧羊時還要理羊毛,雙手長繭還不能休息。

看了這檔展畫作的細節,了解了臺灣當時產業發展的情況,了解了台灣的風景,也了解了這些畫家心裡的想法,更認識了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