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拉斐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拉斐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12/24

【梵諦岡】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是受教皇朱里阿斯二世的委託所繪,在這個簽字大廳有四個主題,有神學、哲學、詩歌、法學四面牆,而《雅典學院》這幅畫代表哲學。畫中人物有在哲學、修辭、邏輯、數學、幾何、天文、音樂領域裡的名人,讚美那個人文主義的黃金時代。


雅典學院/拉斐爾/1511年/梵諦岡博物館
1. 柏拉圖(達文西)
2. 亞里斯多德
3. 亞歷山大
4. 蘇格拉底
5. 阿爾西比亞德斯
6. 色諾芬
7. 安提西尼
8. 希帕提婭(瑪格麗塔)
9. 巴門尼德
10.畢達哥拉斯
11.德謨克里特斯
12.阿維羅伊
13.伊壁鳩魯
14.季蒂昂的芝諾
15.赫拉克利特(米開朗基羅)
16.第歐根尼
17.歐幾里得
18.瑣羅亞斯德
19.托勒密
20.烏爾賓諾公爵
21.拉斐爾

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辦的第一所大學,柏拉圖(1)站在畫作正中央的左邊,腋下夾著書《蒂邁烏斯篇》,右手指著天空,代表一切的知識的來源,他的思想強調唯心論,柏拉圖說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精神戀愛對象,所以『柏拉圖式的戀愛』意指不是肉體上的關係。柏拉圖八十歲的時候安詳的死於學生的婚宴上,這個柏拉圖的臉孔,據說是從達文西而來。

在柏拉圖的旁邊是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2),手上拿著《倫理學》,提倡唯物論,也因此右手的手勢跟他的老師柏拉圖有所不同。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帝(3)也在一旁聽著這師生的辯論。

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4),並沒有圍著這兩個哲學大師,而是在畫作左邊另外開講,聽他講道身穿著盔甲配帶著長刀的軍事家阿爾西比亞德斯(5)。旁邊的色諾芬(6),著有《遠征記》、《希臘史》、《回憶蘇格拉底》。安提西尼(7)是蘇格拉底的門徒,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希帕提婭(8)白衣長髮,是古希臘女性數學家,畫家似乎用他的女朋友瑪格麗塔為雛型畫了這個女性。巴門尼德(9)著黃橙色衣服的打開著書,但眼睛去瞄著打開書本看著數學家畢達哥拉斯(10),他是發明三角形畢氏定理的人。在後方的是德謨克里特斯(11)、阿維羅伊(12)。

在畫作最左側有兩個,伊壁鳩魯(13)頭戴桂冠,主張「人的幸福是追求心靈中永遠的快樂」,旁邊是季蒂昂的芝諾(14)。

另外,畫作中下方有個孤獨的人,赫拉克利特(15)好像在沉思,據說是米開朗基羅的臉孔來繪畫,他生性怪異少與人往來,可能跟米開朗基羅的個性類似,所以拉斐爾才這樣對應吧?

第歐根尼(16)斜躺在階梯上,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

歐幾里得(17)彎腰用圓規作畫,著作《幾何原本》是數學的基礎,被認為是幾何學最成功的教科書。後方有瑣羅亞斯德(18)手持天文儀,他創立了祆教,天文學家托勒密(19)手持地球儀。烏爾賓諾公爵(20)是教宗的侄子,畫家拉斐爾(21)則隱身在這個有名公爵旁。

這幅畫作上方有兩座大的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右)和光明之神阿波羅(左),壯闊的建築大廳,象徵著自由討論的氣氛,也代表著真理的追求。˙

2012/12/05

【巴黎】安格爾的《荷馬的光榮》

這是 1826年安格爾由官方邀請幫查理十世博物館的天花板所繪,安格爾為了這幅巨作,素描了三百多幅人物,並與學生一起創作,1827年完成安裝上博物館的天花板。後來這幅畫移到羅浮宮,原來的地方便用複製品取代。


荷馬的光榮/安格爾/1827年/386x515cm/巴黎羅浮宮
5. 拉斐爾,26.米開朗基羅,31.伊里亞德,32.奧德賽

畫作的正中央是男主角荷馬,勝利女神幫他戴上桂冠,在荷馬腳下兩個人,就是荷馬創造出來的故事,這兩個擬人物左邊穿紅衣的代表著《伊里亞德》、右邊的綠衣是拿著船槳是《奧德賽》。站在荷馬兩側的有詩人、畫家、音樂家、哲學家、軍人、政治家等。

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大帝,文藝復興的畫家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巴洛克時期的畫家普桑,文學家但丁、莫里哀、莎士比亞,音樂家莫札特等名人都在其中。整個畫面呈現正三角形金字塔的構圖,眾人的禮讚從兩側往上、往中間集中,所有的光環就投注到了荷馬身上,整幅畫作有四十六個人。

這樣古今名人齊聚一堂,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在梵諦岡也有類似的作品,拉斐爾把自己畫入了畫中,但這幅畫沒有安格爾的自畫像。左邊數過來第五位是拉斐爾,第六位是女詩人薩福,躲在拉斐爾的後面,我是覺得這個人很像安格爾的自畫像,或許下次再去羅浮宮注意觀察一下!


雅典學院/拉斐爾/梵諦岡博物館


安格爾自畫像/1804年/安格爾/孔德博物館

2012/11/13

【倫敦】拉斐爾的《教皇朱里阿斯二世肖像》

這幅教皇朱里阿斯二世的畫作,是拉斐爾約在1511年的作品,當時他在教皇前是個大紅人,與米開朗基羅的個性有很大的不同。米開朗基羅則是恨這個教皇恨的牙癢癢的,因為教皇一直逼迫他在羅馬教廷做壁畫,他寧願回佛羅倫斯雕刻。但同時期,年輕的拉斐爾卻能快速的完成各種的作品。


《教皇朱里阿斯二世肖像》/拉斐爾/倫敦國家美術館/63x40cm

很難不注意這幅畫教皇手上的寶石鑽戒,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宗教領袖這樣的喜歡財富,又這樣的高調請畫家記錄,應該是會讓人唾棄吧!但拉斐爾這幅畫把教宗畫成一個親切的神職人員,和藹可親,白色的鬍子是1511年開始留長,1512年就刮乾淨鬍子結束這樣的『苦修』,為了悼念教廷失去了波隆那(Bologna)的管轄權,其實,這座城市重要的藝術品,在 1506年就被教皇洗劫一空。

構圖上來看,雖然教皇的臉在中央,可是畫家的視角是站在教皇的側邊,一種好像比較好的朋友的角度,教皇的眼神向下,便沒有朝上望著上帝,紅衣的光澤讓人感覺光線是從上方灑下來,從鼻子一路往下到中指那隻手指,可以說是整幅畫的重心。左手緊握著椅子的扶手,稍微讓教皇堅毅的個性表現出來,但是右手仍表現年長溫馨的那一面。後頭綠色的簾子上有聖彼得的鑰匙與三重皇冠,本來是用金色的顏料,但是拉斐爾改變了主意,沒有用金色,我想可能是減少些貴族奢華的形象吧?

一個積極領導對外擴張的教皇,被人認為脾氣暴躁,他把教廷當成宮殿般的奢華在經營,在位期間有三位藝術家為他效力,建築師布拉曼帖,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畫家拉斐爾。

同一個人,再不同藝術家眼中竟然有那麼大的不同,提香在 1545年左右也臨摹了拉斐爾的畫,他跟拉斐爾一樣受到貴族的愛戴,而成為最有權勢的宮廷畫家,但同時幾乎跟米開朗基羅一樣長壽,不知道在臨摹這幅畫作時,米開朗基羅是怎樣的心情來看提香、拉斐爾這兩個人呢?

2011/04/07

【台北】蒙娜麗莎會說話魔幻展,探訪西洋名畫的秘密

這是在台灣科學教育館(士商路189號)的展覽,雖然不是真跡,都是透過多媒體方式,把西洋名畫裡面的人用動畫呈現,並配上聲音音樂來企圖還原作畫的過程與當年的環境。

展覽官網:http://www.aliveart.com.tw/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要到現場去看才有整個故事


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以往看西洋名畫,總要讀很多其他的書來了解這些畫家背後的故事,或是去聽老師的演講,才能略知一二,現在這些名畫的主角跳出來現身說法,還蠻有趣的,除了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畫作外,從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說起,到現在人類審美觀有很大的改變,埃及的生死關,希臘諸神,一直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印象派等西洋藝術重要作品都有介紹。


遠古人類所型塑的母親的樣子,乳房、腰部與臀部都超大,生生不息的象徵

展覽五個部份與重要作品:

遠古的奧秘:母親的雕塑、《內巴蒙的花園》、《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阿尼的紙草》。
人神的對話: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喬託《哀悼基督》、馬奈《奧林匹亞》、希臘眾神的對話。
光影捉迷藏:歌德教堂的祕密、《達文西自畫像》、《拉斐爾自畫像》、《大碗島的假日午後》、《瑪麗蓮夢露》、《最後的晚餐》。
動感的藝術:莫內《聖拿撒火車站》、《三等車廂》、米勒的《晚禱》、《抽象Ⅲ音樂會》。
藝想新世界:孟克《吶喊》、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甚麼?我們將何去何從?》、梵谷《夜空下的露天咖啡座》

這可展覽橫跨的範圍很廣,很適合國中以上的同學參觀,雖然展出的東西都是複製品,但是對了解畫作有一定的幫助。只是畫作太多,概念橫跨了所有西洋藝術歷史,要整個了解還真不容易,我想是不錯的一個引領入門的展覽。

那天其實是去『放學窩』的校外教學擔任攝影志工(還有再招募志工),剛開始我還很用心再拍小朋友的表情,但是後來西洋名畫的故事太吸引我了,小朋友離開後我索性就留下來看一次。我想現場的人過多,多媒體配音的音量沒有控制好,很不容易聽清楚,覺得對西洋藝術有興趣的小朋友會很吃力,希望這點可以透過導覽設備來改善。

2010/12/07

【德勒斯登】終極宗教神秘感,拉斐爾的西斯汀聖母@古代繪畫大師博物館

拉斐爾一直被大家稱為聖母畫家,看這些作品會有一種超級完美不真實的感覺,或許是拉斐爾的人際關係,也或許他很年輕就成名,大部分的畫作會討好委託人,到了他晚期30歲之後的作品構圖,有些讓人深思的想像,若是拉斐爾活得久一點,會不會有更多的作品讓人破解?

From 德國‧德勒斯登

西斯汀聖母(Sistine Madonna),1512-14年所畫,201*269cm,是要紀念教宗所重建的西斯汀禮拜堂所畫,1574年前放在教堂的神龕上,1753年才被賣到德勒斯登的博物館,中間這一百多年,不知道這幅畫在哪裡流傳?

沉穩的金字塔三角形構圖,其實並沒有用遠近法,不過從遠方走進的時候,感覺聖母是緩緩地走下來,光著腳丫聖潔而端莊,聖子健康而肥胖,上方雲端有很多天使的臉孔,下方兩個天使天真無邪更是西洋禮盒中常用的圖案。

拉斐爾的畫作中不處理衝突,只注重和諧,中規中矩的完成教堂的委託,有人說這幅畫有別於拉斐爾以往的畫風,帶有一點神秘感,而我現場看到的確又非常莊重的氣息,但是我說不出來有甚麼不同,或許是燈光或是巨大,人物很少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吧!

2006/12/15

【佛羅倫斯】拉斐爾自畫像@烏菲茲


1506 拉斐爾自畫像(47.5*33cm)

在佛羅倫斯看到拉斐爾的自畫像有點唐突,我以為他是屬於羅馬的,文藝復興在佛羅倫斯萌芽,相對的文藝復興盛期的三位大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畫作相對的少。

不過這三位大師的畫作以拉斐爾的作品最多,達文西喜歡搞創新,用了不少實驗性質的顏料來作畫,保存的時間都不長,喜歡搞東搞西發明些東西,以當代的材質,能夠實踐的並不多。米開朗基羅則為佛羅倫斯留下了不少的雕刻作品,雖然有些還未完成,可是看到石頭中蹦出的生動人像,實在非常震攝。

拉斐爾23歲的時候畫下了這個自畫像,有人說:他既聰敏又俊美,天賦予和藹可親的好性情,對任何人都非常友好而令人喜悅,若是米開朗基羅掌握並征服了藝術,拉斐爾就是既掌握了藝術,又掌握了生活的風度。

米開朗基羅孤僻的個性,創作品通常是獨立完成。而拉斐爾在羅馬好幾間的房間的畫作則是靠著眾多的助手完成,許多人物受到米開朗基羅善於應用強健肌肉的表現法,但有時候有受到達文西的陰柔氣息。在拉斐爾的畫作雖然都有這兩位大師的影子,但他更走出了自己的風格,以柔和的表現畫作內主角的祥和氣氛。

拉斐爾 1520年死於感冒高燒,同時也是他的生日4月6日,耶穌受難日。

【羅馬】拉斐爾@梵諦岡博物館5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7.html
【羅馬】萬神殿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4/blog-post_15.html

2006/05/27

【羅馬】拉斐爾@梵諦岡博物館5


2006/2/18 11:00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1510年完成

從博物館逛了兩個小時才走到拉斐爾室,這裡擠滿了人,導遊的聲音此起彼落,雖然現在大家都用無線麥克風在講話了,但是這裏還是吵的跟菜市場一樣!

一路上我最注意的就是那個在雨傘上綁著橘紅色的彩帶,講話最大聲,而且英文講的也很慢的導遊,我當然湊在旁邊偷聽解說,看她一直講一堆數字,我想應該是這些藝術畫作的年代,導遊真的很辛苦,不但要會講,還要照顧團員,面對這樣險惡空氣不好的環境還要微笑面對。(一個導遊的部落格

來到梵蒂岡博物館除了西斯汀教堂,最想要看的就是拉斐爾的作品,這些巨大的畫作畫在不規則的牆壁上,而且還要依照觀察者的角度做空間的延伸,有時候都分不清哪裡是真的樑柱,哪裡是畫裡面的樑柱,這張照片若是所有的觀光客穿著希臘時代的衣服,還真的會分不出哪些人是畫裡的人物,這就是透視法能夠製造氣氛的神奇吧!

拉斐爾,生於1483年的耶穌受難日4月6日,死於1520年4月6日,葬在羅馬的萬神殿,由於父親就是宮廷畫家,所以從小被父親發掘才能後,就受到良好的訓練,文藝復興三傑中達文西是私生子,在佛羅倫斯受到排擠後轉往米蘭發展,米開朗基羅孤傲的個性在佛羅倫斯與羅馬間忙碌,雖然活得很久,可是在西斯汀教堂的壁畫幾乎是獨立完成的,這跟拉斐爾有一大堆學徒幫忙,有著截然不同的寫照。

維基百科的拉斐爾的畫作照片共享

拉斐爾在年輕剛出道的時候,去參觀達文西的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感慨了很久,可以發現後來拉斐爾的人物畫像受到達文西的影響很深,陰柔的筆觸跟米開朗基羅的肌肉,有很不同的感覺。

2006/05/26

【羅馬】特洛伊@梵諦岡博物館4


《勞孔》西元前150年左右

特洛伊戰爭打了10年,最後希臘用木馬內藏士兵,攻破特洛伊城。

結果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識破這個詭計,大力勸阻國王不要把木馬拉進城內,但國王不聽信。因為在某次選美會中,女神雅典娜因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愛芙羅黛蒂(維納斯),雅典娜懷恨在心,因此派出兩條巨神,將拉奧孔父子三人活活纏死。

特洛伊的木馬屠城記的故事,讓我想到了三國時代也有空城計的戰略,剛好跟特洛伊是完全相反的故事,西方有希臘羅馬神話,中國也有神話故事,在感情的愛恨情仇上,神跟人可以說是一樣的,特洛伊戰爭中可以為了海倫一個人雙方打了10年,希臘人在特洛依王子帕里斯偷走海倫後,反攻回去把特洛伊城給燒了。特洛伊城被燒了之後,相傳埃涅阿斯也是愛芙羅黛蒂的兒子,背著老父帶著妻小逃到了西西里島。


拉斐爾《埃涅阿斯及其家屬》16世紀,描述一座城市失火被燒毀

1506年,上頭這座《勞孔》群像在提圖斯浴場遺址附近發現,是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人模仿的雕像,西元前150年,希臘羅德島的三個雕塑家模仿更早之前的青銅作品。



這些目不暇給的神話雕像,每一座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許下次去再熟讀幾次希臘神話,會更有感覺。

2006/04/15

【羅馬】萬神殿


2006/2/17 13:30 萬神殿

中世紀時這座萬神殿被改造成教堂,一進去看才知道圓頂的巨大,而且光線跟雨水從圓頂端的眼窗洞灑下來,很雄偉巨大的感覺油然而生。

萬神殿建造於西元前27年,西元118年又重新建造,609年將此改名為聖瑪利亞殉教者教堂,663年拜占庭皇帝把屋頂上的瓦搬走,1305年教廷移駐亞維農,這裡成為家禽市場,1632年把門廊的銅拿去製作聖彼得教堂的聖體傘。

拉斐爾自己要葬在此地,就在聖母雕像的下方。萬神殿經過這兩千年的變化,看這建築的表面真是滄桑,但是裡面的大理石地板在1873年重修,就非常的新穎,還保有古羅馬時期的原始設計。這裡的地勢低漥,聽說經常淹水。

萬神殿的外面廣場充滿了觀光客,看到一個中國人在此賣字,一歐元一幅,觀察了很久,沒有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