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導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導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5/22

《和洋風吹拂下台灣美術的養成之路》#05真人廟

慢步路線:中山堂→ 北門→ 台灣洋畫研究所→ 維特咖啡舊址→ 永樂町市場→ 霞海城隍廟→ 陳天來故居→ 歸綏街底李春生洋樓舊址→大稻埕碼頭

真人廟

從北門捷運站的台北工場走塔城街、天水路,可以到蔣渭水台灣民眾黨黨本部的位置,一旁天水路51巷子內有一瞿公真人廟位於大樓的一樓,據說當時真人神像供奉在臺灣巡撫衙門,可讓士兵若直接進入衙門參拜,後來日治時期進行都市改正計畫後搬遷至此。

陳植棋在1924年11月因為學校畢業旅行路線爭議發動罷課行動,後來被學校退學,受到老師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的鼓勵到東京美術學校就讀,而後不僅在台展年年得獎,還將《台灣風景》入選帝展,1930年《真人廟》特選・無鑑査進入第四回台展。

當時日本的評論家N生(永山義孝)評論如下:「靠手創造的作品是陳植棋的真人廟。陳氏今年也入選帝展,他的技巧已相當成熟,真人廟也獲得特選,但是我們看這幅畫時到底能感受到什麼精神性的內涵嗎?」評價並不是很好,地方廟宇雖是台展、鮮展的地方色政策,但這個寺廟要倒要倒的並且了無生機,不知所云。若以法國巴黎的落選沙龍的對比,畫家是經常用嘲諷的方式批評美術展的政策,而陳植棋是否是利用了免審查的權利,讓大眾看到總督府對於社會運動的打壓呢?

因為真人廟在台灣民眾黨的旁邊,故意挑選符合台展政策的地方廟宇,其實有點過時,1930年代已經開始往"現代化"這樣的議題前進了。

我們可以回顧陳植棋得獎參展的畫作,從風景、靜物這種實際寫生,並且畫面中儘量貼近展覽政策來看,第五回台展的婦人畫,是陳25歲過世後獲獎,若知道畫家已經過世,這幅以年輕妻子為主角的畫作應該會覺得人生無常造化弄人。

陳植棋的妻子潘鶼鶼,是士林士紳潘光楷的女兒,台北第三高女畢業,1927年結婚,陳植棋有許多作品都是以妻子為主角,這幅用大紅色布為背景,表情也展現了台灣女性勇敢、堅定的形象,他們穿西裝、白紗的新婚照片,沒有日本和服,而是漢服紅衣,這是建立台灣意識或是台灣女性符號的一個重要嘗試。

1928年,陳植棋寫給妻子的信:無限的愛給妻子。我從朝到晚都在努力。為了麵包,帝展一定要得到特選,否則只有當乞丐。

短短25年的人生,大正浪漫時代爭取來的自由,而要拼命的努力才能成為職業畫家的這個夢想,我想他已經完成了。

2024/12/23

【台北】誠品書店台大店的走讀書街活動

𝗖𝗵𝗮𝗽𝘁𝗲𝗿 12.
閱讀,是一種記憶顯影
12.20 Fri. ─ 12.29 Sun.
★ 12.28 Sat. 書店24小時不打烊 ★
當書卷之光翻過指尖
歷史不再沉睡
深埋的回憶從字裡行間映現

***
沒想到我是第一砲的走讀活動,來的客人似乎都有點底子,一開始就問買禁書的位置在哪裡?誠品特別要我說明"海邊的卡夫卡",我大致上是從村上春樹的小說開始說明,背景是1970年代的反戰與搖滾,然後延伸到我大學時代的野百合學生運動,加上與解嚴年代一起,但這樣的解說方式,個人覺得有點放大與膨脹自我,說一說好像都指責現在年輕人非常無能,但我反思現在的表演空間,其實比我年輕的時候還更多元,無論是爵士、藍調,鋼琴、鼓、小喇叭,每一個樂手的表演細膩程度,都比我們年輕的時代還要進步很多很多。

今天我還是以書店的介紹為主,剛好經過欒樹下書店的時候 林三元在此做街頭藝人的表演,於是我們就加入做童玩。也經過了臺靜農居住過的地方,而我居然把紫藤廬漏掉了,還好途中都有提到這類的地方。

書店、古蹟、音樂餐廳這幾年不斷的更替,世界上真的沒有不變的事。

2024/12/14

【台北】書林書店舉辦的溫羅汀走讀活動

20241214 10:00-12:00

這是書林書店舉辦的溫羅汀走讀活動,我負責台大建築之美,這條路大概走了十回,今天卻覺得時間充裕,後來我想想,原來我完全著重在建築史,忘了把台大的歷史交代清楚,不過,這本來也不是這次的重點。

從希臘羅馬的建築談到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到了社科院的圖書館,好像蓋出一座森林在大自然中閱讀的閱覽室,台大內居然可以看到建築史的演進。

我想我應該放更多的圖表來說明清楚。

2024/12/03

【台北】溫羅汀的書街走讀的紀錄

 



這條路線我走了應該有五十回了吧!沒有細數過也無法證實,而這幾年也不是每一次走讀我都有記錄下來,非常喜歡同事幫我拍的這張照片。


我一如往常地前進,但今天一開始就講了很多已經消失的書店,在講述的過程中,我覺得"消失"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頭腦想著那家書店存在的種種風景,我竟然叫不出名字來,想了很久才終於想出名字,我只能安慰自己我的右腦圖像思考比較發達吧?


青田街、溫州街附近曾經存在而消失的書店:青康藏書店(還有總書記)、旅人書店、v1492、莽葛拾遺、桂冠、台灣ㄟ店、明目書社、永樂座等等。


因應著書店的倒閉與搬遷,路線也一直不斷地調整:青田七六→舊香居→欒樹下→霧裡薛圳露出口→明目書社舊址→台灣ㄟ店舊址→雅博客→南天書局→書林書店→唐山書店→茉莉書店總店


最後,我問了AI有關左右腦的圖像思考的因素,結果答案是:圖像思考是一個涉及大腦多個區域的複雜過程,並不能簡單地歸因於左腦或右腦。重要的是培養整體的認知能力,而不是過度強調左右腦的分工。

2024/10/08

【台北】再遇見

經常在街頭徒步的時候遇見,倒是很少特別會約見面,剛好邱董又有新的計畫,這天我遲到了四十五分鐘,還好這兩位朋友留下來等我,真得非常抱歉。

這幾位都是部落格時期就是格友,但這二十多年其實我並不清楚在甚麼領域,聽說有開了一個食譜網站,然後賣掉,也有參與金融網站,應該找時間來看看,我好像從來沒有想到要如何把我頭腦中的散步路線、地圖,好好的在手機上詮釋,或者是作一個 apps 掃描 QRCode 之類的,還是直接把內容放在 google 地圖就好了呢?

或許順其自然就好了。

2024/09/21

第六天【亞爾】離開波多抵達亞爾,兩地的腳踏車大不相同啊!

在瀰漫大霧的浪漫波多清晨,叫了Ulber前往機場,來了一台電動車,然後飛到法國馬賽普羅旺斯機場(MRS),轉乘火車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售票亭了,大家擠在售票機買票,還好有QRCode 可以線上購票。

波爾圖的電動滑板車,亞爾的腳踏車

本想說還是靠雙腳在城市遊走,但忍不住還是租了滑板車,果然還是走路快。

我想我只是不熟悉波爾圖的山城地形,還有一些單行道系統,另外石頭路騎太快搖晃太嚴重會有提示音,甚至不供電給你,騎太快也會停止供電,那麼就用自己的腳滑就好啦!

至於這樣的共享系統,周邊道路與行人的規劃,利弊得失,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希望慢慢都可以改善與解決!

到了法國亞爾,瞬間回到了古代,這些這幾年共享工具好像都不存在,明天來找找去租自行車找尋梵谷與高更一起走過的足跡

法國,亞爾,遇到同行,全是阿公阿嬤

我很嚮往能夠到畫家寫生處去理解創作理念,也能讓大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梵谷畫作中的咖啡館被復刻出來了,還漆上了黃色的漆,希望能夠比較接近梵谷當年描繪時候的景象,但當時只是打燈而已。看到很多觀光客到此拍照,但遺憾的是這家咖啡館目前是歇業狀態,但夜晚拍照的時候的確非常神似畫中的顏色,最神奇的是天空的寶藍色。

2024/09/14

【台北】彭明敏教授提出自救宣言後住家被監控的走讀活動

今天彭明敏基金會的活動,走的地方並不是很遠,主要是昭和町,但提到了幾個人,不只是彭明敏教授提出自救宣言後住家被監控。

我們往往對白色恐怖多半是從二二八事件後開始算起,然後許多事件當成是分開的歷史事件,但其實所有的事件環環相扣。

所以我從許壽裳在家中被殺,到四六事件許多台大、師大,甚至是念建中的張光直都被抓到牢中,許多日本教授在1945-1949年間還是在台大服務,所以這段期間馬場惟二教授的兒子的經歷,還有早坂一郎、立石鐵臣,服務時間比較長的高坂知武、磯永吉、松本巍,其實都有歷經到那段時間,那麼這些台籍教授比較友好的日本人,對於白色恐怖是怎樣的心情呢?

立石鐵臣、馬場惟二教授與他的兒子,為什麼戰後就不回台灣了呢?我想答案是白色恐怖。

今天講了中文系的三位系主任與最年輕的政治系系主任,真得與二二八之後的政治情勢是有關係的,也提到了一點點《自由中國》胡適辭去了發行人,還有胡適提供了彭明敏出國深造的獎學金這幾件事情,我看著自由中國胡適的文章,還有看到李筱峰老師提到胡適的種種,再看看自救宣言的內容,彭教授當年提出在台灣生活的外省人也要合作的言論,我想如今回想自然不過,但能在1960年代就有這樣的想法,也真得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啊!

今天也談到了飲食男女與延平學院的創辦人朱昭陽,希望永遠白色恐怖都不要回來,我們應該了解前輩們的努力,我們才有今天的自由。

2024/03/17

【台北】街區慢步,勁風與野草:走過龍瑛宗青年時代的台北城



今日上午的走讀有三小時,含室內一小時,與龍瑛宗教育基金會合作,龍瑛宗在台北居住的時間最長,從1927年16歲念商工學校到1999年88歲離世,幾乎都是在台北生活,而公會堂周邊應該是每日來上班必經之處。

路線:
公會堂→原台灣日日新報舊址→菊元百貨舊址→文明堂書店舊址→明治咖啡館舊址→台灣銀行總行→眺望東門→總督府→民政長官官邸舊址→神社神馬銅像→公園獅咖啡館→台博館前銅牛

今天花了多一點時間說明公會堂前的都市計畫,然後最後在台博館前講滿州國的都市計畫圖,對於一個企圖要統治很多地區的帝國,日本有了台灣經驗從城內的規劃都可以看得出來。

龍瑛宗整篇文章用了很多很多的對比,也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有了很多從小我到大我的矛盾分析。

今天比較我講得比少的部分是沒有講清楚日本時代的咖啡館文化,記得下一回要多補充。另外,希望大家不一定需要用文學界的分析方式(例如殖民與被殖民)來閱讀龍瑛宗的文章,而是用自己的看見來詮釋我們居住的地方,或許會有更多的角度與心得也說不定。

2024/03/03

【台北】看一看龍瑛宗當年所見的台北城👀

會有這一場導覽都是因為老房子的緣分,這幾年持續地舉辦走讀活動,用各式各樣的主題:書店、宗教、建築、灣生、農業研究、自然科學等方式期待大家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重新認識台北。

會辦理這種介紹作家的走讀活動,了解一輩子書寫的台北,而且會選擇龍瑛宗,因為他在台北城中活動的時間快要七十年,雖然出身新竹北埔小鎮,但出生的日期就與台北城中的書店街本町,有著意外的巧合。

在北埔出生期間,台灣有了大颱風大淹水,注定了一輩子的不平靜,總督府規劃了商店街,他喜歡在本町的書店間立讀,更喜歡到圖書館看書,流連在西門町附近的二手書店,二戰期間更任職於公會堂旁的台灣日日新報,與文青朋友在喫茶店討論文學、社會、經濟、政治、戰爭等議題。我想使用他在七十幾歲的作品〈勁風與野草〉並且重回他青年時代每日的生活空間,來重新認識當時的台北城。

這次也邀請龍瑛宗基金會執行長來分享童年與龍瑛宗的生活景況。

🎫 報名網址:https://bit.ly/3SnsT9C ​

〈勁風與野草〉是龍瑛宗 1982年的創作,這篇短篇小說裡面藏了他許多作品的痕跡,可以說是龍瑛宗小宇宙的入口。

台北城中的圖書館、書店、咖啡館、台灣銀行,龍瑛宗從年少到退休全部都在這個地方生活,他的作品大量的描述台北的街道,這次就讓我們以《勁風與野草》這個文本,走一趟龍瑛宗一輩子的見聞精華吧🤓 ​

📕 3/16《勁風與野草:走過龍瑛宗青年時代的台北城》

公會堂→ 原台灣日日新報舊址→ 菊元百貨舊址→ 文明堂書店舊址→ 明治咖啡館舊址→ 台灣銀行總行→ 眺望東門→ 總督府→ 民政長官官邸舊址→ 神社神馬銅像→ 公園獅咖啡館→ 台博館前銅牛(講師可能依當天情況更動路線) ​

※本次活動由【財團法人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與【青田七六】共同舉辦 #青田七六 #街區慢步 #文化導覽

2024/02/23

【台北】走讀溫羅汀廣告

眼看著時間又到了,跟幾位書店老闆帶走讀,只有我不是老闆,可能很少人會參加我這組吧!從小逛書店逛到大,然後又特別喜歡到國外旅行的時候逛書店,我想除了講出版,或是講二手、新書、簡體等分類書店的模式外,我想來挑戰一下甚麼特別的題目呢?


請把時間留下來,趕快報名喔!

https://reurl.cc/M4GxNp

**********************************


參加費用每人250元(含保險費、講師費、資料費等),請先匯付報名費再至以上連結填表報名。請匯至永樂座書店帳戶: 土銀(005)帳號099001022497


**報名若有問題,請電0939026000趙小姐

2024/02/01

【台北】日本時代的台灣美術展的地方色

20240201

感謝今天蘭亭會選用水瓶子走讀的路線:從中山堂經北門走往大稻埕,主要是講日本時代的台灣美術展的地方色,除了談台灣的畫家作品,也談日本的畫家山田東洋的台北城。

從台北的都市紋理來看歷史,這樣的方式跟我們小時候用背誦去理解其實有天壤之別,好像去歐洲旅行,以前書上讀的西洋藝術史在博物館、教堂看到畫作十分的感動,再進一步理解畫家所處的環境,尤其是到了巴黎的紅磨坊,那正是落選沙龍畫家在酒館咖啡館結黨營派,最後變成了印象畫派。

那當我們看公會堂(中山堂)周邊,是否日本的畫家與台灣的畫家有不同的詮釋方式呢?的確,跨出北門後的大稻埕後街,從永樂市場到大稻埕碼頭是台灣畫家的表演場域與日本畫家有各自的表演空間!有無交集呢?

其實是有的,在大稻埕碼頭就有台灣、日本畫家1930年代共譜了此地的現代化特色。

從台展得得獎作品,這些畫家在戰後的美術展歷經了二二八的衝擊,繼續的用畫布創作,文化的改變,對於不同政權,他們默默不語的持續記錄,留下了眾多的資產讓我們重新詮釋。

最後,到了波麗路吃著老派的排餐,有好多話想要繼續說,但一切的體會就用身體體驗,是最好的答案。

2024/01/13

【台北】士林不只是夜市

士林不只是夜市 #心有七七

這是青田七六的走讀活動,很感謝金車每年舉辦的千人走讀活動,我們同事負責了這條路線,想說就在這個路線在新增一些DIY活動,結束到郭元益做鳳梨酥,讓我想到了我結婚時的喜餅就是選擇了郭元益。

邀請了士林士紳潘家的後代,也邀請了在士林居住快三十年的同學一起來參加,於是在 DIY 的時候我就做了心有七七的鳳梨酥,還沒有到家就被我吃完了,很感謝 洪燕妮 潘世棟 張宜怡 同學一起參與這樣的走讀活動重新認識士林。

2023/12/08

【台北】飛高高看我家-系列活動第五場來囉

  我好像忘了分享這個活動,但是報名已經截止了,名額還剩下幾個,有想要參加的請私訊我喔!



這次林務局有航照圖資,可以現場讓大家看到,我覺得是難得的經驗,現場看到我們對於水圳道的關愛!


✈ 飛高高看我家-系列活動第五場來囉 ✈


喜歡戶外走讀的朋友別錯過!✨

這次活動邀請到資深的在地人文導覽老師 #水瓶子 ,將帶領大家一起來認識保育小站的建築,以及到附近的街區散步~💚你知道我們平時經過的巷弄,其實藏著台北古水圳道的故事嗎?


這次走讀路線將由北向南,從保育小站出發,沿途走訪9個地點,搭配早期的航拍照片,邊逛邊聽老師娓娓道來城市中的文史小故事~


12月的週末還沒有安排嗎?

一起來場午後小旅行吧!

我們不見不散哦!✌️


*****************************************************

「一起走讀我的家-台北水圳道與城市中的綠廊」

📍活動講師:水瓶子

📍活動日期:12月9日(星期六),下午2點至4點

📍活動地點:林業保育署保育小站(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及附近街區

2023/12/01

【台北】走讀龍瑛宗的青年時代

帶一女中走讀龍瑛宗的青年時代,印象中每次都下雨,很感謝雖然如此老師都還是找我來帶。

這小小的區域是龍瑛宗的工作場域:台灣銀行、台灣日日新報、合作金庫,下班立讀的書店區:文明堂、新高堂、太陽堂、衫田書店等,以及總督府圖書館。另外還有一些咖啡館,明治喫茶店的位置。

用勁風與野草這一篇文章,在新公園內繞行,有許多的銅像的原址說明出來,把1905日俄戰爭的歷史,並且與 1911年的大颱風淹水到都市改正計畫連結,然後再把終戰後台灣神社的獻納物搬到這邊的許多文物與縱貫線鐵路恰似種植木瓜樹的這條界線,也是統治與被統治階級的界線。

今天沒有提到了戰爭大轟炸與被閹割,一個報社員工日本人因為割包皮疼痛沒有躲到防空壕而逃過一劫的隱喻,歷史一再重演,到底是人類不夠聰明,還是人性的必然呢?

龍瑛宗的短篇小說並沒有說明自我觀點,但透過這些人這些場景的安排,答案都在我們的心中。

2023/11/13

【台北】自由人自由行走讀活動:東門之旅

 自己廣告一下,自由人自由行走讀活動,感謝主辦陳子瑜學姊

*************

免費、免報名、準時到場集合參加走讀即可

2023.11.14下午週二自由行東門之旅

感謝水瓶子簡肇成老師公益導覽解說

集合、出發的時間地點~2:00捷運東門站3號出口廣場

請自備耳機,或緊貼手機聆聽,當天使用line群組的麥克風進行導覽解說,關閉自己手機的喇叭

請事先或當天加入群組(走讀結束後即可退出)

行程:

台北刑務所圍牆→彭孟緝宅→許壽裳宅→馬廷英教授故居(青田七六)→殷海光故居→彭明敏舊居所(溫州街18巷)→臺靜農教授故居→紫藤廬→欒樹下 書房咖啡館

4:30欒樹下書房咖啡館自費晚餐或下午茶

或原地解散 

2023/11/12

【台北】米道 X 鐵道 X 水圳道與城市發展

20231112

路線:華山車站 → 華山大草原 →華山文化園區 → 齊東街米道與水圳 → 台灣文學基地 → 李國鼎故居 → 文房

雖然是走這個路線,剛開始介紹了一下華山車站與特殊的月台設計,目前司法院要在這邊蓋大樓,所以月台的未來我有點擔心,不過剛好有朋友有參與,跟大家報告了一下,未來可能會復原在大廳。

今天在室內我特別準備的是日本茶屋的設計理念,也幫大家 OpenHouse 了「望北茶亭」與「森文茶庵Sun Moon Cha」,相關新聞大家可以自行搜尋。

途中進入了文學基地,很感謝雖然是假日,但似乎參觀的人並不多,可以讓我進去做解說。

下一場次走的路線與內容有點改變,我想要整理藝術史的某一段的發展脈絡在室內分享給大家,正在傷腦筋要講哪一段呢?

報名表連結:

2023/11/10

【新北】走讀金瓜石

金瓜石擁有多樣的海景與人文特色,無論四季晴雨與往昔住民都有極大的差異性,這樣的地點雖然上下步道行走有點吃力,但是短短地走完這張地圖的聚落區,幾乎橫跨了淘金夢百年歷史,從興起繁華到沒落,觀光熱潮又無人的循環幾次。

(繪圖:陳健一老師)

或許大家對於金瓜石的是芒花開滿遍野,風吹來一片白茫茫,搭配登山健行陰陽海天一色,看煉金銅十三層工業遺址,我會想到纜車上下移動,台車搬運著礦石,遠處煙囪冒著煙,整個聚落滿滿的人潮,晚上工人上酒家看電影好不熱鬧。

每到周末前夕時雨中學會有大批家長的車接小孩回家,那麼這些家長與學生與這個社區有甚麼互動關係嗎?

台灣許多地方,一個社區會有多個平行宇宙的現象,我想金瓜石這周邊也是這樣,希望中間的落差,可以透過喜歡爬山的朋友,或是喜歡觀光到處看看的朋友,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這塊再也提煉不出黃金的地方,應該還是有黃金的價值。

2023/10/31

【台北】Y字路日本觀光團

這是日本來的觀光團,客人雖然沒有很多,可是三日的行程大家應該想不到是行走在Y字路口,關注舊有的水圳道,導覽解說以大漢溪、新店溪交織出來的地景地貌。

我們來猜猜這張照片的水圳道是哪一條呢?

行程去了北埔的姜阿新洋樓、龍瑛宗文學館、藍鵲書店、北埔國小,也去了大溪的新南老街、鳳飛飛故居(真的是故居,不是紀念館),然後來了 Fireweeds 野草居食屋 紀州庵等處,有沒有覺得都是我們平常不太會去的地方呢?居然有人千里迢迢來三日,都走這些冷門處呢?

河川溪流與水圳道,鐵道與道路的都市發展,從自然形成到人為介入的生活空間,到底帶給我們甚麼的情感,每次在野草居食屋我總會提到陳玉麟教授(1921)屬雞,喜歡收集有關雞的物品,他從神戶異人館買來了一個裝飾品,而這棟他曾經住過的家屋,何嘗不也是一個異人館呢?— 與栖來光。

2023/10/18

【台北】不當黨產走讀

今天特別用都市發展的軸線來說明從羅馬帝國以來對於統治一個地方的方法,其實是用條條大路通羅馬把石頭、金屬帶到各地去蓋市場、廣場、神殿與浴場等。

台北市的都市開發大多是 1930年代日本時代的計劃藍圖,把今天要行走的不當黨產點點出來後,發現分布在林森南北路沿線,林森北路以前是瀋陽街,林森南路是上海路,仁愛路往東有帝寶,八德路往東有中影八德大樓,剛好帝寶與放送局(後來的中廣)有關,中影八德大樓則是與台鐵員工訓練所有關。

我覺得林森南路可稱為不當黨產軸線啊!不過,台北城中當然也不少不當黨產,只是這條路線的規模都很大,也可以知道在1987解嚴前後的社會經濟力爆發,這些不公不義的買賣也都在資訊不對等不平衡下完成。

今天走得有點遠,時間也有點長,很感謝來聽的白老鼠客人,很多軸線脈絡掌握的不是很好,要對台北市很熟的人才有所感,可能要找到比較好的圖片說明,或許可以拿更多國外城市的例子來看,柏林或許有最多的例子可參考。

PS. 走讀途中遇到國花黨聚會,幸好閃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