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6

《茶與美》


來永康街的半畝院子,準備下午三點的活動,一進門遇到文青,真是大驚奇,沒想到除了去咖啡館會遇到臉友,現在到茶館也會遇到認識的人了。

永康公園有小農市集


為什麼會主持,或是串場這本新書分享,我非常的"勉強"看了這本書好幾次,受用無窮,但卻還覺得我是門外漢。

啟彰是我國中同學,文茹是因為導覽機緣認識的殖民研究的學者,意外的透過我紹介,才讓這本書翻譯本的可以通過龜毛的日本人同意發行。

這個"勉強",應該也可以翻譯成"學習"吧?

我書寫咖啡館相關的書,沒那麼困難,對於咖啡的味道,只要說出自己的觀感,但若是書寫茶館相關的書,可能就十分的困難了。品嘗咖啡經常用著我們認為"十分"科學的度量方式,在時間、溫度、咖啡豆粗細等工具之下,沖煮的咖啡味道,雖可能沒有專業咖啡師的那麼層次分明,但也至於太差。

但是喝茶,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日本茶道傳達的一期一會,時令、茶器,還要搭配參加者的身分地位等等,全部都是考量的重點,那麼這樣繁複的"道",到底"美"的標準在哪裡呢?

我們經常會說:美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定的標準。但,真的是這樣嗎?

柳宗悅雖然不是茶人,但是給製作茶具的職人,給了一條出路,那就是民藝之路,而這本《茶與美》,閱讀後覺得很多是禪學、佛學的體悟後,給予茶人的建議。

千利休霸氣的說:美,我說了算!柳宗悅到了1920年代開始書寫這本書的這些內容,給我們一些美的鑑賞方法,很直白地說出了,只要「用」就是「美」,最後晉升到最高的精神層次--無為之美。

無論在民藝、茶器、茶葉製作,我們有很厲害的技術,但是最缺乏的就是為什麼要這樣的「論述」能力了!這本書希望能夠給我們一些標準。— 和 WenJu Lee 。


擔任《茶與美》柳宗悅的翻譯新書主持,雖然不是我的主場,但我的同學與好友花了好幾年才翻譯出這本書,不但是人生的體驗,也是器物與使用之美,再深入一點的話,已經到了禪的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