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神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神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9

第十三天【島根】松江八重垣神社

1. 本來要走到小泉八雲紀念館,但實在太熱了,觀光公車又剛好來,就跳上去,令人感動的是每一站要停之前螢幕都會放老照片、古地圖,也有簡短的說明。公車運行的道路依著歷史街區與歷史建築,停車的位置不僅是外面看出去都是地標,從外面拍這公車也很美。

2. 堀川可以遊船,這個乘船的建築也是歷史建築,而以前台北的新生南北路也叫做"堀川"

3. 這個歷史街區的旁邊有擺攤,狐狸與狼努力的跟大家打招呼,還有武士跟大家合照,真是歡樂,但,氣候實在太熱了。

4. 小泉八雲紀念館,稍後我把小泉八雲的簡介再貼出來,紀念館上面有許多影片,還蠻適合小朋友與我這種外國人看的,這檔展主要是介紹小泉太太與家庭生活,讓我想到馬偕與張聰明。

5. 小泉八雲舊居:雖然是普通的日式民居,但我發現許多創意,不同的角度與位置都會有不同的裝飾,有點像是許多有錢人家會有的裝飾,但小小的屋子密集度有點高,建議坐在榻榻米欣賞。

6. 田部美術館,菊竹清訓設計,終戰後要找回自己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可以說是綠建築,但因為要裝冷氣,我覺得反而變成不是綠建築了。說明樂山燒、布志名燒的源流。

7. 八雲庵,老闆娘實在很會廣告與宣傳,點了李白與鴨肉三段蕎麥麵,很多名人留下簽名與畫作文字。這邊有個牌子:松江藩大石源內屋敷跡。

8. 武家屋敷,武士家的座敷位置有點不太一樣,有茶室也有佛間,都很小。上面有個小房間展示松江祭的鼕行列的鼓,跟一見。菁桐裡面那一顆一樣。

9. 明明庵,來了茶屋,果然非常的傳統,我想整個下午應該只有我一個客人,卻有兩個人服務我一個,在這邊看松江城天守閣真是清楚。

10. 八重垣神社,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後面的大杉樹群,鏡池真的有趣。

這趟旅行最令人感到奇幻的地方就是這個神社,而且是後面的那一片森林,去之前對於出雲的國讓神話並不是很理解,只知道有八頭蛇,我會想像跟希臘神話的九頭蛇是類似的故事。

神社的主神是素盞嗚尊與稻田姬命:

打退了八岐大蛇後與稻田姬命締結良緣。這段故事開始素盞嗚尊從高天原降臨到出雲國的斐伊川上游 ,遇到了老夫婦腳摩乳(Ashinazuchi)和手摩乳(Tenazuchi),以及他們的女兒稻田姬命。這家人正因八岐大蛇每年吞噬一名女兒而悲痛欲絕,今年輪到了稻田姬命 。

素盞嗚尊為了拯救稻田姬命,先將稻田姬命隱匿於佐草之鄉的「佐久佐女之森」(奧之院)中,以大杉樹為中心,築起多重圍牆,即「八重垣」,然後給大神喝了很多酒灌醉之後砍殺了惡蛇。

大蛇被殺死後,素盞嗚尊徵得稻田姬命雙親的同意,與稻田姬命結為夫婦,並在佐草之地建造宮殿,從此開創了「緣結之道」 。稻田姬命是「地つ神」,素盞嗚尊是「天つ神」,象徵天地融合、不同神系結合建立新的社會秩序。

這感覺跟王子救美,然後抱得美人歸一樣的童話故事,不同的是一個是神,一個是人。

「八重垣」之名的由來,原本是抵禦八岐大蛇的侵略,後來變成結婚後兩人堅貞的愛情,對於妻子的堅強保護,《八雲達》源於素盞嗚尊在娶妻後,喜悅而詠唱的一首和歌:「八雲立つ 出雲八重垣 妻込めに 八重垣造る その八重垣を」(八雲升騰,出雲八重垣,為迎愛妻,築起層層八重垣,啊,那八重垣)。

但,實際有這個神社的紀錄,是到了1565年才有官方的紀錄,而這裡比較早的是佐久草神社。

有關主殿的神明擺設,請看圖右下的配置,1,2各是主神素盞嗚尊、稻田姬命,3,4是女方父母腳摩乳、手摩乳,5,6是天照大神與市杵嶋姬命(水神)

這裡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對結婚,也有著日本第一個和歌碑。

最有趣的是去社務所拿一張白紙,上面印有素盞嗚尊、稻田姬命,然後前往鏡池,要走入旁邊的佐久佐女森林,進入後雖然外面陽光逼人,但森林內彷彿另一個世界,我想是有高大的杉木形成的結界,看到小小的鏡池,然後可以把那張白紙放在水上,並且在上面放置10圓或100圓,白紙會浮現文字,等待幾分鐘,硬幣會把這張紙帶下去讓稻田姬命知道。

鏡池的上方,就是天鏡神社,主神是稻田姬命。

有些紙破掉,硬幣直接掉下去,表示神收不到你的祈求,而掉下去的時間也表示你緣份是否會很快地來到。所以放太重的硬幣並不是好事,容易讓紙破掉。

此外,小泉八雲的《日本瞥見記》在這篇還記錄了蠑螈會去碰觸到水中的硬幣,就會獲得神的青睞,願望就會實現。我會想像這些活過百年的蠑螈今天還是執行著一樣的任務,不過現在人已經不折紙船了,只是讓一張紙浮在水面上,但是蠑螈還是會去碰觸這些紙,讓他們快速的沉下去。

最有意思的這篇小泉八雲寫著:問蠑螈,沒有其他的愛情藥嗎?彎著手指,唯有錢!

我想這代表多重意義,十分有趣!

照片右下:取自 ばんじまして 頻道

2025/06/26

第十天【島根】出雲大社與周邊,跟台灣神社有關嗎?

出雲大社周邊 #10

1. 出雲大社
2. 出雲大社神樂殿
3. 北島國造館出雲教,雖然是大中午裡面的天神社瀑布很舒服,大殿的圓圈圈也很有美感
4. 真名井的清水
5. 山神社
6. 八大荒神社
7. 出雲阿国 終焉地の碑,歌舞伎創始人,出雲阿国塔
8. 出雲手斧神社
9. 奉納山公園

去出雲大社,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從鳥居進入後的大殿兩側的側門走出去,發現了另一個北島國造館的出雲教,而另一個神樂殿的拜殿居然比出雲大社的拜殿還要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是佛教與神道教分離與政治與分派的結果,這一結果台灣神社成立也有所影響。

就請AI做個研究報告,答案請點入我的網頁 https://trip.writers.idv.tw/p/blog-page_26.html

舊大社車站 vs 出雲大社前車站(舊大社車站照片來源是維基百科)

舊大社車站是1912年啟用,站體是1924年興建,1990年隨著大社線廢線,但曾經是旅客拜訪出雲大社主要的進出點,如今車站建築在重修,是國家重要文化財。

在台灣這樣的車站多半就隨著廢線移除,即使後來改為捷運,還是沒有人想要留下來,例如:新北投車站等,但日本人還是會花錢維修,而且還是在原地。

而出雲大社前車站,1930年興建,有很多Art Deco 風格。

2023/10/08

《轉角風情》

看建築設計的藍晒圖,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無法知道建築蓋出來的規模與現實感。但這本書使用電腦作圖,好似在2D的紙本上復刻蓋出原來的建築一般。

潘興華建築師用本身專業企圖讓大家知道這塊土地上曾經存在多元文化的建築。

在AI繪圖科技與電腦技術的推陳出新,虛擬與真實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種依照真實比例的視角,因為我們不是生長在那個時代,看書的時候反而覺得如此不真實呢!或許我們不配有如此具有美感的建築,只能徒留在書中或老照片中欣賞。

期待這本書能夠讓大家理解對於空間、對於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甚至是未來對於舊建築再生的方式能有更多的想像,要購買的話,請洽作者 潘興華 建築師

2020/07/15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 《公園地景百年流轉》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公園地景百年流轉》

對於這種一生懸命的研究者,要致上最高敬意!

晚上來找一個交集,公園裡面的神社,有誰能先舉例嗎?

會有神社裡面的公園呢?

https://www.facebook.com/tripwriter/posts/10221928020017208

廣告:

在今日台北植物園境內,我們或許稱為南海學園,建國中學得校門口對面,有建功神社,在金子展也先生的書中台北市的日本神社(非寺廟)有台灣神宮、護國神社、建功神社、稻荷神社、大安稻荷社、北投社、久須乃木社、南木社、松尾神社、山砲兵營內神社、芝山巖祠、清瀧神社、圓山水神社。

我想建功神社、芝山巖祠應該都算在公園內吧!而劍潭山上的台灣神宮不知道算不算呢?這些神社或許都不存在了,但所在地大部分還都算是公共空間。 廣告一下,有興趣可以來參加這個活動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http://travelers.tw/trip/4527

2020/07/13

【台北】建功神社在哪裡?

建功神社在哪裡?

城南百年時光-幽幽草徑,漫步城市森林說歷史半日+晚餐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現在還存在的神社,大部分主建物都拆除重建,台灣難得保存的神社應該是桃園神社,而建功神社漢和洋風格由井手薰設計,其實目前還在,這一趟的城南活動,不但可讓我們重新認識植物園,也可以多少了解日式庭園在公園內發揮了甚麼樣的精神?

建功神社的軸線,往南來到了南菜園與紀州庵,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請大家報名這個活動,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http://travelers.tw/trip/4527

2018/09/25

【東京】明治神宫


寶物殿,來源:google maps

明治神宮於1920年(大正9年)11月1日啟用,在明治天皇前,日本天皇大都是幕府將軍傀儡,明治維新後改革,生產力大增,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躋身到國際列強之中,甲午、日俄戰爭後,取得台灣、朝鮮、庫頁島南部和旅順等地。


走入寶物殿,隱身在樹林之中,不同角度會到不同的寶物殿


明治神宮的寶物殿,整修的狀況說明


寶物殿的鬼瓦與西洋建築語彙的整合


不知道這輩子有沒有機會進去寶物殿呢?


這個水泥椅子,是仿照木頭做的


明治神宮,來源:google maps


好像是混血新娘,後面是她的小孩嗎?



下雨天有不同風貌


用竹欄遮醜


菊之御紋


宮燈,菊之御紋



參拜前洗淨身心的水

2018/09/23

【東京】夜晚的乃木神社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過世,1912年9月13日,乃木希典與乃木靜子殉死。原本叫作幽靈坂的地方,乃木葬禮時更名為乃木坂。1919年,乃木神社成立。

乃木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長府藩下層武士家庭,就是今日的山口縣,1896-1898年任台灣第三任總督,當年母親乃木壽子堅持要與兒子到台灣,沒想到染病過世,曾經埋骨在台北三橋町墓園,也就是今日的林森公園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