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顯示具有
日式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式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12/01
《台灣日式建築紀行》日文版
›
渡邊老師這十年來的紀錄,疫情期間不曾停歇,深深地覺得這個世界的成功,是屬於永不停歇的人。 從這些老房子的探訪、紀錄,與周邊的人互動,有了時空感,蓋房子之時與建築史的串聯,再歸納出百年來建築的演進,我覺得並不是常人可以完成的。 雖然已經有兩本正體版,這本日文版更為完整,既簡...
2022/03/03
【淡水】淡水警官宿舍
›
經過了多次的改建,這棟房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時代不同人居住的痕跡,不過最後一次的改作多了一個閣樓再修復時並沒有留下來。 客廳因為流行洋式而改過、走廊因為屋主喜歡跳舞而加寬,不同時代的潮流所留下的足跡,這才是這些房子有趣的價值啊! 後來的警官曾有女兒是作家,不過參觀當日並...
2021/04/20
山本由松(1893年-1947年),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
山本由松(1893年-1947年),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1947年6月,有一個「蘭嶼科學調查團」,以馬廷英教授為團長,與日本時代在帝大服務的教授一起出團,有金關丈夫、山本由松、 G. H. S. Schwafe、國分直一、川口一郎、金子壽衛男、松山虔三等人。 這裡還有回台...
2021/03/27
《跟著日本時代建築大師走》一次看懂百年台灣經典建築
›
《跟著日本時代建築大師走》一次看懂百年台灣經典建築 日本時代台灣的建築,以前總被冠上巴洛克、文藝復興、西班牙、英國風格等等,總是不知道這些建築的來龍去脈,最近幾年建築史的老師把這些建築簡單的稱為歐式建築,的確是很不錯也很簡化的說法。 這些建築的設計者全是日本人,為什麼會蓋...
2021/03/12
【台北】到洲美扶輪社分享日式家屋的故事
›
到洲美扶輪社分享日式家屋的故事 原來以為是朋友介紹我去分享這個題目,沒想到人到了現場,才知道是社員聽到收音機裏面有氣質的聲音才請秘書聯繫我來做分享。 我真的太不專業了,居然不知道邀請原由。或許就是這樣少根筋,至今活的還蠻愉快的。 這個題目要講的有感,可能都要上了年紀,比我...
2020/12/22
【屏東】南國青鳥 x 喫茶萬歲書衣
›
20201221 南國青鳥 x 喫茶萬歲書衣 每年去屏東都會到這個地方來,曾經在孫立人將軍官邸後面的演講廳分享導覽經驗,也曾經在導覽志工管理時期進入官邸一二樓,如今再回來,已經轉換為一家書店咖啡館,現在的書店十分非常的不好經營,可以在勝利星村有四家書店,加上這家書店,其實...
2020/12/21
【台南】愛國婦人館
›
20201221 臺南愛國婦人館 臺北,也有愛國婦人會館,很可惜很早就拆除了,不然可以看到戰爭時期愛國婦人會的勞軍、慈善活動的層面有多廣。 入口後的木紋,與台北臨沂街的文房,還有屏東孫立人將軍官邸都是一樣的雕刻方式,顯見這些木匠應該是有圖鑑可以參考的。 在這裡的二樓大廣...
2020/10/31
凡事問臉友
›
凡事問臉友: 請問專家,座敷的床之間旁,有個書院造的窗戶,這個窗台會不會太高了啊?還是床之間沒有做"高一點"? 楊勝:這哪,好有趣。看似書院造,書院窗像窗子。地袋、違棚、地板的關係有十分趣味,好想去朝拜
2020/10/07
《著名漫畫的房屋格局》
›
《著名漫畫的房屋格局》 看完後發現以房子的大小來看,小丸子的爺爺,官階應該不小喔!
2020/08/07
《薰風》雜誌的第一次分享講座
›
這次寫的是小時候蘋果牛乳的滋味,沒想到居然跟足立仁教授也有關聯,而我就 1920年代後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異人館的特色與後來的使用方式跟大家分享。 生活文化的不同,這些房子的使用方式也南轅北轍,我們真的十分不了解長在這塊土地的這些房子,為何會長成這個樣子,又為何有洋和混合的樣...
2020/07/27
【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
›
這棟日式建築,後院非常大,蓋了現代化的清水模建築,旁邊一棟挑高的長屋做為餐廳經營,應該是現在留下來日式建築中能夠商業經營運作最好的模式,有空間辦演講,還有大庭院可以舒緩心情,還有原洋和混和的日式住宅,一應俱全。 聽說現在在校長故居內有王策的快閃咖啡店,不過我並沒有遇到,不知...
2020/07/24
【新竹】池田門、三上秀雄、有本兼治於1943年興建的招待所,戰後李克承博士居住
›
池田門、三上秀雄、有本兼治於1943年興建的招待所 原來以為還是會看到洋和混合式的日式建築,沒想到非常樸素的大門內,是純和式建築(可能跟戰時政策有關),一進去後看到為了適應台灣的氣候,前後都有非常寬大的緣側、走廊,雖然設計得十分簡單,但我覺得細節一點都不馬虎,又是一棟在戰爭...
2020/06/28
【台北】松山療養所長官舍
›
1935年,玄關的四角馬賽克磚、洋式客廳的六角窗,八角門廊柱,典雅低調的房舍與大自然合為一體。 周邊是豪宅,原來人們嫌惡的傳染病隔離場所療養院醫院主體已經拆除,留下所長與員工宿舍,搖身一變為靜心場域。 去滿洲發展寫下《原鄉人》的鍾理和曾經松山療養所養病三年,切除六根肋骨,...
2020/06/19
【台北】浮光書店
›
趁店長還沒有來,偷翻她書櫃裡面的書— 和Irene Chao 、Yoshitaka Watanabe 、 Johnny Jiang和志明賴。
2020/05/22
【台北】師大的小玉兒老師的課程:三故居的導覽
›
今天下雨不斷,同學撐著傘很乖巧的跟著,我想我可能講得太多事情,很怕大家完全無法體會。 梁實秋、徐志摩的新月社,人間四月天,我試著把林徽音的好朋友金岳霖與殷海光做點連結,也把殷海光的太太與彭明敏的太太做些連結。 人事時地物恰好在這裡發生,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這些教授...
2020/05/14
【台北】渡邊義孝的來台灣第十八次的旅行紀錄
›
收到渡邊老師 Yoshitaka Watanabe 2019年底旅行的手稿文庫本,其中記錄到了這次來青田七六的演講與導覽的照片,實在佩服,一邊工作還可以一邊紀錄,保持同樣的熱情那麼久,要我真得沒辦法。 仔細翻閱了一下,欒樹下書房的套餐好好吃,還有我不滿政府的言論居然被記錄...
2020/03/18
【台北】故里山花此時開@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
大概快兩年沒跟 mina 碰面,特地來看她的特展順便敘舊,每次在她的臉書看到在大樓頂樓盡情的做自己的創作,都很好奇到底在哪裡? 原來,這幾年 mina 在 pinkoi 上活動,看似表面上是課程、賣畫,但實際上是教授一種生活方式,傳授自己觀看世界的模式,只是這個媒介是...
2020/02/16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 vol.1,新書分享會
›
以位於鐵道縱貫線與敕使街道交會處的高級料亭梅屋敷為背景,交織出一段日台飲食文化的交流。 看完後覺得考據一流,當時的大型建築非常講究的恢復了回來,還把孫文先生來台的足跡暗藏在書中當成彩蛋。 百年前的台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社會,我想至今還是一個謎! 如今多數建築消失,甚...
2020/02/08
《日本最美建築遺產群》
›
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大量的拆除城牆城堡,甚至還沒有進入大正時期這些城堡在觀光的需求下大量的被重建,興起了一股城堡再生運動。 如今,小鎮風情成為日本的建築遺產,從城堡到一個聚落的保存,這個規模大不相同,我去過了書中幾個小鎮,都可以透過走讀了解歷史與特產,從建築中很快的發現與其他...
2020/01/07
【桃園】新南12文創商店發行的雜誌,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
這本開本很大的地方誌雜誌,很快就可以翻完,也很快了解新南老街的過去與現在,但我想製作過程應該非常辛苦,期待可以持續發行下去。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由於紙本刊物與摺頁隨著數位化時代越來越少,這類的創意凸顯大溪老街的建築立面,摺起來有了層次。 或許,數位時代有別的...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