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4/09/30
第十五天【魯汶】廣場上的霹靂舞大賽
https://photos.app.goo.gl/DryiMNYTYmyBTV4o6
每晚回魯汶的住處,都會聽到巨大的音樂聲,我想說啤酒老街也太嗨了,每夜都辦演唱會,結果今天走過來,原來是在魯汶大學圖書館前的廣場舉辦霹靂舞大賽。
2024/09/29
第十四天【布魯塞爾】一日遊,世界遺產的廣場
這位同行,沒下雨卻撐了傘,在歐洲算很特別!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聲音不會往上傳,客人聽得比較清楚啊?這些人都沒有戴導覽耳機。
今天再度詢問AI幫我安排布魯塞爾一日遊,但是這些景點實在太芭樂,所以我再次問說有沒有文青一點的地方,我也沒多做查詢就直接依照AI的規劃,沒想到這些芭樂景點也都剛好經過。
1. 布魯塞爾中央車站,外頭沒有想像中氣派,後來發現是藏在地下,與周邊環境融合得不錯。
2. 藝術之丘,我喜歡的軸線,甚麼都可以放在軸線啊!驚嘆!後來發現一丘還有一丘高,軸線後面還有更高的建築,軸線前面還有公共藝術品
3. 馬格里特博物館,超現實,加入了現代藝術家的對話,本來覺得馬格里特強多了,後來覺得這位藝術家也蠻有自己的想法。看了好多跟印象派、威尼斯派等繪畫前輩致敬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看過,覺得馬格里特比達利厲害多了,一看就懂。
4. 古董市場(Sablon Antiques) 以及公園的骨董市集
5. 塔森書店
6. 尿尿小童,多年前來過,怎麼覺得道路變大了一點,周邊商店比較有質感了。
7. 布魯塞爾大廣場,我想比利時的浮誇也只有比利時自己能超越。
8. 尿尿女童
9. 聖休伯特拱廊街,可能剛剛喝了啤酒有點茫,覺得這裡真是浪漫,想說來瞎拚一下,沒想到試穿完,沒有我要的顏色。藝術品、巧克力、鬆餅,這條街的商店是否有挑選過呢?還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美感。
10. 動漫博物館,看到熟悉的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忍不住買了丁丁的公仔。
11.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凡事問網友,請問這幅畫為何取名叫做"微笑"?馬格里特的作品
馬格里特《收穫》與馬奈、雷諾瓦
1919年過世的雷諾瓦,可以說是印象派大師的結束,後來畢卡索的線條、馬諦斯的色彩,野獸派的粗線條,每一個時代都有畫家參與的痕跡。
這個自古以來用愛神維納斯來表現的畫作,馬奈用妓女來諷刺學院派當權者,而馬格里特向雷諾瓦致敬的作品,也致敬了各個畫派,短暫兩年1943年-1944年的「雷諾瓦時期」,開啟了馬格利特另一種創作風格。
上:馬格里特《收穫》
中左:馬奈《奧林匹亞》
中右:馬格里特《銅手銬》
下:雷諾瓦《斜躺的裸體》
布魯塞爾的大廣 到比利時各大小城市,火車站、市政廳、高聳的教堂鐘樓與廣場,是共同的特徵,所有的建築爭奇鬥艷,看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但,所有的廣場其實是協調的,這不太容易! 這邊一個高塔,對面也是一個高塔,但要如何比過對面的塔,不一定只是比高,也可能有眾多的創意,有時一對二,有時用鍍金,有時用不同形式的山牆,台灣的寺廟傳統上有拚場的作法,但這裡的競賽跨越了時間,進入了一種永恆的競技感! 台灣會有可能有這樣的一個永恆的廣場嗎?
2. 藝術之丘,我喜歡的軸線,甚麼都可以放在軸線啊!驚嘆!後來發現一丘還有一丘高,軸線後面還有更高的建築,軸線前面還有公共藝術品
3. 馬格里特博物館,超現實,加入了現代藝術家的對話,本來覺得馬格里特強多了,後來覺得這位藝術家也蠻有自己的想法。看了好多跟印象派、威尼斯派等繪畫前輩致敬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看過,覺得馬格里特比達利厲害多了,一看就懂。
4. 古董市場(Sablon Antiques) 以及公園的骨董市集
5. 塔森書店
6. 尿尿小童,多年前來過,怎麼覺得道路變大了一點,周邊商店比較有質感了。
7. 布魯塞爾大廣場,我想比利時的浮誇也只有比利時自己能超越。
8. 尿尿女童
9. 聖休伯特拱廊街,可能剛剛喝了啤酒有點茫,覺得這裡真是浪漫,想說來瞎拚一下,沒想到試穿完,沒有我要的顏色。藝術品、巧克力、鬆餅,這條街的商店是否有挑選過呢?還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美感。
10. 動漫博物館,看到熟悉的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忍不住買了丁丁的公仔。
11.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凡事問網友,請問這幅畫為何取名叫做"微笑"?馬格里特的作品
馬格里特《收穫》與馬奈、雷諾瓦
1919年過世的雷諾瓦,可以說是印象派大師的結束,後來畢卡索的線條、馬諦斯的色彩,野獸派的粗線條,每一個時代都有畫家參與的痕跡。
這個自古以來用愛神維納斯來表現的畫作,馬奈用妓女來諷刺學院派當權者,而馬格里特向雷諾瓦致敬的作品,也致敬了各個畫派,短暫兩年1943年-1944年的「雷諾瓦時期」,開啟了馬格利特另一種創作風格。
上:馬格里特《收穫》
中左:馬奈《奧林匹亞》
中右:馬格里特《銅手銬》
下:雷諾瓦《斜躺的裸體》
布魯塞爾的大廣 到比利時各大小城市,火車站、市政廳、高聳的教堂鐘樓與廣場,是共同的特徵,所有的建築爭奇鬥艷,看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但,所有的廣場其實是協調的,這不太容易! 這邊一個高塔,對面也是一個高塔,但要如何比過對面的塔,不一定只是比高,也可能有眾多的創意,有時一對二,有時用鍍金,有時用不同形式的山牆,台灣的寺廟傳統上有拚場的作法,但這裡的競賽跨越了時間,進入了一種永恆的競技感! 台灣會有可能有這樣的一個永恆的廣場嗎?
2024/09/28
第十三天【安特衛普】一日遊,鑽石加工可以賺那麼多錢啊?
20240928 #流水帳
龍龍與忠狗、買了新鞋、魯冰花
再度複習了龍龍與忠狗的故事,有點神似魯冰花,都是藉由學習畫作立志向上,但卻都蒙主恩召的故事。
買了新鞋,我把舊鞋遺留在商店,請店員幫我處理掉,穿了新鞋走了一天,發現居然不是防水的,不過還算好穿,樣式相同,還可以丟到洗衣機去洗,我也不知道可以穿多久,99.95歐元,跟舊鞋價格差不多。
在歐洲第一次遇到查票,發現在葡萄牙、比利時,坐火車的時候比在台灣吵雜。
主要是通知我的目的地站沒有停靠,這次旅行遇到不少這種情況!
直接問了 AI請規劃一日遊,於是今天的行程大部分是依照AI 的規劃。
1. 坐火車到安特衛普中央站,但中央站因故不停,停在 Berchem 站。
2. 出站後本來要做路面電車,沒想到在整修,於是只好用走的,意外的發現整條地面電車兩側應該是豪宅區吧
3. 走著走著出現了電動滑板車,於是租了騎到最美的火車站,居然火車站前有個巨大的摩天輪,進去樓上的皇家咖啡喝碗魚湯,我拿現金給他的時候,居然是掏出自己的皮夾收起來,他是老闆嗎?
4. 動物園沒進去,在門口拍照,與新竹的動物園神似。
5. 走到魯本斯故居,開始下起暴雨,發現整條街兩側都是百貨公司,感覺是大一號的西門町
6. 魯本斯故居,一座沒有油畫的博物館,為什麼都只能刷卡不能付現金啊!
7. 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我覺得印刷廠+書店,這個印刷廠養了50幾個人,這位商人真的抓了很多好的時機。
8. 清酒市集,看到老外介紹日本清酒真的很奇怪,有打鼓與古琴的表演,只看到一個日本人,喝了三杯,有點茫!!!
9. 聖母主教堂,廣場有一個公共藝術品,就是龍龍與忠狗的故事。
10. 城市廣場,比利時真得很會搞廣場,街屋都好美,又有軸線
11. Het Steen 有城市博物館,賣的紀念品都好貴,沒人買
安特衛普的建築們:鑽石加工可以賺那麼多錢啊? 回到魯汶跟好日落一小時內,又看到軸線的魔幻時刻。
PS. 騎電動滑板車要注意安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 出站後本來要做路面電車,沒想到在整修,於是只好用走的,意外的發現整條地面電車兩側應該是豪宅區吧
3. 走著走著出現了電動滑板車,於是租了騎到最美的火車站,居然火車站前有個巨大的摩天輪,進去樓上的皇家咖啡喝碗魚湯,我拿現金給他的時候,居然是掏出自己的皮夾收起來,他是老闆嗎?
4. 動物園沒進去,在門口拍照,與新竹的動物園神似。
5. 走到魯本斯故居,開始下起暴雨,發現整條街兩側都是百貨公司,感覺是大一號的西門町
6. 魯本斯故居,一座沒有油畫的博物館,為什麼都只能刷卡不能付現金啊!
7. 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我覺得印刷廠+書店,這個印刷廠養了50幾個人,這位商人真的抓了很多好的時機。
8. 清酒市集,看到老外介紹日本清酒真的很奇怪,有打鼓與古琴的表演,只看到一個日本人,喝了三杯,有點茫!!!
9. 聖母主教堂,廣場有一個公共藝術品,就是龍龍與忠狗的故事。
10. 城市廣場,比利時真得很會搞廣場,街屋都好美,又有軸線
11. Het Steen 有城市博物館,賣的紀念品都好貴,沒人買
安特衛普的建築們:鑽石加工可以賺那麼多錢啊? 回到魯汶跟好日落一小時內,又看到軸線的魔幻時刻。
PS. 騎電動滑板車要注意安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24/09/27
第十二天【魯汶】宇宙大爆炸的與方濟各教宗
紀念喬治·勒梅特的方式,宇宙大爆炸的擴張論
原本我們所知道的哈伯定律,是被愛德溫·哈伯的觀察所計算的哈伯常數,為了探測宇宙的成因,哈伯望遠鏡也是如此設計出來上了太空。直到2018年10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表決通過更改為哈伯–勒梅特定律,以紀念勒梅特的貢獻,因為勒梅特比哈伯更早用法文發表了論文。
這就是在魯汶大學研究教學的喬治·勒梅特於1927年發表的理論。
那麼魯汶這座小城市怎麼紀念勒梅特呢?在市政廳旁的人孔蓋(水溝蓋)圓圈圈閃爍著不是很清楚的亮光,可能晚上會比較清楚,這裡是地球的視角,那麼走了一小步一公尺,就會回到一千萬年前,而這個小金屬上會標示多少距離與星系名稱。
這並不是很好解釋,總之是一個收集星系的概念,也可以到魯汶大學內去找這位教授的雕像。
詳細說明在這裡,還有地圖,但,可能需要念天文物理學的人比較容易理解吧?https://visitleuven.be/en/primeval-atom-artwork
方濟各教宗,是一個立志的故事,88歲經常出訪各地
在魯汶市政廳與聖伯多祿教堂(聖彼得教堂比較容易懂)的廣場,擠滿了人潮,進來這邊還要搜身過安檢,甚是教堂上都有狙擊手。
想說難得見到這在任期間第二老的教宗,第一老是"良十三世 Papa LEO XIII",就任到93歲,1878-1903年期間做了很多大改革:支持基督教民主,反對共產主義。首位完全承認瑪利亞女仲裁者的教宗等。
這位教宗對於中國宗教問題是有遞出橄欖枝的,但不知道目前成效如何?
看到比較多是對於男女平等、童工、戰爭多所談話。我覺得這位方濟各宗教,可能想學習若望保祿二世,面對全世界天主教徒,他的出訪或許可以帶來更多的和平。
有一部電影《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與前任的教宗變成好朋友的友誼,也認好友安全卸任,我們看過日本天皇得知能夠在世卸任真的很難啊!
去等了兩個小時,結果只有三分鐘不到的快閃教宗,即使是這樣,我覺得他帶給我的溫暖也很夠用了,真的天氣很冷又下雨,前面的老人坐著輪椅等,旁邊有各國家不同語言的人,寒風中這些老人在前面等,警察三不五時會來問候老人家!我覺得歐洲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也會關心別人,每個公職都笑臉迎人,我覺得非常不容易啊!
圖說:
同學說照片可以從影片中轉出來,於是我全程用錄影的,但是為什麼轉出來還是糊的啊?
圖中這個警察長得好像金凱瑞
2024/09/26
第十一天【魯汶】屋頂
原本上到高處,會以為看到千篇一律的尖塔與屋頂,但仔細看令人十分的驚奇,從古典的歷史樣式,到現代機能性為主的建築樣式十分的多樣。
我們以為屋頂就屋頂,斜屋頂可以防止積水,整個房子比較不會漏水,這是多年在台灣的印象,但屋頂上開了窗,連結頂樓的空間,或是圓弧狀的屋頂,甚至是玻璃屋頂,屋頂的斜切面,讓這座城市都活潑了起來。
看起來每一棟的屋頂,都有用心規劃機能,而不是只是要把自己家裡弄大一點而已。
今天跑得有點遠
2024/09/25
第十天【魯汶】市區遊晃,魯汶大學的圖書館
魯汶街屋立面的上面
一路走過來,只有這家客滿,於是又不自主的走進來
— 在 ONAN - Coffee & Tea - 。
魯汶大學的圖書館
魯汶大學是1425年創校,並且在歐洲許多大城市都有分校,這棟圖書館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德國人給炸掉了,所以找了一個新的地方,請美國的建築設計師規劃興建,1921年開始興建。
一進去圖書館,讓我想到了台北帝國大學的舊的圖書館,現在作為校史館使用,那個時代的空間美學非常棒,即使是現在台灣建築,可能礙於經費,很難有這樣的自然光加上室內光的搭配,看到這樣的場景,或許數大便是美,機能簡單就好。
這邊逛了一圈,覺得塔樓很棒,除了上面有鐘聲提醒時間,還可以鳥瞰這座城市美麗的屋頂,原本以為魯汶的天際線應該會落在1920年代,後來發現他們有持續的更新,舊的當然保留,而新建築的屋頂也非常進步,但整座城市的樓高可能有控制,所以整體非常的和諧。
我還是喜歡現在台大舊總圖,綠色圓形的銀行燈罩,搭配木頭桌椅,典雅簡潔的天花板,雖然新總圖有了鐘塔,社科院的圖書館非常現代。魯汶的圖書館只開放一些空間給遊客,那麼台大是否可以開放圖書館收門票,我覺得比起魯汶大學,絲毫不遜色。
有戰爭的痕跡,還有培育過的名人,有塔樓,也有伊東豊雄,從過去到現代我們都有跟上,為什麼不賺一點觀光財呢?還能提升世界大學的排名!
2024/09/24
第九天【魯汶】馬賽機場到布魯塞爾機場、文青咖啡館 Onan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捲
魯汶的文青咖啡館 Onan,第一眼的魯汶市政廳,我覺得實在太浮誇了,有空進去聽聽導覽解說,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聽說晚上打燈有如童話世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
到咖啡館第一是看有沒有肉桂捲,果然有非常巨大的也有小號的,第二是看有沒有單品咖啡豆,這邊的咖啡豆是老闆自己烘的,但我看不出產地,所以應該是只有 Blend。
不過茶品倒是非常多樣,看來台灣咖啡館的員工養成複雜的多,從咖啡的品種、產地到一杯咖啡的製作方式,都非常的專業,也都可以講出故事,這邊比較不用這樣的訓練。
看到女店員的男友來找,想起了這裡是大學城,老闆到店員每一個人看到客人都會微笑以對,跟在法國的臭臉大叔大嬸大不相同。我白髮蒼蒼一頭亂髮,應該會被誤認為流浪漢,不知道教授都長甚麼樣呢?
十分到位的肉桂捲。
2024/09/23
第八天【聖米雷】離開亞爾坐巴士到聖米雷繼續找梵谷,然後搭巴士轉火車到機場旅館看肥皂劇
離開亞爾
雖然說這個鎮很小,但是可以看得東西實在很多,我只專心找梵谷的足跡,還有世界文化遺產眾多的古羅馬遺跡、各時期的教堂,與亞爾藝術節,其實都沒時間看,我就要離開了。
只有一家永遠排隊的冰店,蜿蜒迷人的小巷,許多日本人開的店,假日的陶器市集,走幾步就有書店,還有馬戲團,市中心不遠處的移民區,在地人的電影院,市區塞車的景象,法國奇特的營業時間,假日觀光客多,卻很多店不開,希望以後我還有時間多多紀錄見聞。
兩天頭腦停不太下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前來緩慢的騎車觀光,最好是看到夜晚的隆河滿佈星光。
聖雷米兩小時快閃
在法國小鎮聖雷米下了公車,我跟司機講了一句 Thank you,然後司機大哥回了我 ありがとう,我沒有意識到他是說甚麼?下車後才想到他可能認為我是日本人,我回頭微笑了說了:Merci beaucoup。
當時的梵谷,會被法國人認為是荷蘭瘋子嗎?語言的認同問題那時有嗎? ありがとう這句來自葡萄牙的日本外來語,還有法國人自豪的語言美學,台語可以做到嗎?
可能是某個節日的關係,公車站終點換了位置,也就是我拉行李箱要多走一公里,原本打好的如意算盤是把行李放在旅客服務中心,然後輕裝徒步到聖雷米的療養院。拉了一公里,看到了這邊也有馬戲團表演,到了旅客服務中心發現中午休息時間,到兩點才開,也就是我在聖雷米的時間縮短了,扣除後面又要多拉一公里的行李,可能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法國打的算盤都不準。
中間有許多心中小劇場,我是要放棄去餐廳大吃一頓,還是去買個鎖頭把行李箱所在自行車架子,台灣許多街友有用這招,還是乾脆真的等到兩點,正在腦中小劇場上演時,我想旁邊有個超市,進去喝杯啤酒再說吧!
在超市門外的桌子坐一下,滑一下手機,兩點就到了,放了行李之後趕快徒步,這一路除了風光明媚,星期一還有那麼多阿公阿嬤健行團,還有腳踏車,更多的是開車來度假的法國人,有點體會到星期一開始就是要度假的心情,星期日很多店休假的邏輯好像稍稍理解一點點。
這條梵谷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我走的很快,沿途趕快把梵谷的畫拍照記錄,想像一下那時候梵谷的心情,當他背著畫架在療養院附近寫生,不但記錄了風景,也把當地人抓來當模特兒,躺在樹下休息、聊天的村民都是他畫中的紀錄,四季分明的法國,日夜晨昏不同的顏色,造就了梵谷畫作多樣的色彩。
若是我留下來住一晚,看到夜間的風景,是否可以看到感受到星空,或許未來還有機會?梵谷人生在這裡創作了巨量的作品,在亞爾的割耳事件後,靈感大爆發?1889年5月在此居住一年期間,除了在周邊創作,還有把別人的畫作拿來再創作的作品。
我也只是短短地一個小時就可以感受到一二,我問了療養院的大樹,他沒有回應。
現今有人推測,梵谷自割耳朵是因為高更而不是妓女,甚至是高更傷了他,也有人說是小混混開槍射了梵谷,而心懷好心的梵谷都說是他自己做的,細節則回應忘了或是不知道。
這篇被杜言英同學字魔上身了,很感謝她推薦的地方,沒能騎自行車前來,坐了公車來,也算是難得的體會,我若是直接叫了 Uber 直達療養院,可能也不會有那麼深的體會吧?!
梵谷的徒步之路,是體會梵谷心情最重要一環,如此當下!
圖文不符,肥皂劇即時翻譯
無論到哪個國家,打開電視大概都會有肥皂劇,即使沒有字幕也聽不懂,但是看對話的表情與語調,大概可以猜出劇情,我總是喜歡玩翻譯遊戲,大概是天馬茶房的辨士詹天馬上身,都會有很好的笑果。
PS. 該片是花邊教主,不是肥皂劇
馬賽肉桂捲 #五十次肉桂卷 第九捲
想說在法國都沒來一捲,於是在臨別法國的馬賽機場星巴克悠閒的來一捲。但,實在悠閒不起來!
只有歐巴桑、歐吉桑年紀如我的店員,每家店都大排長龍,店員結帳臭著臉,好不容易排到了,坐下來要開動,有個負責關店的員工出現,說要關門了,於是五分鐘內整個店內都打烊下班,只剩下錯愕排隊中的觀光客。
我只好把肉桂捲拿到機場旁的旅館,看著窗外的消防隊紀念塔,配著肥皂劇吃完這一捲。
2024/09/22
第七天【亞爾】找尋梵谷的足跡、亞爾藝術季
這幾張都是在亞爾拍的梵谷的寫生的畫作,其中有一幅是高更的,開放大家來貼圖搶答,答對了有小禮物。
本來今天的如意算盤是去租腳踏車,可以的話騎到聖雷米,沒想到法國人頭腦真的大不相同,租腳踏車店沒開,直達聖雷米的公車也沒開,Uber 又貴俗俗,只好放棄。
租不到腳踏車,要步行去朗格魯瓦吊橋也不是太遠,大概半小時就到了,可是要走回來可能很累,我打了一個如意算盤,就是跑步去,反正可以順便運動一下,然後太累的話就叫 Uber 回民宿就好,沒想到跑去耗去體能,看完吊橋後沒有 Uber 要來載我,可能一切都是星期日的關係,又下起雨,幸好至少有穿雨衣,漫步在小雨中回來發現石頭路水反射魔幻時刻的光線特別迷人,也算意外的收穫。
看到很多書上與網路上很多人說朗格魯瓦吊橋在郊區,聽起來很遠的樣子,我想那時為何梵谷要到一個郊區寫生呢?一點都不合邏輯,揹著畫架要走那麼遠也不適合,走著走著發現有舊鐵道,還有船塢,這裡應該是個交通匯集之處才是?我想梵谷是搭船去的。
現在也蓋了一些公寓,所以這邊應該就不是郊區了。
PS. 左上:高更,阿利斯康
亞爾藝術季
剛好這個時間來,整個亞爾鎮到處都是走動的人,有不少是來看藝術季的展覽,無論是市政廳或是教堂,甚至是廢棄的老房子,墓園、公園等,全部都變成了展區,幾乎用步行就可以到達。
日本有瀨戶內海藝術季,台灣有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大概是類似的規劃,但這邊顯得比較飽滿一些,主題明確也沒有重複(我感覺),藝術品與在地的建築多有互動,我不知道法國人自己的評價,但我覺得非常棒,難怪法國人觀光客很多,都會排隊參觀。
法國人似乎不愛用手機拍照,就專心看展,這時拿手機拍照的我好像是怪胎,還自拍嘞!
展區的旅客服務中心有賣書,可以裝飲用水,廁所,還有座位區提供大家休息與飲食(但沒有販賣),座位區不少人閱讀。
梵谷住的療養院裡面都是展區,人太多了我就沒有排隊進去。
2024/9/22 亞爾,黃房子
位置在這裡 https://maps.app.goo.gl/GRk6uuvYyWPEST3q6
這棟房子位於亞爾車站旁,目前是一個圓環,也很接近隆河,坐火車從車站下車,很快就可以走到這個圓環,從圓環可以很容易看到城牆、城門的遺跡,我在路口想像了很久梵谷為何在這邊租房子開設畫室,內心世界是非常彭湃的嗎?
1888年5月1日,梵谷在此租了四個房間,一樓兩個房間作為畫室與廚房,二樓租了兩個小房間,梵谷花了300法朗來重新粉刷整理這個房子,他期待這成為他理想中的"未來畫室",黃房子成為畫家之家,也是一個夢想中的烏托邦。
甚至他把轉角比較好的房間他留給了客人,在10月20日高更住在這邊到12月23日,因為梵谷割下自己的"整個"耳朵後嚇到而離開。
所以後來就留下了許多令人無限遐想的眾多版本:
1. 自割耳朵寄給一名性工作者,該人因為被狗咬傷欠下醫藥費,所以只好下海作性交易,是耳朵可以換錢嗎?
2. 梵谷、高更吵架,高更說要離開這裡回巴黎,於是跑出黃房子,但梵谷拿著刀子追了出去,這個版本梵谷透過自殘來實行感情勒索不成。
3. 梵谷弟弟來信說與喬安娜訂婚,梵谷非常生氣,所以割下耳朵。
4. 梵谷高更兩人為了妓女爭風吃醋,高更揮劍把梵谷耳朵割下來,他把劍丟到隆河就跑掉了,梵谷找了一個藉口不讓高更坐牢。
黃房子已經在1944年6月25日被盟軍炸毀,也就是我在右上地圖上畫上紅圈圈的地方,目前已經大樹成蔭,紅色點點是我推測梵谷寫生的地方,炸毀之前曾經是一家酒吧! 我很好奇的是居然那時的鐵路是走高架的,而不是在平地設立平交道。 阿利斯康(Alyscamps),亞爾,法國 1888年,高更已經到了亞爾的黃房子與梵谷碰面,他們兩人經常相約去寫生,於是亞爾附近可以步行到的名勝風景區就是他們的去處。 第一是揹著畫架,而且要當天往返,所以以我目前的腿力,應該也可以走過去吧? 果然,從亞爾車站走路過去不用二十分鐘,快走到的時候發現公園的入口,剛好是阿爾藝術季的展區之一,可能是藝術展期間是免費入園(跟台灣許多縣市政府的政策類似),入口就有月球掛公園樹上,由於我要找梵谷、高更的寫生點,所以不太有時間去找藝術展的作品。 原來阿利斯康是古羅馬時期就是墓園,公園兩側還堆放大量的石棺,從西元四世紀就開始使用的墓園,這也是梵谷的《秋季落葉》畫中的內容,據說石棺還有疊放三層,如今這放的石棺應該算是遺跡,這點在東方絕對不可能大喇喇地放在公園吧? 阿利斯康墓園於1981年作為羅馬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裡面的聖奧諾拉教堂從11世紀就有,但多次改建增建不成,也發生過多次火災,只有一個圓頂上有亡者鐘塔,黃昏時會升起燈火。 阿利斯康的地名來自普羅旺斯的方言,法語的香榭里舍念音相似,所以這裡雖然是墓園,同樣表示"至福樂土",是希臘神話聖人、英雄的居住之地,也難怪梵谷、高更要來此寫生了。 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這座近似荒廢的教堂,沒有全部參觀完就趕快跑出來,尤其是地下室現在看了google 地圖的照片與影片,原來還有密道與石棺啊! PS. 敏感體質的人請自行斟酌要不要來這裡參訪 圖說: 1. 亞爾藝術季展區之一,月球掛在樹上,與圖六禮拜堂內的作品呼應
2. 聖奧諾拉教堂的鐘塔
3. 《阿利斯康》,高更,1888
4. 阿利斯康公園
5. 《秋季落葉》,梵谷,1888
6. 聖奧諾拉教堂內的藝術季展
2. 梵谷、高更吵架,高更說要離開這裡回巴黎,於是跑出黃房子,但梵谷拿著刀子追了出去,這個版本梵谷透過自殘來實行感情勒索不成。
3. 梵谷弟弟來信說與喬安娜訂婚,梵谷非常生氣,所以割下耳朵。
4. 梵谷高更兩人為了妓女爭風吃醋,高更揮劍把梵谷耳朵割下來,他把劍丟到隆河就跑掉了,梵谷找了一個藉口不讓高更坐牢。
黃房子已經在1944年6月25日被盟軍炸毀,也就是我在右上地圖上畫上紅圈圈的地方,目前已經大樹成蔭,紅色點點是我推測梵谷寫生的地方,炸毀之前曾經是一家酒吧! 我很好奇的是居然那時的鐵路是走高架的,而不是在平地設立平交道。 阿利斯康(Alyscamps),亞爾,法國 1888年,高更已經到了亞爾的黃房子與梵谷碰面,他們兩人經常相約去寫生,於是亞爾附近可以步行到的名勝風景區就是他們的去處。 第一是揹著畫架,而且要當天往返,所以以我目前的腿力,應該也可以走過去吧? 果然,從亞爾車站走路過去不用二十分鐘,快走到的時候發現公園的入口,剛好是阿爾藝術季的展區之一,可能是藝術展期間是免費入園(跟台灣許多縣市政府的政策類似),入口就有月球掛公園樹上,由於我要找梵谷、高更的寫生點,所以不太有時間去找藝術展的作品。 原來阿利斯康是古羅馬時期就是墓園,公園兩側還堆放大量的石棺,從西元四世紀就開始使用的墓園,這也是梵谷的《秋季落葉》畫中的內容,據說石棺還有疊放三層,如今這放的石棺應該算是遺跡,這點在東方絕對不可能大喇喇地放在公園吧? 阿利斯康墓園於1981年作為羅馬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裡面的聖奧諾拉教堂從11世紀就有,但多次改建增建不成,也發生過多次火災,只有一個圓頂上有亡者鐘塔,黃昏時會升起燈火。 阿利斯康的地名來自普羅旺斯的方言,法語的香榭里舍念音相似,所以這裡雖然是墓園,同樣表示"至福樂土",是希臘神話聖人、英雄的居住之地,也難怪梵谷、高更要來此寫生了。 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這座近似荒廢的教堂,沒有全部參觀完就趕快跑出來,尤其是地下室現在看了google 地圖的照片與影片,原來還有密道與石棺啊! PS. 敏感體質的人請自行斟酌要不要來這裡參訪 圖說: 1. 亞爾藝術季展區之一,月球掛在樹上,與圖六禮拜堂內的作品呼應
2. 聖奧諾拉教堂的鐘塔
3. 《阿利斯康》,高更,1888
4. 阿利斯康公園
5. 《秋季落葉》,梵谷,1888
6. 聖奧諾拉教堂內的藝術季展
2024/09/21
第六天【亞爾】離開波多抵達亞爾,兩地的腳踏車大不相同啊!
在瀰漫大霧的浪漫波多清晨,叫了Ulber前往機場,來了一台電動車,然後飛到法國馬賽普羅旺斯機場(MRS),轉乘火車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售票亭了,大家擠在售票機買票,還好有QRCode 可以線上購票。
波爾圖的電動滑板車,亞爾的腳踏車
本想說還是靠雙腳在城市遊走,但忍不住還是租了滑板車,果然還是走路快。
我想我只是不熟悉波爾圖的山城地形,還有一些單行道系統,另外石頭路騎太快搖晃太嚴重會有提示音,甚至不供電給你,騎太快也會停止供電,那麼就用自己的腳滑就好啦!
至於這樣的共享系統,周邊道路與行人的規劃,利弊得失,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希望慢慢都可以改善與解決!
到了法國亞爾,瞬間回到了古代,這些這幾年共享工具好像都不存在,明天來找找去租自行車找尋梵谷與高更一起走過的足跡
法國,亞爾,遇到同行,全是阿公阿嬤
我很嚮往能夠到畫家寫生處去理解創作理念,也能讓大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梵谷畫作中的咖啡館被復刻出來了,還漆上了黃色的漆,希望能夠比較接近梵谷當年描繪時候的景象,但當時只是打燈而已。看到很多觀光客到此拍照,但遺憾的是這家咖啡館目前是歇業狀態,但夜晚拍照的時候的確非常神似畫中的顏色,最神奇的是天空的寶藍色。
2024/09/20
第五天【波多】萊羅書店與酒廠再生
1. 萊羅書店
2. 波多教士教堂的高塔 Torre dos Clérigos
3. 酒廠再生
4. 降半旗
5. 麥當勞
1. 萊羅書店 對我來說,要排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寧願不要進去書店算了!後來發現多花一點錢可以不用排隊,而且也可以抵買書的錢,那麼就立馬上網買了票。 進來後發現幾乎九成以上的人沒有翻閱書,一直拍照後就走了出去,就在我遊蕩在這些書櫃的書封的同時,居然周邊已經都沒人,但不到五分鐘下一批的旅客又進來,然後連要走動都有點困難。 在葡萄牙觀光,幾乎只看到一位文學家,費爾南多·佩索亞(葡萄牙語:Fernando Pessoa,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30日),這邊的一個小小的展區幾段文字(葡萄牙文看沒有),AUTOPSICOGRAFIA 自我心理描述術,也是同名的一首詩:詩人是個偽裝者,他偽裝得如此徹底,甚至假裝那是痛苦,他真正感受到的痛苦。 ...... 一個文學家怎能作品寫得那麼多呢?這個展的幾個圖示或許可以有一點點的理解。 這邊還有小王子的展區,以及許多文學家的小展區,真的都很小,也有與TIMES 雜誌的合作,可以發現萊羅書店的目標明確,世界經典文學的介紹,各國的翻譯,並且做跨界的合作,行銷非常的活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應該是每個人耳熟能詳。 本來想買小王子,應該比較容易閱讀,但後來我選了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記得小時候我哥與我姊兩人用這本小說抬槓了一個下午,我印象深刻,但到底動物農莊的細節是甚麼並不太清楚,買到這本非常精緻的文庫本英文小說,後來想想,我應該不可能閱讀英文版吧!就當成一個紀念品而已。 很可惜的,沒有一本東方語系的書,還是以歐美為主,但有了以色列文。 小小書店竟然成為全球觀光客拍照打卡的知名景點,是因為哈利波特嗎? 2. 葡萄牙波多教士教堂的高塔 Torre dos Clérigos 興建於1732-1750年間,擁有多樣複雜的巴洛克圖案,這個高塔興建於1754-1764年間,高度是75.6公尺,當我走上去的時候還好,但比較困擾的是下來的時候並沒有做管制,經常需要與上來的客人交會,而樓梯寬度有只容納一個人,我想可能是用時間來控管,我可能在高塔上待太久了。 每次到歐洲的教堂,登高塔好像是必去的行程,而登頂的費用也不低,到上面的時候看著整座城市的屋頂,非常心曠神怡,到底要有甚麼樣的信念,才能維持一座城市不會失控的長高呢? 看到塔頂的看板,把世界各大高樓的高度都列出來了,包含台北101也都有是508公尺,比起75.6公尺雖然高了很多,但一上去的景觀就差很多了,我仔細看著大型的公共建築與教堂,波多人真的是用藝術精品的態度在雕刻這座城市。 裡面還有規畫一個畢卡索的特展,展出他創作的32件獨家陶瓷品,非常有童趣!台灣寺廟應該也可以辦藝術展覽吧? — 在 Torre dos Clérigos, Porto 。 3. 酒廠再生 圖說:
a.帆船與大橋,這幾艘船是固定不動的,一直很好奇是做甚麼的?河上酒吧?
b.空中纜車
c.斜坡的纜車
d.倉庫改成藝術展覽館:是在展出達利嗎?
e.河邊擺攤市集
f.釀酒工廠改成藝術展覽館:當然還是賣酒的比較厲害
4. 降半旗 發現葡萄牙降半旗,請暖心的同學幫忙查了一下,原來是紀念火災離世與受傷的軍警災民。 然後問了大神,發現葡萄牙降半旗的事情還真多,各種事情都可以同情與志哀。 PS. 纜車通常在一半的地方會有一個交會,不過這個交會區也太小了吧?
2. 波多教士教堂的高塔 Torre dos Clérigos
3. 酒廠再生
4. 降半旗
5. 麥當勞
1. 萊羅書店 對我來說,要排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寧願不要進去書店算了!後來發現多花一點錢可以不用排隊,而且也可以抵買書的錢,那麼就立馬上網買了票。 進來後發現幾乎九成以上的人沒有翻閱書,一直拍照後就走了出去,就在我遊蕩在這些書櫃的書封的同時,居然周邊已經都沒人,但不到五分鐘下一批的旅客又進來,然後連要走動都有點困難。 在葡萄牙觀光,幾乎只看到一位文學家,費爾南多·佩索亞(葡萄牙語:Fernando Pessoa,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30日),這邊的一個小小的展區幾段文字(葡萄牙文看沒有),AUTOPSICOGRAFIA 自我心理描述術,也是同名的一首詩:詩人是個偽裝者,他偽裝得如此徹底,甚至假裝那是痛苦,他真正感受到的痛苦。 ...... 一個文學家怎能作品寫得那麼多呢?這個展的幾個圖示或許可以有一點點的理解。 這邊還有小王子的展區,以及許多文學家的小展區,真的都很小,也有與TIMES 雜誌的合作,可以發現萊羅書店的目標明確,世界經典文學的介紹,各國的翻譯,並且做跨界的合作,行銷非常的活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應該是每個人耳熟能詳。 本來想買小王子,應該比較容易閱讀,但後來我選了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記得小時候我哥與我姊兩人用這本小說抬槓了一個下午,我印象深刻,但到底動物農莊的細節是甚麼並不太清楚,買到這本非常精緻的文庫本英文小說,後來想想,我應該不可能閱讀英文版吧!就當成一個紀念品而已。 很可惜的,沒有一本東方語系的書,還是以歐美為主,但有了以色列文。 小小書店竟然成為全球觀光客拍照打卡的知名景點,是因為哈利波特嗎? 2. 葡萄牙波多教士教堂的高塔 Torre dos Clérigos 興建於1732-1750年間,擁有多樣複雜的巴洛克圖案,這個高塔興建於1754-1764年間,高度是75.6公尺,當我走上去的時候還好,但比較困擾的是下來的時候並沒有做管制,經常需要與上來的客人交會,而樓梯寬度有只容納一個人,我想可能是用時間來控管,我可能在高塔上待太久了。 每次到歐洲的教堂,登高塔好像是必去的行程,而登頂的費用也不低,到上面的時候看著整座城市的屋頂,非常心曠神怡,到底要有甚麼樣的信念,才能維持一座城市不會失控的長高呢? 看到塔頂的看板,把世界各大高樓的高度都列出來了,包含台北101也都有是508公尺,比起75.6公尺雖然高了很多,但一上去的景觀就差很多了,我仔細看著大型的公共建築與教堂,波多人真的是用藝術精品的態度在雕刻這座城市。 裡面還有規畫一個畢卡索的特展,展出他創作的32件獨家陶瓷品,非常有童趣!台灣寺廟應該也可以辦藝術展覽吧? — 在 Torre dos Clérigos, Porto 。 3. 酒廠再生 圖說:
a.帆船與大橋,這幾艘船是固定不動的,一直很好奇是做甚麼的?河上酒吧?
b.空中纜車
c.斜坡的纜車
d.倉庫改成藝術展覽館:是在展出達利嗎?
e.河邊擺攤市集
f.釀酒工廠改成藝術展覽館:當然還是賣酒的比較厲害
4. 降半旗 發現葡萄牙降半旗,請暖心的同學幫忙查了一下,原來是紀念火災離世與受傷的軍警災民。 然後問了大神,發現葡萄牙降半旗的事情還真多,各種事情都可以同情與志哀。 PS. 纜車通常在一半的地方會有一個交會,不過這個交會區也太小了吧?
2024/09/19
第四天【波多】Bolhao 市場,百年老咖啡館 Majestic Cafe
16年前,真的已經16年了?照相還是一樣搞笑嗎?難得參加過旅遊長工頭堅的團,我們好像還同房了兩次,另一次是吳哥旅行團。
圖說:
左:2024 葡萄牙波爾圖
右:2008 捷克(我有空查在哪裡?還是當年團友可以告知?李彥杰:克倫諾夫-彩繪塔那邊!那面牆很有特色,跟塔同一個風格!)— 與 WuKen 。
流水帳: 1. Bolhao 市場
2. 波多車站
3. 很台的午餐 Casa Viuva
4. 市政廳前
5. 百年老咖啡館 Majestic Cafe
6. 巧克力店
7. 大橋的夕陽
1. 葡萄牙波多的 Bolhão 市場 由於住在市場的旁邊,所以一早進去晃晃,市場還不是很多人的時候,感嘆這些建築的曲線到底是怎麼設計的啊?連吸塵器垃圾桶都跟這座建築整體好搭! 第一個發現這個市場是在一個斜坡上,因此有時候踏入的時候是二樓,可是走一走卻好像變成了一樓,雖然看到市場會有一些流浪者,但沒有人在此躺下睡覺,或許市場也有開關門時間,這些彎取的階梯其實非常適合人坐下來休息,我也看到了流浪者安安靜的在窗台寫東西,這讓我想到萬華區的街友,每一個會寫東西的多半是簽六合彩,在筆記本寫下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很想去偷看這位流浪者是寫甚麼呢? 多樣的市場攤位,可能有管理攤位的名稱、字型與顏色,攤商能夠凸顯的方法就是陳列好商品,一目了然直接就夠依照標價購買了。這裡有賣魚、賣肉類,也有園藝花藝,當然也有早餐、咖啡、茶、香料、蜜餞,市場周邊就是觀光客會逛的服飾店、咖啡館與香水、布料等等。 這座市場的修復,在2007年市議會決定透過公開競圖,然後把經營權給私人70年的BOT案,本來已經決定全部拆除,但最後地方發起了公民運動阻止了市場被改建為豪宅與購物中心,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保留了這棟建築的公共性,這中間還經過了漫長的招標與整修,才在2022年開放,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成果。 我覺得我們可能有必要更理解這座市場重修辛苦的歷程,台北市有眾多的市場最近幾年都在重建,龍山寺前的廣場也即將動工,甚至我們政府會有很多的BOT案子,我們只能永無止境的給"容積率"嗎?為何波多可以達成這麼成功的案子,這與我們士林市場規模其實沒甚麼兩樣,但那麼多人去波多應該都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美感吧?但回來一進入新蓋好的南門市場,我的心都涼了。 唯一有的一個共同點,市場都有放置鋼琴! 3. 葡萄牙飲食很台 Casa Viuva 不知道為何到了葡萄牙的餐廳,好像每樣東西都跟台灣口味非常契合,隨便點都不會踩到雷! 除了去澳門旅行會感到滿滿葡萄牙風格之外,探究原因,原來跟日本也是有關係的。日本在十六世紀中與葡萄牙、西班牙人貿易,後來基督宗教也傳到了日本。葡萄牙在航海時代,飲食帶到了各地,會用油炸來保存食物,就好像我們用醃製方法一樣。 葡萄牙帶到日本的天婦羅,這種用油炸蝦、菜的食物,在日本時代也就大量的傳到了台灣。而台南府城早期也接受了各地食物,這也是台南人飲食多元的一個主因。或許在進一步研究,葡萄牙的語言,也被日本外來語的模式,傳播到台灣。 在波多的街頭,我看到了很多的工人,年紀稍長,但並沒有看到外籍移工,這些工人中午休息的時間看似聊天非常快樂,所以被我要求可否拍照留念,而剛好看到一個有排隊的餐廳,在 Google 地圖上評價很高,沒有招牌的餐廳四周門窗畫上了一些日本動漫特色的繪畫。 在排隊的時候遇到了騎哈雷機車旅行的加拿大人,穿著中國製星球大戰的T,我好奇的問了一下,這樣的交流可能在以前大航海時代,也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交流,如今我們感受到的異國風情,原來已經是混和交融之後的事情啊! — 在 Casa Viuva 。 4. 葡萄牙波多市政廳前 走過來的時候烈日當頭,而且看起來波多有很多工程在進行,包括火車站、路易一世大橋,回來看了 Google 地圖才發現波多有眾多的軸線,表面上高處眺望是紅屋頂,但綠地也不少,直線、矩形、 圓形、三角形的人工建築物長在這個丘陵地,是個很適合散步的城市。 市政廳前放了 Porto 的英文字,是觀光客的最愛! 周邊街頭轉角的圓塔尖塔沒有一座長得一樣,就連街角的售票亭也呼應這樣的造型,但未來這售票亭應該沒有用了,不知道未來命運如何呢? 我是旅行回來後會在網路上一直回顧,真慶幸有 Google 3D的地圖 5. 波多百年老咖啡館 Majestic Cafe,點了一杯 Art Deco Cup 冰淇淋! #連續五十冰 成功達陣,暫別冰壇 這家咖啡館有波爾圖酒搭配點心,應該是這家店的特色,遇到一個領班,大排長龍的時候,他的手勢、笑容與眼神整個人的表情都感染影響週邊的人,還會拋媚眼眨眼,不論男女都覺得這家店真好。 門口很帥的攝影師,可以幫大家拍照列印出來,拿到這張紙,瞬間變成通緝犯的感覺,有空來後製一下! 6. 巧克力店 Reis & Filhos, Lda 街角漂亮的商店門口,還沒有踏入就有人講中文叫大家進去,原來是眾多葡萄牙各地口味的果醬放在牙膏容器內,看起來也很像是水彩、油畫的顏料啊! 試吃的時候的確讓人驚艷,各種味道都好想買回家! 的確每次買果醬都放在冰箱好久好久沒吃完,最後都是過期才丟掉 ,這樣的包裝似乎是個好方法,只是為何沒有流行起來呢? 這家店面上的鑄鐵裝飾,是紀念 1880年創立 Reis & Filhos 的金匠(金飾?)店,看起來是新藝術運動的樣式,那個女性半身胸像是 1905年裝上去的。 — 在 Reis & Filhos, Lda 。 7. 波多的路易一世大橋夕陽 起初想不透為何要蓋那麼高的大橋,而且還有兩層,上層可以讓電車通行,觀光客、滑板車塞滿了上下橋面,河邊還有小朋友玩跳水,兩岸有游船,南岸邊還有纜車、酒廠改造的文化園區,當然還是有賣酒的。兩岸的街頭藝人,永無止境的酒吧! 我還是不理解為何需要那麼高聳的大橋! 於是租了電動滑板車,耍帥的騎到上層,由於騎的太快了,所以被限制停止供電,過了幾分鐘又可騎,辛苦的事情來了,這邊的石頭路並不適合騎滑板車,好不容易從很高的地方在震動的石頭路緩慢的繞到下面的文化園區。 我終於才理解原來斗羅河兩岸都有高地,也都建有城堡做防禦工事,而兩層的橋可以看到這座都市的全貌,有種漫步在城市頂端的感覺,就好像上了高塔眺望一座城市,有了高橋,把兩個歷史景點串成一條線,在上面走的時候有了移動感,能在河中間看城市的歷史,也同時也能看到美麗的夕陽。
左:2024 葡萄牙波爾圖
右:2008 捷克(我有空查在哪裡?還是當年團友可以告知?李彥杰:克倫諾夫-彩繪塔那邊!那面牆很有特色,跟塔同一個風格!)— 與 WuKen 。
流水帳: 1. Bolhao 市場
2. 波多車站
3. 很台的午餐 Casa Viuva
4. 市政廳前
5. 百年老咖啡館 Majestic Cafe
6. 巧克力店
7. 大橋的夕陽
1. 葡萄牙波多的 Bolhão 市場 由於住在市場的旁邊,所以一早進去晃晃,市場還不是很多人的時候,感嘆這些建築的曲線到底是怎麼設計的啊?連吸塵器垃圾桶都跟這座建築整體好搭! 第一個發現這個市場是在一個斜坡上,因此有時候踏入的時候是二樓,可是走一走卻好像變成了一樓,雖然看到市場會有一些流浪者,但沒有人在此躺下睡覺,或許市場也有開關門時間,這些彎取的階梯其實非常適合人坐下來休息,我也看到了流浪者安安靜的在窗台寫東西,這讓我想到萬華區的街友,每一個會寫東西的多半是簽六合彩,在筆記本寫下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很想去偷看這位流浪者是寫甚麼呢? 多樣的市場攤位,可能有管理攤位的名稱、字型與顏色,攤商能夠凸顯的方法就是陳列好商品,一目了然直接就夠依照標價購買了。這裡有賣魚、賣肉類,也有園藝花藝,當然也有早餐、咖啡、茶、香料、蜜餞,市場周邊就是觀光客會逛的服飾店、咖啡館與香水、布料等等。 這座市場的修復,在2007年市議會決定透過公開競圖,然後把經營權給私人70年的BOT案,本來已經決定全部拆除,但最後地方發起了公民運動阻止了市場被改建為豪宅與購物中心,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保留了這棟建築的公共性,這中間還經過了漫長的招標與整修,才在2022年開放,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成果。 我覺得我們可能有必要更理解這座市場重修辛苦的歷程,台北市有眾多的市場最近幾年都在重建,龍山寺前的廣場也即將動工,甚至我們政府會有很多的BOT案子,我們只能永無止境的給"容積率"嗎?為何波多可以達成這麼成功的案子,這與我們士林市場規模其實沒甚麼兩樣,但那麼多人去波多應該都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美感吧?但回來一進入新蓋好的南門市場,我的心都涼了。 唯一有的一個共同點,市場都有放置鋼琴! 3. 葡萄牙飲食很台 Casa Viuva 不知道為何到了葡萄牙的餐廳,好像每樣東西都跟台灣口味非常契合,隨便點都不會踩到雷! 除了去澳門旅行會感到滿滿葡萄牙風格之外,探究原因,原來跟日本也是有關係的。日本在十六世紀中與葡萄牙、西班牙人貿易,後來基督宗教也傳到了日本。葡萄牙在航海時代,飲食帶到了各地,會用油炸來保存食物,就好像我們用醃製方法一樣。 葡萄牙帶到日本的天婦羅,這種用油炸蝦、菜的食物,在日本時代也就大量的傳到了台灣。而台南府城早期也接受了各地食物,這也是台南人飲食多元的一個主因。或許在進一步研究,葡萄牙的語言,也被日本外來語的模式,傳播到台灣。 在波多的街頭,我看到了很多的工人,年紀稍長,但並沒有看到外籍移工,這些工人中午休息的時間看似聊天非常快樂,所以被我要求可否拍照留念,而剛好看到一個有排隊的餐廳,在 Google 地圖上評價很高,沒有招牌的餐廳四周門窗畫上了一些日本動漫特色的繪畫。 在排隊的時候遇到了騎哈雷機車旅行的加拿大人,穿著中國製星球大戰的T,我好奇的問了一下,這樣的交流可能在以前大航海時代,也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交流,如今我們感受到的異國風情,原來已經是混和交融之後的事情啊! — 在 Casa Viuva 。 4. 葡萄牙波多市政廳前 走過來的時候烈日當頭,而且看起來波多有很多工程在進行,包括火車站、路易一世大橋,回來看了 Google 地圖才發現波多有眾多的軸線,表面上高處眺望是紅屋頂,但綠地也不少,直線、矩形、 圓形、三角形的人工建築物長在這個丘陵地,是個很適合散步的城市。 市政廳前放了 Porto 的英文字,是觀光客的最愛! 周邊街頭轉角的圓塔尖塔沒有一座長得一樣,就連街角的售票亭也呼應這樣的造型,但未來這售票亭應該沒有用了,不知道未來命運如何呢? 我是旅行回來後會在網路上一直回顧,真慶幸有 Google 3D的地圖 5. 波多百年老咖啡館 Majestic Cafe,點了一杯 Art Deco Cup 冰淇淋! #連續五十冰 成功達陣,暫別冰壇 這家咖啡館有波爾圖酒搭配點心,應該是這家店的特色,遇到一個領班,大排長龍的時候,他的手勢、笑容與眼神整個人的表情都感染影響週邊的人,還會拋媚眼眨眼,不論男女都覺得這家店真好。 門口很帥的攝影師,可以幫大家拍照列印出來,拿到這張紙,瞬間變成通緝犯的感覺,有空來後製一下! 6. 巧克力店 Reis & Filhos, Lda 街角漂亮的商店門口,還沒有踏入就有人講中文叫大家進去,原來是眾多葡萄牙各地口味的果醬放在牙膏容器內,看起來也很像是水彩、油畫的顏料啊! 試吃的時候的確讓人驚艷,各種味道都好想買回家! 的確每次買果醬都放在冰箱好久好久沒吃完,最後都是過期才丟掉 ,這樣的包裝似乎是個好方法,只是為何沒有流行起來呢? 這家店面上的鑄鐵裝飾,是紀念 1880年創立 Reis & Filhos 的金匠(金飾?)店,看起來是新藝術運動的樣式,那個女性半身胸像是 1905年裝上去的。 — 在 Reis & Filhos, Lda 。 7. 波多的路易一世大橋夕陽 起初想不透為何要蓋那麼高的大橋,而且還有兩層,上層可以讓電車通行,觀光客、滑板車塞滿了上下橋面,河邊還有小朋友玩跳水,兩岸有游船,南岸邊還有纜車、酒廠改造的文化園區,當然還是有賣酒的。兩岸的街頭藝人,永無止境的酒吧! 我還是不理解為何需要那麼高聳的大橋! 於是租了電動滑板車,耍帥的騎到上層,由於騎的太快了,所以被限制停止供電,過了幾分鐘又可騎,辛苦的事情來了,這邊的石頭路並不適合騎滑板車,好不容易從很高的地方在震動的石頭路緩慢的繞到下面的文化園區。 我終於才理解原來斗羅河兩岸都有高地,也都建有城堡做防禦工事,而兩層的橋可以看到這座都市的全貌,有種漫步在城市頂端的感覺,就好像上了高塔眺望一座城市,有了高橋,把兩個歷史景點串成一條線,在上面走的時候有了移動感,能在河中間看城市的歷史,也同時也能看到美麗的夕陽。
2024/09/18
2024/09/17
第二天【葡萄牙】拜倫與辛特拉
拜倫:辛特拉是燦爛的伊甸園(大部分的旅遊書是這樣寫)-1809
第一次來葡萄牙是十一年前,當時的領隊旅伴一到里斯本二話不說就搭上計程車,當時還沒有 Ulber,然後直到深夜才摸黑回來。
那時候十分不解為何這位年輕的小夥子,當時是帶日本團的熱門人物,會那麼瘋狂的到達歐洲的最西端。後來我又來一次里斯本,就到了辛特拉,到了羅卡角那次天候不佳,只能吹著冷風,看著沒有夕陽的海岸,想像為何以前歐洲人認為地球是平的,搭船往西過海就會掉下懸崖死翹翹。
這次來終於看到了夕陽,海天一線,難怪古人會有這樣的想像。
辛特拉狹小蜿蜒的巷弄,旅人如織的塞滿了小店,我難以想像拜倫住在這裡的心情,去土耳其、希臘都有看到拜倫經過的痕跡,都覺得他真的是多才多藝不可思議的人,甚至是魯迅都十分推崇這樣的人。只是我無法理解他跟很多人交往,同性異性都有,最著名的是卡羅林與拜倫的故事。
我以奇怪的方式由善和惡混雜而成,要形容我會相當困難--Marchand, Leslie, Byron: A Life, Alfred A. Knopf, 1957, p. 7.(維基百科)
理解拜倫真是困難,還是找肉桂捲比較實在,在葡萄牙最好找的是到處都有蛋塔,反而肉桂捲不好找,今天終於被我找到了。
#五十次肉桂捲 第八捲
2024/09/16
第一天【伊斯坦堡】【里斯本】第四十九冰,機場的博物館
20240916
這輩子到伊斯坦堡轉機應該最多次,因為等待轉機時間有十二個小時,於是去體驗了土耳其浴,睡了一小覺覺得精神飽滿。
在土耳其要逛了很多世界文化遺產,也進入了不少博物館,這次在機場閒晃,被希臘式的雕像吸引,於是花了13歐踏入這個入口網站式的博物館看了很久,只有我一個人包場的博物館,若這裡有放上舒服的沙發,可以上演博物館驚魂夜。
這幾年去日本的機場、公共空間,都有把文物寶物放在這裡吸引大家,或者販賣紀念品的商店,台北其實也都有依樣畫葫蘆,但是感覺上並沒有收門票,或是轉化為觀光財,在桃園機場看到台灣文學館的一些文創品,讓我眼睛一亮,期待台灣的博物館們可以有更多積極的作為。
土耳其涵蓋的土地廣闊,我看著這些文化遺產,有亞歷山大的眾多雕像,還有羅馬帝國相關文物,加上了東邊的高加索地區有關基督宗教的修道院等等,這些跟土耳其的宗教文化信仰大不相同,但是卻把人家的文化文物修復展示,我不知道有沒有轉化為土耳其人的文化,但至少好好轉換為觀光財(應該有吧?)。
或者,是因為想要加入歐盟的努力呢?
即使沒有成功加入,也完成了文化交流。
1. maat 博物館https://trip.writers.idv.tw/2024/11/maat.html
2. Time Out Market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