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顯示具有
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1/12
【台北】米道 X 鐵道 X 水圳道與城市發展
›
20231112 路線:華山車站 → 華山大草原 →華山文化園區 → 齊東街米道與水圳 → 台灣文學基地 → 李國鼎故居 → 文房 雖然是走這個路線,剛開始介紹了一下華山車站與特殊的月台設計,目前司法院要在這邊蓋大樓,所以月台的未來我有點擔心,不過剛好有朋友有參與,跟大家...
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
2021/05/06
《器與美》
›
《器與美》 喝茶、喝咖啡、吃飯喝湯吃料理,器物到底重不重要呢? 從小到大,從美國來的麵粉袋變成內衣褲,中山裝,大同陶瓷器,這些其實都是器。小從裝醬油的小碟子,大到可以裝入很多人的大巨蛋建築物,都是器物,都是一種容器。 所以,這類的器物,與其說只是一個介質,不只是物與人與...
2020/11/29
《藤森照信》
›
《藤森照信》 在臺灣有不少藤森照信設計的茶屋,這本書可以了解他的理念,混入了日本繩文、彌生時代的概念,把日本的茶室設計,往前拉到了八千年前,是一位能夠讓古今對話的建築師。
2020/11/19
【台北】壺中日月長@青田七六
›
20201119 今天下午導覽結束後,座敷有聚樂部茶道活動,祝曉梅老師又拿了一個我沒看過的字掛在床之間,猜了很久,除了第一個字:壺,猜不出這行字。 後來知道原來這句話有跟南柯一夢類似的故事。
2020/10/07
《「茶。生活」閱讀講座》
›
傳統工藝的現代路徑—後柳宗悅的美學與實踐 日本人稱「民藝之父」的柳宗悅深入全日本展開的民藝行腳的成果,為現代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指引? https://bit.ly/36FqLnx 歷史上大多數創造生活器物的工匠都沒有留下姓名就離開了世界,但是他們精心製作的器物,卻一代代...
2020/07/24
《太初有茶》《蔣渭水》
›
《太初有茶》 #每日一頁 #連連看 前幾天去 1516.茶.工作室 找老龔聊聊,許久未見琴藝依然靈活,人生似乎又有不同的領悟,拿了這本他兩年前出版的書給他簽名。 隨收一翻,看到了文化協會成立大會的照片,老龔的曾祖父原來也在照片裡面,竟也連結到了《蔣渭水》。
2020/06/21
《禪與飲茶的藝術》
›
《禪與飲茶的藝術》 由西方人來闡述東方文化,厲害的作者,讀起來豁然開朗,短短的幾頁就把中國傳統飲茶文化的來由說明清楚,更說明了日本茶道的源起,原來,日本茶道中這麼繁複的SOP,是貴族的習慣,這個看似"不好"的文化源頭,卻被日本硬生生轉換為"好...
2020/06/20
《日日是好日》
›
雖說剛開始是日本茶道的教學課,但是看起來非常有趣,茶道的器具、動作,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期一會,所以要珍惜當下。 片中剛開始以茶道中的學生體驗,亭主與客人、老師與學生、家人、朋友、工作等等,透過茶道修習的過程,在安靜的動作中聽到大自然的聲音,在水聲中聽到人與人關係的變...
2020/06/02
《我是利休》
›
雖然是教學類型的漫畫,還有要進入茶道世界對器具的追尋,還有美感的追求,但最重要的存乎於"心"。 一步一步的進入,很簡單的介紹了器具的命名,每一期都會帶一點的懸疑,我想無論是初學或是入門,應該都能夠一看的書。
《日日,茶日子》
›
距離我去串門子茶館偶遇我國中同學的書,已經過了五年半,如今這本書升級改版,加入了李啟彰多年來研究茶與美的心得,如今我又翻閱一回,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這些日子以來品嘗咖啡,多以科學的方式,量測咖啡粉的粗細,用水的溫度,萃取的時間,不斷的實驗各種沖煮的方法,觀察粉與水的互動,...
2020/05/26
【台北】小朋友的茶道課@青田七六
›
小朋友一出現,我覺得有點恐怖,尤其是在拿很大的茶碗的時候,很怕小朋友就摔破了,沒想到大家都聽從茶道老師的指示,慢慢的一步一步動作。 很感謝茶道老師願意拿那麼多的茶碗讓小朋友體驗! 我們小時候學習任何東西,不是家裡的耳濡目染,就是很慎重的從書中、電視中或是參加某些訓練...
2020/05/05
【台北】新芳春二樓的別境書坊
›
在華山消失的書店,在新芳春茶行內復活,希望這回可以活久一點。
2020/02/09
《千利休》
›
不只是談一部電影,還談找尋千利休茶室的來源,深入千利休的想法。
2019/12/25
【台北】琥泊
›
每次到這個公園,立馬被一樓的文具店吸引,然後在裡面逛了很久,還是沒有買任何東西。想要到二樓喝杯茶,總是有活動無法進入,今天終於踏入這個神祕的空間。 我說不出是甚麼風格,踏上樓梯時還想說灑滿了水,原來是琥珀裝飾,在光線下像是濕嚕嚕的水影,燈光昏暗,窗簾拉上後窗外的公園頓時變...
2019/05/08
【台北】COFE,補足殘缺的正方形
›
以巧克力塊的方式將咖啡、茶葉吃進去! 去年華山快閃店後,這家咖啡館也快速成立了,只能說 Wilma Ku 對於台灣農產品的愛,創造了各式各樣的創意,可以書寫成一本書。 但,這些創意的發想、成形、製作,進入到大家口中肚子裡,變成需求而接受,其實是漫長的旅途。難得的是從認...
2019/02/01
【台北】青田七六的茶道練習
›
#參加活動 No.03 平常跪坐在榻榻米半小時腳都不太會酸,沒想到練習茶道的亭主,步履僵硬,全身動作好像從冰箱走出來,無法協調,每次看茶道老師稀鬆平常,沒有假動作,也沒有NG,才知道原來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功力才有可能如此順暢。 紅爐一點雪,今日的練習跟其他同學比較,果...
2018/12/21
《茶與美》
›
柳宗悅的作品真的不容易翻譯,到日本去參訪博物館,感覺有個風潮,從明治維新後全盤抄襲歐洲藝術的美術館,1900年在歐洲有一些新藝術與工藝運動,1930年代,柳宗悅強力的提倡「用之美」,發起民藝運動。在戰爭結束後,博物館紛紛設立了民藝部門或是民藝館,我想這點台灣多少也受到一點影響...
2018/09/25
【東京】三軒茶屋,鹿角巷、蜷尾家
›
在台灣很少喝珍奶,來這裡試試看,塑膠很多很多 正妹拍照打卡 丹寧色 這裡有很多適合年輕學生的商店,價格十分便宜 台南的「蜷尾家」,要在這裡開分店,裝潢中
2018/04/04
《日式茶室設計》與《京都茶室名庭巡禮》
›
要了解日式建築,有很多的書籍,有時候很多的名詞,會搞得頭腦十分混亂,不同時代在建築上的發展脈絡,到了千利休大一統藝術界,把所有的建築元素與文化,在茶室中實現。 當然,後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西方的建築成為主流,經過日本建築師的努力,看來逐漸的日本建築好像又已經成為全世界建...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