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次
王大閎在台大內的建築
1. 1954 漁業試驗所(現在魚類標本館)
2. 1957 化學系館(1957前棟,1965後棟,已拆)
3. 1970* 考種館
4. 1962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5. 1962 化工館(1971擴建東西兩側)
6. 1962 地質系館
7. 1963 法學院圖書館(徐州路21號)
8. 1965 衛生保建中心
9. 1967 女九宿舍
10.1970 歸國學人宿舍(長興街60,62號)
11.1972 綜合教室與綜合大禮堂(已拆)
12.1974 中研院生化中心(台大校總區內)
13.1975 大氣系館增建
14.1976 農藝館
15.1977 慶齡工業研究中心(臺北市基隆路三段130號)
游筱嵩
1954年的漁業試驗所還在,位置如下:https://maps.app.goo.gl/NMaS55vvHHEHuCKn6
王大閎還有設計一棟台灣大學電話總機室(現在變成倉庫使用),位置如下:https://maps.app.goo.gl/acK4v5rMe5cPP1Vb9
台大現代建築精彩的,除了王大閎作品群、張肇康的洞洞館,還有陳其寬的行政大樓增建與展書樓後方的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劉明國1969年設計的獸醫系動物實驗室(原在總圖後面,已經拆掉變成草皮)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4/07/14
2023/07/02
《百年台灣大地》推薦序:科技雖然可以改變未來,但要從了解自身開始/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系七七級校友)
(這本書內有一些難得的照片)
百年台灣大地推薦序/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系七七級校友)
從大一進入地質系就讀,就愛上了台灣山水風土,每次出野外艱苦的看著地圖,教授稀鬆平常地指著地形圖,輕而易舉的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來去自如,不然就是在溪底的大石頭間上下跳躍,當我還在氣喘吁吁的時候,已經指著地質露頭解釋完畢,根本來不及測量記錄所見。
或許是玩心太重,終究沒能繼續地質系相關所學,畢業後就投入其他行業,一直到2011年,同學一起參與馬廷英教授故居青田七六的經營,當時辭去熟悉的專業領域,做著文化導覽的工作,回首大學四年老師的教導:野外實地記錄觀察測量,邏輯推演加上台大學生必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人生中面對所有事情的萬用鑰匙。
*2021年早坂犀足跡的新發現
大學時代認識了師公--早坂一郎這號人物,但僅止於台灣博物館收藏的寶物,1926年在新竹州大溪郡大溪街(今桃園市大溪區)發現的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犀。早坂一郎對於國家公園的認定與價值,天然紀念物的指定:海蝕石門、泥火山、北投石、貝化石層等有相當的貢獻。讀過本書後,才知道早坂教授無論在東亞各地野外調查,與各地的學者合作努力才造就了東亞地質學的成形,尤其是台灣從無到有地質學研究,進一步影響台灣考古人類學與近代環境保育的奠定。
1984年,大塚裕之、林朝棨將早坂一郎採集自大溪的標本與左鎮採集的犀牛化石標本共同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直到2021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現於菲律賓的菲律賓犀(Rhinoceros philippinensis)被重新檢視與研究,並發現與早坂犀牛具有共同的獨特特徵,不同於亞洲的獨角犀和雙角犀,為東亞獨特之支系,兩者因此一起被建立為新屬島犀屬(ZooLogical 雜誌的論文)。早坂犀被重新分類,成為合併新物種早坂島犀。
歷經了快一百年,我們對於犀牛的物種演化與足跡的研究,才前進了一點點。
*從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到石門水庫去除淤積永續開發
日月潭水力發電歷經了全球經濟不景氣,最後在1934年完工,早坂一郎就地質學的角度來看,臺灣各地的剝蝕作用尤其顯著,進行日月潭電力工事時必須注意岩盤不安定的問題,以及對自然、人文的衝擊。
台灣歷經多次的大地震,核電廠附近的斷層調查,因應極端氣候需要預防大豪雨的堤防,又要水庫蓄水,種種的建設都需要地質學家。最近石門水庫歷經二千日的工期回春延壽,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每年可清淤增加六十四萬噸,這一些基礎研究調查與相關的工程都不是一蹴可幾,對於大自然的破壞與人類的生存,都必須有個平衡點。
*宮澤賢治的胡桃化石,滄波石與雪峰石的發現與命名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其中提到胡桃化石的發現有提到的地質學家就是早坂一郎,這樣的情緣,讓我想到了滄波石、雪峰石的發現。
2013-2015年間,黃士龍、沈博彥、朱傚祖、俞震甫幾位地質學相關的研究者組成團隊。他們在登山時,討論應該做一些甚麼創新的事物,於是有了找尋新礦物的計畫,從維也納自然博物館收藏品中切割出了一個1.5 x 1.5 x 0.3公分大概如同米粒大小,這個標本是1979年在阿根廷的一個農田發現的隕石。
從這個隕石內,台灣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三種不同的新礦石,其中二種礦物目前在地球表面尚未發現,為了紀念顏滄波、馬廷英教授兩位地質學老師的教導,因此申請命名為滄波石、雪峰石。其中滄波石與骨骼構成類似,未來或許可以成為生物科技的陶瓷材料,而這樣的發現無論了解太陽系的過去與人類科技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只是這樣的研究進度非常的緩慢。
*博物學家的視野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論,他認為所有物種都是從少數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但達爾文不但只是生物學家,甚至是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或稱為博物學家,回到大航海時代,人類對地球各處的探索或植基於物產的開發,書中說明早坂一郎對於馬偕博士能夠紀錄自然的現象,最後以讚嘆天主作結:「縱使土地變換,縱使山巒淹為滄海,我們也毫不畏懼。無論何處都有神為我們而設的避難所,祂將以雙手擁抱我們。我們將奉獻此生讚美主。」,這與我們小時候教育的「人定勝天」大不相同,無論科學如何的進步,仍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科技雖然可以改變未來,但要從了解自身開始
當我走過瑞芳哩咾海濱看著一片陰陽海,1990年關閉的禮樂煉銅廠舊址,當時我們在山上出野外眺望這一片海洋,大家猜想說著或許幾年後可能陰陽海就消失,但至今仍然存在,到底為什麼造就這樣的特殊地質景觀?也有地質系教授經常在金瓜石調查,他期待因為開採技術的進步能重新開採金礦,美國的頁岩油開採技術不也如此改變了全世界嗎?
這十年流行跨領域學習,人們多有斜槓專業,單一專長已經無法滿足這個社會所需,面對世界上各種競爭,我們需要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認識自己,做更多基礎的地質調查,了解先人的努力歷史,進一步對於各族群生物的重新認識,連結古今才能有自信地邁向未來。
以下是這本書的內容說明,我覺得實在寫的太好了,轉貼出來,我想想如何把早坂一郎融合在我的導覽內容
***
內容簡介
執歷史學家之筆
總匯十九到二十世紀臺灣最珍貴的地學史料
重現塵封超過一世紀的大地故事
★首部融合臺灣近代史與地質研究史的跨領域作品
★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早坂一郎教授為核心,回溯、開展近代科研精采歷程
★由科學訴說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
★從東亞到臺灣、從玉山到墾丁,復刻田野現場與遭遇
★科學史、殖民史、高等教育史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斯卡羅中的李仙得原來是地質物產研究者!
◎馬偕親歷並記錄了1891年雞籠地震與海水倒灌的驚險情景…
◎早坂一郎和臺灣學子在臺南左鎮發現了最完整的犀牛化石?!
◎日治時期的天然記念物、國立公園等保育倡議影響至今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精采的田野調查,看見地質學的建構與殖民治理與在地生活之間的關聯。這些成果,不僅重現百年前的臺灣大地風貌,更以獨特的科學視角,訴說出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開啟一扇扇百年前島嶼生活的時代景窗。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東緣、板塊交界處,由造山運動形成,多斷層及地震,向來是地質研究的熱點。最早的地質調查研究始於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人士來臺探查,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羅妹號事件的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加拿大宣教師馬偕等。
十九世紀末,諸多一流的日籍學者來臺,全面展開地質研究。早坂一郎來臺時,已經是東亞地質學的大家,亦是世界級的少數腕足類化石研究者之一,非常重視古生物學,認為達爾文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具備充分的地質學古生物素養。他將古生物學分類與新的研究方法帶來臺灣,貢獻甚鉅。最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早坂收到陳春木從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寄來的化石,並在林朝棨的指導下,開啟了菜寮溪動物化石研究的開端。
早坂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在臺研究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溫泉、火山、地震等。1935年4月21日新竹、臺中發生大地震,早坂帶學生進行研究,指出震央位置並提出防止震災的方法。1945年他推薦指定了地質方面的天然記念物,包括泥火山、海蝕石門、過港貝化石層等,至今仍是重要的地質襲產。其對於臺灣南部熱帶海岸原生林以及喀斯特地形非常驚豔,主張在南部設置國立公園,引發了論辯。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配合統治需要,早坂將研究重心延伸至南方,包括海南島、泰國、帝汶島等地。戰後1949年,早坂與最後一批日籍學者返回日本,期間心境頗多轉折。此後,林朝棨、顏滄波、馬廷英、王源等,持續將地質研究向下傳承。
作者花費多年時間,往返臺日兩地,將塵封超過一世紀、豐富龐雜卻散佚各處的田野資料、珍貴史籍,細細爬梳收整,完成此一跨越語言與學科的臺灣近代地質學研究紀錄書,讓我們看見臺灣近代學術轉變的脈絡,以及學術的多元性。
地史研究與人文史交互影響、演進,就像腕足類化石漂亮的環、左鎮菜寮溪的野牛齒,每一個研究的印記,都將島嶼的山河、常民的生活融入其中,並指向當代科研與環境保育的新課題。
本書特色
1. 重現19世紀至20世紀,臺灣地質的珍貴性與生物多樣性被發現的精采歷程
2. 以年代為經,人物為緯,展現不同時代的科學家樣貌
3. 指出早坂一郎的時代重要性,以及其在古生物生活史、腕足類化石研究的貢獻
4. 了解近代臺灣學術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多元性:1928年臺灣首創最高學府「臺北帝國大學」成為近代大學模式在臺灣發展的濫觴。「講座制」尤為近代地質與相關科學奠基;其中理農學部更居重要位置。
5. 看見殖民時代在政策制定與科學研究間的應用與限制
執歷史學家之筆
總匯十九到二十世紀臺灣最珍貴的地學史料
重現塵封超過一世紀的大地故事
★首部融合臺灣近代史與地質研究史的跨領域作品
★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早坂一郎教授為核心,回溯、開展近代科研精采歷程
★由科學訴說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
★從東亞到臺灣、從玉山到墾丁,復刻田野現場與遭遇
★科學史、殖民史、高等教育史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斯卡羅中的李仙得原來是地質物產研究者!
◎馬偕親歷並記錄了1891年雞籠地震與海水倒灌的驚險情景…
◎早坂一郎和臺灣學子在臺南左鎮發現了最完整的犀牛化石?!
◎日治時期的天然記念物、國立公園等保育倡議影響至今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精采的田野調查,看見地質學的建構與殖民治理與在地生活之間的關聯。這些成果,不僅重現百年前的臺灣大地風貌,更以獨特的科學視角,訴說出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開啟一扇扇百年前島嶼生活的時代景窗。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東緣、板塊交界處,由造山運動形成,多斷層及地震,向來是地質研究的熱點。最早的地質調查研究始於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人士來臺探查,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羅妹號事件的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加拿大宣教師馬偕等。
十九世紀末,諸多一流的日籍學者來臺,全面展開地質研究。早坂一郎來臺時,已經是東亞地質學的大家,亦是世界級的少數腕足類化石研究者之一,非常重視古生物學,認為達爾文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具備充分的地質學古生物素養。他將古生物學分類與新的研究方法帶來臺灣,貢獻甚鉅。最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早坂收到陳春木從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寄來的化石,並在林朝棨的指導下,開啟了菜寮溪動物化石研究的開端。
早坂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在臺研究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溫泉、火山、地震等。1935年4月21日新竹、臺中發生大地震,早坂帶學生進行研究,指出震央位置並提出防止震災的方法。1945年他推薦指定了地質方面的天然記念物,包括泥火山、海蝕石門、過港貝化石層等,至今仍是重要的地質襲產。其對於臺灣南部熱帶海岸原生林以及喀斯特地形非常驚豔,主張在南部設置國立公園,引發了論辯。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配合統治需要,早坂將研究重心延伸至南方,包括海南島、泰國、帝汶島等地。戰後1949年,早坂與最後一批日籍學者返回日本,期間心境頗多轉折。此後,林朝棨、顏滄波、馬廷英、王源等,持續將地質研究向下傳承。
作者花費多年時間,往返臺日兩地,將塵封超過一世紀、豐富龐雜卻散佚各處的田野資料、珍貴史籍,細細爬梳收整,完成此一跨越語言與學科的臺灣近代地質學研究紀錄書,讓我們看見臺灣近代學術轉變的脈絡,以及學術的多元性。
地史研究與人文史交互影響、演進,就像腕足類化石漂亮的環、左鎮菜寮溪的野牛齒,每一個研究的印記,都將島嶼的山河、常民的生活融入其中,並指向當代科研與環境保育的新課題。
本書特色
1. 重現19世紀至20世紀,臺灣地質的珍貴性與生物多樣性被發現的精采歷程
2. 以年代為經,人物為緯,展現不同時代的科學家樣貌
3. 指出早坂一郎的時代重要性,以及其在古生物生活史、腕足類化石研究的貢獻
4. 了解近代臺灣學術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多元性:1928年臺灣首創最高學府「臺北帝國大學」成為近代大學模式在臺灣發展的濫觴。「講座制」尤為近代地質與相關科學奠基;其中理農學部更居重要位置。
5. 看見殖民時代在政策制定與科學研究間的應用與限制
2023/04/17
《葉英堃傳記》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
出處:堅持: 台灣神經醫學的拓荒者洪祖培教授
一開始看書就停不下來,直接翻閱後面到岳父劉明遭遇的白色恐怖,葉英堃從童年際遇到當了日本兵又到台大醫科就學,碰觸了大多醫師不願意的精神科,想必要有萬分的耐心耐性才能做好這個工作吧?
感謝 Erin Wu 願意做老師的採訪工作,幫我們留下那段紀錄。
Erin Wu:
當年老師看初稿,看到我下這個很太宰治的標,不知道怎麼想?不過,是他自己稱葉家是斜陽族的
劉家千金有讓神經精神科種下分裂的顏值吧😜
Jessie Chua:
葉夫人的伯父是嘉義振山眼科的劉傳來醫師。振山眼科的舊建築目前是人氣鼎盛的林聰明砂鍋魚頭總店。劉明一家人都曾被寫入邱永漢的小說中,因為是小說,所以當然穿插虛構的情節。
2023/02/23
2022/12/24
2022/12/04
【台北】三十重聚
#心有七七 20221204
明明是三十重聚的會場,我怎麼覺得一直在簽書,若是下一本新書分享會有來個八百人就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的保安總隊隊長 Vickie Chen 說重聚當天可以請同學簽書,於是我就把我家所有的庫存(大概只剩下十二本而已)全部帶來了,然後我就變成了有史以來到處跑到處簽名的作者了!
很感動的,居然有人拿已經絕版的書來給我簽名!
我沒忘要帶書來,《一路向南》給醫學系的同學簽名,《請投大野狼一票!》給工管系同學簽名,自從幾年前斷食營結束那天,簽書簽的有氣無力的之後,有次是海豚的鋼琴會,又來一場非常奇特的簽名會啊!未來若妳覺得我的書太佔書架空間,賣掉前記得要把我的簽名塗掉喔!
感謝同屆同學,照片若還躺在你們的手機裡面,請把"牠"叫醒傳給我,拜託拜託!要出書,還是臉皮要很厚才是,最近有美國新書作者在推特上抱怨新書會都沒人來,勸告這位作者不要幻想了,有兩人來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2022/11/25
【台北】奇怪,明明就不是我的小學同學會,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見過?
20221125
奇怪,明明就不是我的小學同學會,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見過?
這一個飯局要感謝范小姐,因為足立仁教授這棟老房子的關係,牽連回來台大B76,B77 同學的情誼,這些同學有些在工作時有一些交集,有些在大學社團時會互相打屁,有些是新書出版來特地來站台,原來同學就是要這樣互相利用啊!
個人長期以來獨來獨往,不太想勉強"麻煩"同學來參加活動,真的要好好思考同學間除了互相陷害、吃飯聊天之外,還能一起做些甚麼事情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不是每次來找三五同學,一起散步,總可以想出甚麼有趣的事情吧?
2022/11/01
【台北】台大醫學系的通識課程,青田七六導覽
20221030 台大醫學系的通識課程,青田七六導覽
因為是醫學系的學生來,一問學號已經到了 B11xxxxnn,跟我差了34年。
我知道台大的學生來,一定會很安靜的聽講,雖然沒有人記筆記,但我知道塞很多東西下去,同學多少都會記在腦中,所以這次導覽的策略是要塞入很多資訊,姑且不論是否有興趣,我想台大學生記憶能力應該很不錯的。
所以一小時就硬生生的塞了兩個小時的內容給大家,不過也都只是很簡單的關鍵字,前因後果都沒談清楚,也因為是醫學系,所以塞了一堆日本時代住在附近醫學系的老師名字,希望有朝一日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把醫學史挖掘出來。
最後,看到謝豐舟老師送給我的一幅畫,我想我應該把這段歷史講多一點也完整一些,但沒時間,或許,明年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這邊吧!
仙人掌到底是哪裡來的啊?
2022/08/27
【台北】三十重聚之心有七七,我們在佣人房間聊開了。
遇到一個中氣十足的同學,在金融業服務了很久,於是帶到我們可以大聲開講的房間。
一下子午茶時間就結束,好像還沒有開始導覽,雖然以前都沒有深聊過,可是第一次聊開了天南地北,居然甚麼都可以聊。符合當年我們的廣告用語,電視購物: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減重廣告: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我一直在想,為何以前不認識的同學,可以那麼快聊開,目前為止屢試不爽,是因為都有相同的生活經驗嗎?還是其實在臉書社團的共同活動大家已經有了共同話題與經驗呢?
你遇到大學同學,也會這樣嗎?
還是單純就是我們這批人比較具有社交熱情呢?
2022/08/23
【台北】青田七六坐檯
很感謝今年新認識的老同學,一直找朋友來青田七六聚餐,我剛好拿了幾本書來送,同學、學弟都是教授,閱讀能力都很強!很感謝學弟回家就馬上讀完了。
聽他們聊投資,雖然聽得懂目前股票市場的上下游關係,但美國在投資業上還是世界的標竿,台灣如何利用經濟的優勢提高國際能見度,很感謝這些教授平時去學校教學教給我們的學生,學生時代總覺得投資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畢業後從事金融資訊系統,才了解原來真的是全民運動啊!而今日,台灣人的投資與產業如何進行提升優勢,我從同學眼中的觀察,真的獲益良多。
聽著下午的蟬鳴,忽大忽小,夏天到今天好像還是很熱,看來疫情沒人的時光已經過了,但平日下午茶生意還是不太理想,希望各位朋友介紹朋友來下午茶,我有空都可以坐檯介紹喔!
PS 話說阿伯坐檯應該很沒市場性
2022/08/20
【台南】飛虎將軍廟與國聖燈塔
*飛虎將軍廟
又是廟,不過這間是我很想來了解的廟
有很多值得講的,我就用條列式好了
1. 非常 local 的廟殼,但是主神卻是一位日本飛行員,還穿著軍服。
2. 廟上的雕刻多是中國神話、歷史故事
3. 日本很多團體來交流,送了很多很有美感的禮物,多是神社相關,與這個廟殼的美學基本上是互相衝突的,但卻能同時並存。
4. 主神殿用香菸,不點香
5. 以前有簽六合彩求明牌的惡習?
6. 飆車族在附近聚集?
7. 附近小學有相關話劇演出
8. 保生大帝納為弟子
9. 要坐日本的神轎
*台灣最西國聖燈塔
兩位大叔,中午時分,玩到最高點
2. 廟上的雕刻多是中國神話、歷史故事
3. 日本很多團體來交流,送了很多很有美感的禮物,多是神社相關,與這個廟殼的美學基本上是互相衝突的,但卻能同時並存。
4. 主神殿用香菸,不點香
5. 以前有簽六合彩求明牌的惡習?
6. 飆車族在附近聚集?
7. 附近小學有相關話劇演出
8. 保生大帝納為弟子
9. 要坐日本的神轎
*台灣最西國聖燈塔
兩位大叔,中午時分,玩到最高點
2022/08/14
【台北】會計系學妹來青田七六
很感謝會計系同學會來青田七六舉辦,遇到久違的學妹,本以為請學妹脫口罩拍照可以拉近我們的年紀,沒想到這兩位好像是與父女合照的概念啊!
本來以為不染頭髮可以讓人比較有信任感,但好像不修邊幅也不太好。
很快的,學妹也開始準備要舉辦三十重聚(不好意思透漏了學妹的年紀),這場算是熱身嗎?疫情會不會讓我們同時舉辦呢?真心希望不要拖那麼久,身為活動組長,倒是希望趕快辦完結束啊!
2022/08/11
【台北】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心有七七
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有我喜歡吃的海鮮,人工養殖又有鮮味,聽了同學講才知道這樣的養殖業真是太先進了,想要了解的可以去餐廳去試試,我才吃一次就愛上了。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討論"二次創業",我們同學都習慣想 slogan,一群只剩下半張嘴的人還真會講:如何在廁所打出五千萬的業績、五十歲如何再來一次、離開舒適圈你還剩下甚麼、你縮回去了嗎?
而我最佩服的我身左手邊的兩位歐巴都維持良好的生活與體態,堅守養生原則,完全沒有肚子,還分享了許多減肥的好方法,還可以養出褐脂肪,實在是我要追隨的的目標啊!
我們手上拿的禮盒也設計的很精良,外觀是粉紅色,打開是橘色,以旅行、城市為主的主題,每一包小品都有故事,我最喜歡的 slogan 是:關於旅行,以咖啡為名獻上最好的時光,與盛夏的愛戀滋味,感受秋分的浪漫姿態......。真的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啊!
大家若要送禮,可以搜尋一下 BEMO CAFE 。
戴章皇同學,你的禮盒應該是拿反了!
2022/07/11
2021/06/21
2021/05/07
2021/05/06
【台北】分享閱讀與書寫,題目是在地文化導覽與書寫
與學弟妹分享閱讀與書寫,題目是在地文化導覽與書寫
很感謝 Yaru Yang老師給我這個機會,我到了普通教室外,拍了一張鳥瞰照片,回想大學時代應該不可能到這麼高的地方拍照,那附近只有綜合教室比較高,想想在攝影社時期,好像有特地揹著相機到綜合教室過,可能要找找以前的底片是否有這樣的場景了。
我覺得我每次想講的事情都太多了,結果想好要串聯我講的日本時代這個人的故事,居然忘記串了,從帝大→立石鐵臣→本間雅晴→尾辻國吉→南風原朝保,這些人居住處的散步路線,其實跟李瑜《溫州街的故事》的朵雲是重疊的路線,不同時代,雖然街屋街景相同,心情卻有著迴異的景象。
http://trip.writers.idv.tw/2009/02/blog-post_27.html
最後翻閱到這篇以前寫的,沒想到當年邊畢業紀念冊,就有古今對照的想法
2021/05/01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
每次閱讀林衡道先生訪談的書,都可以很快很有趣的閱讀完畢,這本實在太厚了,而且我發現比起以前的訪談紀錄有很大的不同,這本的前後鋪敘比較完整,而不是古早只有一個景點、一個古蹟或是一個事件的簡敘。
難得的是林衡道把他在日本出生求學的過程說明得很清楚,1935年他去仙台東北帝大念書,剛好是跟馬廷英教授同一學大學,只是年紀稍有差異。1936年,馬廷英坐船偷偷回中國天津。所以林衡道與馬廷英是否在仙台有交會不得而知。
不過,林衡道描述了當年仙台帝大的中國學生景況,倒是與亮軒老師在《壞孩子》內的描述,有點神似。
而且,林衡道在中學時代,就去滿州國旅行了,在大日本帝國的境內,又是名門世家,從小到大的閱歷就十分的廣闊。
感謝老男孩 林嘉澍 先生給我這本書,環顧我書架上林衡道的書總共十五本,我到底看進頭腦裏面有多少呢?
板橋林家出身的林衡道,雖然帝大念的是經濟系,可是一輩子在台灣從事民俗田野與台灣歷史的論述,小時候經常看他的講古節目,應該算是我的啟蒙老師,不同時代對於歷史的論述可能會有所差異,林衡道這種持續的研究精神,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私以為台灣的大家族要能壯大,必須從歷史切入,而且必須是要經得起檢驗的,除了靠家族自身的力量,學界也應該投入更多,還原台灣的面貌。
2021/04/15
【台北】中正社大的導覽,大稻埕的酒樓、書店與咖啡館
今天從北門站出發,我刻意走到捷運站地下的模擬考古遺址的展覽,來描述這個地方,算是不錯的開場白。
走地下街通道,就不需要等市民大道的怪奇紅綠燈,行人永遠等不到綠燈。而且地下街的角落也布置了一些怪奇看板,相信一般人不會像我一樣沒事會走這裡,以前有天橋魔術師,而我想要給大家來個地下街魔術師,我們這座城市,有太多無法理解的角落。
今天的主題是大稻埕的酒樓、書店與咖啡館,前兩者跟蔣渭水有一點關係,後者跟那一代的文青相關,本想在咖啡館開啟文化沙龍,但實在是賺錢難,所以轉型變成了有女給陪酒的咖啡館。
所有的歷史,都是後代的人捏造出來的嗎?
走過了1920年代蔣渭水的舞台,我想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這個場域,挑了許多台灣畫家當年參加台展的作品來描述那個時代,我後來覺得我實在太跳TONE,一下講建築,一下講美術,一下講文化協會的運動,然後又跳到裕仁皇太子訪台,表面上這些在我們小時候的教育完全是分科的,但把所有東西對應到大稻埕這個地方,居然完全串連起來了。
今天經過了新開的 Sidoli Radio 小島裡 ,把娘娘請出來幫我們介紹,我腦中突然想起來黃鶯鶯的歌,結果,好像我的年代比小島裡的收藏還要老舊啊!
經過 第一唱片行,剛好 玲玲姊也在場,我很直接了問了許多問題,結果,經過保安街的某個茶行前,又遇到了茶人老龔 龔于堯,這世界實在太小了,好像所有人都在大稻埕出現。
2021/04/1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