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顯示具有
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8/01
《臺糖南北平行預備縣文化資產價值研究》
›
《臺糖南北平行預備縣文化資產價值研究》 很喜歡把許多事情的前因後果搞清楚,於是很喜歡看這種大多數人覺得無聊的書。 我們都知道台灣有很多糖廠,運送甘蔗的主要五分車在日本時代,除了農業運輸,也開始兼具客運用途,戰爭時間開始了軍事用途,戰後開始另外的規劃。 這一系列的鐵道歷史...
2020/12/28
《延綿的餐桌:府城米食文化》
›
來農學社參加內部會議,新書分享會,原來也可以這樣辦活動 覺得好像看到楊翠老師 — 與 MuJung Chiu 。
2020/03/23
《鄉間小路》2020.03
›
突然看到雜誌背面的一隻手,很面熟!原來是我的手。 很感恩還有雜誌做"散步"的主題,這一回帶大家到城南,不同政權對於都市的想像,真的大不相同啊!
2020/01/01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東北食通信》
›
我想在傳統的購買體系中,是接觸不到這樣的雜誌。我們可能知道餐廳料理者廚師的面容,可是我們很少知道生產者的面容。 我在獨立的小書店翻閱到《東北食通信》,除了很想吃這些海鮮之外,也想了解這些漁夫到底是怎樣抓到這些食材,他們是如何過生活的?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這本書裡面...
2019/11/14
【台北】遇見足立仁教授的學生,星野先生
›
在青田七六遇到了一群地質系馬廷英教授的學生,也遇到了足立仁教授的兩位不同時期的學生。(先簡單做個紀錄) 收到了一些講義與筆記,還有足立仁教授親手寫的明信片,這幾年只是做文化導覽而已,沒想到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賴,願意把情感的記憶資料交付給我。 主因是今年有日本電視台某節...
2018/06/20
【台北】今日導覽紀錄: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與水圳道循跡(生態旅遊協會)
›
今天走滿了兩小時,我就沒力了,可能是端午陽氣太旺盛,雖然老天爺很幫忙了,太陽不大,也沒有下雨。 在台大醉月湖提了一下這個舊稱牛湳池的地方,原來是沼澤地,再度翻閱出1898年的台灣堡圖,周邊很多埤塘,水圳道也串連了這些埤塘,所以沒有一個比較大的湖。 但,1939年的瑠公...
2018/05/24
【台北】泔米食堂
›
幾次經過前往不是預約客滿,就是休息時間,今天算是運氣好,剛好有位置,還有剩下主食才能入座啊! 抱持著有甚麼就吃甚麼的態度,這樣的餐廳在挑食的社會不好生存,來自台灣各地新鮮的食材,要搭配的好也要有相當的功力。 坐下來好好的吃一頓飯,雖然只是半小時,這樣的內容,就非常滿足...
2017/12/13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6-台北一號糧倉
›
日治時期的倉庫「一號糧倉」,現在位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北路口附近的巷弄內,南邊是微風廣場百貨公司,在厚重生鏽的鐵門上,有清楚的炸彈爆炸的痕跡,十分好奇這棟倉庫的身世?為何會有那麼多傷痕? 傳說興建於1940年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為了預防台北橋被美軍炸毀而斷糧,所以在此興建...
2017/06/2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日語:嫌われ松子の一生)與《宮澤賢治的餐桌》(日語:宮沢賢治の食卓)
›
人生中看似人生勝利組,但在人生途中也不斷被誤會,死後才成名。 這兩人有著一樣的熱情,對人永無止境付出的愛! 兩人都當過教師,也都幫學生低頭認罪,不知道山田高樹是不是參考了宮澤賢治的人生改編創作這樣的故事呢? 看了銀河鐵道之夜,宮澤賢治利用了相關時事(如:鐵達尼號)、學...
2017/02/15
【台北】伊聖詩私房書櫃
›
許久沒來,本來覺得兩個房間的書有減少的趨勢,書房放了一個桌椅,今日來看,感覺這樣更好,而且真的書變多了,人被分散到各區,來喝咖啡用餐的客人彼此的聲音不會互相干擾,而且,擺放書的地方變多了,想要逛書架看書的人,也有更大的空間。 獨立出版與各種特色出版品可以顯露出來,這樣的多樣...
2017/02/04
《東北食通信》
›
訂閱這本日本雜誌《東北食通信》,訂雜誌送食材,不如說是買在地食材讓訂戶知道在地農產品,也知道了地方特色。 這本雜誌相關的組織,已經要來台灣創刊找尋合作夥伴,有興趣可以閱讀《食鮮限時批》一書,或是上網站看看 http://taberu.me/ 光有一個組織推廣這樣在...
2 則留言:
2017/01/14
【台北】帝國大學散步x農業研究
›
今日的 1. 傅園:帝大沿革, 改制為台大的初期,傅斯年與四六事件 2. 洞洞館:椰林大道的建築形態 3. 人類學博物館 4. 地質系展覽館 5. 磯永吉紀念 關鍵字: 羅宗洛、陸志鴻、馬廷英、杜聰明、許壽裳、馬場菌、衝破原子核、磯永吉、末永仁、許文龍、洞洞館...
2016/11/28
【宜蘭】松園小屋,田邊的農書店
›
創辦人或許是城鄉所的背景,在這裡看到除了農業相關的書籍外,有關城市、鄉村開發發展過程中,農民的抗爭事件,以及城市空間保存運動等的書籍十分的完整,加上宜蘭文史相關,讓我很想經常來讀書。 我每提到一點小事情,店長就侃侃而談,包含農產品的種植方法、製作,拿起一本書,他就可以講...
2016/11/23
磯小屋變成《你的名字》,到底台灣米你的名字是?
›
這個軟體好厲害,一下把磯小屋變成《你的名字》,到底台灣米你的名字是? 答案: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236&id=23625#4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6/...
2016/11/17
【台東】阿山哥無毒小棧
›
以前每當胃脹氣不舒服,總要喝茶來消氣,但是好茶不容易找,喝到有香精或是農業殘留的更慘,現在找到這個好物,有興趣可以上阿山哥(不是阿凸哥)的粉絲頁跟農夫直接買。 https://www.facebook.com/阿山哥無毒小棧-1637682839810464/
2016/10/22
【台北】生物公寓3 x 臺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
›
我的確是一個地圖控,每場導覽都要發一張地圖,然後在地圖前面都會講很久。 這幾年在臺大內散步很久,學生時代不會這樣到處走,發現不同時代的建築,有時會有不同的啟發,而生物公寓的策展人,這三年來三次的展覽,與臺大博物館群的小展館合作,都會有讓人有另類的思考方式,例如在地質系展覽...
2016/06/15
磯永吉的一生與蓬萊米發展的足跡
›
*年表: 1886年,磯永吉出生與日本廣島 1911年,東北帝大農科大學(札幌)畢業,後改制為北海道帝國大學 1912年,來臺擔任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技手、技師。 1915年,臺中廳農事試驗場擔任米質改良農務技師。 1921年,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種藝科長兼殖產局農...
2016/05/25
【台北】這四本書的四個人,有甚麼共通點呢?
›
好久沒有貼本周閱讀了哪些書,有些有讀完,有些看了第一章就不想繼續,有些是重新再看。 昨天下午聽演講的時候,遇到了林炳炎阿伯,想再來讀讀非主流歷史,表面上看來左邊兩本是人生勝利組,但是就歷史來看,到底誰勝利呢?由不同角度,來看看台灣的歷史! 大家知道這四個人的共同點是甚...
2016/04/22
【台北】甚麼都有的伊聖詩書店
›
我進入了伊聖詩書店,走到了最裡面最角落的位置,坐下來就看到《我的書店時光》放在書架的最旁邊,很感恩這家書店、咖啡館、麵包店、蔬菜、餐廳,無法定義這家店,進了那麼多本書,我悲哀想說,應該是一次進太多了,所以怎麼樣也賣不完吧? 伊聖詩書店所進的書,有店主獨選的個性,環保、小農...
2 則留言:
2015/10/08
【台北】台灣農業研究的濫觴
›
許久沒有負責上午的導覽,可能最近去了解了更多台灣農業研究的濫觴,日本的農業研究這段又多講了一點,但不是那麼通順,以後要多練習一番。 這群讀書會成員,非常認真的紀錄了我講的許多的專有名詞,對日本建築文化頗有研究,但是這部分我居然少講了,但是時間就不夠用了。 有關馬廷英教...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