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幾個月會去一次,不是寫稿看雜誌找靈感,就是翻翻日本雜誌,耗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疲倦,閱讀編排舒適,適當的充填輕知識,是沒有甚麼壓力的。
雖然每次有資訊恐慌症的時候,到這裡就可以透過大量翻閱,在心裡上舒緩這個恐慌症,實際上也了解了一下各地的潮流。
今天寫了一篇京都相關的稿件,編輯跟我說書寫京都的人太多了,很難寫得出特色,果然京都書寫是一大紅海,多數的作者出版相關的書籍,就直接累癱在海灘上,出版後到底有多少人翻閱,還真的是一大問號,就連日本自家的雜誌,每年都會重新做京都主題,就連我書架上一堆京都的書,每年還是繼續出版京都的書,是否真的書名冠上"京都"兩個字,就會大賣呢?個人是有點懷疑的。
許久未逛誠品書店,這回一逛發現到了日本的錯覺,好多日本的雜誌,甚至是日本雜誌流行送小禮物、包包、環保袋、筆記本等,也都運送到台灣來了,只是價格還蠻貴的。轉頭看看台灣的雜誌不但很薄內容少的可憐,有些甚至在美編上刻意的重複照片或做切割,硬塞版面,這種好像後製藝術創作的美編,其實多少扭曲了原作者的想法,我每翻一頁就一直搖頭。
原以為台灣媒體的墮落只在新聞上,沒想到雜誌內容也全面棄守,廣告內容也不注重各階層各族群觀感,那麼閱聽人只好全面轉到日文雜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或許日文雜誌也可以來個翻譯成中文的版本,那市場是不是又擴大了呢?
台灣是多元文化之處,出版自由,若不能靠出版來累積文化,歷史不夠久,做事情不夠細膩,出版從作者書寫到編輯校對的流程越來越不重視,那麼生產出那麼多內容也是枉然。
PS. 地球上第一隻眼是甚麼時代出生的呢?我用全景相機是前後兩個鏡頭,人也有兩隻眼睛,但總看不清楚事情的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