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顯示具有
荷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荷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12/30
【阿姆斯特丹】林布蘭的《夜巡》
›
林布蘭/夜巡/1642年/363x437cm/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 這幅畫因為展覽場地的關係,邊緣曾經被切掉過,而且可能因為年久導致整個色彩變暗,因此畫作被取名為夜巡,實際上並不是夜晚,更大的可能是太陽光從上頭照下來。畫中的主角是中間的民兵隊的隊長,身穿黑色衣服紅色腰帶,還...
2010/01/23
【台北】努南的梵谷返回父母身旁,一段自殺的姐弟戀@燃燒的靈魂
›
在海牙待了一年多的梵谷1883年9月離開席恩後,到了德倫特停留三個月,厚著臉皮到努南去找他父母,擔任牧師工作父親這時已從埃頓調到努南,1883年12月離開父母兩年的梵谷重回穩定作畫的環境。 1884年6-7月/紡織機與工人 工業革命後,農業也走大量生產快速收割的模式,辛...
2010/01/21
【台北】在海牙的梵谷,照顧席恩一家子@燃燒的靈魂
›
梵谷開始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海牙的畫廊擔任買賣仲介,之後擔任牧師失敗後回鄉自學習畫,終究還是跟父親不合,1881年12月的聖誕節過後,他就前往海牙,這個他16歲剛出社會的地方。 1883.8/這張沒有臉的漁人之妻,海牙時期的作品,雖然沒有畫出臉,但可以看出一種悲傷淒涼的蕭瑟感...
2 則留言:
2009/01/29
【阿姆斯特丹】花團錦簇與風車
›
這是老朋友出差(我想應該是)經過阿姆斯特丹捎來的明信片。 我只記得我在阿姆斯特丹吃了一頓餐,隨便了找家旅館,因為是星期日,沒有換到荷蘭幣,沒有去博物館也沒有坐船,只有在一個很髒亂的街道逛了一下。不過,倒是在一個不太鄉下的地方看到了很多的風車,還有一大群人騎著腳踏車去教堂做禮拜的畫...
3 則留言:
2008/09/06
【台夫特】《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梅爾時代的荷蘭
›
17世紀的荷蘭是個科學與藝術領先世界的地方,因為航海帝國與宗教改革的關係,中產階級所帶動的買畫運動,讓維梅爾這類畫家存活了下來。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照片/維梅爾 1665年的作品 該電影清楚的說明了 17 世紀的荷蘭,貴族的崩解,因為宗教改革讓教堂不再有鉅幅的聖經...
6 則留言:
2008/08/23
【阿姆斯特丹】《夜巡林布蘭》
›
最近幾年的電影有很多敘述藝術家的故事,把知名畫作搬上大銀幕很吸引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梅爾、《梵谷傳》都是描述荷蘭畫家的故事。 在長春戲院門口拿的電影明信片 某日中午剛好逛到《夜巡林布蘭》的官方網站,問了藝術史大師雨漣是否值得去看,她說要等他看試映片之後才能告訴我,...
2 則留言:
2006/01/09
【阿姆斯特丹】林布蘭400歲
›
2006年是荷蘭大畫家 林布蘭 400歲紀念年。阿姆斯特丹也特別為這位世界知名的大畫家安排了一系列的展覽回顧。 第一次聽到林布蘭這名字是在唸美工科時所買的昂貴畫紙名,還有水彩顏料都叫林布蘭!那時更本搞不清楚林布蘭的來歷,只覺得為什麼這張薄薄的紙要那麼貴!如果畫壞了,幾十圓...
2005/09/13
【阿姆斯特丹】盛開的杏花@梵谷美術館
›
在 梵谷美術館 逛了一整天,最喜歡這幅「盛開的杏花」。 那片碧藍天,你望著它,望著望著,突然發現自己竟躺在一塊草地上,頭上是幾株盛開的杏花,杏花後面是那片碧藍天。那片天空有一種吸引力,把你吸進去,然後你開始覺得有點頭昏,好像飛起來了。風在吹,眼前一望無際的天和地,什麼死不死,自不...
4 則留言:
2004/12/31
【荷蘭】與海爭地
›
The Netherlands 去過荷蘭的人不知是否和我有一樣的感受?總是弄不清是腳下採的這片土地在移動還是水在流... 我對荷蘭的情感是複雜的,真正開始欣賞她的美也不過是幾個月前的事... 記得剛移居荷蘭時,總覺得沒山很沒安全感,不禁開始懷念起北投的大屯山、法國的匹里牛斯山!那...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