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米開朗基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米開朗基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12/21

【梵諦岡】米開朗基羅《創世紀》旁的先知耶利米

在西斯汀大教堂的天花板,米開朗基羅花了四年多(1508-1512年)的時間創作,除了天花板中央的創世紀有九個故事外,四周還有十二位巨大的人像,包含七位先知、五位女祭司,其中一位先知耶利米,據說所畫的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


先知耶利米右手托著下巴,憂慮著無法挽回的毀滅

舊約聖經的耶利米書,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所講的紀錄。生於西元前627年的耶利米,當時是猶大國最黑暗的時期。西元前607年,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率兵攻佔耶路撒冷,戰爭延續了很多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延續父親的侵略行動,將猶大國王擄回巴比倫,聖經中記載了他攻陷耶路撒冷,將神殿拆毀。

上帝耶和華告訴耶利米他已經被選為先知,但耶利米當時非常年輕非常擔心,但上帝用手輕觸耶利米的嘴,說會將該說的話送到耶利米的嘴裡並交給他。耶利米用陶罐做為比喻,將陶罐摔破警告猶大國的人們,若不相信唯一的上帝耶和華,猶大國將會被摧毀。耶利米甚至要猶大人快點逃離耶路撒冷,但沒有人聽,軍人甚至把耶利米抓起來關到深坑底下讓他挨餓。果然不久巴比倫大軍入侵,將這些猶大人俘虜到巴比倫城。

米開朗基羅創作創世紀時不過三十三歲,剛好是耶利米看到耶路撒冷第二次被攻陷的同一個年紀,但他還是在耶路撒冷繼續傳道,最後被迫逃亡到埃及,耶利米感情豐富多愁善感,被稱作「流淚的先知」,耶利米所傳道的信息帶著悲觀,但對猶大國又有很深的盼望,是非常矛盾的,雖然一再對悖逆上帝的百姓絕望,但他對上帝有信心。

米開朗基羅在創作時,一直不信任在教皇旁的布拉曼帖,認為他從中作梗,讓他喜歡做的工程延宕,而讓他做這種比較不想做的繪畫工作。但,相反的西斯汀教堂的天花板與壁畫,大部分都是米大師一個人的創作,讓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成為了一個全才的藝術家。

2007/07/05

【佛羅倫斯】未完成的雕刻@學院美術館

去學院美術館首要看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原作品,排了約20分鐘的隊伍,入口處的安全措施真是滴水不漏。


2006.2.25 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雕刻作品

這個博物館主要展出的是畫作,也稱作學院畫廊,但是放置的卻是不認為自己是畫家而是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還有不少他晚年未完成的作品。

大衛像還沒有雕刻完成,佛羅倫斯的執政團就政爭不斷,1501年8月16日,米開朗基羅正式取得合約,在聖母百花大教堂旁的空地搭起的木棚裡面工作,大家若注意看大衛像,應該可以發現上半身的重量非常重,下半身的支撐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這個雕像的角度已經跟當初大不相同。

1504年4月本來大衛像是要放置在傭兵涼廊的,但是執政團決定要放置在領主廣場,9月8日正式在廣場揭幕,1512年雕像的基座被雷擊中,這可能就是導致後來傾斜的原因,1527年在廣場發生衝突,大衛像的手臂斷成三截。1813年大衛像開始修復,1854年大家決定把大衛像移到室內,但還不知道要放在哪裡,於是先做了一個複製品,在領主廣場同時有兩個大衛像的存在,一直東拉西脫,大衛像還曾經在木箱裡待了20年,1873年7月30日才運送到學院美術館,1875年在米開朗基羅誕生400年的活動中才獲得公開展示的機會。

這段曲折的過程其實並沒有結束,1930年代的法西斯集會時在領主廣場的集會,還有二次大戰的戰爭,這些藝術品也都受到更多無情的波折。

我其實很喜歡看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雕刻作品,好像一個人就從石頭蹦出來的感覺。看過年輕氣盛的米開朗基羅作品--聖殤,那種機近乎完美的作品,然後又再看到大衛像那個皺眉頭的大頭少年,在看過晚期的作品--聖殤,還有這幾個在學院美術館的奴隸,有時候也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歲月的心境痕跡。


部分為複製品照片

【羅馬】米開朗基羅生日@探索之旅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3/blog-post_114165961071979263.html

2007/03/09

【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的鳥瞰


2006.2.24

眺望整個佛羅倫斯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米開朗基羅廣場,到達佛羅倫斯的第二天一早看完烏菲茲美術館,經過舊橋逛完碧奇宮,頭腦簡直爆炸,這是我逛完博物館的後遺症,於是想上米開朗基羅廣場去放空一下,順便認識一下這個城市。

看著地圖,我選擇了一條最近的路,直線走過去應該一下就到了,沒想到那條路是一個上坡,到達一座小山,那座小山比米開朗基羅廣場還要高,然後下山,再爬上米開朗基羅廣場,氣喘喘的我好不容易看到了佛羅倫斯的城市景觀,突然想要上廁所,沒想到公共廁所到下午五點就把門鎖起來,只好跑到咖啡館要上廁所,更沒想到咖啡館說要關門了,於是跑到旁邊的小店買瓶可樂上了廁所。

民生問題解決後,放鬆了一陣子,看到一個義大利老頭一直跟一個日本女孩搭訕聊天,一直聊一直講,那老頭的太太都走了,他還在表演,那日本女孩的男朋友只好也加入聊天的行列,很尷尬的在旁邊陪笑。雖然天氣不好,可是遠眺佛羅倫斯的城市景觀,想想這幾百年應該沒甚麼變化吧!

米開基羅廣場上當然有大衛像,佛羅倫斯應該是大衛像最多的地方,這個廣場並不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是波吉在 1860 年設計建成,為了紀念生於佛羅倫斯的偉大藝術家。


在廣場上鳥瞰這城市,河流蜿蜒流過,好像在閱讀歷史

最後,遇上了一對中國夫婦,他們來義大利也兩個星期了,或許太久沒講中文了,我居然在公車站跟他聊了很久,後來公車來了才發現車上不能買票,我們又走回剛剛那家商店去買票,再走回來,意外地到公車還在等我們,全車的人一定很恨等了那麼久。

2006/12/13

【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烏菲茲


1504-1505 聖家族‧米開朗基羅 畫作直徑120cm

在烏菲茲美術館看到色彩鮮豔的畫作,很清楚就是米開朗基羅(1475-1564)的風格,遠看起來像個雕塑,側掛在牆中央非常顯眼。

米開朗基羅的個性十分孤僻,面對他沉鬱悲觀的一生中對理想的追求,幾乎都表現在他的雕刻作品,米開朗基羅曾經不只一次的說他是雕刻家不是畫家,跟他從小長大的奶媽有關,奶媽的丈夫是個石匠,從小體弱多病的米開朗基羅在奶媽家長大,慢慢地恢復健康的身體,也因此奠定他作為雕刻家的基礎。

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到處充滿了肌肉健碩的男女,這幅畫只有前景的三位主角有穿衣服,有人說是代表著文明,而背景的人物沒有穿衣服則代表蠻荒之人,聖母將耶穌帶到人間,就是要教育在伊甸園未開化只知道每日歡愉的人們。

右方那個披著一塊布的小男孩就是施洗約翰,在這幅畫的地位也很低。

【羅馬】最後審判@梵諦岡博物館9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6/blog-post_03.html
【羅馬】創世紀@梵諦岡博物館8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6/06/blog-post_02.html

2006/06/03

【羅馬】米開朗基羅《最後審判》@梵諦岡博物館9


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最後的審判》1536-1541

這個巨大的壁畫有四層樓高,約1370公分,畫裡面有四百多人,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中央是耶穌,第三層是受裁決的人群,而底層是地獄。

整個構圖就好像一個順時鐘的動向,彷彿也有佛教輪迴的意涵,曾經朗讀過幾次地藏王菩薩經,地獄的景象描述,大概就是這樣,凱農划船過了奈何橋一切都將萬劫不復,看到畫中人物的驚恐表情,心情也沉重了起來。

環繞在耶穌四周的門徒都看著耶穌,右方的彼得拿著鑰匙,臉孔據說是換上了委託米大師畫這幅畫的教皇保祿三世(1534-1549)。在彼得旁邊的是穿著紅袍的保羅。施洗約翰也有人說是亞當。傳聞右下角被蛇絞死的教皇朱利二世,米大師非常討厭他,所以把他畫在地獄受刑,還有一個人是當時教廷的司儀官,曾經批評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就把他畫成地獄的判官。

還有許許多多的殉道者,拿著當時殉道時的刑具,安德烈(Andrew)是耶穌第一個門徒,彼得的弟弟,據說在希臘被釘在X型的十字架上而死、勞倫斯的刑架、巴托羅繆的刀子、西門(Simon)手拿著鋸子、凱薩琳的絞刑輪、塞巴斯提安的箭

巴托羅繆手上的皮囊據說是米大師的自畫像,有人說這是畫家自我的反思,面對天堂與地獄間的審判,在世不過是個空皮曩,米開朗基羅對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這樣的註解。


取自維基百科

站在巨幅壁畫前,這些人物實在太多了,很難一一對應到心中了解的故事裡,但是卻看見米大師悲劇性格天才的一生。

2006/06/02

【羅馬】創世紀@梵諦岡博物館8


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穹頂《德爾菲神諭女》1509年

進入西斯汀禮拜堂,應該是大部分人來汎蒂岡博物館最主要的參觀重點,由於人很多,聲音吵雜,不時有工作人員敲鐘請大家肅靜。

這個最漂亮的神諭女屬於希臘時代德爾菲地區的阿波羅神殿,我查不到這個神女的來由,看著米開朗基羅用著生動姿勢和對比強烈的鮮豔色彩來表現,可以表現出絲料反光的效果,先知神女巨大的身軀加上鮮豔的顏色,讓整個天花板活了起來,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是弧狀的,也因此這副畫多個方向的構圖及角度的設計相當不容易,有時候看起來特別粗狀的身軀,實際上反而是更為立體的構圖。

穹頂的畫作重要的分為四個部分,一為中央的《創世紀》諾亞方舟大洪水及上帝開天闢地,二為周圍的12個先知及神諭女,三為三角璧內的基督祖先,四為四個角落舊約聖經的故事。在1990年代進行色彩的重新修復,修復後有人曾經評為穿上班尼頓的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穹頂部份《創世紀》及其他1508-1512,由上而下依序是諾亞醉酒、大洪水、諾亞獻祭、亞當與夏娃的墮落與放逐、創造夏娃、創造亞當、上帝分開天與水、創造日月草木、上帝分開晝夜。

這裡不准拍照,所以這兩張圖是掃描明信片的。只記得抬頭看的脖子很酸,不知道米開朗基羅如何度過那四年的?

2006/05/26

【羅馬】特洛伊@梵諦岡博物館4


《勞孔》西元前150年左右

特洛伊戰爭打了10年,最後希臘用木馬內藏士兵,攻破特洛伊城。

結果特洛伊的祭司拉奧孔識破這個詭計,大力勸阻國王不要把木馬拉進城內,但國王不聽信。因為在某次選美會中,女神雅典娜因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愛芙羅黛蒂(維納斯),雅典娜懷恨在心,因此派出兩條巨神,將拉奧孔父子三人活活纏死。

特洛伊的木馬屠城記的故事,讓我想到了三國時代也有空城計的戰略,剛好跟特洛伊是完全相反的故事,西方有希臘羅馬神話,中國也有神話故事,在感情的愛恨情仇上,神跟人可以說是一樣的,特洛伊戰爭中可以為了海倫一個人雙方打了10年,希臘人在特洛依王子帕里斯偷走海倫後,反攻回去把特洛伊城給燒了。特洛伊城被燒了之後,相傳埃涅阿斯也是愛芙羅黛蒂的兒子,背著老父帶著妻小逃到了西西里島。


拉斐爾《埃涅阿斯及其家屬》16世紀,描述一座城市失火被燒毀

1506年,上頭這座《勞孔》群像在提圖斯浴場遺址附近發現,是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人模仿的雕像,西元前150年,希臘羅德島的三個雕塑家模仿更早之前的青銅作品。



這些目不暇給的神話雕像,每一座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許下次去再熟讀幾次希臘神話,會更有感覺。

2006/03/06

【羅馬】米開朗基羅生日@探索之旅


2006/2/18 梵蒂岡博物館‧聖殤 Pieta

今天是米開朗基羅531歲的生日,西元1475年3月6日出生於卡普列塞,父親當過鎮長,1496年在羅馬開始雕刻這項作品。

1499年完成作品,顯示了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已經對解剖學驚人的精通,用大理石可以把聖母衣服的褶皺表現的柔軟的織物,聖母面容年輕(有點不何邏輯),顯得順應天意,抱著耶穌癱瘓的身體,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上。

1555年,下面這個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為了自己的墳墓所雕刻的,這個作品看上去就是很悲慘的死亡,所有的人承受不了聖人的離開,有傳說上面那個老者的面孔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的面孔,但是因為並未完工,所以實在看不出來。兩項作品一比較可以看出經驗的累積。

米開朗基羅死於羅馬1564年2月18日,自命為雕刻家而不是畫家,他留下來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件卻都能震撼人心。


2006/2/25 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教堂博物館‧聖殤 Pieta

在梵蒂岡博物館由於實在看的太出神,竟然忘了13:30就要閉館,窗簾已經拉上,陽光不再照入,反而讓我更好拍攝這個作品,最後我好像是被警衛趕出博物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