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2021/12/12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這應該是心靈團體點播率最高的一部電影,每一句對話都可以獨立出一小篇啟發人心的心靈雞湯。

加油站到底有沒有蘇格拉底這個人,最後變成了一個謎,好像也不太重要,但,最後他的老婆應該知道這個人卻沒有交代?

人生中最難克服的是自己,但最容易說服(欺騙)的也是自己!

2021/11/12

《醉好的時光》



年過四十體力開始下降,家庭、工作都開始走下坡,被老婆冷落,工作上也完全提不起勁,這群中年男子想要用喝酒來提振工作情緒,開始做實驗記錄下來。

沒想到,真的有用!

片子看到一半,開始覺得喝酒是十分美好的,難不成變成鼓勵喝酒醉茫茫的片子,突然壞事就發生了,但又太過悲情,北歐的片子總是緩慢的讓人椎心,片尾又拉回來活在當下,喝一點又如何呢?

2021/11/08

《瀑布》



大量使用定焦鏡的電影有哪一些?大學時代喜歡看很無聊的藝術電影,當時只是追求潮流,好似今日的打卡一樣,跟大家說我來了,這部電影我看過了。

但是這幾年重看這些大學時代的老電影,發現電影內的隱喻非常多層次,每次重看都會找到以前沒有看到的密碼!

這部片用了印象派的畫家竇加,用了他的賽馬來講畫家的故事,讓我想到了《飛越杜鵑窩》,也放置了黑澤明的《電車狂》的海報,片中也經常問:你還好嗎?看了這個海報,觀看與被觀看,到底誰才是正常的呢?

希望《瀑布》這部片可以得到很多獎,重啟臺灣新浪潮。

2021/08/23

《天使沒有性別》

《天使沒有性別》

這是一本驚奇的小小說,我們看到粉紅色的書封,在掃瞄機處理下居然變成白色。

昨晚看了列車進站這篇,由於中元節太累了,還沒有看完就睡著了,突然醒來才想起這篇文章到底想要描述甚麼呢?原來這位一百公斤快要停經的婦女的表現是沒有性別的,行為語言甚至是變成了男性,還把老公打趴在地上。

我真是後知後覺,睡了一覺醒來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概念!

看完後,果然,最後就是一個男性的高潮啊!好像是射精的那一刻,但留下了一個謎樣的結局,不過這個結局如何好像也不重要。

當時看到書名的時候,我的生殖器官微微一震,沒有性別到底是怎樣的呢?小小說有出乎意料的結局,的確性別是個很有趣的對比。

2021/08/20

再來讀一些外國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再來讀一些外國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李仙得台灣紀行,南台灣踏查手記》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1921 穿越福爾摩沙》 《台灣紀行街道漫步》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1

請問各位臉神朋友,這張照片是哪一個城門呢?取自《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2

《遇見300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1771福爾摩沙輩紐夫斯基航海日誌紀實》《臺灣山地傳道記,上帝在編織》《北台封鎖記》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3

《華麗島歲月》《霧峰宮保第》《淡水新政記》《錯置臺北城》

2021/08/17

《臺味原來如此》

《臺味原來如此》

台灣常見的料理,每次去查維基百科,大多數說是源自唐宋,但是年代太久遠,到底如何傳到台灣,加入了那些在地食材,經過了哪些變革,就沒有細談了。

這本書以仔細去探尋、比較一下各地的料理,找出各地特色,一碗牛肉麵,各自表述,台灣的牛肉麵,已經不是四川的牛肉麵了,也沒有蘭州的風格,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圖文並茂,還有食譜,重點是會談"食物史",值得推薦。

2021/08/15

《英國住宅》

《英國住宅》

很喜歡看從田野調查整理出來的書,以往看建築相關的書籍,都是從上而下,分章節分時代,給一堆定義,文字硬生生的難以咀嚼。

日本有不少這樣類型的書,自己去拍攝踏查,口語式文字,分章節的時候又會符合教科書的說法再來驗證,每次讀完都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類的書籍很適合導覽老師,面對一棟老房子或是一個建築的片段,如何讓大家在很短的時間把建築史介紹給大家,這種書非常的適合,而且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

小小的台灣竟然有來著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英國風佔了不少!

而且這本書還介紹不少英國電影,看了這些電影,又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啊!

2021/08/07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經常在想一位平常的政治人物,大概就是選舉該屆會成為話題,一旦不在位置上,就馬上被人遺忘。

但是一位藝術家所留下來的作品,可能會影響好幾代,為了拍攝烏龜上岸,等待好幾個小時,為了得到被拍攝動物的信任,薩爾加多窩在森林好幾天,要拍到好照片,在非洲的礦場待了好幾個月!

對於人類來說,幾個月都是很久,但對於地球來說,其實只是一瞬間!

2021/08/03

《隱蔽的空間》寶藏巖地方故事集

《隱蔽的空間》寶藏巖地方故事集

台灣少見的聚落被指定為文化資產,這本書紀錄了活化再利用後的人事物,其實我覺得要維持這個多元的環境是有點辛苦,但累積的過程才能讓未來開花結果,我們的創意或許實踐的還是太少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