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09/22

第七天【亞爾】找尋梵谷的足跡、亞爾藝術季

這幾張都是在亞爾拍的梵谷的寫生的畫作,其中有一幅是高更的,開放大家來貼圖搶答,答對了有小禮物。

本來今天的如意算盤是去租腳踏車,可以的話騎到聖雷米,沒想到法國人頭腦真的大不相同,租腳踏車店沒開,直達聖雷米的公車也沒開,Uber 又貴俗俗,只好放棄。

租不到腳踏車,要步行去朗格魯瓦吊橋也不是太遠,大概半小時就到了,可是要走回來可能很累,我打了一個如意算盤,就是跑步去,反正可以順便運動一下,然後太累的話就叫 Uber 回民宿就好,沒想到跑去耗去體能,看完吊橋後沒有 Uber 要來載我,可能一切都是星期日的關係,又下起雨,幸好至少有穿雨衣,漫步在小雨中回來發現石頭路水反射魔幻時刻的光線特別迷人,也算意外的收穫。

看到很多書上與網路上很多人說朗格魯瓦吊橋在郊區,聽起來很遠的樣子,我想那時為何梵谷要到一個郊區寫生呢?一點都不合邏輯,揹著畫架要走那麼遠也不適合,走著走著發現有舊鐵道,還有船塢,這裡應該是個交通匯集之處才是?我想梵谷是搭船去的。

現在也蓋了一些公寓,所以這邊應該就不是郊區了。

PS. 左上:高更,阿利斯康

亞爾藝術季

剛好這個時間來,整個亞爾鎮到處都是走動的人,有不少是來看藝術季的展覽,無論是市政廳或是教堂,甚至是廢棄的老房子,墓園、公園等,全部都變成了展區,幾乎用步行就可以到達。

日本有瀨戶內海藝術季,台灣有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大概是類似的規劃,但這邊顯得比較飽滿一些,主題明確也沒有重複(我感覺),藝術品與在地的建築多有互動,我不知道法國人自己的評價,但我覺得非常棒,難怪法國人觀光客很多,都會排隊參觀。

法國人似乎不愛用手機拍照,就專心看展,這時拿手機拍照的我好像是怪胎,還自拍嘞!

展區的旅客服務中心有賣書,可以裝飲用水,廁所,還有座位區提供大家休息與飲食(但沒有販賣),座位區不少人閱讀。

梵谷住的療養院裡面都是展區,人太多了我就沒有排隊進去。

2024/9/22 亞爾,黃房子 位置在這裡 https://maps.app.goo.gl/GRk6uuvYyWPEST3q6

這棟房子位於亞爾車站旁,目前是一個圓環,也很接近隆河,坐火車從車站下車,很快就可以走到這個圓環,從圓環可以很容易看到城牆、城門的遺跡,我在路口想像了很久梵谷為何在這邊租房子開設畫室,內心世界是非常彭湃的嗎?

1888年5月1日,梵谷在此租了四個房間,一樓兩個房間作為畫室與廚房,二樓租了兩個小房間,梵谷花了300法朗來重新粉刷整理這個房子,他期待這成為他理想中的"未來畫室",黃房子成為畫家之家,也是一個夢想中的烏托邦。

甚至他把轉角比較好的房間他留給了客人,在10月20日高更住在這邊到12月23日,因為梵谷割下自己的"整個"耳朵後嚇到而離開。

所以後來就留下了許多令人無限遐想的眾多版本:

1. 自割耳朵寄給一名性工作者,該人因為被狗咬傷欠下醫藥費,所以只好下海作性交易,是耳朵可以換錢嗎?
2. 梵谷、高更吵架,高更說要離開這裡回巴黎,於是跑出黃房子,但梵谷拿著刀子追了出去,這個版本梵谷透過自殘來實行感情勒索不成。
3. 梵谷弟弟來信說與喬安娜訂婚,梵谷非常生氣,所以割下耳朵。
4. 梵谷高更兩人為了妓女爭風吃醋,高更揮劍把梵谷耳朵割下來,他把劍丟到隆河就跑掉了,梵谷找了一個藉口不讓高更坐牢。

黃房子已經在1944年6月25日被盟軍炸毀,也就是我在右上地圖上畫上紅圈圈的地方,目前已經大樹成蔭,紅色點點是我推測梵谷寫生的地方,炸毀之前曾經是一家酒吧!

我很好奇的是居然那時的鐵路是走高架的,而不是在平地設立平交道。

阿利斯康(Alyscamps),亞爾,法國

1888年,高更已經到了亞爾的黃房子與梵谷碰面,他們兩人經常相約去寫生,於是亞爾附近可以步行到的名勝風景區就是他們的去處。

第一是揹著畫架,而且要當天往返,所以以我目前的腿力,應該也可以走過去吧?

果然,從亞爾車站走路過去不用二十分鐘,快走到的時候發現公園的入口,剛好是阿爾藝術季的展區之一,可能是藝術展期間是免費入園(跟台灣許多縣市政府的政策類似),入口就有月球掛公園樹上,由於我要找梵谷、高更的寫生點,所以不太有時間去找藝術展的作品。

原來阿利斯康是古羅馬時期就是墓園,公園兩側還堆放大量的石棺,從西元四世紀就開始使用的墓園,這也是梵谷的《秋季落葉》畫中的內容,據說石棺還有疊放三層,如今這放的石棺應該算是遺跡,這點在東方絕對不可能大喇喇地放在公園吧?

阿利斯康墓園於1981年作為羅馬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裡面的聖奧諾拉教堂從11世紀就有,但多次改建增建不成,也發生過多次火災,只有一個圓頂上有亡者鐘塔,黃昏時會升起燈火。

阿利斯康的地名來自普羅旺斯的方言,法語的香榭里舍念音相似,所以這裡雖然是墓園,同樣表示"至福樂土",是希臘神話聖人、英雄的居住之地,也難怪梵谷、高更要來此寫生了。

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這座近似荒廢的教堂,沒有全部參觀完就趕快跑出來,尤其是地下室現在看了google 地圖的照片與影片,原來還有密道與石棺啊!

PS. 敏感體質的人請自行斟酌要不要來這裡參訪

圖說:

1. 亞爾藝術季展區之一,月球掛在樹上,與圖六禮拜堂內的作品呼應
2. 聖奧諾拉教堂的鐘塔
3. 《阿利斯康》,高更,1888
4. 阿利斯康公園
5. 《秋季落葉》,梵谷,1888
6. 聖奧諾拉教堂內的藝術季展

2020/07/09

【宜蘭】渭水之丘,蔣渭水的臨床講義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每周出團,報名網址(照片為宜蘭渭水之丘墓園照片,非本次行程)

http://travelers.tw/trip/4518

*蔣渭水的足跡

蔣渭水的大安醫院,在今日的延平北路二段31號,目前是義美門市部,隔壁就是台灣民報的總批發處,在寧夏路59號的靜修女中舉辦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在天水路45號是台灣民眾黨黨部,在延平北路二段83號開了春風得意樓。因為主導文化運動,官方非常頭痛,蔣渭水經常進出北署,他戲稱為日新旅館,北署後來在1933年,今日的寧夏路89號蓋了台北北警察署,如今已經修復好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還有更多蔣渭水的足跡,都環繞著圓環,也是這一趟散步會經過的地方。

姓名:臺灣島
性別:男
年齡:移籍現住址已27歲
現住所: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
...........................................

現症: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慾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不悟,枉顧衛生,智慮淺薄,不知永久大計,只圖眼前小利,墮落怠惰,腐敗、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沉,了無生氣。

*****************

2019/05/05

【台北】最美老墓



極樂殯儀館在六張犁也有管理墓園,從崇德街走上山,記得這條曾經是我每日上學的必經之路,在瑠公圳還沒有變成馬路前,到變成信安街這條大馬路,往來呼嘯而過的機車們,幾乎每年都會想來這裡走走。

故事的開始是國中畢業的那年暑假,許多同學提議騎腳踏車到台大玩,結束後不知道誰提議,說要騎到另一個同學家玩,他家在汐止。於是我們從台大騎上了崇德街,經過了一大堆的墓園,騎到了中央研究院,結果,我忘了是否有到達汐止同學家,從忠孝東路騎回家。

不知道是否是這段經歷太美好了,大學時代,經常在這個山頭與隔壁山頭的小路穿梭,有時候騎車,有時候走路。開始工作後不久,壓力大便開著車在墓園穿梭,只有在清明節前後會有壅塞的車輛,開在這古道小路,有著放鬆感。(我是怪人)

今天參加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由 鄭勝吉老師帶隊的古墓之旅,我一直在回憶,無論是崇德街紅白相間的地磚,或是這些老街擁有的圓拱騎樓走廊,甚至是蔣渭水之墓,與台北醫學大學間的小路,眺望柴頭埤,這四十年來台北的地景變化太大了,留下來的蛛絲馬跡太少,讓我們忘了飲水思源,也忘了這塊土地有太多人住過的痕跡。

2016/10/26

廢墟、墓園、WiFi SD



#每日一物 SD介面的 WiFi 卡,一談到 SD 卡,大家的印象應該都只是記憶卡,因為之前手機上的WiFi 還不普及,所以只能用 SD 外接介面,後來這樣型態的發展失敗,甚麼東西都內建了,就不需要外接了。

#逛書架 這些東西未來可以到博物館展嗎?還是廢墟?或許應該到墓園去呢?

2015/03/19

【台中】【南投】今天去掃墓,與結束的燈會

今天去掃墓。


高鐵烏日站,結束的燈會

因為我阿公、阿嬤去年已經撿骨進塔了,所以說去掃墓也是怪怪的,老實說從小到大掃墓的環境雖有進步,不過進步的很慢也很細微,我算是從傳統的土葬、撿骨、骨灰塔,這樣的過程都有看過,這樣反思何謂"進步",可能很奇怪。

親友能夠齊聚一堂,慎宗追遠,考慮這個重點,眾多儀式的簡化,納骨塔周邊的環境,空間的規劃與應用,整個台灣進步的空間很大,最近被拿出討論的宗教與慈善團體的議題,跟這部分的進步也有些關係的。

叔、姑長輩,逐漸都變成了划手機的低頭族,突然間從八卦媒體跳脫出來,接收的資訊比我們要多的多,對人生也開始有更多的想法,對事情的解釋也有自己的說法,身為晚輩也只能點頭再點頭。讓我感覺長輩好像回到二十幾年前的我,進入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甚麼都想嘗試卻又不敢的心情。

逐年去掃墓,看到長輩的變化,不只是年紀大的身體變化,而是心情的轉變,台灣也進入了老年化社會,其實有更多我們要面對的。
在靈骨塔內,叔、姑找尋著父母、阿公阿嬤、阿祖的骨灰罈,雖然身體是步履蹣跚的年長者,但心裡卻是小孩子,嘰嘰喳喳找不到塔位的緊張的心情,我好像一個旁觀者,開了塔內的燈,跟塔內的好兄弟姊妹說聲抱歉,打擾了這裡的清靜,一方面又要轉換心情成為祭拜者,看到阿公阿嬤的照片,會想起了童年的種種。

清明時節還沒有到,天氣卻熱的比夏天來的狠,人生在各階段,要面對著不同的角色,也要轉換各種角色,在掃墓時,我們有了快速轉換的能力,要承接這樣巨大的心情落差與轉變,我們的環境,其實遠遠的跟隨不上的。

2014/12/27

入塔

今日是阿公、阿嬤入塔的吉日,從土葬、撿骨到入塔,每年清明掃墓都去很多墓園、靈骨塔掃墓,到今天過後,所有祖先住到了同一個地方。

每年難得的叔叔、姑姑們會齊聚一起,中午一起吃飯時,三姑缺席,因為她在家親自做桂圓米糕,到了下午在燒紙錢的時候,對著我們說:

『小時候媽媽做桂圓米糕,我跟二姊很調皮,會不時的去打開鍋蓋看桂圓熟了沒,因為一直開了開去,所以很難熟,四妹比較聽話,乖乖地在房間等米糕好,而二哥經常跑過來說不要偷吃,要留一些給阿爸!』

此時,我彷彿感覺到阿公、阿嬤的微笑,還有二叔調皮的樣子,我想二叔當時應該是想要偷吃吧!而這幾個掃墓日,唯一缺席的,也是二叔,終究是浪蕩子,離開世間後,不知何時才會回來。

2014/04/23

【鎌倉】20140423:円覺寺,夏目漱石、小津安二郎,海藏寺等

黃昏回來住宿的地方,睡了一覺起來,今天去墓園、廟宇的心得就忘光光,日誌也就寫得不多了。

1. IWATA 珈啡館



2. 松林堂書店


小丸子的店出現在日本旅遊書中,有賣茶飲、點心變成要賣錢的,真好玩!

3. 円覺寺


不少老外,還有成群結隊的學生,但跟京都不同的,沒有安排帶隊的老師或領隊,讓學生自行參觀。我一看到很大的三門(山門),就直接坐在旁邊的椅子享受這空間,雖然大中午,可是溫度宜人,樸實的木頭沒有上任何顏色。


到了方丈庭園,直接就想在這邊打坐,實際坐了十分鐘,發現庭院的牛蛙與林內的昆蟲,還有樹上的鳥,一直唱著奏鳴曲,睜開眼睛讓我體會到『淨』這個字,這裡沒有京都的寺廟那麼華麗璀燦,但是庭園中甚麼元素也都不缺,這跟印度、不丹、中國、台灣的寺廟真的有天壤之別。


很喜歡開基廟的屋頂,很多蒼蠅很喜歡在那麼停留,不知道這樣的稻草屋頂怎樣保養。


找到夏目漱石的會,但沒有開放,拍到了一顆漱石,刻著緋句:佛性は白き桔梗にこそあらめ


洪鐘


小津安二郎的墓,墓園門口的打著非關係人不要隨便進去漫步或停留,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進去找。在墓園繞了一圈,墓園內有『絆』、『和』、『夢』、『真』等等,找到第二個『無』字的墓碑,才是小津安二郎,不是那麼好找,一到出口,才看到墓園的地圖。


修行者有男有女,拿著弓箭引人駐足。

4. 海藏寺



經過東慶寺、淨智寺,翻過一座小山丘,下山居然經過人家的後院停車場。海藏寺非常小巧,但故事不少,可以看到早期宗教利用洞穴的過往,庭院只能從旁邊偷偷瞧上一眼,我在禁入內的告示牌駐足良久,還是沒有越過去偷看。

http://shuaicathy.blogspot.tw/2009/12/blog-post_03.html

5. 鎌倉風致保存會


應該是大佛次郎成立的,不過沒開放參觀

6. 壽福寺


我被這條參道吸引了,但已經關門,墓園內有很多名人,或許明日來看看。

2014/04/20

【鎌倉】20140420: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小津安二郎、柳美里還有古書堂事件帖拍攝地

之前來鎌倉經過《倒數第二次戀愛》的拍攝地,在御靈神社與江之電鐵道附近,今天一來就找到了古書堂事件帖拍攝地,當然事前有先做點功課,標示在 Google Maps 上,看著手機邊散步邊找景點,非常方便。

1. 金澤八景

[照片]

羽田機場坐京急線到逗子今天醒來就看到這個景色,好美的站名

小泉夜雨
稱名晩鐘
乙艫帰帆
洲崎晴嵐- 洲崎神社
瀨戶秋月 - 瀨戶神社
平潟落雁- 平潟灣
野島夕照- 野島夕照橋付近
內川暮雪- 內川入江

http://zh.wikipedia.org/wiki/金澤八景

2. 逗子,龜岡八幡宮

[照片]

3. 御成小學校

4. 古書堂事件帖

[照片]

地址:〒248-0014 Kanagawa-ken, Kamakura-shi, Yuigahama, 3 Chome−8 鎌倉彫わや

依照這間屋子的空間格局,根本無法塞入三排的書架,本以為會看到美麗的彩色玻璃窗,可是頗為失望。鎌倉很多這樣的房子,只是要維持這樣的古味老木屋不太多,屋子修繕的時候大多會用現代的材質,這棟屋子有些殘破,有些窗戶都掉了。


5. 在鎌倉文學館,三島由紀夫,春之雪

[照片]
這是鎌倉文學館,前身是前田利為這個軍人的家,這個家族以前是藩,1936年,蓋了這棟洋式的建築。

1965-1967年,三島由紀夫所寫的連載小說的豐饒之海的第一部春之雪,就是以這邊為背景。我沒有看到馬車,但是有石頭隧道,綠草地,很多花草樹木,天空不時有大鳥飛過,一直看到告示牌說烏鴉會下來攻擊人,尤其是紅色的東西。剛好全部穿紅色衣服的我,還真的不敢久留。

很幸運的,看到了小津安二郎的特展,好多好多手繪日誌,大概是文庫本大小的日記,紀錄了小津拍片的工作事項,還有小孩時期的創作,這樣看小津真的是多才多藝。剛好展出最後一天,五點鐘文學館關門,我又是最後一個走出來的人。

6.甘繩神明宮

7. 川端康成紀念會(沒有開放)

1972/4/16 下午兩點多,川端康成搭計程車從這裡離開,到了海邊的公寓 417室,拉瓦斯到房內自殺。也就是42年前,不知道天氣是否跟今日一樣陰霾?

這裡曾做為川端康成紀念會,可以進來參觀,但兩年前來就已經沒開放了。目前應該是川端康成的義子川端香男里所居住,他娶了川端康成的養女。本姓山本,結婚後改姓川端,目前是川端康成紀念會的會長。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book_ex/f12.htm

8. 長谷寺

9. 海邊,21-15 Sakanoshita

柳美里,命

在鎌倉的海邊,看到不少慢跑的人,也看到不少獨身的男子在海邊散步,有的牽著狗,有的就一個人撿著海邊的石頭往海上丟過去。當然也看到三兩成群的女學生在此拍照玩耍,但都不若這些男人來的讓我印象深刻。

想起了柳美里的《命》,與有婦之夫的不倫之戀、懷孕、未婚生子,照顧她的男朋友並不是小孩親生父親,因為罹癌,小孩生出後三個月就離世。

2000年四月二十日,柳美里的同居男友東由多加食道癌病逝,也就是十四年前的今天,柳美里要面對這一切。2001年搬到鎌倉的海邊,眺望過去的另一個岸邊,正是 1972年川端康成用瓦斯自殺的公寓房,或許鎌倉出了太多文學家,在這樣的環境,或許可以激發寫出更多人生故事。

1997年,芥川龍之介獎同時有兩個得主,除了柳美里之外還有一個辻仁成,這兩個不同人生的作家,未來會不會又有更多驚人之作呢?

我,一個人坐在岸邊,看著這些文學作品內的地景,小說與真實之間,讓我搞不清楚。

10. Sakanoshita

這附近巷弄就有三家咖啡館,都很有個性,應該有出現在《倒數第二次戀愛》中

2012/09/21

【台北】阿德帶路之自由主義墓園

去年底,在《台北小散步》這本書規畫了一條自由主義之路,在台北市區內,不過連結的自由主義鬥士並不多,阿德當場提出他有去過自由主義墓園,找一天帶我去逛逛。在歐洲逛墓園緬懷先人天經地義,可是在台灣人心目中墓園也只有掃墓節親人去除草祭拜,少有人去,當然也怕會被有心人士惡意破壞風水。我覺得人文歷史,還是要知道這些前輩的努力,文明才能累積。



二O一二年四月九日,掃墓節過了不久,自由主義墓園整理的乾乾淨淨。雷震在獄中10年,1970年出獄時已經74歲,在獄中的400萬字回憶錄被扣押然後焚毀。出獄後還不斷書寫建言,而且少有的把自己的後事、墓碑題字等完成,甚至把他太太的墓碑都事先做好。遺憾的是他兒子早他一步先離開,也由雷震親自提字。

自由主義墓園內雷震題字之墓碑:

1. 殷海光:生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五日,歿於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二日。自由思想者殷海光先生之墓。雷震敬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2. 羅鴻詔:生於一八九七年一月十日,歿於一九五六年四月三日。自由中國半月刊編輯委員,羅鴻詔先生之墓。學弟雷震敬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3. 雷德成:生於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歿於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小兒雷德成之墓。父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4. 雷震:生於一八九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歿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七日八時五十五分(這段應該是後人填上)。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雷震先生之墓。雷震自題,時年八十一歲,一九七七年四月。

5. 宋英:生於一九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歿於二OO一年一月五日(這段也應是後人填上)。宋英夫人之墓。雷震敬題,時年八十有一,一九七七年四月。

墓園內尚有傅正之墓由黃信介所立,雷德全之墓由雷震民主人權基金立。不遠處也有一座成露茜教授墓園,很簡單的一句:幫弱勢發聲,值得我們時時記在心裡!

感謝阿德帶我來此。http://tw.myblog.yahoo.com/peter601017/article?mid=10873

2010/10/06

【大馬士革】歐瑪雅清真寺裡施洗者約翰的陵寢

有人可能會認為施洗者約翰是新約聖經裡的故事,是基督教的聖者,但是居然好好的在伊斯蘭教的教堂內部,其實,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可是都來自猶太教不同的教派分裂演進而成的宗教。

From 敘利亞‧大馬士革

在歐瑪雅清真寺,可以看到許多混合的建築風格,也說明了曾經祭拜過希臘的宙斯、羅馬時期的朱庇特神殿,拜占庭時期施洗者約翰的禮拜堂。當然伊斯蘭教的風格較濃厚,另人印象深刻的是幾何形的窗花,沒有一扇窗戶是一樣的。而長方形高大的建築,就是基督教教堂的型態。

歐瑪雅清真寺曾三次被焚毀,1069年,清真寺發生火災;1400年,蒙古人帖木兒攻打過去放火燒了清真寺;1893年,再度發生火災。

施洗者約翰,公開抨擊希律王,被捕入獄,但是希律王顧忌約翰的威望,一直將他關在牢裡不敢殺他。希律王的女兒莎樂美為他跳舞,希律王在喝醉酒的狀態下,答應賞賜她任何物品,在她母親的慫恿下,莎樂美要了約翰的頭顱。

維基百科:施洗者約翰

施洗者約翰,可以說是勇敢直言的代表人物,這座本來是祭拜他的教堂改為清真寺,再複雜的歷史中難得的都遺留下了足跡。

2010/09/02

《父後七日》無根的社會寫實與台式的浪漫愛情

看最近幾年國片的創意,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後七日》介紹阿義、美鳳、阿琴的童年往事那段,就好像說書一樣,整部片子泛黃的色調,歌仔戲模式的表現手法,讓人有種懷舊與『就是那個年代』的感覺!其實,這是目前發生在我們周邊的故事。



整部片子的人物雖然不多,可是把台灣的喪葬文化,民意代表、政府官員都在這個體系生活著,即使阿梅的父親只是在夜市擺攤的平凡小老百姓,縣長依然還是會送白帳來,這種我們早已習慣的傳統,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阿琴都可以角色扮演負責那麼多的角色,我們是否還需要那麼多民意代表?阿義不但可以做師公,還可以當詩人,這個社會的力量,從來就不是一個大型企業的運作,而是許多小公司,甚至是個人組合運作起來的。

從父親過世,阿梅回想著從小到大,父親對她直接的關懷,即使是一顆小小的肉粽,或者是一雙小小的藍白拖,現代人的物資太豐富,永遠不懂得珍惜,但令人回味的還是這些小動作。阿梅很會念書,工作跑了世界各大城市,在父親過世後,她回憶起的還是那種單純的愛。有人覺得那種繁複的喪禮,可以讓人徹底遺忘了失去親人的痛,或許那只是一個儀式,有人會在那當下受到撫慰,可是有人會忙得忘記悲傷!

讓我想起羅馬尼亞歡樂的墓園,布拉格的猶太人墓園那種層層疊疊數千年的糾葛,威尼斯人直接在教堂追思,直接將骨灰灑入大海,伊斯蘭教的土葬,棺木是回收再利用的,澳門的西洋墓園,巴黎的名人墓碑......。而台灣,我們真的有我們自己的喪葬文化,道教的三魂七魄,若是加上原住民的、東南亞嫁過來的新娘,這樣豐富的族群、語言與習俗,可以互相學習,台灣人可以創造一種獨特融合的方式。

《父後七日》描寫了女主角阿梅父親過世後的心情,那種無根的手足無措,沒有歸屬感的人生,我們永遠想不到的西班牙音樂與畫面結合,熾熱的豔陽下,許多荒腔走板的事情結合起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很不簡單的人生。

2010/08/18

【大馬士革】歐瑪雅清真寺裡的胡笙陵寢

大馬士革城內有個列為世界遺產的歐瑪雅清真寺,裡面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精神領袖胡笙(也有翻譯海珊)的陵寢,這座清真寺本是希臘神殿,後來又建了基督宗教的教堂,現在清真寺又蓋在上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扇不同幾何圖案的窗,陽光照射在玻璃上,有一種與基督教教堂不同的氣氛。

From 敘利亞‧大馬士革

很難描述那種感覺,雖然觀光客很多,一進來要拖鞋子,女性要穿長袖袍遮住手腳頭,這是伊斯蘭教的地方,雖然人潮很多,但是並不會很吵雜,很多人在地上或臥或坐,小朋友或許會跑來跑去玩耍,這是我每次在觀光的清真寺看到的景象,幾乎都是全家老少三代一起出動,一起享受這樣的觀光方式,也讓我看到了團結力量大的氛圍。



胡笙是穆罕默德的孫子,阿里的兒子,在西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內戰的時候被殺,胡笙的頭一直被安供在此。一進入這一區,好多好多穆斯林來此朝拜,尤其是歐巴桑級的哀傷哀痛程度實在比親人過世還要難過,有得甚至還要別人攙扶才能出去,已經逝去過往千年的領袖還能被這樣的哀傷,可見什葉教派有種被迫害而產生的凝聚力。

維基百科:什葉派



歐瑪雅清真寺裡面,還有一個基督教聖者保羅的陵寢,他同時也是伊斯蘭教的先知,這又是另一段故事。

2010/08/12

【大馬士革】撒拉丁與電影《王者天下》

在去敘利亞之前,我並不知道撒拉丁這號人物,在大馬士革看到他騎馬的雕像,還有紙鈔上印著他的圖像,後來才知道他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

From 敘利亞‧大馬士革

他在阿拉伯人對抗十字軍東征中,不但有騎士風度與軍事才能,在當時基督教與穆斯林世界待人為善,攻城結束後也自由的讓敵人離開,為人慷慨,從不吝惜錢財。關心教育,開辦學校,整修清真寺,興建水利系統,鼓勵發展貿易。1193年3月4日,薩拉丁病逝大馬士革,據說他死後的財產還不夠付葬禮費用。雖然在歷史上撒拉丁還算是埃及人,可是在阿拉伯世界,他算是對抗十字軍保護穆斯林的英雄。


撒拉丁陵墓,裡面不能拍照,內有兩個陵墓,一個舊的,另一個比較華麗的大理石棺墓是普魯士皇帝送過來的。


這段影片是《王者天下》撒拉丁殺死挑釁者

維基百科:王者天下


200元鈔票上的撒拉丁像

2010/07/31

【台北】看《渭水春風》與蔣渭水墓園

上周去看《渭水春風》音樂劇的排練,大家還在加緊練習,還沒有完全排練好,所以我們只看到了上半場,這次音樂時代要演的是台灣國父蔣渭水的故事。

From 台灣‧台北‧大稻埕
蔣渭水/殷正洋飾,陳甜/洪瑞襄飾


在日本時代,1912年,蔣渭水在台北大安醫院開始執業,感嘆文化風氣不好,認為台灣社會生病了,於是在1921年,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這個黨算是台灣人第一個成立的政黨,蔣渭水為了推廣他的理念,還發行台灣民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還數次到東京去請願,為了台灣人要有自己的憲法與自治而努力奔走。

蔣渭水因為日本皇太子來,用「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名義去請願而被北署拘留(今大同分局),因為多次出入北署,所以他戲稱這裡為日新旅館。他還曾有在用水中下毒下細菌想把袁世凱暗殺掉的想法,還真的去做了,可惜沒有成功。更奇特的是蔣渭水還開設了大型酒店『春風得意樓』來經營,並代理宜蘭的老酒賺錢,讓我對這個年紀輕輕40歲就過世的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40歲了,有作那麼多樣的事情嗎?

有關蔣渭水的心情:好聽的歌搶先聽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因腸傷寒病逝於台北醫院,享年40歲。逝世時身無分文都靠同志朋友幫忙。臨終遺囑:「台灣革命社會運動,已進入第三期,無產階級的勝利迫在眉睫。 凡我青年同志須極力奮鬥,而舊同志要加倍團結, 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期望為同胞解放而努力,實所至望。」


蔣渭水在文化講演後,遭到警察唆使的流氓丟泥巴,他特地拍照下來,把泥巴當成勳章來紀念。


2007.8.6 台灣郵政發行的蔣渭水紀念郵票


台灣郵政發行的『台灣』郵票,然後在日本時代描述台灣的歷史用的是『民國』年。


2008年,台灣郵政發行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郵票,上面是『中華民國郵票』,2008年的郵票冊剛好記錄了這個弔詭。而今,蔣渭水先生已過世80年,不知道他當年戲稱的拘禁他的北署『日新旅館』目前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他會不會一樣的微笑面對這個局面呢?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辦得導覽活動


檢視較大的地圖
蔣渭水紀念墓園在台北市崇德街底,大學的時候很喜歡騎車到處跑,那座山是我經常經過的地方,或許有機會前往弔祭。

音樂劇2010/9/10~12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請趕快去買票

渭水春風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蔣渭水
移動的城市【表演】《渭水春風》-台灣的孫中山
盒子家的生活點滴 [分享]音樂舞台劇「渭水春風」觀後感
海豚飛看世界 0725 渭水春風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 《渭水春風》音樂劇,感受蔣渭水先生一生的熱血
旅人Carrie愛漫遊 《渭水春風》音樂劇~台灣人必讀的民主臨床講義
JOE愛玩 我看「渭水春風」講座及排演
Tony's style 部落格看排 -- 渭水春風
黑社惠:不完美但最真實-看渭水春風彩排
樹:渭水春風~吹起了台灣一股暖風
【飛~~了!!】嗜文字的飛小魚 《渭水春風》,喚醒你我記憶中刻意抹去關於蔣渭水短暫卻絢爛的一生
【亞利安大戲院】五號店 渭水攬春風
貓咪事務所 My Cats。My Life [生活隨記] 音樂舞台劇[渭水春風]綵排記事
Cougar:「渭水春風」音樂舞台劇彩排

2010/07/01

【敘利亞】經過沙漠風暴看到帕米拉三個兄弟的陵墓生意

帕米拉的黃金歲月在西元前300年到西元300年這六百年,是商隊的必經的綠洲,四周都是沙漠,顯得格外的重要。從地圖上來看,帕米拉剛好就在中國與歐洲的絲路正中央,無怪乎地位如此重要。

From 敘利亞

我們一早從北方的小鎮『發』一路往南,經過幼發拉底河,經過了這片沙漠,剛好遇到小型的沙漠風暴,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前方的路完全都看不到,司機只是憑著感覺慢慢前進,途中所有的大型貨車都停在路邊不敢開動,但因為我們行程很多,司機沒有辦法,到了帕米拉的時候,剛好順利趕上了這座陵墓開放的最後時間。回想古代,若是一般的商隊遇到這樣的風暴,沒有駱駝的話不知道該怎辦才好!

這個墓塔是爸爸規畫留給三個兒子的遺產,所有的區域都分好,陵墓規劃的有給富人用的,陵墓可以放入巨大的石棺,棺上還會雕有往生者的圖像與家人,有比較小僅能容下一人的格子,也有一塊區域出租提供給整個家族所使用,在現場還有看到一些亡者的遺骸。經過兩千年的時光,這個豪華的墓塔告訴了我們甚麼?



從遠方看帕米拉這座城市,羅馬帝國浩大的中央列柱大道遺跡,在沙漠朦朧中,卻是呈現一種陰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