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世界遺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界遺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7

第十一天【島根】世界文化遺產石見銀山,跟台灣有沒有關係?

石見銀山 #11

1. 石見銀山世界文化遺產中心,這裡展覽館解說很詳細,也有AR等,也看到了介紹九份金瓜石日文與繁體字都有,但,為何用封鎖線封起來?這邊是個中心,但是無法租腳踏車,是最大敗筆。
2. 石見銀山資料館,介紹代官所,咖啡
3. 租電動腳踏車,街道真是太好逛了,騎腳踏車好像在天堂
4. 龍源寺間步,很想健行山中步道,但恐怕時間不夠放棄
5. 神社
6. 清水谷製錬所跡
7. 書店咖啡館
8. 靜間車站,靜間神社,靜之窟,跟出雲神話有關,想在此看夕陽,但電車時間大概趕不上而作罷!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可能不能過度開發,神社、寺廟也充分展現原來的生活方式,還有很多礦坑口都是封閉的狀態!這個很能讓我們借鏡,尤其是買了製香人的香包,整個五感都有了。
到世界文化遺產石見銀山走一趟,騎著腳踏車在山林溪間穿梭,感覺真得在天堂,百年前銀礦停產至今,沒想到這些遺址可以保留維護那麼好,那麼我在台灣的九份、金瓜石看到的創傷是怎麼一回事啊?

當地人說:金瓜石在國民政府時代用炸山的方式露天開採,觸怒了山神!

在這邊看到了"藤田組"的資料,跟 AI 討論了很久,搞了這個簡單易懂的資料:

***

你知道九份的黃金傳奇,竟與一座日本的世界遺產「石見銀山」有著驚人的連結嗎?

我們的最新互動報告,深入挖掘了數百年的歷史檔案,揭開一段從未被大眾熟知的跨國礦業史詩。故事始於日本財閥「藤田組」在石見銀山的一次重大商業失敗,這場危機,竟促使他們將台灣的九份作為下一場豪賭的目標,從而將日本的技術、資本與人才移植到了這片黃金山城。

但真相遠不止於此!

在這份報告中,你將會發現:

九份不只產黃金,更有著被遺忘的「銀礦」與「煤礦」產業史。

金瓜石的黃金神社,真正的建立者並非經營九份的藤田組!

台灣本地的「顏家」如何憑藉在地智慧與商業手腕,最終從日本財閥手中接管了整個礦業帝國。

這是一段橫跨金、銀、煤,交織著帝國野心、商業算計與在地力量的百年故事。點擊下方的連結,探索這份我們為您打造的【互動式完整報告】,看見旅遊書上從未告訴你的九份。

https://trip.writers.idv.tw/p/blog-page_28.html

#九份 #金瓜石 #石見銀山 #台灣歷史 #礦業 #藤田組 #顏家 #深度旅遊 #歷史 #世界遺產

2024/10/02

第十七天:比利時【列日】車站→德國【亞琛】Aachen 一日遊,五十次肉桂捲第十一捲

照片左下:維基百科

列日車站

一戰二戰期間列日要塞都對德國進攻有所牽制,但好像效果都不好,二戰雖然比利時中立,仍然要獨自抵抗德國。

原本到列日轉車,只覺得是轉車,沒想到這座車站的機能良好,基本上轉車的功能之外,地下通道外面還有廣場可供街頭藝人表演。

本來想多花點時間去走一下市政廳與教堂,吃一下列日鬆餅,不過實在很疲倦,或許下次吧!

一下車進入車站,就發現好多警察,然後迎面走來又有很多軍人,感覺從比利時的童話世界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但,都有女警與女軍人,她們負責露出甜美的笑容。

一出車站走入街道,我就發現這是一座有很多愛心的城市。

1. Marschiertor,城堡門下有流浪漢居住
2. 主教堂
3. St. Foillan Church 這個列為我最喜歡,裡面的作品都有種立體主義的感覺
4. Centre Charlemagne,翻譯成歷史博物館,但比較像這座城市的城市博物館
5. 市政廳,裡面空曠的有點可怕
6. 百貨公司街道
7. 網美店,捲捲蛋糕店,我點了肉桂捲
8. 沿著拆除的城牆所見的大馬路旁行走,火車站與市中心都有點距離,形成了商店街,台北車站與總統府的距離是很近的。

PS. 北北基颱風放假,我看著颱風路徑圖也覺得是個愛心符號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一捲 亞琛

CINNAMOOD 肉桂捲,不知道怎麼翻譯店名比較好,我點了肉桂捲,其他加料的沒有吃,只覺得很普通,感覺是要靠網美打卡吧?也可能是新開的分店,點杯熱咖啡居然要等十五分鐘。

進去後就有很多年輕妹走進去哇哇大叫,是安排好的嗎?

亞琛的"咖啡館"

我說不出這家店,到底是服飾店,還是咖啡館,非常符合當年 Yahoo 的廣告詞: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有試衣間,還有嬰兒用品,當然除了賣咖啡,還有咖啡器材,整間的咖啡香,擠滿了各種需求的人,店員要出杯,還要幫客人解決穿衣服的問題,那麼麻煩,那麼複合,有可能有好成績嗎?

這好像是趨勢,但看不出這個趨勢真的可以維持嗎?

看了官網,還真的甚麼都有,那麼店名就只是打品牌囉!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品牌《小日子》,或許《誠品》也算是,只能祝福了。

亞琛街上的公共藝術品

剛好到了某家許久未來的咖啡館,現在的咖啡館呈現多元更多元的客戶群,今天有一個老外,加上一桌的日本人,兩個媽媽討論育兒經。

或許太久沒有去德國,發現德國的公共藝術品表現一種活潑感,但仔細來看都值得沉思,甚至是教堂內的傳統彩繪、柱子、祭台、繪畫等,走出一種傳統教會熟悉的藝術樣式,我沒有研究這個藝術類型,也無法歸類,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咖啡館呈現一種不同調的現象,可能客人多,老闆有點急躁,媽媽經客人一個講話很快,一個講話很慢,但兩人同時都在講,我想這兩人應該有溝沒有通吧?但聽了一陣子之後,我覺得他們是有溝通成功,因為彼此應該是同學,這些瑣事平日應該就都知道了,只是要來宣洩一下生活的壓力而已,另外,我偷聽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很在意,就是說婆婆應該要能多做一點,我想這是關鍵所在,現代父母已經為孩子犧牲很多,已經沒有自我了,那麼婆婆可能年紀大了也沒有自我,幫忙照顧孫子還要被嫌,這是我覺得是目前世代不太溝通的主因,不過,應該也只是我杞人憂天,不溝通也有不溝通的好處。

二戰已經結束快八十年,我想世界各地應該走出來了,這個最直接反映在公共藝術品上,亞琛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我有看到年邁的父母推輪椅,是成年的遲緩兒子,或許真的無法融入社會,但多看到這花花世界,眾多的刺激下,希望對未來生活有所幫助?!

亞琛 聖尼古拉教堂

不知道為何對這個教堂特別鍾情,可能是一進入看到新的祭壇(高壇)讓我非常震撼!

西元1005年,在亞琛原本的內城牆內蓋了這座教堂,不過目前的教堂大抵是14世紀上半葉所建。

先不看這座教堂眾多的歷史因素,原本祭壇上的三幅畫是魯本斯學生的作品由上而下:聖母憐子、基督受難、盯上十字架。原本的作品2011年被煙火射入失火而損毀,怎麼跟台灣古蹟很像都會失火,不知道會不會修回來?但我一進去非常震撼的是完全現代畫風的祭壇,看起來主題是跟傳統畫主題一樣,但是只是大自然的抽象畫,居然教會也可以接受。

或許,在過十年、二十年德國許多教堂的重修,都會用現代藝術來取代傳統教堂的裝置也說不定,因為在亞琛我只進入三座教堂,就看到兩座教堂內部繪畫、彩繪玻璃、祭壇,甚至是哥德式的柱頭被改變。在伊斯坦堡有看到新潮的清真寺,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在德國也看了這樣的風格,從印度衍生出的印度教、佛教的寺廟應該也有新風格吧?

2024/09/29

第十四天【布魯塞爾】一日遊,世界遺產的廣場

這位同行,沒下雨卻撐了傘,在歐洲算很特別!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聲音不會往上傳,客人聽得比較清楚啊?這些人都沒有戴導覽耳機。

今天再度詢問AI幫我安排布魯塞爾一日遊,但是這些景點實在太芭樂,所以我再次問說有沒有文青一點的地方,我也沒多做查詢就直接依照AI的規劃,沒想到這些芭樂景點也都剛好經過。

1. 布魯塞爾中央車站,外頭沒有想像中氣派,後來發現是藏在地下,與周邊環境融合得不錯。
2. 藝術之丘,我喜歡的軸線,甚麼都可以放在軸線啊!驚嘆!後來發現一丘還有一丘高,軸線後面還有更高的建築,軸線前面還有公共藝術品
3. 馬格里特博物館,超現實,加入了現代藝術家的對話,本來覺得馬格里特強多了,後來覺得這位藝術家也蠻有自己的想法。看了好多跟印象派、威尼斯派等繪畫前輩致敬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看過,覺得馬格里特比達利厲害多了,一看就懂。
4. 古董市場(Sablon Antiques) 以及公園的骨董市集
5. 塔森書店
6. 尿尿小童,多年前來過,怎麼覺得道路變大了一點,周邊商店比較有質感了。
7. 布魯塞爾大廣場,我想比利時的浮誇也只有比利時自己能超越。
8. 尿尿女童
9. 聖休伯特拱廊街,可能剛剛喝了啤酒有點茫,覺得這裡真是浪漫,想說來瞎拚一下,沒想到試穿完,沒有我要的顏色。藝術品、巧克力、鬆餅,這條街的商店是否有挑選過呢?還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美感。
10. 動漫博物館,看到熟悉的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忍不住買了丁丁的公仔。
11.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凡事問網友,請問這幅畫為何取名叫做"微笑"?馬格里特的作品


馬格里特《收穫》與馬奈、雷諾瓦
1919年過世的雷諾瓦,可以說是印象派大師的結束,後來畢卡索的線條、馬諦斯的色彩,野獸派的粗線條,每一個時代都有畫家參與的痕跡。
這個自古以來用愛神維納斯來表現的畫作,馬奈用妓女來諷刺學院派當權者,而馬格里特向雷諾瓦致敬的作品,也致敬了各個畫派,短暫兩年1943年-1944年的「雷諾瓦時期」,開啟了馬格利特另一種創作風格。
上:馬格里特《收穫》
中左:馬奈《奧林匹亞》
中右:馬格里特《銅手銬》
下:雷諾瓦《斜躺的裸體》
布魯塞爾的大廣

到比利時各大小城市,火車站、市政廳、高聳的教堂鐘樓與廣場,是共同的特徵,所有的建築爭奇鬥艷,看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但,所有的廣場其實是協調的,這不太容易!

這邊一個高塔,對面也是一個高塔,但要如何比過對面的塔,不一定只是比高,也可能有眾多的創意,有時一對二,有時用鍍金,有時用不同形式的山牆,台灣的寺廟傳統上有拚場的作法,但這裡的競賽跨越了時間,進入了一種永恆的競技感!

台灣會有可能有這樣的一個永恆的廣場嗎?

2019/06/24

【沖繩】20190624@04:佐喜真美術館、勝連城跡



1. 佐喜真美術館,樓頂的階梯十分經典,這條中軸線到底通往哪裡呢?
【沖繩】佐喜真美術館,沖繩的慰靈日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06/blog-post_24.html




2. 世界遺產:勝連城跡




3. 宮城島命御庭 製鹽工廠,加鹽巴的牛奶冰淇淋,好吃



4. TIMELESS CHOCOLATE



5. Tokyu Hands

沒有拍照

2019/06/21

【沖繩】首里城


住在那霸市單軌旁,貪圖可以做大眾運輸系統,沒想到大家到沖繩觀光,大多是租車居多,到了那霸才知道原來沖繩人跟台灣人一樣,很近的距離不會靠雙腳走路,也不會騎腳踏車,而是開車或是騎機車。這可能跟到處都是有點坡度有關係。

搭上了單軌,搖晃的有點厲害,我習慣到陌生的地方看著當地的地形與建築,單軌好像沿著河川、道路與山陵興建,有時候好像重別人家屋頂經過,有點坡度的單軌,到有點像是纜車,尖峰時間比文湖線還要壅擠。

到了首里站,要爬上首里城,感覺好像荒涼的沒有旅人要來這座城堡,腳下的城下町沒有棋盤式一般平民居住的都市紋理,而是利用地形規劃道路,每一個轉角我都要再確認是否走錯路,懷疑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聽說居住在首里城旁的人,覺得自己並不是居住在那霸市,而是首里城,有著好像是台北市大安區的人,是比天龍國還要天龍的區域。

城堡的石牆是石灰岩,切割的十分的整齊,顯然是用機器切割的,不知道哪一些是琉球王國時代的石頭。

突然,進入某個城門前,大批的觀光客從前方的停車場走過來,原來我每次都是從不是觀光客的方向踏入觀光區,進入首里城,就看到大批的觀光客在廣場,有穿著柔道服的老外,也有穿著中國傳統的中國婦女在城前練舞,還有專業的舞蹈老師與攝影師,好像要拍電影的樣子,但是看起來好像又是觀光團,首里城前,形成了一個世界文化的奇蹟,每一個國家的人,用自己的想像來詮釋琉球王國。



2019.10.31 發生火災,首里城大火從木結構的正殿開始延燒,有六棟建築被燒毀,首里城有五次的毀壞,而1923年原本要拆除的首里城,在伊東忠太等建築師的交涉下才被保留,這樣多舛的命運,或許也是我們思考找到真正琉球王國與其周邊文化交流的意義。