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建築之世界史》
這本書讀了一年,只讀到第三章,雖然在建築樣式的演變讀起來如沐春風,把西洋建築史打散後,溶入了伊斯蘭建築,這樣才有完整的感覺,但是對於眾多伊斯蘭歷史的不了解,如何串連起來,還是如鴨子聽雷。
我想是地名的不了解,即使如我走過那麼多國家地區,還是很多地方沒踏上,即使去過了也不一定有參訪過這些清真寺,即使進去了也可能忘了。也難怪黃蘭翔教授要用兩百頁來譯註本書的內容,實在是不容易融會貫通啊!
能夠以各地清真寺的建築結構、型態、樣式來分析各地區歷史與文化交流,實在是深度旅行中不可以或缺可以觸碰到的建築,反過來透過建築重新認識歷史。
後來,我反覆的閱讀,發現了一個偷吃步,這也是博士論文級的文章一個慣例,每一章節只要讀前言與結論就好了,至於中間的細節,若有人可以做出一張張的地圖,就可以很快了解了,有沒有人要做這件事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